为小儿退烧 把握“火候”很关键( 二 )


误区二:用肉汤补充营养
豆豆感冒、发烧几天了,一直在打点滴 。豆豆妈看着豆豆日渐消瘦的面庞,心疼极了,特地去菜场买了些新鲜的猪肉回来煲了汤 。豆豆尽管不愿吃,但还是在妈妈的软硬兼施下喝了一大碗 。夜里,豆豆又发起了高烧,上呕下泻,哭闹不安 。
医生的话:
高烧也可以使各种营养素的代谢增加,氧消耗量增加,因此注意给孩子补充营养是对的 。但是通过给孩子喝肉汤的方法补充营养的做法却是错误的 。因为高烧使消化酶的活性降低,影响孩子的消化功能,此时吃油腻的食物,不仅不能吸收,反而会引起呕吐或腹泻,加重身体的缺水 。这时应给孩子以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如稀粥、菜汤、果汁、鸡蛋羹等 。另外,还要给孩子充足的水喝,最好是盐水 。这样做一方面可补充丢失的水分和电解质,另一方面可达到降温的目的 。
误区三:烧退病愈
涛涛因高烧、咳嗽而被医生诊断为支气管肺炎收住入院 。打了3天点滴,涛涛没有再发烧,咳嗽明显减轻,涛涛妈认为孩子已不发烧了,疾病应该基本痊愈,嚷着要出院 。尽管医生一再解释孩子的病并没有好,但她仍然带着涛涛出院了 。
没想到出院后第二天,涛涛就再次发烧,咳嗽更加重了 。
医生的话:
在生活中误以为烧退了病就好了的家长大有人在,往往导致孩子再次发烧或原有疾病加重而延误治疗 。发烧只是某种疾病表现出来的一个单一症状,烧退只表明机体产热与散热的调节机制恢复正常,并不等于疾病痊愈 。只有祛除病因,从根本上纠正疾病的发病基础,才意味着疾病治愈 。
误区四:发烧就是病
乐乐妈给乐乐喂完奶,发现乐乐面色红润,一摸脑门似乎发烫了,赶紧拿来体温表一量——37.5℃!连忙翻出家中的小儿感冒冲剂,准备冲给乐乐喝 。恰好这时,乐乐当护士的小姨过来探望,及时阻止了她 。小姨说乐乐发烧只是暂时的,是由于穿得过多,加上吃奶用力导致的 。经过松解衣被、温水擦脸,乐乐的体温很快恢复了正常 。
医生的话:
孩子患病容易发烧,但发烧未必就是有病,因为孩子体温的高低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如吃奶、运动、哭闹、穿得过多等原因均可使小儿体温暂时升高达37.5℃,偶而达38℃,尤其是新生儿或婴儿更容易受以上条件影响 。
另外,测体温的方法和时间也影响所测体温的真实数值,如腋表、口表、肛表所测数值依次相差约0.5℃,即腋表最低、肛表最高 。测腋温的时间应以10分钟为佳 。因此,孩子体温暂时升高,只要全身情况良好,又无自觉症状,可认为正常 。但当孩子体温高于38.5℃时,则应引起重视 。
拒绝宝宝“发烧”的几个策略
限制探访 。
也许在你出院回家之前,周围就已经有许多等待的祝福者 。虽然你应该对他们的支持表示感谢,但是对那些亲自前来表达祝福的人,你一定要有所限制和选择,因为他们亲自看望宝宝的同时也带来不少的细菌 。
·洗手 。
在有人想要触碰你那因免疫力较弱而容易得病的宝宝之前,你一定要要求他们先洗手 。现在可不是羞于开口的时候,抛开所有的礼节规矩,不要犹豫 。尽量减少别人拥抱和掐捏宝宝的时间,至少要让他人先露出干净的双手之后,再让他们触碰你的宝宝 。
·不要自找麻烦 。
带着新生儿出门是一件极为冒险的事情,除非你对要去的地方有所选择 。尽量避免去人多及狭小封闭的空间,那里常常是细菌积聚的地方 。到户外散步或者去一个较为开阔的地方,可以减小宝宝接触、感染细菌的机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