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兵器时代,战争中大将亲自冲锋陷阵,为何在战场上战死的不多?】
这个道理其实不难理解 。就像一个普通业务员和一位业务经理同时出去跑客户一样 。绝大部分情况下 。都是经理成绩更好、遭受的挫折更少 。为啥呢?因为二者的能力、配置以及对资源的调配权限天差地别 。自然会带来不同的回报 。
古人打仗也是这样 。那时确实很有很多身先士卒、亲自冲锋陷阵的武将 。但他们个人作战技术更强、装备更好、人员配置更优 。并且还拥有不同程度的主导权 。自然战损率低得多 。
文章插图
敢冲锋陷阵的一线将领 。作战技能一般都比较高强
古时战场上的将领分两类 。一种是统帅 。即主要负责研究形势、制定战术、协调各军等工作 。另一种是猛将 。身先士卒、率领军队冲锋杀敌 。不过也有很多佼佼者身兼这两种职能 。比如楚霸王项羽、五胡十六国时期的猛人冉闵、南朝宋开国皇帝刘裕、秦王李世民等等 。
俗话说: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 。能在战场上担负率军冲锋任务的将领 。基本上都是从残酷的战场上成长起来的精英 。并非泛泛之辈 。毕竟如果一上场将领就挂了 。那队伍的战斗指数起码得下降50% 。项羽自不用说 。被一些朋友奉为神人的冉闵 。在战斗力方面确实高得惊人:临阵对敌时 。他双手各拿一把长柄武器 。骑在战马上横冲直撞 。所到之处敌军人仰马翻 。如同一辆威力十足的坦克 。
文章插图
而南朝的刘裕 。他能从一位小兵成长为一国之君 。与其武力密切相关 。前期在基层参与平叛时 。他曾经只身一人手持长刀追杀上千敌人;后来在平定桓氏的战斗中 。刘裕深陷重围 。但他毫无惧色 。背靠大树、挥舞长刀 。顽强作战 。一直坚持到援军前来 。
说得再直接点 。古代战士能成为武将 。靠的不是偶然:战斗力不强、运气太差的小兵 。根本没机会成长为将领;能担任猛将的 。自然是技艺高强、武力爆棚、在血腥战场上成长起来的佼佼者 。
文章插图
硬性优势:将领个人防护更佳
如今的古代战争剧 。经常有这样的场景:无论数量多庞大的军队 。一水的精良装甲 。明晃晃的闪瞎眼;将领的装备 。则主要体现在颜色更华丽、造型更夸张等方面 。
但在真实的历史上 。这种情况是很少见的:顶级装备太昂贵了 。而且损耗较大 。不可能大规模列装 。
我们的史书有一个不好的特点:执着于讲人和事 。忽视技术和硬件 。但我们可以仍然可以从一些细节中发现古时装备的防护能力 。
如李世民与窦建德的虎牢关之战中 。他的堂弟李道玄冲锋陷阵:
道玄挺身陷陈 。直出其后 。复突陈而归 。再入再出 。飞矢集其身如猬毛 。勇气不衰 。射人 。皆应弦而仆 。
这段话信息量很大:首先 。李道玄自己在敌阵中来回冲杀 。全身上下中箭无数 。仿佛一个刺猬 。但战斗力仍未受到影响;不过 。他随手射敌人 。却是一箭一个 。也许有他射术高超的原因 。但双方装备的防护能力差别才是关键 。
文章插图
而普通士兵想要配备比肩将领的装甲 。也并非不可能:能够跻身精锐部队即可 。举三个例子:
南北朝时期的“宇宙大将军”侯景反叛东魏 。在面对前来平叛的慕容绍宗大军时 。他让手下步卒身穿短甲 。冒着火力冲入敌阵专砍马腿 。一举击败对方的彪悍骑兵;
李世民手下的核心精锐是“玄甲军” 。也就是身穿黑色装甲的骑兵 。人数只有千余人 。他自己也是其中的一员 。在公元622年平定刘黑闼之乱时 。面对敌军的两万步骑 。李世民帅玄甲军“击其骑兵” 。依靠装备与技术优势平推对方弱势骑兵后 。“趁胜蹂其步兵” 。大获全胜;
大唐建立后 。一线部队装备普遍较好 。比如在出击薛延陀的诺真水一战 。唐军的骑兵遭受对方箭阵 。但只是“马匹多死” 。军人没啥大事;接下来唐军化身为步兵 。挺起长枪猛冲 。一举击败敌人 。可见他们的装备防护水平相当不错 。
但在大多数时候 。一线小兵的装备是远远比不上将领的 。存活率自然较低 。
文章插图
将领都有“警卫团”
推荐阅读
- 吃西瓜可以缓解便秘吗
- 杜甫又叫杜工部,按说也是一个级别不低的朝廷命官,但他为什么那么穷?
- 三伏天吃西瓜可以减肥吗
- 槟榔本是产于亚热带的一种果实,为什么远在内陆的湖南会生产加工和食用呢?有什么典故吗?
- 《大决战》中,中野最强的第4纵队,兵力和武器怎么样?
- 三伏天吃西瓜对身体好吗
- 孟子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是为什么呢?
- 吃西瓜大便会变红色吗
- 为什么上帝不灭了撒旦,佛陀不灭了魔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