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山人的画好在哪里?


八大山人是誰呢?首先 。我們應當猜到了 。八大山人這個名兒聽起來也不太像本名 。這位先生原名朱耷 。生活在17世紀 。(1626—约1705) 。我想你們又猜到了 。17世紀姓朱的 。必定和明皇室有些瓜葛 。我們這位朱先生果然有掩蓋不住的貴族血統 。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十七子寧獻王朱權的九世孫 。族譜名為:朱統quan(上林下金 。发劝音) 。寧獻王改封南昌后 。後世子孫也都居住在南昌等地 。家族大了譜系自然有分支 。寧獻王的後人大約分了八支 。八大山人朱耷就是其中一支──戈陽王的七世孫 。
八大山人的畫像 。看了有沒有想塗塗抹抹的衝動呢?可惜這不是小學/中學語文課本 。嘻嘻
俗話說“為官三代 。始知穿衣吃飯 。從明太祖算起到八大山人的祖父戈陽王這兒 。剛滿了三代 。於是戈陽王也就不僅僅是剛剛獲得權利的新貴了 。還是一位詩人兼畫家 。山水畫追溯到風度翩翩的宋代 。學起了米芾 。畫的好還頗有名氣 。八大山人的父親朱謀覲自然繼承家學 。不僅畫畫 。擅長山水和花鳥 。比上一代更出名 。八大山人的叔叔也不甘示弱 。還寫了美術史論品評《畫史會要》 。
這一家子貴族文藝老中青 。八大山人當然可以說出身世家了 。身份顯赫又聰明好學 。朱耷八歲就能作詩 。十一歲能畫青綠山水 。還能懸腕寫米家小楷 。簡直就是天才藝術兒童!少年時參加鄉里考試就中了公務員 。與他相比 。我輩簡直是庸才!庸才!直接輸在了起跑線上 。
天才往往過早夭折 。八大山人生命沒夭折 。藝術生涯也沒夭折 。但是他的家族夭折了 。明崇禎十七年 。明朝滅亡了 。朱耷時年十九 。不久父親去世 。妻子也亡故了 。太慘 。內心極度憂郁、悲憤 。他便假奉母帶弟 。裝聾作啞 。隱姓埋名遁跡空門 。潛居山野 。以保全破碎的家庭 。自此改名雪個 。二十四歲時 。又改號個山和個山驢 。朱耷的畫幅上常常可以看到壹種奇特的簽押 。仿佛象壹鶴形符號 。其實是以“三月十九”四字組成 。借以寄托懷念故國的深情(甲申三月十九日是明朝滅亡的日子) 。
“三月十九日”簽押
朱耷從二十八歲到三十六 。曾帶著母親和弟弟住在南昌市撫州門外繩金塔附近 。當時此地茶室酒肆甚多 。算是個實在的平民區域 。朱耷生活清貧 。徜徉於此 。常喜飲酒 。動輒酒醉(和我們搖擺書法班有共同的愛好) 。
搖擺書法班寫(he)字(jiu)實錄
醉時呢 。大筆揮毫 。一揮十多幅 。山僧、貧士、屠夫、孤兒 。向其索畫 。有求必應 。慷慨相贈(把我灌醉了我估計也會這麼幹) 。朱耷三十六歲時 。想“覓一個自在場頭” 。於是找到了南昌城郊十五裏的天寧觀 。就在這一年 。他還改造了天寧觀 。並更名為“青雲圃” 。“青雲”兩字原是根據道家神話“呂純陽駕青雲來降”的意思 。
青雲圃原是壹處歷史悠久的道院 。相傳在二千五百多年前 。周靈王太子晉(字子喬)到此開基煉丹 。創建道場 。“煉丹成仙” 。西漢時南昌縣尉梅福棄官隱居於此 。後建梅仙祠 。晉朝許遜治水也在此開辟道場 。始創“凈明宗教” 。易名為“太極觀” 。從此正式形成道統 。屬凈明道派 。唐太和五年 。刺史周遜又易名為“太乙觀” 。宋至和二年 。又敕賜名為天寧觀 。清順治十八年 。朱耷前來訪求先賢遺跡 。很賞識這裏的山川風景 。於是在原有道院基礎上進行重建 。並改名為“青雲圃” 。從此 。朱耷便成了青雲圃的開山祖師 。後人還建立了“正開山祖道朗號良月文號八大山人朱真人”功德堂的牌位 。對道教如此癡迷 。想必朱耷也一定是個熱愛嗑藥煉丹的”神仙“ 。
【八大山人的画好在哪里?】青雲譜現為八大山人紀念館 。去南昌的話可以去瞻仰一下 。
改造完成以後 。八大山人就長長久久的在這個道觀里住下了 。並且潛心修佛 。現在看來好矛盾 。但是歷史上一直以來都有佛道共堂的寺廟 。佛教為了本土化也是做出不上讓步和妥協呀 。
畫兒畫得好 。成了名人總歸會有煩憂 。五十三歲時 。臨川縣令胡亦堂聞其名 。便延請他隨其僧長饒宇樸等到臨川官舍作客年余 。這使他十分苦惱郁憤 。遂佯為瘋癲 。撕裂僧服 。獨自走回南昌 。一年多後 。他又回到青雲圃 。並在這裏度過“花甲華誕” 。六十二歲時 。不再做住持 。便把道院交給他的道徒塗若愚主持 。
朱耷六十歲時開始用“八大山人”署名題詩作畫 。他在署款時 。常把“八大山人”四字連綴起來 。連著看下來不是像“哭之”就是像“笑之” 。真的是啼笑皆非 。悲欣交集 。“八大”這名兒是怎麼來的呢?大家覺得朱耷把名字中“朱”去掉了“牛” 。“耷”字去掉了“耳” 。朱耷失去了“牛耳” 。可不就是“八大”了麼(執牛耳者意為掌權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