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鲜是什么?( 二 )


靖江江鲜菜浓郁的乡土气息 。从日常生活而来 。保持着江鲜的原味 。又有诸多独创 。一般以长江江鲜为主 。采用看似简单 。实则十分讲究火候的煮、蒸、烧、煎等手法 。辅以葱、姜、酱油、料酒等调料 。烹制出食材的原汁原味 。如清蒸刀鱼、清蒸鲥鱼、春笋烧鮰鱼、河豚烧青菜等 。

长江三鲜是什么?

文章插图
▲ 如果你不想被河豚皮外面的“刺”扎到 。得把皮卷起来吃 。摄影/龙马
长江三鲜是什么?

文章插图
▲ 蟹腿肉做成的丸子 摄影/龙马
长江三鲜是什么?

文章插图
▲ 清蒸白丝鱼 摄影/龙马
【长江三鲜是什么?】靖江人做刀鱼时 。几乎不添加任何其他汤汁 。认为这样才能体味到刀鱼本身的鲜美 。
因为刀鱼是一种洄游鱼类 。每年立春时节 。生活在海中的刀鱼都会溯长江而上 。进入湖泊、支流或长江干流中产卵、繁殖 。然后再返回海中为下一次洄游育肥 。
靖江离海不远 。洄游到这里时 。刀鱼为产卵、繁殖积蓄的能量消耗不多 。身体中的盐分基本被江水淡化 。脂肪与盐分的比例恰到好处 。故而体态丰腴 。肉质细腻 。味道最美 。
人们根据洄游地点的不同对“江刀”——长江刀鱼进行了细分 。如靖江“本地刀”“江阴刀”“崇明刀”“南通刀”等 。由于长江污染加剧以及滥捕滥捞 。真正的野生长江刀鱼连年减少 。价格不菲 。如今市面上较为常见的刀鱼有近海中还未洄游的“海刀” 。溯江进入湖泊产卵后就地安家的“湖刀” 。洄游钱塘江的“塘刀”等等 。
靖江本地常见的刀鱼做法有清汤煮、清蒸、红烧、油炸等 。农家之中最流行的是清汤煮 。先在锅中放些许菜油 。等汤煮好后将刀鱼入锅 。再配以小葱、料酒 。这样做出来的刀鱼混着小葱的清香以及料酒的醇甜 。味道最是纯正 。
等到桃花将落 。蔷薇开得正盛时 。鲥鱼便成群结队地溯江而上 。游到淡水江河里产卵繁殖 。如清代曹寅在《鲥鱼》诗注中曾介绍的:“鲥初至者名头膘 。次名樱桃红” 。靖江所产鲥鱼便是头膘 。
长江三鲜是什么?

文章插图
▲70年代的鲥鱼加工厂 摄影 / 风物君
在洄游过程中 。鲥鱼很少进食 。因而越往上游 。肥厚鲜美越不如前 。游至长江靖江段时 。因为刚刚入江 。体内脂肪仍极为肥厚 。肉味鲜美 。烹饪鲥鱼 。本地人首选的做法还是清蒸 。
清蒸时 。最忌加水 。因水一多 。鱼味便淡 。鲥鱼独有的肥质也因此而改变 。风味便相差甚远了 。蒸鲥鱼时 。多会加入南腿、猪油一同清炖 。这样会使鱼的口感更加肥美 。
在做鲥鱼的过程中 。靖江人还有一道特殊的工序 。正所谓“鲥鱼吃鳞 。甲鱼吃裙” 。不同于烹煮其他的鱼时去鳞 。鲥鱼的鳞 。靖江人是不会扔掉的 。因鱼鳞正是鲥鱼的精华所在 。
长江鲥鱼口感出众 。富含蛋白质、核黄素、钙、磷、铁等多种成分 。营养价值极高 。再加上鲥鱼极为娇嫩 。对水温要求较高 。往往一离水面很快就死亡 。从古至今都极为难得 。
长江三鲜是什么?

文章插图
▲刀鱼 。其实蛮贵的 摄影/贾亦真
早在明代时 。鲥鱼就与黄河鲤鱼、松江鲈鱼、太湖银鱼一起被誉为“中国四大名鱼” 。备受世人追捧 。
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 。由于过度的捕捞与污染的加剧 。长江中的鲥鱼已难觅踪迹 。1988年时被列为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 。后又被收录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 。现在靖江售卖的鲥鱼大多是人工养殖或从越南等东南亚国家进口的 。虽然都是鲥鱼 。但在本地人看来还是过去长江中的鲥鱼味道最好 。
至于“靖江三鲜”的最后一鲜——河豚 。其鲜美的名声早已传遍各地 。但因为其本身强大的毒性 。坊间一直流传着“拼死吃河豚”的说法 。在靖江 。人们常将“拼死吃河豚” 。说成“拼洗吃河豚” 。
长江三鲜是什么?

文章插图
▲河豚 摄影 / 酱子
靖江的河豚大多是人工淡水养殖 。接触不到有毒的饵料 。加上由于长期生活在淡水中 。食用到毒素的情况也极少 。只要处理好河豚自身毒素主要集中的三个地方——“籽、血、睛”便可放心大胆地吃 。
靖江人煮河豚时一定会放菜油 。因菜油性凉 。可祛除热性 。煮时 。定要焖煮至极熟极烂 。以免带生仍留有毒素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