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你如何看待这句话?( 二 )


释迦牟尼佛在楞严经里面 。用七个处位问阿难心在哪里?阿难都无法确切的回答认同 。
你用思维去思考这个 。永远都得不到精准的答案 。
所以古人常说心需要去悟 。王阳明说心需要去磨 。去哪里悟?去哪里磨?
当然是去你生命当中 。
或许这就是我们生命的意义吧 。因为我们有一场大概七八十年的生灭过程 。
我们携带着天然的灵性赋予我们的生命功能 。敏锐的感官感受和觉察力和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际遇 。
可以说我们绝对不是来吃喝玩乐的 。我们也不是来争夺名利享受豪奢生活的 。我们是来体验生命的美妙奇妙奥妙的 。
我们是来抽丝剥茧完成蜕变的 。
我说:为什么有美妙奇妙和奥妙呢?
她说 。当你品尝着酸甜苦辣喜怒哀乐 。享受着感官带来快乐的时候 。这些都是很美妙的 。你能活着感受世界和自己存在 。不论苦乐 。其实都是一种美妙 。
只要你不执着不紧紧抓住不放 。你就能在苦与乐美与丑之间 。在这些分别的影尘环境里面感受到生命的美妙 。
要知道这些东西不容忽视 。有许多人说要修行 。要丢开一切感知的东西 。这是错误的观点 。
感知的东西并没有错 。是你内心的分别导致了它们影响和左右了你 。
人作为这个世界上最高级的灵长类动物 。拥有极其丰富的感官感知和灵魂感知 。
这些绝不是凑巧的 。不是买1送1附赠给你的 。这是天地的造化 。
我们要正确的去面对这样的状况 。比如我们看到一朵花的时候 。
我们的灵性能够让我们充分的感知这朵花的颜色和这朵花的香气 。以及他花开花落和他周遭环境景致不同所带来的种种心理反应 。
你仔细的想想这一个事情 。难道不觉得这很奇妙吗?
如果你不去看这朵花 。它到底存在吗?它是不是在一个空的境界中才能呈现出来 。
而我们又是不是在一个空的境界中才能去感受到它的存在和凋谢 。
也就是说所有东西的成住坏空都是在这个本来不生不灭的空的境界里 。这个镜子里面去显现出来的 。
如果你能够细细的体会到这个逻辑 。你就会觉得整个世界非常奇妙 。你每一个动作每一个感官反应都很奇妙 。
你会发现这个世界的存在是因为你存在 。你存在是因为你的心存在 。你的心在运作 。
而你才能有生命力在运作 。你才能感知这个世界 。这个世界才因此而存在 。除此无他了 。

王阳明:“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你如何看待这句话?

文章插图
这就是奥妙 。所以美妙奇妙奥妙 。都在你和这朵花上面 。
我说:原来是这样的 。可能平时我们一般人也不会去细想为什么我们还活着 。
她说:是 。我们活着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 。我们需要依靠我们吃什么赚了多少钱 。获得了多少社会名声 。名片上印了多少头衔 。
穿了一些什么品牌的衣服 。开了一台什么类型的车 。或与某人的一种关系 。都用这些东西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
可是我们真的存在过吗?用这些都能真的证明自己的存在吗?不一定 。
真正深入很平静的 。很理智的去体会自己的生命为什么存在 。是怎么样的存在 。本来就是很傻的事情 。谁会去做这种体验?
但是只要你肯去体验 。你就会慢慢的搞清楚你的烦恼 。你的痛苦 。你的妄念 。你所执着的东西 。其实无非也和你看到的这朵花一样 。它总是在生和灭当中 。
而这个生和灭 。却是因为你有一颗心去感知才能够存在 。
也就是说 。你的一切都因为你的感知而存在 。那么你为什么要去执着你自己感知才有意义 。这些本来并不真实的生灭呢?
你不去感知它 。你的心没动的时候 。它本来就和你一样 。是归于万法俱寂的本体 。
正是因为你在动心 。你在动念 。你在感知 。你在努力 。它才存在 。
而恰恰是因为你还更进一步去执着 。它才影响你 。它才左右你 。它才控制你 。
王阳明:“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你如何看待这句话?

文章插图
学佛的人说(对境不生心)就是很有功夫境界了 。实际上真正对境可以不生心 。是因为洞察了外境的生命无常 。洞察了外境如梦如幻的本质 。
我向她作揖说:你别再说了 。我下次再慢慢听 。现在我要帮你买茶叶 。滞销的普洱茶来三饼 。
她开心地递上了二维码!
其他观点:
王阳明:“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你如何看待这句话?

文章插图
王阳明:“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你如何看待这句话?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