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的孩子批不得、骂不得、吼不得?底层原理你必须懂


为什么现在的孩子批不得、骂不得、吼不得?底层原理你必须懂

文章插图
孩子就像一粒种子 。
真正的教育,是看到他内在的情感需求,给他足够的心灵营养,让他自由地发挥天性 。剩下的,就是静待花开 。
最近看到一个家长的留言,特别揪心 。
要写作业了,孩子还一直玩游戏,她看不过去就批评了几句,也骂了孩子 。
结果孩子一气之下,说要去跳楼,要死给她看……虽然悲剧没有发生,但那之后,她心里特别不安,不理解为什么孩子会这样 。
是孩子太脆弱了吗?
前不久,深圳就发生一起真实的悲剧 。
孩子年仅12,是知名财经博主宋清辉的大儿子,在被老师通报批评后的第二天,坠楼身亡 。
据孩子父亲的回忆,孩子生前学习压力很大,刚上初中成绩并不理想 。
坠楼前一天,还因为作业做得不理想挨了一顿批,没想到,孩子就做傻事了 。其实现如今,类似的新闻屡见不鲜,每一个生命的逝去,都是对家庭最沉重的打击 。
很多父母认为,以前自己是孩子时,做得不好挨批评多正常 。
甚至还能知耻而后勇,改过自新,不断让自己变得更好 。
而现在很多孩子,说不得,骂不得,说多一点就寻死觅活,拿死来要挟 。
同样是挨批评,为什么有的孩子长进,有的孩子却想不开自尽?
或许答案,可以从下面两个案例中看出来 。
  • 01第一个故事的主人公,是17岁的吴献强 。
    从小调皮叛逆的他,最不缺父母的打骂和数落 。
    邻居家的孩子学习好,父母就拿来做对比,指责他不好好学别人,怪他不争气 。和别人发生冲突,父母问都不问原因,就认定是他的错,回家就打 。
    就连写作业,父母能轻声细语陪弟弟完成,对他,却是稍有不对就各种指责 。
    父母的整天批评,让他内心积攒了无数不满 。
    渐渐地,他封闭自己的内心,不再跟父母分享自己的想法,而是把专注力全放在手机上 。
    早上起床,躲在被窝里玩手机;在家无聊,呆在厕所回信息 。
    一天跑好几趟厕所,晚上刷手机刷到深夜 。
    如此一来,父母更加按捺不住了,只要有机会,就逮住他不停讲道理 。
    见他手机一响就拿起来,爸爸干脆下死命令:让朋友别再发信息过来 。当着家里弟弟的面,父母更是一个劲埋汰他,拿他老玩手机说事 。
    妈妈想单独好好和他聊,不承想张口闭口全是嫌弃他懒惰、不思进取 。
    看似大家说的都是为了他好 。但他却实在听不下去了,眼里攒满了泪水,一个猛地起身,飞奔到顶楼想一跃而下……有谁,能读懂他内心的愤怒和绝望?
    有些批评,根本无法使孩子进步,反倒分分钟把孩子逼上绝路 。
  • 02第二个故事,是身边一位朋友分享的 。
    朋友从小就是别人嘴里的“笨小孩”,动作慢,手脚笨,想东西也不够灵活 。
    四五年级背古诗,别人从头到尾一气呵成,不带喘气顺利背完 。
    他,要么背错几个字,要么把两首古诗混到了一起 。
    每次出成绩单,都让他觉得难堪 。
    有一次,他语文考了20分,心想妈妈一定很生气 。
    怀着被骂的心情走进厨房说出成绩,没想到,妈妈只是笑着问他:是不是很难?
    然后陪他分析原因,耐心辅导他该怎么学习 。
    后来上初中,他结识了一帮“兄弟”,为了赢得大家的喜欢,他偷家里的钱买东西给大家吃 。
    甚至还协助“兄弟”偷学校小卖部的东西 。
    直到被学校发现,他被通报批评,父母才知道原来他闯下那么大的祸 。
    但考虑他是初犯,平时也没有过分的行为,妈妈并没有大发雷霆,也没有给他贴上“小偷”的标签 。
    而是单独约他在房间里谈,只字不提“偷”这个字 。
    问他和“兄弟”的关系怎么样,和他沟通什么是做人的原则和底线 。
    分享完这些之后,妈妈才开口问他,有什么打算,如果要赔,家人怎么样都会帮他的 。
    那一次,给他的触动很大 。
    他以为自己劣迹败露,一定会成为“人人喊打”的坏孩子 。
    没想到,妈妈会这样爱他,给他改过自新的机会,并相信他能改好 。
    后来,他主动远离那些“兄弟”,全副心思投入学习,凭借自己的努力,考上了重点高中 。
    其实孩子犯错,父母批评的方式决定了他人生的走向 。
    即便他问题再多,个性再叛逆,正确的引导,足以翻转他的未来 。
  • 03看完这两个故事,不难看出这两种教育方式:
    一个是让人羞愧,一个是让人反省;
    一个是只知道说教,一个是跟孩子共情;
    一个是有条件爱孩子,一个是无条件接纳孩子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