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外国人如何培养孩子的健康知识和向善精神( 二 )


加拿大从小就上健康课
加拿大非常重视培养孩子的健康意识,健康教育从幼儿园就开始了 。
加拿大幼儿园注重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教会幼儿简单的健康常识,如玩玩具前后都要洗手,去户外活动后要洗手、换鞋等 , 饭前便后洗手,餐具和水杯专用等卫生常识 , 都是幼儿园养成的习惯 。较大的幼儿还会被鼓励去参加收拾、清洁玩具等工作 。此外,怎样用洗手液、消毒液,体温计是做什么用的 , 如何分辨别人是否发烧等常识,也都会由老师用生动、通俗的语言慢慢教会幼儿 。在加拿大,一般四五岁孩子碰上父母不舒服,都会本能地去找体温计和酒精药棉 。
在加拿大的学校里,一般从低年级(二年级或三年级)起,都会开设专门的健康课,不仅教授健康保健的小常识、注意事项、个人卫生知识,还特别注重培养孩子的“健康程序观念”:什么时候要看家庭医生,什么时候要看专科、挂急诊,怎样找救护车等等 。前几年多伦多有个单亲妈妈在浴室晕倒,9岁女儿熟练地挂“911”报警电话找来救护车救急成功,她的这一招正是在学校健康课上学来的 。
到了八年级(相当于中国的初二) , 学校健康课会开始教授学生最基本的急救和包扎、止血常识,以及如何帮助溺水、中暑和煤气中毒者的方法 。值得一提的是,加拿大学校健康课“谈医不谈药”,不会教学生“怎样帮病人找药”,因为按规定,只有医生才有权开处方药,连止疼药也不能随便给人吃,即便是非处方药,也只能由病人自己选择服用,承担后果 , 随便“给人吃药”,如果出了问题 , 责任是很大的 。
至于更专业的医学知识,如更复杂的包扎、急救,水域救生或野外救护等,学校健康课并不教授,学生可以在监护人签字同意的前提下,报名参加学校、学区或其他组织举办的相关培训,或童子军和青少年义工组织 。尽管根据《好撒马利亚人法》,紧急情况下实施救助可以免责,但倘若不通过参加培训班、通过专业资格考试获得相应证书,青少年是没有资格参加较专业的健康义工服务的 。
离婚了孩子怎么办
父母离婚,受伤最深的是孩子,孩子会不会怨恨父母没有给他一个完整的家?父母离婚了,如何去面对孩子伤痕累累的幼小心灵?不能朝夕相处,还能与孩子亲密无间、快乐相伴吗?
苏小白最近的心情一直很沉重,儿子小勇的班主任1个月内2次给她打电话,和她探讨孩子的表现问题 。这学期,小勇不仅学习成绩大幅度下降,性格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原来活泼好动的他开始变得沉默寡言 。苏小白明白,孩子的这些变化,都是从她和丈夫离婚开始的 。
心理学家发现,父母离婚通常都会影响孩子在学校的表现 。不过 , 心理学家也指出,只要夫妻双方积极努力 , 就能减少离婚对孩子的伤害 。但是,情感上已经分道扬镳的夫妻怎么才能继续合作,与孩子保持亲密的情感联系,尽量减少离婚对孩子的伤害呢?
夫妻关系的结束,伙伴关系的开始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离婚都是痛苦的经历 。苏小白记得,自己和丈夫在民政局签字离婚后,连顿散伙饭都没吃就各奔东西了 。尽管和前夫有着种种不可调和的矛盾,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点:深爱儿子小勇 。几次心平气和的谈话后,苏小白和前夫达成了协议,放下二人曾经的情感分歧 , 建立一种全新的伙伴关系,以合作的方式联手关注孩子的成长 。
离婚了,对孩子的爱不应缺席
对于大多数孩子而言,父母离婚意味着“分离” 。孩子年龄越?。?越容易把父母离婚的责任揽到自己身上,比如“爸爸妈妈离婚是因为我”,或者对父母的分开产生极大恐惧,“爸爸妈妈离婚后,不会再像以前那样爱我了” 。如果让孩子卷入夫妻二人的矛盾之中,比如说对方的坏话、将离婚的责任推到对方身上 , 甚至利用孩子打击报复对方 , 都会给孩子的心理成长造成严重的伤害 。因此,离异夫妻要学会通过其他形式来解决离婚带来的痛苦,比如寻求亲朋好友的支持,寻找心理医生的帮助 。要向孩子传递这样的信息:“我们离婚是因为我们之间出现了问题,不能继续相处了,不是因为你,很抱歉给你带来了伤害,但是爸爸、妈妈永远都爱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