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学就业压力大 谨防应届生四大效应


升学就业压力大 谨防应届生四大效应

文章插图
同样都是大学毕业生,到就业市场应聘,为何有人马到成功 , 有人却屡试不第?这里有个“第一印象”问题 。
【升学就业压力大 谨防应届生四大效应】据心理专家介绍,首因效应、近因效应、鲇鱼效应、晕轮效应等,都是心理现象的规律 , 只要求职者巧加利用 , 肯定会在第一时间里迸放光彩,从众多应聘者中脱颖而出 , 占得就业先机 。求职者不妨一试 。
1、首因效应:穿着张扬让人惊
案例:小杨是工科名校毕业生,专业对路、成绩优良,在厚厚的应聘材料中脱颖而出,入列预选名单 。但她面试时,穿着过于新潮:鲜艳的短上衣、破旧的低腰裤,很夸张地戴着热带风情的大耳环,一进门就让由高级工程师组成的考官们一愣,考官们没问几个问题,就结束了面试,结果当然是她被淘汰出局 。
点评:“首因效应”,也叫“第一印象”效应 。心理学研究发现,与一个人初次会面,45秒钟内就能产生第一印象 。第一印象能够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 。面试中首因效应的作用不可小瞧 。虽然考官的“印象”标准不一样,但总体来说有些标准是一致的,这就是:踏实、开朗、精神饱满、信心十足、坦诚、机敏、干练的人,会给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理工类专业要求“踏实、耐得住寂寞”,而小杨的穿着,却给招聘考官留下了“华而不实、喜欢张扬”的第一印象,她的出局,是自然的了 。
2、近因效应:相貌平平却自信
案例:毕业生小林是个相貌平平的小男孩,到一个单位参加面试,进考场后 , 考官只轻描淡写地问了他是哪个学校毕业的,是哪个地方的人等几个问题后 , 就说面试结束了 。正当他要离开考场时,主考官又叫住他,说:“你已回答了我们所提出的问题,评委觉得不怎么样,你对此怎么看?”小林立刻回答:“你们并没有提出可以反映我的水平的问题 , 所以,你们也并没有真正地了解我!”考官点点头说:“好 , 面试结束了,你出去等通知吧 。”结果是录取通知书如期而至 。
点评:最近、最后的印象,往往是最强烈的,可以冲淡在此之前产生的各种因素 , 这就是“近因效应” 。其实,考官第一次说面试结束,只是做出的一种设置 , 是对毕业生的最后一考,想借此考查一下应聘者的心理素质和临场应变能力 。如果这一道题回答得精彩,大可弥补“首因效应”的缺憾;如果回答得不好,可能会由于这最后的关键性试题而使应聘者前功尽弃 。
3、鲇鱼效应:组织应聘显活力
案例:小陈是班长,他希望班上同学都能尽快地有个好工作,所以每次参加应聘活动,他都会成为热情的组织者,在应聘场上,帮助同学出谋划策,并让男同学为女同学在热门单位拥挤的招聘台前开路,一起递上简历等 。他的简历还没递出,就有几个单位主动来询问他的情况,有一个单位发现他和自己单位的用人需求对口,立刻就问他有没有意向到他们单位应聘 。
点评:小陈无意间展示了“鲇鱼效应” 。鲇鱼效应源于一个典故 。挪威人爱吃沙丁鱼,可上市的沙丁鱼只有一位老渔民捕的鱼是活的 。其奥秘在于:他在捕来的沙丁鱼中掺了少量的鲇鱼,使得捕来的沙丁鱼一直保持兴奋状态,活蹦乱跳的,所以能卖出高价 。“鲇鱼效应”在人才学中泛指与众不同的人、能给群体和企业带来活力的人 。这样的人最受欢迎 。招聘时,特别是在人才市场上有众多毕业生时 , 招聘人员会非常注意观察每一个人的表现,应聘者中,谁最有活力,谁最有创意,谁最受青睐 。集体面试时 , 也一定要注意“鲇鱼效应” 。如果轮到你发表意见时,要力求主旨明确 , 观点鲜明,论证有力 , 方能脱颖而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