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才是一个演员要有的修养?( 四 )


对此 。斯氏评论道:
「机械的演员借重他的面部、手势、声音和动作 。只把一具刻画着不存在的情感的死面具给观众欣赏 。为着这个目的 。他们练好了一大套漂亮的把戏 。想借外表的方法去伪装出一切种类的情感」 。
也就是说 。这类演员的表演是程式化的、夸张的、没有新意的 。他们不在乎是否「生活于角色」 。他们只记住一些表演方式 。看到爱人死去就大喊 。捂住胸口表示心痛 。生怕观众不懂得他们在演什么 。他们很多的程式是从约定俗成的戏剧表演继承下来的 。
现在很多的流量明星无暇于或不屑于专业训练 。只能匆匆记住一些程式 。因此都停留在这个层面 。
不过 。这还并不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最厌恶的表演 。
最后一种演技 。也就是斯氏深恶痛绝的一种 。就是所谓「过火的演技」 。这种演员 。几乎完全是业余的 。他们:
「抓住偶然得到的第一个人类一般化程式 。毫不根据舞台的必要加以磨炼或准备 。随便拿来就用了 。」
很不幸 。书中的纳隆凡诺夫恰好就在这个行列之中 。导演批评他对奥赛罗的认识就是这种不假思索的「过火」的诠释 。因为奥赛罗是摩尔人 。纳隆凡诺夫就将他理解为「野兽一般」 。在「囚笼里跳上跳下」 。「即使是在跟他前辈静静地谈话的时候 。也是恶语相加 。咬牙切齿翻眼白的」 。
这种情况在国产影视中极为常见 。比如敌人总是一碰就死 。但「抗日英雄」永远身受重伤还能勇猛战斗;比如女二总是恶毒心机的 。而大女主们永远是乐观善良充满同情心拯救苍生的……
这类影视作品中 。没有人性中该有的爱情、伤感、纠结、阴暗 。无视人性的复杂 。编剧天马行空 。演员演技浮夸 。几乎是侮辱观众的智商 。
至此 。斯氏就像上帝区分光暗一般 。将演技的好坏中差分开了 。知道了什么是糟糕的演技 。演员又该如何提升自己的演技呢?
03.
演员应当拥有的两类修养
在斯氏的表演体系中 。修养基本可以分为两个方面 。演员可以从两种修养中提升自己的演技:第一 。是对于体验的修养 。第二 。是对于动作的修养 。这两种修养 。又建立在「生活于角色」之上 。
所谓「生活于角色」 。既不是用高超的表演形式去再现一个用头脑分析过的角色 。也不是承袭某些技巧和不假思索地照搬 。「生活于角色」是指在舞台上生活 。把最真实、自然的生活展现给观众 。这就需要演员对生活产生极深的理解 。注意生活上的细节 。同时也需要对剧本、剧作家产生相应的诠释 。
既然是表演体系 。就必然有别于演技训练手册 。《演员自我修养》有着非常完整、如同建筑一般的理论大厦 。
看看斯氏是如何教人们演戏的吧 。我们以书中《动作》一章为例 。
在这一章中 。斯氏安排导演亲自和演员玛丽亚演了一出戏 。他将玛丽亚叫到台上 。然后开始翻看自己的札记簿 。玛丽亚以为导演在查东西 。就坐在旁边等 。而最后导演却告诉她刚才就是在演戏 。
玛丽亚惊讶地问「难道我们的戏演过了吗?」
斯氏试图通过这个例子告诉演员 。真实要比刻意地表演真实得多 。
这样的例子贯穿在整部《演员自我修养》中 。斯氏从动作、想象、注意的集中、筋肉松弛、真实感、记忆、情绪、交流、适应等多方面阐释自己的体系 。
在「体验的修养」上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提倡演员们走入生活 。体验自己角色该有的表情、神态、语言、动作、习惯等等 。
举个例子 。电影《教父》中 。维多·柯里昂(Vito Corleone)的扮演者马龙·白兰度(Marlon Brando) 。就是一位「体验派」大师 。为了演好黑手党教父 。他甚至亲自找到黑手党 。去跟黑帮分子交谈 。观察和学习他们的一举一动 。最终才成就了影史经典 。

什么才是一个演员要有的修养?

文章插图
▲马龙·白兰度在《教父》中的经典形象
同样的例子还有阿尔·帕西诺 。在演《疤面煞星》(Scarface)时 。他真的就如古巴的混混一样 。偏执、狠毒、自以为是;而到了《热天午后》(Dog Day Afternoon) 。他又变成了因恐惧而浑身颤抖的抢劫犯 。
虽然阿尔·帕西诺的演技具有极强的标识性 。却同时能够将区别极大的角色分别完美诠释 。这就是好演员的典范 。
什么才是一个演员要有的修养?

文章插图
▲《热天午后》中阿尔·帕西诺连贯、具有极强爆发力的演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