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点讲 。饱汉不知饱汉饥 。别人饥寒交迫 。连最基本的口粮和蔬菜都无法得到满足 。你却在说风凉话 。没有粮食和蔬菜吃 。为什么不买肉吃 。别人真的买得起肉吃 。难道会差买粮食和蔬菜的钱?这就是那些处于养尊处优不知生活的艰苦 。而对贫困潦倒的人说的话 。一句话总结 。没有生过娃儿 。不晓得逼痛 。
其他观点:
大多数事物 。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找到不同的答案 。拥有这种能力的人叫独立思考 。一味的死记硬背“标准答案” 。这样的孩子最后都没有什么创造力 。
我小的时候学过一篇课文 。是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麻雀》 。文中讲述了作者打猎归来 。猎狗看到一只从鸟巢掉在地上的幼鸟 。老麻雀为了保护小麻雀与猎狗斗争的故事 。
文章插图
教材中之所以选了这篇课文 。按照教纲的说法是为了让学生从老麻雀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感人故事中 。懂得母爱的伟大 。
读完这篇课文后 。我并未发现文中有介绍这只老麻雀是雌麻雀的文字 。而且我认为 。敢于跟猎狗斗争的事情本来就是雄麻雀的事情 。这篇文章讲述的就应该是父爱 。
当我跟老师提出这个观点时 。全班哄堂大笑 。都认为我是个“问题青年” 。因为“标准答案”里面 。这里讲述的就是母爱 。
这件事对我年幼的心灵造成了巨大的创伤 。大概在很久一段时间里我再也不会举手提出问题或者回答问题 。一直到高中的时候 。语文老师喜欢提问那些在课堂上表现紧张 。不善于发言的人 。才经常叫我起来回答问题 。重塑了我的自信 。
回想起来 。在我们那个村里 。我们那一个班有很多当时看起来很优秀的学生 。而我是最不出奇的那一个 。到高考结束后 。我大概是少数几个考上省重点高中 。最后考上本科大学 。
文章插图
也是目前为止 。唯一一个能够靠写文章生活的人 。
我不是那种智商特别高的人 。但是我考虑问题的时候 。从来都会多找几个角度 。反复来思考 。
比如“何不食肉糜”这个典故 。大概研究历史的人里面 。只有我一个人会认为司马衷的想法是有一定操作性的 。
司马衷一向被人称为傻儿子 。关于他傻的故事一向有很多 。比如在司马炎决定让司马衷继承皇位时 。大臣卫瓘曾委婉的指着龙椅向司马炎表示“此座可惜!”
因为智商低下 。司马炎就选择出题测试司马衷的智商 。有一次司马炎出了几道题要求司马衷三天之内给出答案 。这给把司马衷给难为坏了 。幸好司马衷的妻子贾南风找了几位有文化的人 。才帮助司马衷蒙混过关 。
当然 。最后实锤司马衷是傻子的 。就是“何不食肉糜”的典故 。司马衷即位后 。有一年爆发灾荒 。老百姓饿死的人很多 。有的地方官员将此事报告给司马衷 。希望司马衷能够拨发粮食赈灾 。
文章插图
司马衷于是回复了一句 。“何不食肉糜?” 。意思就是没有饭吃的话 。为什么不吃肉粥呢?
按照《晋书》的记载 。听到司马衷的回答后 。上报的官员哭笑不得 。灾民连米饭都吃不上了 。又哪里来的肉粥呢?
这个笑话传到现在已经一千七百多年 。是一个十分有影响力的段子 。被广泛应用
于一些高高在上的对事物缺乏全面的了解 。而做出的一些不接地气的决策 。
但凡学过点经济学常识 。都应该知道一个叫作“替代关系”的经济术语 。替代关系就是指两种商品可以互相替代来满足同一种欲望 。
对于受灾的饥饿人群来说 。不管是大米也好 。还是肉粥也好 。都是为了能够填饱肚子 。避免饿死 。因此 。二者在这方面应该是替代关系 。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 。在粮食歉收的时候 。通过肉类消耗品来替代谷类食品不失为一种优秀的赈灾政策 。
文章插图
没有粮食吃 。转而吃肉的事情在古代并不少见 。比如讲述曹操北征乌桓的时候 。“时寒且旱 。二百里无复水 。军又乏食 。杀马数千匹以为粮 。凿地入三十余丈乃得水 。”
正常来说 。军队是很少杀马的 。但是在当时的关头 。人如果不吃马肉 。就会饿死 。人都饿死了 。还要马有什么用?这就是马肉替代粮食的经典案例 。
现在大多数人认为司马衷的“何不食肉糜”是一个笑话 。是因为我们从现在的视角来看 。肉一定是比粮食更贵的东西 。如果老百姓连粮食都吃不起了 。怎么可能吃得起肉 。
推荐阅读
- 就目前而言,印度军事上有没有能力单挑欧洲任何一个国家?你怎么看?
- 王福重是啥教授啊?他真的侮辱老农民了吗?
- 印度是我们看到的表面强大,还是真的已强大?
- 丰腴的欧洲女性和骨感的亚洲女性哪个更美?
- 印度的军事实力被高估了吗?
- 都看过哪些渣攻文?
- 印度的军事力量虚高吗?还是实打实的?
- 朱元璋最恨的一个姓,男的世世为奴,女的代代为娼,你知道是哪个姓吗?为什么会这样?
- 喜茶利用小程序营销玩这么溜,赶快做一个属于自己的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