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读不识《西游记》,再闻已是取经人。为什么有的人再也无法爱上齐天大圣?


在小的时候看《西游记》 。齐天大圣孙一直是作为超级偶像一样的存在 。他法力高强、精通七十二般变化 。金箍棒在手、上天入地无所不能 。三界之内的众仙佛他都不惧 。无论走到哪里 。人人都得尊称他一声:大圣 。威风极了!

初读不识《西游记》,再闻已是取经人。为什么有的人再也无法爱上齐天大圣?

文章插图
从叛逆者到取经人
孙在被如来佛祖压下五行山之前 。是十分叛逆的 。龙宫霸取金箍棒 。地府强销生死簿 。不怕天庭兵十万 。单人打上九重天 。御马蟠桃囊中物 。别人称圣我齐天 。这个时候的他更多的是一种随心所欲 。做事不计后果 。完全凭着自己的性子行事 。这就像我们“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少年时代 。
初读不识《西游记》,再闻已是取经人。为什么有的人再也无法爱上齐天大圣?

文章插图
【初读不识《西游记》,再闻已是取经人。为什么有的人再也无法爱上齐天大圣?】别人布局 。我仅为棋子
纵观《西游记》 。孙自出生后的一系列行为 。皆是别人早已经安排好的 。他只是按照别人所布的局 。一步一步走成了别人想要的样子 。看似是《西游记》中的主角 。实际上不过是别人的一粒棋子 。是佛道之争中的又一牺牲品 。
初读不识《西游记》,再闻已是取经人。为什么有的人再也无法爱上齐天大圣?

文章插图
风光的背后站着他人
齐天大圣这个名号在最开始一直是不被外界所承认的 。没有一个人能同意一个妖怪能寿与天齐 。直到他加入取经团队后 。别人才恭称他为大圣或大圣爷 。
显然 。还是那个 。自身并没有什么变化 。变化的只是身份从妖怪变成了取经人 。人们也并不是真心的佩服 。认为他担得起大圣的名头 。尊称他为大圣不过是看重了他的现在身份 。以及他背后所代表的佛教势力 。
初读不识《西游记》,再闻已是取经人。为什么有的人再也无法爱上齐天大圣?

文章插图
若木语
“跳死猢狲终 。落在乾坤套里” 。正是由于《西游记》中孙形象前后的强烈变化 。使得很多人再也无法爱上孙了 。其实并不是他们对孙有所不满 。只是孙让他们的美好憧憬破碎了 。他们通过孙看到了自己的实际人生 。
(文/若木图/网络)
其他观点:
初读不识《西游记》 。再闻已是取经人 。这句话不正是体现了一个人从初出茅庐的轻狂少年的无知无畏到历经沧桑、负重前行的中年人的辛酸无奈的心路历程吗?年少时的我们无一不被孙大圣所折服 。我们憧憬着能象齐天大圣一样 。手执金箍棒 。上天入地 。无所不能 。拥有七十二般变化 。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 。打上凌霄宝殿 。能敌十万天兵天将 。我们\"年少不识愁滋味\" 。目空一切 。有\"仰天大笑出门去 。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自负 。也有\"天子呼来不上船\"的自傲 。\"初生牛犊不畏虎\" 。自命不凡 。不知天高地厚 。认为\"海阔凭鱼跃 。天高任鸟飞\" 。自己可以大展宏图 。有所作为 。可是历经磨难 。四处碰壁 。棱角抹平才明白世事艰难 。那个永远逃不出如来佛手掌心、被带上紧箍咒、成为取经人的孙行者再也不是我们眼中无所畏惧、无所不能的齐天大圣 。已经成为历经风霜、重任在肩的我们中年人的一员 。虽然他也曾挣扎过、抗争过 。无奈最终屈从于残酷的现实 。忍受平庸的领导 。肩负起扫魔除妖的重任 。一路向西 。成为一名取经人 。人到中年的我们 。尝遍生活的艰辛 。多了份责任和担当 。\"而今识尽愁滋味\" 。却只能欲说还休 。在滚滚红尘中继续负重前行 。
初读不识《西游记》,再闻已是取经人。为什么有的人再也无法爱上齐天大圣?

文章插图
初读不识《西游记》,再闻已是取经人。为什么有的人再也无法爱上齐天大圣?

文章插图
初读不识《西游记》,再闻已是取经人。为什么有的人再也无法爱上齐天大圣?

文章插图
初读不识《西游记》,再闻已是取经人。为什么有的人再也无法爱上齐天大圣?

文章插图
其他观点:
初读不识《西游记》,再闻已是取经人。为什么有的人再也无法爱上齐天大圣?

文章插图
快乐的童年 。孙降世 。在风景秀丽的花果山 。与群猴每日玩耍嬉戏 。饿了:吃野果 。渴了喝山泉 。心中没什么念想 。自由自在 。无忧无虑 。不知烦恼愁闷为何物 。
初读不识《西游记》,再闻已是取经人。为什么有的人再也无法爱上齐天大圣?

文章插图
天庭为了防孙在下界作乱 。请他到天上做了个养马的官 。孙到了天庭 。才知道世界的广阔 。他想要做更大的官 。打出了齐天大圣的旗号 。孙有很强的本领 。天庭不想惹麻烦 。为了安抚孙 。封他做了齐天大圣 。有齐天大圣的封号 。孙还是不满足 。他还想坐天帝的宝座 。为此大闹天宫 。把天兵天将打得落花流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