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中庸”,你觉得中庸的意义是什么?


《中庸》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之一 。
子程子曰:“不偏之谓中 。不易之谓庸 。中者 。天下之正道 。庸者 。天下之定理 。\"中就是讲不偏不倚 。无过和不及之嫌 。庸 。平常也 。平常二字不仅儒家重视 。道家和佛家也很重视 。他们讲 。平常心即是道 。中庸之道就是儒家叫人走的中正平常之道 。上古先王先圣也是讲的这个道 。尧教授给舜的是“允执厥中\"’心法 。舜传授给大禹的是:“人心惟危 。道心惟微 。惟精惟一 。允执厥中 。\"孔子祖述尧舜 。宪章文武 。接受和继续传承的还是这个中庸之道 。这个几千年来一脉相承的中庸之道 。可以说是传统儒家文化的心法精髓 。即便是现在的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不也反对极左、极右吗?
我本人对中庸的理解是这样子:中庸是要活学活用 。不是死板教条的 。比如开车走路 。或快或漫 。或左或右 。是要根据路上的情况和所要去的方向所决定的 。必须要遵守交通规则而灵活撑握方向盘才行 。因为道路再好也不是笔直的一条直线 。就算是的话 。为了安全谁也不会走正中间 。佛家有句禅语:“中间不立 。何来两边”?
其他观点:
中庸就是以 。诚和中 。为基本概念 。叙述 。天人合一 。的形而上学 。
中 。就是 。不偏不倚 。庸 。就是 。恒久不变 。中庸 。就是叙述天下正直而不变的道理 。所谓的 。中 。就是没有偏向的意思 。而 。诚 。就是不虚伪的意思 。两者是古代人们的行为|规范 。中庸 。就是阐述天下事物的一种高超的哲学概念 。
天、性、道、中 。天所赋予人的称为性 。顺从 。本性而活动的轨迹 。即是那所谓的 。道 。将这个道提示出来 。做为具体的规范 。就是 。教 。
道是片刻也不能离开人类的 。可以离开的就不是 。道 。君子对眼不能见、耳不能闻的道 。要时时慎戒于心 。努力不使他远离 。他人或许不知 。而自己则是心里有数 。做事别以为神不知鬼不觉违反正道 。是君子就该时时反省 。检讨自己 。
天下之达道 。诚 。是天道 。能实行天道 。即是尽了人道(诚者天知道也 。诚之者人之道也) 。人伦道德与国家经纶的原则都是 。自天而来 。诚 。是人性的本质 。同时也是天道的本质 。
致诚之道 。行之不断 。所谓天道 。一言以蔽之 。即是毫不虚伪 。诚 。是贯通时间、空间的根本原理 。它能孕育天地万物的根源 。唯有修得此至诚之道的 。圣人 。才能完全发挥自己的 。性 。如此才有助于天地造化 。也唯有如此才能与天地并立 。
中庸 。据说作者是孔子的孙子子思 。但事实上很多人认为中庸是战国时代末期至秦汉时期之间完成的作品 。
中庸之意(中=忠=诚)具有更高一层的抽象意义 。符合 。天人合一 。的形而上学的基本概念!

何谓“中庸”,你觉得中庸的意义是什么?

文章插图
何谓“中庸”,你觉得中庸的意义是什么?

文章插图
何谓“中庸”,你觉得中庸的意义是什么?

文章插图
其他观点:
谢谢邀请 。
何谓“中庸” 。中庸的意义是什么?
和而不流 。中庸为道 。儒家经典《中庸》自古以来 。备受推崇 。“尊德行而道学问 。致广大而尽精微 。极高明而道中庸” 。这种所谓极高明的境界 。在我们現实生活、日常事务中就可达到 。体现了超越境界与现实态度的统一 。
和而不流 。中庸为妙 。要方圆有度而不圆滑世故 。
“极高明而道中庸”的人生哲学 。意为做人应有远大志向 。却只求中等缘分 。而对于享福下等就行;为人处世要站得高望得远 。真正行动却应低调 。不显山露水而有余地 。为人应包容宽厚 。
中庸 。并非老于世故老谋深算 。人若事事计较、处处摩擦、哪怕壮志凌云聪明绝顶 。也往往落得壮志未酬身先死的结果 。
中庸之道是人大智慧与大容忍的结合体 。中庸非平庸 。没有失败只有沉默 。是面对挫折与逆境积蓄力量的沉默 。
在现实生活中 。不可能远离是非 。行事深浅有度适可而止 。“处治世宜方 。处乱世宜圆 。处叔季之世当方圆并用;待善人宜宽 。待恶人宜严 。待庸众之人当宽严互存 。”
中庸是一自然的生活方式 。现在也被西方学术界识可 。既不是消极避世 。也不是畏首畏尾 。也不是剑走偏锋 。而是将心态调适到平和之处 。是明了生命本质 。守住了一种快乐 。
清代学者李密庵的一首《半半歌》(网上可查到)就是中庸生活哲学的最佳写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