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对《红楼梦》惜春有什么评价?( 二 )


大家对《红楼梦》惜春有什么评价?

文章插图
1、 \"不作狠心人 。难得自了汉\"的处世准则
惜春在整本《红楼梦》中 。着墨虽少 。但是她在第七十四回抄检大观园当中 。惜春的人物形象似乎格外分明了许多 。她执意将入画带去 。说 。或打 。或杀 。或卖 。尤氏看不惯她的冷漠 。也就更她理论了几句 。谁知她除了直接指责宁国府的不堪之外 。也毫不忌讳地坦诚自己的狠与冷 。她说:\"不作狠心人 。难得自了汉 。\"
\"不作狠心人 。难得自了汉\" 。这句话似乎是惜春的处世准则 。她要狠心断绝所有的情恨纠葛 。才能获得自由自在自了的心境 。从惜春的生活坏境来看 。惜春的这种思想似乎是一种必然 。
宁府当中 。贾敬这个大家长只顾自己炼丹药以求长生不老 。此时长兄如父的贾珍却是只顾自己的高乐 。对自己的这个亲妹妹毫不过问 。尤氏出身低微 。在宁国府里是个说不上话的 。又不得自己丈夫贾珍的欢心 。只能勉强保全自己的地位,更是兼顾不上惜春了 。偌大的宁府 。纵是惜春自己的家 。却是荒凉无比的 。
在第66回中 。柳湘莲当着贾宝玉的面说宁国府:\"你们东府里除了两个石头狮子干净 。只怕连猫儿狗儿都不干净 。我不做这剩王八 。\"封建时代的女子亦是格外注重自己的名声的 。这样的宁府 。对于惜春来说 。实在是住不得了 。
惜春她虽然有父亲有哥哥嫂子 。但实际上却比父母双亡的黛玉湘云等人更加可怜 。黛玉湘云等人她们的父母已经仙去 。她们是真正的孤儿 。大家都会投之以相应的怜悯 。而惜春是亲人犹在 。却无人关心 。内心里会更加的为此心寒 。悄悄长大后的惜春渐渐明白了这些 。她又看到了贾府中人与人之间的虚伪与争斗 。她厌倦这些 。选择当那\"狠心人\" 。求得\"自了汉\" 。
大观园之中 。看似和乐 。却是凄凉万分 。连丫鬟婆子的斗争亦是不间断的 。何况上层 。正如司马迁的《史记》中所写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她看透了这些 。知道自己长兄贾珍的为人 。迟早败露 。她知道自己此生\"沉黑海\" 。努力与他们划清界限 。寻求自己内心的\"大光明\" 。此时惜春虽未如佛门 。心却早已阪依了 。她赶走入画 。或许有不想因入画连累自己名声之嫌 。但更多的可能就是真的为入画筹谋 。贾府不是乐土 。不如尽快脱身早 。且她不是真正因大过错赶出去 。贾珍自然不会太亏了她 。因此 。与其说是惜春狠心 。倒不如说是因为惜春冷眼看透了太多 。另外一种远见与无奈 。
二、\"自心是佛 。白衣是佛\"的智慧与境界
惜春虽年少。但不幸的命运使她早熟。内心聪慧而灵敏 。领悟参禅之意是她的天赋 。第二十二回说到制作灯谜时 。惜春所作的\"前身色相总无成 。不听菱歌听佛经 。莫道此生沉黑海。性中自有大光明\" 。谜底是佛前海灯 。从这则谜诗则可以看出惜春的悟性和慧根 。脂砚斋在此叹曰:\"此惜春为尼之谶也 。公府千金至缁衣乞食 。宁不悲夫! \"
第八十二回 。翠缕、翠墨回来报告黛玉病势沉重、探春、湘云感叹欷歔 。独惜春以为\"林姐姐那样一个聪明人。我看她总有些瞧不破。一点半点儿都要认起真来 。天下事那里有多少真的呢\" 。如果不是颖慧早熟。是绝不可能将世情人事看得如此透彻的 。
达摩祖师尝云: \"若见自心是佛 。不在剃除须发 。白衣亦是佛 。若不见性 。剃除须发 。亦是外道 。\" 很多人拿她与妙玉相比 。妙玉被强盗掳走后 。惜春更是感叹知己没有了 。出家的念头更是深了 。但是对比二人 。惜春虽未出家 。但却比出家的妙玉更彻悟 。
第七十八回中 。妙玉和惜春正在下棋 。宝玉出现后 。妙玉多次脸红 。深究妙玉寄情宝玉的原因 。不仅在于宝玉俊朗的外貌 。更在于妙玉自小丧父的处境 。在合适的阶段缺乏应有的暗恋崇拜对象 。所以在妙玉踏入大观园后 。在她平日里能见到的极少数男性中 。择优而暗恋并崇拜 。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做是一种\"恋父情结\"的转嫁和变体 。也是儿时所受压抑的一种延迟释放 。悲剧的是 。成年后青灯常伴后的压抑却无法排解 。只得\"走火入魔\"了 。青山山农《红楼梦广义》中赞日:\"惜春奇僻似妙玉。而操守过之 。故其修行在妙玉之后 。而悟道则在妙玉之前 。\"
三、\"浮游乎万物之祖 。物物而不物于物\"的人生追求
贾府中 。黛玉最喜菊花 。喜欢陶渊明 。但是陶渊明的旷达的思想与境界却是被惜春较好地继承的 。陶渊明的身上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儒释道思想的融合 。这些也在惜春身上觅到端倪 。惜春与陶渊明他们都是对现实世界感到失望 。他们奉行的是儒家\"穷则独善其身\"的准则 。他们无力也无心去改变外在的世界 。只求的内心的自由 。超然物外的境界 。这在佛家思想中则是自渡 。自我救赎 。又如同庄子追求\"浮游乎万物之祖 。物物而不物于物\" 。达到这种境界的两条途径 。一是出家修炼 。另一条是哲学上进行求索 。获得心灵的满足于解脱 。庄周走的是后一条路 。而惜春两条路都走过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