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种常见拔罐法 留罐法最常用

拔罐说起来很容易,其实真正的操作起来并没有那么容易,拔罐的方法不一样,效果就是不一样的,下面是几种常用的拔罐方法:
拔罐常见的四种方法:
【四种常见拔罐法 留罐法最常用】1、留罐法
留罐法 :是指把罐吸附在相应位置后滞留一定时间的方法 。此法适用于治疗风湿痹症、感冒咳嗽、胃痛、呕吐、腹痛、泄泻等病症 。
2、闪罐法
闪罐法 :是指把罐吸附于相应位置后,用一只手压住皮肤,另一只手握住罐体快速拔下的方法 。如此反复多次,直至皮肤潮红、充血或淤血为度 。此法适用于治疗局部皮肤麻木、疼痛等病症 。
3、走罐法
走罐法: 指拔罐时先在所拔部位的皮肤上涂一层凡士林油(或其他润滑油)后,再拔罐 。然后,医者用手握住罐子,在涂有凡士林油的部位上、下或左、右往返推动 。当所拔部位的皮肤红润、充血、甚至淤血时,将罐起下 。此法适用于治疗肌肉丰厚,皮肤平坦部位的病症,如脊背、腰臀、大腿等部位的酸痛、麻木、风湿痹痛等病症
4、刺络拔罐法
刺络拔罐法: 即将皮肤消毒后,用三棱针点刺出血或用皮肤针叩打后,再行拔罐,以加强刺血治疗的作用 。此法多用于治疗丹毒、扭伤、乳痈等病症 。
正常反应:
局部软组织可隆起于罐口平面以上,病人觉得局部有牵拉发胀感,或发热、温暖、凉气外出、舒适感等,有的病证立即或渐渐减轻,甚至完全消除 。留罐到一定时间 , 或闪罐、走罐多次后 , 局部的软组织呈现潮红、紫红色(瘀斑色),或出现丹痧(小点状,紫红色疹子),起罐后皮肤的这些变化可能维持一至数天 。
异常反应:
上罐后,如果病人感到局部非常紧张,疼痛灼辣难忍,数分钟即起水泡 , 或于施术局部的远端感觉发凉、发麻、疼痛等,均属异常反应 。
闪火法:用镊子夹酒精球点燃后,伸入罐内旋转一圈立即退出,再迅速将罐具扣在需拔穴位上 。操作时要注意蘸酒精不要太多,避免火焰随酒精流溢烫伤皮肤;火焰也不宜在罐内停留时间太长,以免罐具过热而烫伤皮肤
预防晕罐发生:临床表现和晕针类似,如头晕、胸闷、恶心欲呕,肢体发软,冷汗淋漓 , 甚者可出现瞬间意识丧失等 。预防分心理预防和生理预防二方面 。
选取适当体位:局部平坦、松驰,且能保持固定一定时间 。在不影响取穴的前提 , 一般多选卧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