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邬思道离开雍正皇帝,为何没有投奔年羹尧,而选择了李卫?( 三 )


其他观点:
“买马下注”是一门选择的艺术 。买对了 。后面的路越走越宽;买错了 。如同进入一条死胡同 。《雍正王朝》中 。邬先生离开雍亲王府时 。面对的就是一次“买码下注”的挑战 。他没有投靠年羹尧 。而是选择了李卫 。

雍正王朝中:邬思道离开雍正皇帝,为何没有投奔年羹尧,而选择了李卫?

文章插图
安全是所有人的需要 。邬思道也不例外 。他要千方百计地保护自己的生命安全 。只要小命在 。才能有更高追求 。
雍正继位后 。回到潜邸 。美其名曰看望邬思道 。邬思道心里有数 。雍正是想兔死狗烹 。但他还是用“半隐”的方式 。趁着雍正念及旧情 。险象环生 。
由于邬先生知道的“内幕”太多了 。而且智商太高了 。雍正担心出“幺蛾子”并未完全放过他 。在他身边安插了一个“女间谍” 。邬思道的一举一动 。都在雍正的掌控之中 。所以 。邬思道要想真正安全 。就必须先让雍正安心 。那怎样才能“半隐” 。并且让雍正安心呢?
投靠一个雍正信任的人 。并且这个人还能保证自己的安全 。
雍正王朝中:邬思道离开雍正皇帝,为何没有投奔年羹尧,而选择了李卫?

文章插图
从“江夏镇事件”开始 。雍正就对年羹尧有看法 。因而邬思道才会建议胤禛 。派人去监视他 。
后来 。年羹尧的官越做越大 。开始“飘”起来了 。竟然跑到八爷府串门 。想头顶两片云 。搞得雍正火冒三丈 。这种桀骜不驯的人 。雍正怎么可能信任?
年羹尧的个性嚣张跋扈 。邬思道对其印象也不好 。邬思道如果跑到年羹尧那里去 。别说吃他的饭 。搞不好还被他给“吃”了 。
雍正王朝中:邬思道离开雍正皇帝,为何没有投奔年羹尧,而选择了李卫?

文章插图
最重要的是 。双方身份有别 。不能来往过密 。否则 。雍正心里不安 。
邬思道智慧过人 。是雍正的谋士;年羹尧杀伐果决 。是雍正的武将 。谋士与武将组合到一起 。可以爆发巨大能量 。足够让大清王朝地动山摇 。
早在康熙朝 。胤禛为了防止邬思道与年羹尧搅和到一起 。就已经煞费苦心 。先棒打鸳鸯 。强行拆散年秋月与邬思道;接着横刀夺爱 。这两人走到一起 。对雍正都能产生威胁 。雍正能放心吗?
所以 。邬思道为了不让雍正猜忌 。肯定不能选择年羹尧 。
三、李卫是雍正和邬思道都能接受的“公约数”
李卫经邬思道栽培过 。对他的态度比较良好 。两人的关系还不错 。不会一时冲动而翻脸 。
李卫虽然头脑灵活 。但文化水平低 。他大字不识几个 。看奏折都费劲 。很需要一位得力幕僚 。
这时候 。邬思道就能发挥价值了 。他才华横溢 。又是在雍正府邸当过谋士的人 。称得上工作经验丰富 。胜任李卫的幕僚完全是绰绰有余 。李卫的职位是布政使 。负责一省的民政 。邬思道通过他 。还能部分实现自己“为生民立命”的士人理想 。
李卫从小在雍正潜邸长大 。对雍正忠心不二 。而且没有“黑点” 。回京述职时 。“忠心”得让雍正合不拢嘴 。而且顺利地通过忠诚度测验 。所以 。对于李卫 。雍正是比较放心的 。李卫当年已经当过“摄像头” 。帮雍正监视年羹尧 。再帮雍正监视一次邬思道 。可谓轻车熟路 。
雍正王朝中:邬思道离开雍正皇帝,为何没有投奔年羹尧,而选择了李卫?

文章插图
邬先生主动选择李卫 。相当于是给雍正打了一剂“安心针” 。是在告诉雍正 。我没别的意思 。只是想在你的“摄像头”下混口饭吃 。顺便帮你培养人才 。有机会还能帮你做点其他事 。
四、为最后的“全隐”做准备
“半隐”只是邬先生对付雍正的权宜之计 。没谁心甘情愿地被监视 。他最终的目的是想远走高飞 。
要远走高飞 。还要先找个跳板 。然后再寻找机会 。一步步跳出去 。这一目的 。通过李卫才可能成为现实 。
因为在李卫那里 。邬先生不仅能让雍正放心 。而且可以凭借智慧与交情来策动李卫 。李卫松动一下 。邬先生就有了辗转腾挪的空间 。有空间 。才有跳的机会 。
雍正王朝中:邬思道离开雍正皇帝,为何没有投奔年羹尧,而选择了李卫?

文章插图
【雍正王朝中:邬思道离开雍正皇帝,为何没有投奔年羹尧,而选择了李卫?】秋媚说:雍正在位时曾发表过“为君难”的感慨 。其实当君王的手下也很难 。既要尽忠办事 。还要自我保护 。这当中涉及无数次选择、取舍、拿捏、揣摩、钻营……以邬先生之智 。尚且险象环生 。常人更是惊险重重 。踏错一步 。万劫不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