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果郡王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有两件事不假 。一是雍正对十七弟允礼非常好;二是雍正的儿子弘瞻过继给了允礼 。这两件和《甄嬛传》相同 。雍正皇帝兄弟很多 。关于皇位争夺有“九子夺嫡”的说法 。雍正对他这些兄弟都很苛刻 。唯独十三弟和十七弟除外 。可能是由于他们早就是雍正的党羽 。允礼在雍正朝极受重用 。负责过理藩院 。户部 。刑部 。爵位也从果郡王到果亲王 。而且最后亲王双俸 。

历史上的果郡王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文章插图
允礼在乾隆三年去世 。并不是雍正赐死 。因为允礼的儿子夭折了 。所以乾隆皇帝就把自己的弟弟弘瞻过继给他 。乾隆继位时弘瞻只有四岁 。乾隆很喜欢这个弟弟 。弘瞻经常在圆明园玩耍 。被称为“圆明园阿哥” 。在古代祭祀是很重要的事情 。而没有儿子就不能受到祭祀 。所以一般都会过继 。而乾隆把自己弟弟过继给果亲王 。估计是不想让这个亲王或者郡王被别人继承 。弘瞻毕竟是乾隆的亲弟弟 。年龄又小 。对他又没有威胁 。那么弘瞻的母亲跟允礼是不是《甄嬛传》中的关系呢?弘瞻的母亲谦妃刘氏 。应该和允礼没有任何关系 。下图为谦妃刘氏 。
历史上的果郡王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文章插图
其他观点:
多罗果郡王 。是康熙帝第十七子胤礼的第一个封爵 。胤礼生于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三月 。生母陈氏诞育胤礼时还只是一个普通宫女 。后来在康熙五十七年(1719年)才晋封为勤嫔 。胤礼因为年幼 。所以并没有参与到康熙末年皇子们“九子夺嫡”的激烈斗争中来 。在雍正帝登基后得以平安无事 。
从雍正元年(1723年)四月 。雍正帝以允礼(雍正帝登基后 。为避讳、胤礼改名允礼)“景陵办理修饰甚好、十七阿哥甚属尽心、敬谨效力”的理由 。晋封允礼为多罗果郡王 。并兼管理藩院事、担任正黄旗蒙古都统、镶蓝旗汉军都统之职开始 。到雍正六年(1728年)二月 。允礼晋爵和硕果亲王为止 。允礼一共当了近六年的郡王 。
历史上的果郡王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文章插图
雍正二年(1724年)正月 。果郡王允礼再兼镶蓝旗汉军都统 。五月加兼镶红旗满洲都统 。至此 。正黄旗蒙古都统、镶红旗满洲都统、镶蓝旗汉军都统、镶蓝旗蒙古都统四个重要职位都由允礼兼任 。这可以看出雍正帝对于这个相对年轻、在“九子夺嫡”中并没有参与皇权之争、对自己没有什么威胁的弟弟十分看重 。对他委以重任 。希望他能够如同怡亲王允祥一样 。成为自己处理政务的得力助手 。
允礼封郡王后不负兄长雍正帝所托 。办差兢兢业业、丝毫不敢懈怠 。凡事务必躬亲 。把雍正交代下来的事情一一处理妥当 。基本上每一件差事都没出任何差错 。雍正帝见这个弟弟实心办事、又诚实勤快 。心里十分欣慰 。对他也越来越信任 。赋予了允礼密奏监察之权 。而允礼也尽心尽力地半差 。将部分官员的贪污舞弊、徇私不法之事密奏给雍正帝 。雍正帝根据证据一一查实后 。将贪污官员均撤职查办 。同时允礼奉旨巡查江南一带 。亲眼目睹江浙赋税沉重、百姓不堪重负 。于是又上书雍正帝 。请减免当地赋税以缓解百姓负担 。雍正帝也同样照准 。没有任何疑心允礼勾结地方官员谋取私利的想法 。
雍正二年(1724年)八月 。雍正帝因允礼尽心尽力、廉洁奉公 。办差时的花费并不完全从户部或者宗人府支取 。为了补偿他 。于是亲自下旨给宗人府:从这一年起 。果郡王年俸按照亲王级别支给、护卫也等同于亲王仪仗 。另外 。雍正帝命果郡王朝会排班在亲王之下、仅次于郡王中的第一位:克勤郡王 。而在原来的第二位:顺承郡王之上 。同时 。允礼的生母陈氏 。也从嫔位晋升为皇考勤妃 。这也是对允礼的赞誉和恩宠 。
雍正六年(1728年)二月 。雍正帝已经先后处理了廉亲王允禩、贝子允禟、敦郡王允?、贝子允禵等当年夺嫡时的竞争对手 。并将原本的亲信年羹尧、隆科多也废黜赐死 。囿于朝政需要得力臣子来辅佐赞襄 。于是雍正帝将一直以来勤勤恳恳、忠实内敛的十七弟果郡王允礼提拔重用 。晋封为和硕果亲王 。并赋予他更多更高的权力和地位 。像雍正帝第一心腹重臣怡亲王允祥一样 。作为自己治理国家的肱股之臣、参预政务 。
在下达晋封王爵谕旨时 。雍正帝对允礼大加夸赞:
“王为人直朴谨慎 。品行卓然......失志忠诚 。毫不顾及己私 。执持正理 。概不瞻徇 。赞襄朕躬 。允称笃敬 。王微有弱疾 。虽偶尓在家调养 。而一切交办事件仍然尽心料理 。......朕以为若能尽心为国 。备极忠诚 。恪守臣子恭顺之道 。其人为尤甚 。其事为尤难 。着将王晋封亲王 。为朕之子弟及世世子孙之表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