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队时,“公社八大员”是指哪些人?待遇如何?


实际上在生产队时期 。哪有什么八大员九大员的 。这都是有些人杜撰的!
当时的人民公社 。是政府权力机关 。他们都是挣国家工资 。吃商品粮的 。所说的商品粮 。也是供应粮 。就是和城市居民一样 。用粮本领粮的 。现在农村的乡镇 。也是由当时人民公社全编制转至而来的 。以我们吉林省当时人民公社的编制来讲 。人民公社有公社党委书记、党委副书记;有社长、副社长;有组织委员、宣传委员、还有会计辅导员、民政助理员、公安特派员、林业助理员等 。还有管武装的武装部长 。武装部长管征兵、民兵的工作 。
而当时人民公社下属的生产大队 。还是以我们吉林省当时的生产大队来讲 。也就是现在的村委会 。有大队党总支部书记、大队主任、副主任;还有一个会计 。有一个妇女主任 。由副主任兼职的民兵连长 。在文化大革命的时候 。有的地方成立了贫下中农协会 。也就有了一个贫协主任的职位 。他们也是挣工分的 。只不他们挣的工分是比较高的 。当时的生产大队 。一般也就是六 。七个人 。甚至连八个人都不到 。还有什么八大员!
而当时的生产小队 。也以我当时生活的农村生产小队来讲 。过去只有一个队长 。文化大革命之后 。又增加了一个政治队长 。后来还是两个队长变成一个队长了 。也不单独说什么政治队长 。生产队长 。就是队长了 。有会计、有出纳员 。出纳员兼保管员;有生产组长 。生产组长兼记工员;有妇女队长 。妇女队长兼妇女的记工员 。还有一个车队的队长 。这样就是队长、会计、出纳、生产组长、妇女队长、车队长 。加起来也就是六个人 。这六个人就是生产小队队委会组成人员 。哪又有什么八大员呢?
至于待遇吗 。这些队委会的干部 。每个人都比普通的社员每天多挣两个工分 。而生产队的队长 。年后决算的时候 。还会给他增加1000个工分左右的 。至于在农村说什么八大员 。那根本是没有的事!
【生产队时,“公社八大员”是指哪些人?待遇如何?】感谢您对从善如刘三农问答关注和支持 。欢迎您的评论留言!
其他观点:
题主所问的 。是人民公社时期的公社中(也就是现在的乡政府) 。有一些类似于集体人员的工作人员吧?
这些人的身份 。不是正式的干部 。没有脱离农民的身份 。但是可以不去地里劳动 。却有一份补助或者是工分 。本身从事的是比较单一的工作 。是那个年代的特殊产物 。
后来 。随着时代的发展 。这些“员”们或者被辞退回家 。或者被原来的上级主管部门安排转正了 。成为事业人员 。还有的因为各种机缘巧合 。成为国家干部 。结局各不相同 。
在我们这里 。没有公社八大员的说法 。倒是有十大员的提法 。其实到了人民公社后期 。公社里的各种“员”们 。已经不止十种了 。待遇也千差万别 。
早期的人民公社 。有通信员、军械管理员、电影放映员、广播员、话务员、线务员、农科员、会计辅导员、农机管理员、水利管理员 。统称十大员 。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后 。又增加了统计员、炊事员(是正式工编制) 。1984年之后 。又增加了文化站辅导员、土地管理员 。
通信员是最早消失的十大员之一 。人民公社初建之后 。由于交通、通讯极不发达 。摇把子电话也只能通到县城 。公社往各村安排工作或者是通知开会 。就得有个专人下发通知 。尤其是在偏远山区 。公社所在地 。离最远的生产队甚至能达到六、七十里 。还得徒步翻两座山 。就算有专门送通知的通信员 。公社干部们也都得想办法帮着点儿 。要不然忙不过来 。后来往各村陆续安上了摇把子电话 。和广播线路合而为一 。在规定时间内把闸刀拉下来 。就是广播 。推上去就能摇电话之后 。通信员就转行或者回到村里务农了 。
军械管理员是第二个消失的十大员之一 。他们的工作 。就是对公社武装部的枪枝弹药 。进行保养和管理登记 。到了1986年 。所有的武器弹药全部收归县武装部之后 。军械管理员就全部辞退 。回村务农了 。
电影放映员是第三个消亡的十大员 。基本上到了1986年以后 。随着电视机的普及 。曾经风光一时的电影放映员就无事可干 。渐渐地失业了 。很快 。随着通信事业的进步 。话务员、线务员也无用武之地 。多数人回家去了 。也有特殊的 。咱们后面再说 。
以上五个“员”们 。过去的待遇各不相同 。虽然明面上 。都是一个月队里给记二十五个工 。但是通信员是跑腿儿 。下来是“送”大小事儿 。自然不如电影放映员受欢迎——那时候 。电影放映员进了村 。比公社副主任都吃香!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