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改变命运的事例12篇


知识改变命运的事例12篇

文章插图
知识改变命运的事例(1):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但为了尊重文中主人公的意愿,文中所有的人均为化名 。
大概是一九八四年吧,那年的高考 , 小邹仅差几分而未上录取线 , 那个年代 , 由于还没有提倡“教育产业化”,高校不收自费生(但是,就是有招自费生,小邹也读不起),小邹只得承认现实:落榜 。小邹从小在农村长大 , 幼年时 , 他所在的大队(此刻称“村”——笔者注)来了一批上山下乡的知青,给封闭的山村带去了外面的信息,他喜欢与知青们聊天拉呱,从中了解到“外面的世界真精彩” 。七十年代末,知青们都陆续返城后,他记住了一位知青朋友给他的一句临别赠言,“争取考上大学,能否考上大学,是穿草鞋和穿皮鞋的分水岭” 。于是他发愤念书,为了改变命运 。但是,命运并不青睐于他 , 高考成绩不理想,他在哭过之后,就和父亲下田劳动了 。
在那里不得不提小邹的班主任高老师 。高老师是闽北山区一个公社(此刻称“乡”)的中学老师 , 在山区从教多年,有着比较丰富的教学经验 。凭高老师对小邹的观察 , 他敏锐地感觉到小邹是个有潜力和前途的学生:学习勤奋 , 自强不息 。此次高考未能考出好成绩可能与他在考场上临场发挥不佳有关,如果就这样放下了追求 , 回到农村务农,那太可惜了 。于是高老师专门走访了小邹家里,与小邹的父母讲明,愿意无偿让小邹到学校去“回炉”学习,就在他的班,由他亲自辅导,争取明天考上大学 。就这样 , 小邹又一次到公社的中学,开始了人生关键的一次学习 。
小邹在补习期间,吃住在高老师家里,白天上课,晚上,高老师在批改完学生的作业之后,就为小邹补习 。高老师还有一个女儿,也在高老师那个班读高三 。同样是白天上课,晚上与小邹一齐在高老师指导下复习功课 。久而久之 , 小邹与高老师的女儿产生了朦胧的感情(初恋) 。高老师发现后,并不象其他家长那样,粗暴干涉 , 或把小邹赶回去,而是十分坦率得把小邹和自己的女儿叫到跟前 , 告诉他们:“你们俩谈恋爱,我不反对,但你们只有双双考上大学之后,我才会同意让你们结婚” 。在老师的激励之下,小邹和高老师的女儿就互相勉励 , 用功学习 。一年后,双双考上大学,小邹考上了厦门大学,高老师的女儿考上了福建师范大学 , 皆大欢喜 。
由于小邹和高老师的女儿不在一个大学学习,“恋爱”的感觉淡漠了 。最后 , 他们就以兄妹相称 。
【知识改变命运的事例12篇】小邹大学毕业那年,中国刚发生了一场“学运”,当时北大、清华等重点大学的毕业生大多未留在北京(全部离开北京),于是,小邹这个厦大的毕业生,就自然“补充”分配到了北京 , 在某大型国有企业当秘书,不久就调到报社当了采访人员 。
之后,小邹在北京找了个北京姑娘谈恋爱 , 结婚前,小邹与他女朋友(北京姑娘)一齐到他家乡(闽北一个偏僻的山乡)看望父母,在家里住了两天后,他女友便再也无法住下去了,嚷嚷着要回北京,原因很简单 , 农村的生活太艰苦,而且又脏,她实在无法适应…… 。他们便匆匆回到北京 。结婚后,小邹的妻子(就是那个北京姑娘)对小邹讲,你父母在农村生活那么艰苦,应把他们接到北京来 。于是 , 他们将小邹父母接到北京居住 。而且还把小邹的弟弟也从闽北山区接到北京,此刻小邹的弟弟也在北京工作了 。
一个人读书,“出人头地” , 全家都因此而“沾光” 。知识改变命运?。?
关于知识改变命运的经典名言警句(2):
大家都知道“凿壁偷光”的故事,讲的是匡衡出身於农民家庭,生活十分贫困,家中连书都买不起 。但是,他从小就很渴望读书 。某天晚上,匡衡很希望在睡前读书 , 但由於家中穷得连灯油也没有,根本没法点灯读书 。正当匡衡发愁时 , 邻居的灯光从墙壁的缝隙中透射过来 。匡衡心生一计,便用凿子把那小缝挖大成一个小洞,倚在墙边 , 利用那点微弱的光线阅读 。从此,匡衡每晚如此,埋首苦读,最后成为了著名的学者 。他利用了光的知识,使灯得以照进他的屋里 , 他才有了学习的条件 。这个故事说明了知识改变命运 。人在本质上是乐于求知的,而人生是由知识构建的 , 知识又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智力工具 。所以知识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我们必须掌握知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