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文化是中医药学的软实力

 •中华民族在悠久的历史中,逐渐形成了传统文化 。在传统文化与中医药的互动中,中医药也形成了以医药为核心的中医药文化 。中医药文化和中华文化 , 二者是共襄盛举、共铸辉煌的同盟军 。•当代弘扬中医药文化,一是可以深入认识中医药学的特质;二是中医药文化中的养生文化和“上工治未病”等理念可使“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医学目的向公平倾斜;三是为应对地球人类面临的挑战提供了思路 。
文明以止 , 化成天下的文化,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中华民族就是在文化认同中形成的,既非单一的血缘传递,也不是靠宗教凝聚,而是以民族特异性为核心理念的传承 。其切要是创新、交流和进步 。
中医药文化是中医药学的软实力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 , 中医药就是在中华大地上蕴育成长起来的一株奇葩 。中医药茁壮成林后,对中华文化又不断增益和回?。?以其理念文化、符号文化、行为(操作)文化、道德文化等恢廓为中医药文化 。中医学理论和技术,与文化相抟铸成特色 , 以本原通学多维的生命力资生创新 , 其人文精神成为医学属性之一 , 而文化的交流性,在览观杂学中增长中医学人的识见 。中医药文化是中医药学的软实力 。
中医药在发轫之初,就把医技和文化偕为共同体 。天人合一,生成论的人体观和生命神圣,既是中华文化的观念,也是中医药的医学观 。《周易》的“变动不居”,先秦诸子的“贵时”,《周礼·考工记》的“从容”和“宜物”等 , 以其为医学原理的资质演成为辨证论治的宿因 。对于阴阳五行 , 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框架,也是传统中医药学的框架 。
中医药演进也和文化同荣共济 。在先秦诸子时代,中医药学即有伏羲九针、神农本草、素女脉学与黄老养生世医的传承 。汉代经学时,医家开始整理出多种医经 。魏晋南北朝至隋唐的开放繁荣 , 医学也以自为和集大成称盛 。有儒之门户分于宋,继而医门门户分于金元 。清代朴学的崛进,掀起了医书辨章校训的高潮 。《内经》之理论、要言、述语 , 多启源于远古以降的生产生活和文化典籍 。鬼邪之邪演为病邪,八风直援入医 。兵法之理,被发展为治法治则 。从祭祀到《尸子》、《越记》皆言魂、魄,《内经》汲取了《老子经》的“心藏神”、“魂藏肝,魄藏肺”(见《五行大义·论杂配》) 。《内经》之营卫 , 出于《文子》引《老子》之语:“爪之生 , 发之长,荣(营)卫之行,无顷刻止,众人皆见之于著,不能见之于微 。”更早则出于兵家 。脉之浮沉,本源于古代一种祭水仪式 。《尔雅·释天》:“祭川曰浮沉 。”郭璞注:“投祭水中或浮或沉 。”可见浮沉既是物体在水中的趋向运动,又是其本身的自然属性所决定的状态 。《灵枢·卫气》以浮沉表述为营卫之气得特点:“其浮气不循经者为卫气,其精气之行于经者为营气 。阴阳相随 , 内外相贯,如环之无端 。”而在脉诊 , 又以浮沉为病在表里 。中华文化对于中医药,可真是“夕阳芳草寻常物,能用都化厥妙词”是也 。
中医药文化和中华文化是同盟军
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活、生产、习惯、民俗及文学、历史、哲学等形成的传统文化与中医药互动中 , 形成了以医药为核心的中医药文化 。中医药文化和中华文化,二者是共襄盛举、共铸辉煌的同盟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