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暴力何时了,谁来为暴力买单


校园暴力何时了,谁来为暴力买单

文章插图
近段时间,“校园暴力”这个词已经几次刺痛了公众敏感的神经.本该纯净的校园里,为什么暴力却屡屡上演呢?从现实考虑,解决校园暴力已经迫在眉睫,净化校园环境势在必行 !
校园,本该是一方净土 , 文明的殿堂 。然而,近年来,校园暴力事件时有发生,给宁静的校园蒙上了一层阴影 。人们不无忧虑地发现,原本应该用美好、纯真等词来形容的花季少年,却越来越多地与暴力、喋血、行凶、杀人等词联系在一起 。
今天,摆在教育者、家长、社会面前的,是个让人无法轻松的话题——校园暴力何时了?谁来为校园暴力买单?
案例一:齐齐哈尔7名女生殴打侮辱同窗少女 鹤城“熊姐”被刑拘
前段时间,被媒体曝光的“熊姐”暴打、侮辱同龄少女事件,人们至今还心有余悸 。就在我们深思“90后”女生的校园暴力行径缘何而生时 , 鹤城也出现了“熊姐”式人物 , 但这次绝非单打独斗,而是7名女生暴打、侮辱一名同窗少女,她们中最大的17岁,最小的才15岁 。
案例二:16岁花季少女遭遇校园暴力 校方称不知情
采访人员说,各位观众 , 我现在所在的位置是解放军451医院门口,而在医院的脑外科病房当中,躺着一个16岁的小女孩,之所以躺在这里还是因为前一段时间的校园暴力 。
案例三:初中男生疑因争女友被人砍断颈部静脉
前日是新学期第一天,16岁的李镇涛回到龙岗区龙盛学校上学 。没想到就在放学后,他牵着要好女同学的手刚出校门,便被后面追来了两个少年连砍3刀,当场倒在血泊中 。截至采访人员昨日发稿时,他仍未脱离生命危险 。
案例四:校园暴力再现 福州初中女生围殴同班同学四分钟
案例五:11月11日,周口一初中男生遭受校园暴力 睾丸被切除
以上这几个案例,仅仅是近期内网络上暴光的 。是什么样的原因,使得现在的孩子在处理矛盾纠纷时,宁愿舍弃正规渠道而采用如此极端的江湖行为呢?这种极端的江湖行为的背后,是否又包孕着更深层次的道德价值取向问题和心灵畸变现象?
个性张扬中的偏狭自私与冷酷
相当多的家长越来越困惑于读不懂自己的孩子 。孩子越大 , 接受的知识越多,和家长间的隔阂往往就越深 。其实这种隔阂的焦点 , 就是两种不同价值取向的相互冲突 。无论是做家长的,还是做子女的 , 都是立足在自身价值取向的基础上,试图用自己的价值观来规范对方的行为,这就势必要产生矛盾 。
问题的关键是总有少数家长的价值取向是非理性的,甚至是自相矛盾的 。一方面,家长总是希望孩子能在学业上和品行上都出类拔萃;另一方面,出于一种原生态的本性,又时刻担心孩子遭受挫折或蒙受委屈 , 这种两难中的家长,大多学会了通过物质或其他途径来补偿的办法,以此来求得自己内心的平衡 。
然而这种补偿多数情况下被演化成了一种放纵——文化课学习之外的放纵 。由于放纵,孩子个性中的很多弱点被淡化忽视,许多违反行为规范的举动被认可甚至纵容 。这些小错的点滴积累,慢慢地养成了孩子个性中的偏狭自私与冷酷 , 使得孩子在处理问题时不能通过理性和规范来约束行为,而是率性而为不顾后果 。因为从小到大,在相当多的孩子的脑海中,就没有贮存过关爱他人与人为善的传统美德 。写满他们人生词典的,都是竞争是残酷是为了目的不择手段 。
正是这种极端的个人中心思想,养成了孩子惟我独尊的畸形心态,形成了遇事只考虑自身利益、漠视他人存在的偏狭性格 。在这种心态的支配下,一旦自身利益受到了外界的侵犯,就立刻会采取一些极端行为来进行反击 , 其中就不乏通过伤害对方身体或者性命来发泄自身的愤怒的残忍的“江湖仇杀”行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