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能ef24-70mmf2.8镜头 佳能EF24-70mmf2.8

1. 佳能ef24-70mmf2.8镜头佳能24-70uv镜口径是82mm 。
扩展资料
佳能24 70uv镜尺寸
佳能EF 24-70mm f/2.8L II USM滤镜口径82mm,你可以配82mm的偏振镜
佳能EF 24-70mm f/2.8L II镜头
2012年2月7日佳能正式发布EF 24-70mm f/2.8L II USM 。新镜头比前代产品更小,但佳能表示其可靠性更高 。
新款镜头采用了全新的设计,包括2枚UD镜片和1枚超级US非球面镜片,可最大程度地消除各种相差 。
所有镜片均使用佳能的Super Sperctra镀膜,以减少眩光和鬼影 。
24-70mm II最近对焦距离为0.38m(全焦段),增加了新的变焦锁,在广角端可锁紧镜头 。
性能简介
通过对像差的有效抑制,实现整个变焦范围内的最大光圈F2.8和更高画质
全新设计的光学结构,采用1片研磨非球面镜片和2片玻璃模铸(GMo)非球面镜片,高效补偿广角端容易产生的像面歪曲和彗星像差 , 实现了更高的画质 。
还配置了1片超级UD(超级超低色散)镜片和2片UD(超低色散)镜片,广角端画面边缘部分的倍率色像差和远摄端的轴向色像差都得到了良好补偿 。
整个变焦范围内都能得到锐利、清晰的画质 。
另外,镜头采用大口径设计,使光线射入镜头的入射率提高,解决了镜片数增加带来的光线通过率低下问题,整个变焦范围内保持最大光圈F2.8 。
EF 24-70mm f/2.8L II USM采用了适合的镀膜,通过控制数码单反相机容易产生的图像感应器反射光线 , 尽量防止镜头内部的乱反射,从而尽可能地抑制眩光和鬼影的产生 。
此外 , EMD电磁驱动光圈搭载9片叶片的圆形光圈,形成接近圆形的开口,能够将背景虚化和点光源虚化表现为柔和的圆形效果 。
通过对机械构造和电子系统的改善,提高了耐用性
伴随镜头结构的改善,镜头的机械构造和电子系统也经过重新设计 。
为了对应数码单反相机拍摄张数大幅增加的趋势,重新审视了之前镜头的机械构造,提高了变焦机构的耐用性和镜身部分的耐振动、耐冲击性 。
镜头内的电子系统采用新的供电回路和控制回路,实现镜头工作时高稳定性的同时,由于高性能的自动对焦控制CPU和优化的自动对焦算法,得以进行高速、准确的对焦 。
另外,卡口部分、镜头的操控面板、变焦环、对焦环以及变焦环锁定杆等可动部位采用防水滴防尘结构,以防止水滴或灰尘进入镜头内部 。
因此 , 可应对严酷条件下的拍摄,实现出色的防水滴防尘性能 。
另外,镜头的最前端和最后端镜片的外侧表面采用憎油憎水性能优秀的防污氟镀膜 。即使碰触镜片表面致使皮脂等污垢附着,用镜头布擦拭即可轻松将其去除 。
而且,使用防污氟镀膜的镜片即便用干布擦拭,也不容易产生静电,因此可以减少灰尘附着 。
大幅轻量化,实现操作性的提高
EF 24-70mm f/2.8L II USM在实现镜头滤镜口径增加约5毫米的同时,还成功实现镜头的小型、轻量化,大幅提高拍摄时的操作性和便携性 。
一般来说,缩短镜头全长后很难进行光学设计,需要较高的光学技术,但是EF 24-70mm f/2.8L II USM解决了此难题,比起前款镜头 , 将全长成功缩短了约10.5毫米 。
另外,通过自动对焦光学系统的小型化和镜身的缩短等,实现了约145克的大幅轻量化 。
由于采用内对焦和环形USM超声波马达 , 得以进行高速且高精度的自动对焦 。
EF 24-70mm f/2.8L II USM的镜身侧面搭载变焦环锁定杆,携带时可以锁定变焦机构 。通过缩短镜头遮光罩的全长 , 提升了镜头收纳性和便携性 。
2. 佳能ef24 70 2.8首先 , 24-70F2.8一代与二代之间的画质差距真的不大……因为这类镜头本身已经属于最顶级的变焦镜头了,画质提升的余地已经不大了 。
至于全新货与翻新货的问题 , 那可就不好说了……只有实际验证才能知晓 。
3. 佳能EF24-70镜头这一款是佳能的采用了新防抖技术的标准镜头, 它的IS技术可以降低4档安全快门 在24MM端的话, 不开防抖的时候,安全快门是1/24秒,开了防抖的时候,安全快门是0.5秒 在70MM端的话,不开防抖的时候,安全快门是1/70秒,开了防抖的时候,安全快门式1/5秒 都理论计算算来的 最好还是多练练,练好铁手功 。
4. 佳能 EF 50mm F/1.8镜头佳能实用的镜头推荐:
1、佳能EF 50mm f/1.8 II(小痰盂)人像大光圈镜头 。
2、佳能EF 100mm f/2.8L IS USM微距(佳能百微镜头)微距镜头 。
3、佳能 RF 70-200mm F4,佳能长焦镜头 。
5. 佳能ef2470mmf2.8lii镜头sigma推出的18-35mm F1.8 ART镜头,打破了这个局面!使用这枚镜头,让APS机身大致在28-55焦段获得了与FF单反搭配F2.8变焦镜头同样的虚化能力!虽然在变焦倍数上有所欠缺,但考虑到APS+1835系统的资金投入仅仅是FF单反+2470的50%不到,这便使得sigma的这枚新镜头具有非常突出的性价比!
先吐槽下这个镜头的几点不足:
1、sigma镜头变焦环跟对焦环上面使用的橡胶明显跟佳能镜头不一样,手感有点黏糊糊的,而非常容易粘灰 。(用户体验上讲,这点明显不如佳能的L头 。)
2、镜头的设计比较奇葩,变焦环很窄,而且太靠后,握持的时候偏离重心,有点别扭 。(令人不解的是变焦环反而很大,这样的镜头有谁会经常玩手动吗?为什么要把变焦环设计得那么窄而对焦环那么宽?)
3、变焦转动的方向跟佳能变焦镜头是完全相反的 。顺时针转动的时候,焦段变长,而佳能镜头是焦段变短 。(作为佳能用户,我对此表示非常不满,既然是EF卡口的镜头,sigma为什么不能跟佳能保持一致呢?)
吐槽完毕,接着谈谈这枚镜头的其他方面:
1、18-35ART是一枚比较沉重的镜头,裸镜重量810克,加上UV跟遮光罩之后 , 重量高达870克左右,重量直追各家的24-70镜头 。“体型”偏细长型,装在我的450D上面时,重心很靠前,明显头重脚轻 。从手感上说,我觉得70D、80D、7D2(甚至小马4)这类准专业、专业机身搭配这枚镜头会合适一点 。
2、这枚镜头最出色的闪亮点在于恒定F1.8光圈,在佳能aps画幅上等效全画幅28.8-56mm F2.88的视角及景深效果 。对于喜欢变焦镜头,又追求虚化的朋友而言,选择一个“aps机身+Art 18-35”即可组成一个廉价而大致性能又能媲美“全画幅+24-70/F2.8”的系统 。
3、对焦速度上,我与佳能的EF1635LII做了个对比:1835ART的对焦声音与佳能USM马达基本相当,对焦速度略慢,大概是1635LII的1.5~2倍时间 。
4、也对着太阳拍了一次逆光,感觉18-35ART跟EF1635LII表现基本相当 。
5、在5D2的机身上,EF1635L的色调偏青,而18-35ART偏红 。EF1635L的色彩我一直不太感动,这两枚镜头的直出图色彩来说,我觉得半斤八两吧 。没有惊喜也没有失望,暂时也没发现Art18-35有低端狗头那种黄绿色的色彩倾向 。
6、art18-35虽然是一枚aps镜头 , 但它是可以安装在佳能全画幅相机使用的 。而且在26-35mm,它的暗角非常轻微,完全可用 。也就是说,使用FF相机挂上这枚镜头的时候,你便拥有了26-35mm F1.8的超级变焦!
6. 佳能镜头16-35f2.8你好,大致区别如下
1、制造工艺不一样 。三代使用了佳能最新的SWC亚波长结构镀膜和ASC空气球形镀膜(二代是普通镀膜),抗眩光和抗色散能力更强;三代采用了9片圆形光圈叶片(二代是7片),光圈精度明显提高;
2、光学素质不一样 。更具国际权威的第三方传感器和镜头评测机构法国DXO Mark实验的评测,三代的分辨率(Sharpness值)是24 P-Mpix(二代是18 P-Mpix,机身同为佳能5DSR,以下同),通光量为(Transmission值)为3.1 TStop(二代是3.4 TStop),畸变量(Distortion值)为0.4 %(二代为0.6 %),失光量(Vignettin值)为-1.7 EV(二代为-1.5 EV),色散量(Chr. aberration值)为12 μm(二代为13 μm) 。可见,除了暗角(失光量)表现三代稍差外,其余的光学性能均强于二代;
3、其他的重量、体积不同不再赘述 。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7. 佳能镜头24—70f2.8都是非常优秀的镜头 , 焦距不一样所以也没有对比性 。
8. 佳能ef24-70f2.8二代镜头通过两代镜头的参数来看,二者有以下几项主要区别:
1、二代24-70/2.8L的滤镜直径由一代的77mm增加到了82mm;
2、二代的镜头结构为13组18片,一代为13组16片;
【佳能ef24-70mmf2.8镜头 佳能EF24-70mmf2.8】3、二代镜头的最大放大倍率约0.21倍,一代镜头为0.29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