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行宽 医案赏析 普通格式

编者按:医案,《辞源》中解释“是医生治疗疾病时辨证、立法、处方用药的连续记录”,即今之病历,古称“脉案”、“诊籍”,是中医文献重要组织部分 。我国之有“医案”,可追溯至汉代司马迁之《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所载淳于意之“诊籍”,至丹溪始有专书;迨喻嘉言方有专著——《寓意草》 。继后 , 优秀医案如《金子久医案》、《醉花窗医案》、《洄溪医案》、《静香楼医案》、《临证指南医案》、《丁甘仁医案》等迭现,皆是后人学习效仿的宝贵资料 。而近年来侧重医案与疗效并举者并不多见 , 基本上将病案视同于病历的代名词,尤其是即兴而作者,更是寥若晨星 。
王行宽 , 1939年3月出生,江苏镇江人 。现为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湖南省名中医、湖南中医药大学内科学术带头人,第二、三、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临证50余载,精于中医心脑、脾胃系统疾病、急危重症及疑难杂症,屡起沉疴 。王行宽教授临诊之时,特别注重医案的写作,将中医精髓和文学技巧融汇贯通 , 既文笔优美,又不哗众取宠,辨证论治思路缜密 , 清晰明了,每一份医案都是一篇限时的即兴佳作,且通篇贯穿自己鲜明的学术特色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国菁、赵鸿总结王行宽教授临证习用的12种病案形式及实例,本版今起将分期刊出,以飨读者 。
直叙记录诊治的一般过程,即症状-舌脉-辨证-治则-方药 。先汇总四诊收集的信息,然后分析病因病机,辨证论治 。既充分体现中医传统的辨证论治特色,又采用西医理化检查及诊断病名 。处方遣药,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 是最常用的基本格式,也是变换其他格式的基础 。
病案1:周某,女,40岁 。
胃脘作胀微痛,两胁下胀甚,欲嗳不畅,心烦易躁,夜寐梦扰,口不干苦 , 二便尚调 。舌红苔薄黄,脉弦细 。此胆汁反流性胃炎 , 神经症,中医可称“胃痛”、“郁证”之疾 。此病虽在胃,然责之于肝胆 。总属肝失疏泄之力 , 胆失通降之能,胃气薄弱,幽门约束无力,致使胆汁不能顺流入肠而逆返入胃,戕伤胃膜、胃络而成 。“肝为起病之源 , 胃为传病之所”即是此意,至于夜寐梦扰者,“胃不和则卧不安也” 。治拟疏泄肝胆,益气和胃为主 , 令肝木条达则胃气自和,胃气和则寐自谧 。药用柴胡10克,黄芩10克,枳壳10克,白芍10克,川楝子10克,延胡10克,太子参10克,合欢皮10克,炒山栀8克,竹茹10克,橘皮10克,乌药10克,甘草3克 。
病案2:邹某,女 , 60岁 。
高血压、冠心病、心率失常(房早为主兼室早)患者,现症见:胸闷似窒,心忡,动则气短,不咳无痰,头微晕痛 , 夜寐不谧 , 纳食尚可,口干不甚,口苦 , 大便偏干 。舌淡红,苔薄黄 , 脉弦细缓 , 偶有结象 。Bp:170/106mmHg 。风眩、胸痹、心动悸之候,肝肾亏虚,肝阳上亢;心营匮乏,心络为痰瘀闭阻,经隧狭窄 , 心神失养,动击无序 。目前肝阳偏亢 , 故治宜先从肝胆入手平肝潜阳,益气养阴 , 豁痰化瘀,宁心安神 。药用柴胡10克,川连4克,法夏10克 , 橘皮10克 , 枳实10克,竹茹10克 , 天麻10克,双钩15克,白蒺藜15克,丹参10克,西洋参6克,麦冬10克,五味子5克,全瓜蒌15克,炒枣仁20克,炙草5克
【王行宽 医案赏析 普通格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