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有黑心的效果好吗

1、黄芪加黑枸杞泡水喝好吗
黑枸杞中含有大量的花青素,可以帮助人缓解疲劳,保护眼睛,而黄芪中含有的黄酮,对视神经有很大的影响,所以两者搭配在一起,可以起到养肝明目的效果,过 , 预防近视,加强眼睛和肝脏的功能健康 。

黄芪和黑枸杞都是常见且常用的药材 , 黄芪性微凉、味甘,黑枸杞性平、味甘,两者可以一起泡水喝,可加强补血化血的作用 。黄芪和黑枸杞泡水喝是很好的搭配,在生活中也比较多人会将这两者一起泡水喝,那么黄芪黑枸杞泡水喝的功效都有哪些呢?
黄芪和黑枸杞一起泡水喝有哪些功效?
1、养肝明目:黑枸杞中含有大量的花青素,花青素具有缓解疲劳、保护眼睛、提升视力的作用,黄芪中含有丰富的黄酮、黄氏多糖等物质 , 也对视觉神经有着影响 。所以黄芪黑枸杞泡水喝 , 具有养肝明目的功效,可加强眼睛和肝脏的功能 。
2、补气养神:黄芪和黑枸杞都具有补气的功效,两者一起泡水喝可起到补气活血、补气安神的作用,还可针对气虚乏力等症状进行治疗 。
3、补肾益精:黄芪和枸杞都归肾、肝经,黄芪可补气滋阴,黑枸杞可生精补髓、滋阴补肾,两者一起泡水喝可有效增强补肾益精的功效 。
4、利水消肿:黄芪和黑枸杞都就有利水消肿的功效,所以两者一起泡水喝可以增强利水消肿的功效 。在可利水消肿的同时,由于黑枸杞和黄芪是扶正固本、补气固表的药物,所以还可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 。
5、控制血压:黄氏中含有的黄氏黄酮和黄氏多糖具有控制血压的功效,而且黑枸杞还可针对因高血压引起的头晕眼花症状进行治疗 。
6、控制血糖:黄芪可消渴去热,黑枸杞可生津止渴,两者一起泡水喝可帮助降低血糖 。还可以缓解糖尿病的病症,所以血糖偏高的人 , 以及患有糖尿病的患者,可以将黄芪和黑枸杞泡水喝 。
但是,应注意的是性情急躁者、感冒和炎症患者、脾虚泄泻者,都不适宜喝黄芪黑枸杞水,因为会使病情加重,导致身体不适 。


能补阴的枸杞和补气的黄芪一起泡水对于滋补身体大有好处 。黄芪和枸杞相结合泡水喝能让二者的药用功效发挥得更大 。日常泡来喝,利于人们养气固神,强身健体 。那黄芪和枸杞具体是怎么让我们的身体强壮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黄芪和枸杞有什么功效?
黄芪性温、味甘,有补气、止虚汗、排毒、再生肌细胞、利尿、消炎消肿、抗衰老、美容养颜的功效 。如果一个人常感到呼吸困难、困倦、无力、或者是嘴巴经常发生溃疡,那黄芪于他而言是一大良药 。而枸杞性平,味甘,有着补阴,补充精气神 , 补肾,护养心肝,保护眼睛,补充血气,让人心安神定的功效 。如果一个人会经常口干咳嗽,使用枸杞可帮助止渴 , 滋润脾肺 。但如果一个人脾肺较虚弱 , 湿气较重,或是经常腹泻,那么请谨慎使用 。
黄芪能补气补津,但润肺功能不太显著,而相反枸杞利于滋润脾肺 , 二者结合使用 , 既不会导致过寒,也不会导致过热,有助于人们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对运动后体力不支的人来说也有一定的好处 。
黄芪和枸杞一起泡水喝虽然有着很好的养身护理功效,但二者相结合以泡水喝也有一些禁忌 。只有了解这些禁忌 , 补药才不会变成毒药,我们才能更好地护养身体,强身壮体 。
黄芪的禁忌:
对于一般人而言 , 黄芪不适宜在春天吃 。另外 , 一个人如果处于感冒 , 或者发烧、或是处于生理经期,那最好不要接触黄芪 。除此以外,精气虚弱,脾胃湿气重的人最适合使用黄芪,而有这些特征的人通常属于虚胖类型,脂肪多 , 腹部肌肉松软,能够承受黄芪的药性 。而那些干瘦 , 脂肪较少的人就不适于使用黄芪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 , 如果一个人的肾阴虚,使用黄芪可能会伤阴,使病情更严重 。同时那些湿热、热毒较严重的患者,如果服用黄芪,也可能导致病情加重 。

驴唇不对马嘴
2、黄芪的功效与副作用?
黄芪是生活中特别常见的中药材 , 它也能当食疗食材供人类食用,能补益气血,也能滋补身体,但黄芪平时服用时也有一些禁忌存在,如果注意注就会对身体不利 。那么黄芪有哪些功效与作用呢?平时服用黄芪时又有什么禁忌呢?
黄芪的功效与作用
1、黄芪能治表虚自汗
黄芪这种中药材能补虚 , 固表 , 平时人们出现表虚自汗,多因为体虚表弱所引起,这时服用黄芪正合适,治疗时可以把黄芪与白术以及防风等中药材一起搭配服用 , 会让治疗效果更加出色 。
2、黄芪能治肾炎水肿
肾炎水肿是人类的高发疾病 , 它多是因为人体阳气不足所引起,这时也能服用黄芪进行治疗,治疗时可以搭配防已和茯苓以及白术等中药材,服用以后能让肾炎水肿症状明显为减轻,不过人们患有的慢性肾炎水肿时,多因为脾肾阴虚引起,这时把黄芪与白术和党参一起搭配使用治疗效果最好 。
3、黄芪能生肌止痛
黄芪能消炎抗毒也能生肌止痛,平时人们出现疮疡溃破久不收口时,可以用黄芪进行治疗,可以把黄芪与银花还有皂刺以及地丁等中药材的一起煎汤,煎好以后用药液直接清洗患处 , 每天二到三次就可以 。
黄芪的使用禁忌
黄芪的药用功效虽然出色,但服用时也有一些禁忌,特别是那些患有感冒人的正处于经期的女性,都不能服用黄芪,另外黄芪不适合在春天服用,不然会让身体的邪毒留在体内不利于病毒的宣发 。再就是肾病阴虚湿热以及热毒过重的人群也不能服用黄芪,不然会让病情加重,不利于身体恢复 。


秋补话肾病 , 黄芪勿滥用
梨园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 王清华
黄芪是祛病健身的一味良药,它能补中益气、利水消肿,治肾病的中药处方中大都有黄芪 , 病房里不少肾病患者也在输黄芪注射液 , 但黄芪也要对症使用 。
不同肾病
选方也有差异
肾病水肿 各种肾病水肿,如肾病综合征、慢性肾炎等出现水肿并有上述肺脾气虚的表现者,可选用防已黄芪汤,药物有防已、黄芪、白术、生姜、大枣 。黄芪的用量一般为15克,最多不超过30克;可加淮牛膝、车前子 。
肾病蛋白尿 蛋白尿并有上述肺脾气虚表现者,可用香砂六君子汤加黄芪,药物有黄芪、木香、砂仁、陈皮、半夏、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 。如有气虚下陷明显者 , 可选用补中益气汤,药物有黄芪、人参、白术、炙甘草、当归、陈皮、柴胡、升麻 。
肾性贫血 慢性肾功能衰竭导致的肾性贫血有脾气虚弱表现者 , 可选用归脾汤或当归补血汤 。归脾汤的药物有黄芪、人参、白术、当归、炙甘草、远志、茯神、酸枣仁、木香、龙眼肉、生姜、大枣 。当归补血汤的药物有黄芪、当归 。
三种肾虚
慎用黄芪
肾病属阴虚,湿热、热毒炽盛者用黄芪一般会出现毒副作用 , 应禁用 。因为黄芪性味甘、微温,阴虚患者服用会助热,易伤阴动血;而湿热、热毒炽盛的患者服用容易滞邪,使病情加重 。如果必须服用黄芪 , 一定要配伍运用 。
阴虚的表现:有手足心热、口咽干燥、腰酸腰痛、潮热盗汗、失眠多梦、舌质红无苔、脉细数等 。湿热的表现:有口苦、口干、舌苔黄腻等 。热毒炽盛的表现:有各种化脓性感染,如痤疮感染、咽部感染、腹膜炎等,表现为满面通红、咽红、咽干、咽痛、口苦口干、唇舌红绛、舌苔黄燥、脉滑数等 。
阴虚患者使用黄芪,必须配伍养阴药使用 , 如生地、熟地、玄参、麦冬、天冬、玉竹等 。湿热患者必须配伍清利湿热药,如黄连、茵陈、黄芩等 。热毒炽盛的患者必须配伍清热解毒药,如黄连、栀子、大黄、败酱草等 。

药理研究发现 , 黄耆含有胆碱、豆香素、叶酸、氨基酸、甜菜碱、皂甙、糖类、蛋白质、核黄素、黄烷化合物、铁、钙、磷及硒、锌、铜、锰等多种微量无素 。味甘,性微温,具补气固表、利尿、强心、降压、抗菌、托毒、排脓、生肌、加强毛细血管抵抗力、止汗和类性激素的功效,治表虚自汗、气虚内伤、脾虚泄泻、浮肿及痈疽等 。由于黄耆能防止肝糖减少,对肝脏有保护作用,并能促进人体血液中白细胞的增加,可抵抗化学物质、放射线或其它原因引起的人体白细胞减少,显著提高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和白细胞的吞噬功能 。但黄耆最主要的仍是补中益气,利水消肿,对虚胖虚肿症最为适宜 。

黄芪是一味好药 , 作用强大且独特 , 一般临床使用数十克后患者的脉象马上就会有反应 , 精神和体力会有改善,正确合理地使用则收效明显 。但必须注意的是,它的副作用同样强大 。
黄芪性温而药力向上升(补气升阳),而春季气候温暖,湿热之气盛,使用黄芪容易导致以热助热 , 特别不利于黄芪药力的充分展开;更重要的是,使用黄芪在中医临床上容易补火(性温补气)助邪(疾病或一些致病因素),一旦缺乏准确全面的辨证水平和控制其副作用的技术,那补药入口就可能会变成毒药,危害很大 。
3、黄芪是好东西,但是有哪些毛病的人不要碰,碰了会更严重?
黄芪又名黄耆,为豆科植物黄芪或内蒙黄芪的干燥根 。具有良好的防病保健作用 。曾在网上广为流传的神仙粥,其实就是用黄芪与粳米制作而成,而黄芪与粳米的确是补中上品 。提到黄芪这个药,人们可能并不是特别熟悉,但是黄芪的补气作用不亚于人参 。黄芪适合气血不足的人,副作用很小的 , 可以泡茶,这样最有效的 。痈肿疮疡者气血不足 , 脓成不溃或溃后不易愈合 。常与黄芪配伍以扶持正气 。下面就跟小编来了解一下黄芪的功效和作用吧 。 
1、改善身体困倦气短症状
中医认为,在生活中多喝黄芪水,会改善人的精神面貌,更加有精气神儿,存在气短症状的人群症状也会有明显改善现象,如果在喝黄芪水的时候加入适量的生姜一块煎服 , 还可以有效增强身体免疫能力,在寒冷的冬天可以预防感冒出现 。而跟浮小麦以及麻黄等同时用水煎服,还可以有效治疗盗汗 。
2、治疗高血压
一些高血压患者容易出现下半身浮肿的现象,而喝黄芪水可以有效达到消除水肿、降低血压的效果 。黄芪还能扩张血管,改善皮肤血液循环和营养状况,故对慢性溃疡久不愈合者有效 。其还能消除肾炎患者的蛋白尿,保护肝脏 , 防止肝糖原减少 。 
3、缓解缺铁性心脏病症状
针对缺铁性心脏病患者,每天准备50克用水煎服 , 将最终的药液分为三次服用,其效果要比某些药物更好 。而且服用黄芪水除了可以缓解心绞痛针状之后,还可以达到恢复身体健康的效果 。
4、治疗胃炎
喝黄芪水可以强壮身体 , 此外还可以加强心肌收缩力,能够预防内循环出现衰竭,对于患有胃炎的患者,喝黄芪水可以缓解症状,有检测发现 , 喝黄芪水的胃炎患者尿液当中的蛋白含量也会有所下降 。
5、治疗脾气虚证
黄芪在中医上的疗效是最好的,可以有效治疗脾气虚证,比如精神倦怠、贪多等等,将黄芪跟白术、党参等一起煎水服用,可以有效治疗脾虚的症状 。
6、治疗糖尿病
多数糖尿病患者都会出现浮肿症状,针对面色蜡黄的这类患者,可以喝黄芪水,再加上一些葛根可达到更好的消除浮肿效果 。黄芪对血糖有双向调节作用 。提高贫血患者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水平 。 
总结:黄芪虽好但不能胡乱服用,注意黄芪不能乱服用的,根据每个人的体质不同,是否可以服用黄芪还是需要中医判定一下 。此外,黄芪有多种使用方法,泡水泡茶喝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做法 。如果你的身体适合喝黄芪泡水的话,你可以坚持长期喝 。如果身体患有疾?。?则需咨询专业医生的意见 。



第一经常上火的人,黄芪是一种温补药材,给人体提供火气,本来就上火再吃黄芪就上火的更厉害了 。第二阴虚的人,阴虚则阳盛 , 阳盛则火气旺 。再服用黄芪的话会对身体完成更大的伤害 。

1、经常上火的人 。黄芪是一个温补的食材,在饮用的时候,会给我们的身体提供一些火气,如果是经常上火的人,那就麻烦了,它会使体内的火气就更大了,同时还会威胁肝脏器官运行 。2、阴虚的人 。阴虚的人体内的火气会比较旺盛 , 在我们饮用的时候,会加重我们身体的负担,还会破坏身体器官的运行 。
4、黄芪的功效哪些人不适合吃
不适合喝黄芪泡的水的人有很多,如;高血压者、脑出血者、体质偏热的人、阴虚的人等等,这些人都不适宜喝黄芪泡的水 。
黄芪水的功效
1、补气升阳
黄芪甘温,入脾经,为补益脾气之要药 。多用于治疗脾气虚弱、体倦乏力食少便溏等症状 。因其长于升阳举陷,常被用于治疗脾虚所致中气下陷引起的脱肛、内脏下垂等症 。此外,黄芪入肺经,同时又能补益肺气 , 可用于治疗肺气虚弱所导致的咳嗽无力、气短喘促、咳痰清晰、声音低懒等症状 。
2、固表止汗
【黄芪有黑心的效果好吗】黄芪能补肺脾之气,益卫固表以止汗,常与牡蛎、麻黄根等收敛止汗的药物同用 , 来治疗脾肺气虚、卫气不固所致的表虚自汗 。
3、利水消肿
脾脏主运化水湿 , 脾气虚、则运化不力,黄芪既能补脾益气治本 , 又能利尿消肿治标,是治疗气血水肿的重要药物之一 。
服用黄芪的配伍应用:
1、阴虚患者使用黄芪,必须配伍养阴药使用,如生地、熟地、玄参、麦冬、天冬、玉竹等 。
2、湿热患者必须配伍清利湿热药,如黄连、茵陈、黄芩等 。
3、热毒炽盛的患者必须配伍清热解毒 药,如黄连、栀子、大黄、败酱草等 。

黄芪作为一味常用的中药,那么有些人是不是也不适合吃呢?
黄芪性味甘温 , 会助热,容易伤阴动血,所以阴虚患者有时候就不能吃,或者是不能单个的吃,要吃的话可能就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配伍一些养阴的药 。
另外,热毒炽盛者,如果用黄芪容易滞邪,加重病情,所以像这种情况一定要配伍清热解毒的药 。此外,有的高血压,血压特别高没控制好的,还有脑出血患者 , 这个时候就不太建议用黄芪,否则血压可能会升的更高,加重病情 。由于黄芪是补气的药物,怀孕的后期我们有人吃黄芪,这个胎儿长的很大,不利于孕妇的分娩,所以这个时间最好也不吃 。如果一定怀孕的时候吃黄芪,一定在医生的指导下 , 看能不能吃,那这样就比较安全了 。
小提示:黄芪性味甘温,会助热,因此阴虚、热毒炽盛、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及孕晚期不建议使用

黄芪是豆科植物 , 它是一味常用的中药 。它的主要药理作用是“益气固表”,可以“利水”,也可以“托毒生肌” 。什么是“益气”呢?凡是中医认为是“气虚”、“气血不足”、“中气下陷”的情况 , 都可以用黄芪 。平时体质虚弱 , 容易疲劳,常感乏力 , 往往是“气虚”的一种表现 。贫血,则常属“气血不足” 。而脱肛、子宫下坠这些病状也常被认为是“中气下陷” 。有上述症状的人,冬令吃些黄芪有益处 。当然最好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
有些人一遇天气变化就容易感冒,中医称为“表不固” , 可用黄芪来固表 。常服黄芪可以避免经常性的感冒 。中医有一个有名的方子 , 叫“玉屏风散” , 有三味药,主药就是黄芪,是可以用来治疗经常性感冒的 。
因为身体虚弱,或者年纪大了的人,往往下肢有些水肿 。如果属于“气虚”,也可以常服黄芪 。有慢性肾病的人,也可能常有浮肿,中医治疗时,黄芪有时也是常用的中药 。
所谓“托毒生肌”,意为手术后伤口容易恢复,或使久不愈合的脓肿化脓生肌 。
服用黄芪,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针对个人体质不同适量服用 , 黄芪的吃法很多,现介绍几种:
1、每天用黄芪30克左右,水煎后服用 。或水煎好后代茶饮用 。用黄芪30克,加枸杞子15克,水煎后服用,对气血虚弱的人效果更佳 。
2、取黄芪50克左右,煎汤以后,用煎过的汤液烧饭或烧粥,就变成黄芪饭、黄芪粥,也很有益 。
3、还有些人喜欢在烧肉、烧鸡、烧鸭时,放一些黄芪,增加滋补作用,效果也不错 。
(l)慢性肾病
现代名医岳美中先生,在《冷庐医话》黄芪粥治疗浮肿经验的启发下,创制黄芪粥治疗小儿慢性肾炎,收到良好效果 。其处方为:生黄芪30g、生苡仁30g、赤小豆15g、鸡内金末9g、金橘饼2枚、糯米30g 。先以水600ml,煮黄芪20分钟,捞去药渣,次入苡仁、赤小豆,煮30分钟,再次入鸡内金、糯米,煮熟成粥 。作1日量,分2次服之,食后嚼服金橘饼1枚 。此方对慢性肾炎、肾孟肾炎残余的浮肿,疗效较高 , 消除蛋白尿也有效果 。其实,单用黄芪糯米煮粥也有效果 。其做法是:黄芪30-120g , 糯米30-50g,先煎黄芪,取汁,后入糯米 , 熬粥 , 每日食用 。黄芪粥是中国传统的药粥,在宋代已经风行,苏轼有诗“黄芪煮粥荐春盘”,可见苏轼是食用过黄芪粥的 。
民间还有用黄芪蒸鸭子治疗肾病的 。做法是:活鸭1只(约1kg),黄芪60g,先将鸭子宰杀洗净,放沸水中氽透捞出,肚中放入黄芪、生姜、葱白,放入少量胡椒粉,并在腹中放少星水和酒,用棉线缝好 , 装盆内蒸2小时 。去黄芪,吃肉喝汤 。一只鸭可分3天吃 。可作为慢性肾病的食疗方(《大众医学》1999年第4期) 。
临床本人治疗慢性肾病 , 常使用玉屏风散配合真武汤治疗,坚持服用,有改善肾功能的效果 。
(2)心脑血管疾病
①高血压?。罕救酥瘟评夏耆烁哐拱橛邢轮≈渍?nbsp;, 常用防己黄芪汤加葛根,有较好的消除水肿以及降压作用 。防己黄芪汤是《金匮要略》方,本人经验用量为:黄芪30g、白术12g、防己12g、甘草3g、生姜3片、红枣10粒 , 常去甘草,加葛根30g,如果伴有血脂高者,加泽泻20g,胸痛头晕者,加川芎10g、丹参 12g 。
②缺血性心脏?。夯栖蚊咳?0g,水煎分3次服 。治疗92例缺血性心脏病,并分别与心痛定和丹参片作对照,结果表明,黄芪组有较好的疗效 。不仅心绞痛等症状明显缓解,而且能改善心电图、心阻抗图等临床多种客观指标 。
③脑血管意外:近代宁波名医范文虎擅长应用此方治疗中风偏瘫,黄芪常用60-120g 。他说:“中风一症.有属火、属风、属痰诸说 , 依法治之常不效 。此乃气虚之极,脉络瘀滞为多,独王清任补阳还五汤可信 。黄芪可增至四两 , 连服数十剂无妨” 。补阳还五汤为清代名医王清任的经验方,其组成为:黄芪60g、当归10g、川芎10g、赤芍药15g、桃仁10g、红花6g、地龙10g 。主治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蹇涩,口角流涎,大便干燥,小便频数,遗尿不禁 。现代用于治疗脑梗塞、脑血栓、糖尿病等,均有较好疗效 。
(3)糖尿病
对糖尿病伴有浮肿、面色黄者,本人常用防己黄芪汤加葛根等 。如果糖尿病所致的下肢溃疡或深部血栓者 , 则用生黄芪60g,配合葛根30g,怀牛膝30g、石斛30g、赤芍30g、丹参20g等 。
(4)肿瘤化疗放疗以及手术后
患者出现贫血、浮肿,食欲不振、容易出汗及感冒等,常是应用黄芪的指征 。临床常用黄芪建中汤、十全大补汤等 。本人曾治疗1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其主要症状为多汗、恶风,发高热,用黄芪60g、肉桂10g,配合真武汤,服药1周后,出汗恶风显著减少,治疗1年,病情稳定 , 几乎未出现发热 。十全大补汤是常用的肿瘤后的体力增强剂,日本应用比较普遍 。其组成为:黄芪15g、肉桂3g、人参5g、白术10g、茯苓12g、甘草3g、当归6g、川芎6g、熟地12g、白芍10g,水煎服,日分2-3次服用 。中国传统有丸剂和膏剂,日本有颗粒剂,主要是便于久服 。
(5)慢性鼻炎
常用玉屏风散:黄芪15g、白术12g、防风10g 。主治气虚自汗,容易感冒者 。过敏性鼻炎、花粉症、哮喘、老人感冒等经常用 。方中可加用生姜3片、红枣10粒 。
(6)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腰椎病、颈椎病、贫血等,可见关节疼痛、麻木自汗等症者,可用黄芪桂枝五物汤 。组成:黄芪30g、桂枝10g、白芍药15g、生姜3片、红枣12枚 。此方不可用甘草 。当年范文虎治疗医家沈某之媳病肢体酸麻,曾服桂枝汤加味治疗未效,范氏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原方,2剂即效 。桂枝汤与黄芪桂枝五物汤仅甘草、黄芪之差异,一味药的区别 , 效果竟然大不一样(见《魏长春临证经验集》) 。
(7)经久不愈的溃疡
黄芪是传统疮药,有生肌的作用,尤其适用于“久败疮”,即溃疡久不愈合的化脓性感染 。其表现为脓水清稀,创面平塌、全身状况差 。现代中医外科名医赵炳南先生有黄芪膏一方,用黄芪浓煎成膏,加入等量蜂蜜,混均匀后备用 。
上消化道溃疡,如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可用黄芪建中汤 。组成:黄芪15g、桂枝10g、白芍15g、甘草6g、生姜3片 , 红枣12枚,麦芽糖适量冲服 。多适用于病情呈慢性化,有轻度贫血,自汗盗汗 , 喜欢吃甜食,舌质暗淡者 。如体型消瘦者,黄芪不宜大量使用 , 否则会导致腹胀和食欲减退 。

黄芪是非常熟悉的药材,主要作用是温补益气,有四大功效,具体如下:
1、补气升阳:用于内脏虚寒造成的下垂 , 比如胃下垂、子宫下垂、脱肛、泄泻;
2、固表止汗:用于体虚汗出,比如有的人不能动,一动会汗如雨下;
3、生肌托疮:比如,有些人长的疮 , 不是红肿热痛的阳疮,而是一种阴疮,即阴疽,也就是局部皮下,摸着硬、漫肿 , 但是皮色不变的毒疮,多见于淋巴结核 。黄芪对于久溃、久烂、久不收口的伤口,有托疮、敛口的作用;
4、消肿利水:主要用于阳气不足、运行不足造成的水肿 。
如果患者有湿热、气滞、食滞、外感寒邪、风邪,在有实证的情况下 , 不能用黄芪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