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

大黄《中国药典》:大黄图片

大黄

文章插图
大黄

文章插图
大黄

文章插图
大黄

文章插图
大黄

文章插图
大黄

文章插图
大黄

文章插图
大黄

文章插图
大黄

文章插图
拼音Dài Huánɡ
英文名RADIX ET RHIZOMA RHEI
来源本品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 。、 唐古特大黄Rheum tanguticum Maxim 。ex Balf 。或药用大黄Rheum officinale Baill 。的干燥根及根茎 。秋末茎叶枯萎或次春发芽前采挖,除去细根 , 刮去外皮 , 切瓣或段 , 绳穿成串干燥或直接干燥 。
性状本品呈类圆柱形、圆锥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块状,长3~17cm,直径3~10cm 。除尽外皮者表面黄棕色至红棕色,有的可见类白色网状纹理及星点(异型维管束)散在,残留的外皮棕褐色,多具绳孔及粗皱纹 。质坚实,有的中心稍松软,断面淡红棕色或黄棕色,显颗粒性;根茎髓部宽广,有星点环列或散在;根木部发达 , 具放射状纹理 , 形成层环明显 , 无星点 。气清香,味苦而微涩,嚼之粘牙,有砂粒感 。
鉴别(1) 本品横切面:根木栓层及皮层大多已除去 。韧皮部筛管群明显;薄壁组织发达 。形成层成环 。木质部射线较密,宽2~4列细胞,内含棕色物;导管非木化 , 常1至数个相聚,稀疏排列 。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簇晶,并含多数淀粉粒 。
根茎髓部宽广,其中常见黏液腔,内有红棕色物;异型维管束散在 , 形成层成环,木质部位于形成层外方,韧皮部位于形成层内方,射线呈星状射出 。
粉末黄棕色 。草酸钙簇晶直径20~160μm,有的至190μm 。具缘纹孔、网纹、螺纹及环纹导管非木化 。淀粉粒甚多 , 单粒类球形或多角形,直径3~45μm,脐点星状;复粒由2~8分粒组 。
(2) 取本品粉末少量,进行微量升华,可见菱状针晶或羽状结晶 。
(3) 取本品粉末0 。1g,加甲醇20ml浸渍1小时 , 滤过,取滤液5ml,蒸干,加水10ml使溶解 , 再加盐酸1ml,置水浴上加热30分钟,立即冷却,用乙醚分2次提?。看?0ml,合并乙醚液,蒸干,残渣加氯仿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大黄对照药材0 。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 。再取大黄酸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 , 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4μl,分别点于同一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黏合剂的硅胶H薄层板上,以石油醚(30~60℃)-甲酸乙酯-甲酸(15:5:1)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 , 显相同的五个橙黄色荧光主斑点;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橙黄色荧光斑点,置氨蒸气中熏后 , 日光下检视,斑点变为红色 。
含量测定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Ⅵ D)测定 。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甲醇-0.1%磷酸溶液(85:1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54nm 。理论板数按大黄素峰计算应不低于1500 。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大黄素、大黄酚对照品各5mg,分别置50ml量瓶中,用甲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分别精密量取大黄素溶液1ml、大黄酚溶液2ml,分别置25ml量瓶中 , 加甲醇至刻度,摇匀,即得(大黄素每1ml中含4μg、大黄酚每1ml中含8μg) 。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粉末(过四号筛)约0.1g[同时另取本品粉末测定水分(附录ⅨH 第二法)] , 精密称定,置50ml锥形瓶中,精密加甲醇25ml,称定重量 , 加热回流30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精密量取续滤5ml,置50ml圆底烧瓶中,挥去甲醇 , 加2.5mol/L硫酸溶液10ml,超声处理5分钟,再加氯仿10ml,加热回流1小时,冷却 , 移置分液漏斗中,用少量氯仿洗涤容器,并入分液漏斗中,分取氯仿层,酸液用氯仿提取2次,每次约8ml , 合并氯仿液,以无水硫酸钠脱水,氯仿液移至100ml锥形瓶中 , 挥去氯仿,残渣精密加甲醇10ml,称定重量 , 置水浴中微热溶解残渣,放冷后,再称定重量 , 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 , 取续滤液,即得 。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上述两种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5μl,注入液相色谱仪 , 测定,即得 。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大黄素(C15H10O5)和大黄酚(C15H10O4)的总量不得少于0.05% 。
炮制大黄 除去杂质 , 洗净,润透,切厚片或块,晾干 。
大黄 取净大黄片,照酒炙法(附录Ⅱ D)炒干 。
大黄 取净大黄块,照酒炖或酒蒸法(附录Ⅱ D)炖或蒸至内外均呈黑色 。
大黄炭 取净大黄片,照炒炭法(附录Ⅱ D)炒至表面焦黑色、内部焦褐色 。
性味苦 , 寒 。
归经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 。
功能主治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 。用于实热便秘,积滞腹痛,泻痢不爽,湿热黄疸,血热吐衄 , 目赤,咽肿,肠痈腹痛 , 痈肿疔疮,瘀血经闭,跌打损伤,外治水火烫伤;上消化道出血 。酒大黄善清上焦血分热毒 。用于目赤咽肿 , 齿龈肿痛 。熟大黄泻下力缓,泻火解毒 。用于火毒疮疡 。大黄炭凉血化瘀止血 。用于血热有瘀出血症 。
用法用量3~30g,用于泻下不宜久煎 。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患处 。
注意孕妇慎用 。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
制剂大黄流浸膏
摘录《中国药典》
《中药大辞典》:大黄拼音Dài Huánɡ
别名黄良、火参、肤如(《吴普本草》),将军(李当之《药录》),锦纹大黄(《千金方》),川军(《中药材手册》),峻(藏名) 。
出处《本经》
来源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根茎 。9~10月间选择生长3年以上的植株,挖取根茎 , 切除茎叶、支根,刮去粗皮及顶芽 , 风干、烘干或切片晒干 。
原形态①掌叶大黄,又名:葵叶大黄、北大黄、天水大黄
多年生高大草本 。根粗壮 。茎直立,高2米左右,光滑无毛,中空 。根生叶大,有肉质粗壮的长柄,约与叶片等长;叶片宽心形或近圆形 , 径达40厘米以上,3~7掌状深裂,裂片全缘或有齿,或浅裂,基部略呈心形 , 有3~7条主脉,上面无毛或稀具小乳突,下面被白毛,多分布于叶脉及叶缘;茎生叶较小 , 互生;叶鞘大,淡褐色,膜质 。圆锥花序大形,分枝弯曲,开展,被短毛;花小 , 数朵成簇,互生于枝上,幼时呈紫红色;花梗细,长3~4毫米,中部以下具1关节;花被6,2轮 , 内轮稍大 , 椭圆形,长约1.6毫米;雄蕊9 , 花药稍外露;子房上位,三角形,花柱3,向下弯曲,柱头头状,稍凹 , 呈"V"字形 。瘦果三角形,有翅 , 长9~10毫米,宽7~8毫米 , 顶端微凹,基部略呈心形 , 棕色 。花期6~7月 。果期7~8月 。
生于山地林缘半阴湿的地方 。分布四川、甘肃、青海、西藏等地 。
②唐古特大黄 , 又名:鸡爪大黄
多年生高大草本,高2米左右,与上种相似 。茎无毛或有毛 。根生叶略呈圆形或宽心形 , 直径40~70厘米,3~7掌状深裂,裂片狭长,常再作羽状浅裂,先端锐尖,基部心形;茎生叶较小,柄亦较短 。圆锥花序大形,幼时多呈浓紫色,亦有绿白色者 , 分枝紧密,小枝挺直向上;花?。?具较长花梗;花被6,2轮;雄蕊一般9枚;子房三角形,花柱3 。瘦果三角形,有翅,顶端圆或微凹 , 基部心形 。花期6~7月 。果期7~9月 。
生于山地林缘较阴湿的地方 。分布青海、甘肃、四川 。西藏等地 。
③药用大黄,又名:南大黄
多年生高大草本 , 高1.5米左右 。茎直立 , 疏被短柔毛,节处较密 。根生叶有长柄,叶片圆形至卵圆形,直径40~70厘米 , 掌状浅裂,或仅有缺刻及粗锯齿,先端锐尖 , 基部心形,主脉通常5条,基出 , 上面无毛,或近州’脉处具稀疏,的小乳突,下面被毛,多分布于叶脉及叶缘;茎生叶较小,柄亦短;叶鞘简状,疏被短毛,分裂至基部 。圆锥花序,大形,分枝开展,花小,径3~4毫米 , 4~10朵成簇;花被6,淡绿色或黄白色,2轮,内轮者长圆形,长约2毫米,先端圆,边缘不甚整齐,外轮者稍短?。恍廴?,不外露;子房三角形,花拄3 。瘦果三角形 , 有翅,长约8~10毫米,宽约6~9毫米 , 顶端下凹,红色 。花果期6~7月 。
多生长于排水良好的山地 。分布湖北、四川、云南、贵州等地 。
性状①北大黄
为掌叶大黄及唐古特大黄的干燥根茎 。商品有两类:㈠西宁大黄:多加工成圆锥形或腰鼓形,俗称"蛋吉",长约6~17厘米,直径约3~10厘米;外皮巳除去或有少量残留,外表黄棕色或红棕色,可见到类白色菱形的网状纹理,俗称"锦纹"(系由灰白色薄壁组织与棕红色射线交错而成) , 有时可见菊花状螺旋形"星点",一端常有绳孔 。质地坚硬,横断面黄棕色 , 显颗粒性(习称高粱碴) , 微有油性,近外围有时可见暗色形成层及半径放射向的橘红色射线,髓部中有紫褐色星点 , 紧密排列成圈环状 , 并有黄色至棕红色的弯曲线纹,亦称"锦纹" 。气特殊,味苦而微涩 。主产于青海同仁、同德等地 。此外,尚有凉州大黄、河州大黄和岷县大黄,亦皆属西宁大黄一类 。其中凉州大黄又名凉黄、狗头大黄,因其整个的形有如狗头 , 顶端平圆;下部渐细而钝圆,品质亦佳,产于甘肃武威、永登等地 。㈡铨水大黄
一般为长形,切成段块 , 个大形圆者常纵剖成片,质地较松,内色较西宁大黄淡 , 锦纹不甚明显,断面星点亦排成圈环状 , 其它与西宁大黄相似 。主产于甘肃铨水、西礼等地 。属于铨水大黄型的商品,尚有文县大黄、清水大黄、庄浪大黄等数种,产于甘肃文县,成县、清水等地 。
②南大黄
又名:四川大黄、马蹄大黄 。为药用大黄的干燥根茎 。多横切成段 , 一端稍大,形如马蹄,少数亦呈圆锥形或腰鼓形,长约6~12厘米,直径约5~8厘米,栓皮已除去 , 表面黄棕色或黄色,有微弯曲的棕色线纹(锦纹) 。横断面黄褐色 , 多空隙 , 星点较大 , 排列不规则,质较疏松,富纤维性 。气味较弱 。商品有雅黄、南川大黄等,主产于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凉山彝族自治州及雅安、南川等地 。此外,陕西、湖北、贵州、云南、西藏等地亦产 。
以上各种大黄,均以外表黄棕色、锦纹及星点明显、体重、质坚实、有油性、气清香、味苦而不涩、嚼之发粘者为佳 。
炮制生大黄(又名:生军):原药拣净杂质 , 大小分档 , 焖润至内外湿度均匀,切片或切成小块,晒干 。酒大黄:取大黄片用黄酒均匀喷淋,微焖,置锅内用文火微炒,取出晾干(大黄片100斤用黄酒14斤) 。熟大黄(又名:熟军,制军):取切成小块的生大黄 , 用黄酒拌匀,放蒸笼内蒸制,或置罐内密封,坐水锅中,隔水蒸透,取出晒干(大黄块100斤用黄酒30~50斤) 。亦有按上法反复蒸制2~3次者 。大黄炭:取大黄片置锅内 , 用武火炒至外面呈焦褐色(存性),略喷清水 , 取山晒干 。
《雷公炮炙论》:"凡使大黄,锉蒸 , 从未至亥,如此蒸七度,晒干 。却洒薄蜜水 , 再蒸一伏时,其大黄劈如乌膏样 , 于日中晒干用之 。"
性味苦,寒.
①《本经》:"味苦 , 寒 。"
②《吴普本草》:"神农、雷公:苦,有毒 。扁鹊:苦,无毒 。李氏:小寒 。"
③《别录》:"大寒,无毒 。"
④《药性论》:"味苦甘 。"
归经入胃、大肠、肝经 。
①《汤液本草》:"入手、足阳明经 。"
②《纲目》:"足太阴 , 手、足阳明,手、足厥阴五经血分药 。"
③《本草经解》:"入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阴心经 。手少阳三焦经 , 兼入足阳明胃经、手阳明大肠经 。"
功能主治泻热毒 , 破积滞 , 行瘀血 。治实热便秘,谵语发托,食积痞满,痢疾初起,里急后重,瘀停经闭 , 症瘕积聚,时行热疫,暴眼赤痛,吐血 , 衄血,阳黄,水肿,淋浊,溲亦,痈疡肿毒 , 疔疮,汤火伤 。
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 。用于实热便秘、积滞腹痛、泻痢不爽、湿热黄疸 。
①《本经》:"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症瘕积聚,留饮宿食 , 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水谷’一作’水谷道’),调中化食 , 安和五脏 。"
②《别录》:"平胃,下气,除痰实,肠间结热,心腹胀满,女子寒血闭胀,小腹痛,诸老血留结 。"
③《药性论》:"主寒热,消食,炼五脏,通女子经候,利水肿,破痰实,冷热积聚 , 宿食,利大小肠,贴热毒肿,主小儿寒热时疾 , 烦热,蚀脓,破留血 。"
④《日华子本草》:"通宣一切气,调血脉,利关节 , 泄塑滞、水气 , 四肢冷热不调,温瘴热痰,利大小便,并敷-切疮疖痈毒 。"
⑤《纲目》:"主治下痢亦白,里急腹痛,小便淋沥,实热燥结,潮热谵语,黄疸,诸火疮 。"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用于泻下,不宜久煎),1~4钱;或入丸、散 。外用:研末,水或醋调敷 。
注意凡表证未罢 , 血虚气弱,脾胃虚寒,无实热、积滞、瘀结,以及胎前、产后,均应慎服 。
①《本草经集庄》:"黄芩为之使 。"
②《药性论》:"忌冷水 。恶干漆 。"
③《本草经疏》:"凡血闭由于血枯 , 而不由于热积;寒热由于阴虚,而不由于瘀血;症瘕由于脾胃虚弱,而不由于积滞停留;便秘由于血少肠燥,而不由于热结不通;心腹胀满由于脾虚中气不运,而不由于饮食停滞;女子少腹痛由于厥阴血虚,而不由于经阻老血瘀结;吐、衄血由于阴虚火起于下,炎烁乎上 , 血热妄行,溢出上窍,而不由于血分实热;偏坠由于肾虚,湿邪乘虚客之而成 , 而不由于湿热实邪所犯;乳痈肿毒由于盱家气逆,郁郁不舒,以致营气不从,逆于肉里,乃生痈肿,而不由于膏粱之变,足生大疔,血分积热所发 , 法咸忌之,以其损伤胃气故耳 。"
④《本草汇言》:"凡病在气分 , 及胃寒血虚,并妊娠产后,及久病年高之人,并勿轻用大黄 。"
⑤《本经逢原》:"肾虚动气及阴疽色白不起等证,不可妄用 。"
复方①治伤寒阳明腑证,阳邪入里,肠中有燥屎,腹满痛,谵语,潮热,手足濈然汗出,不恶寒,痞满燥实全见者,,以此汤下之:大黄(酒洗)四两,厚朴(炙,去皮)半斤 , 枳实(炙)五枚,芒硝三合 。上四味,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二升,去滓,纳大黄,更煮取二升,去滓,纳芒硝,更上微火一两沸,分温再服,得下,余勿服 。(《伤寒论》大承气汤)
②治大便秘结:大黄二两,牵牛头末五钱 。上为细末 , 每服三钱 。有厥冷,用酒调三钱,无厥冷而手足烦热者,蜜汤调下,食后微利为度 。(《素问病机保命集》大黄牵牛丸)
③治热病狂语及诸黄:川大黄五两(锉碎,微炒) 。捣细罗为散,用腊月雪水五升 , 煎如膏,每服不计时侯,以冷水调半匙服之 。(《圣惠方》雪煎方)
④治泄痢久不愈,脓血稠粘 , 里急后重,日夜无度,久不愈者:大黄一两,细锉,好酒二大盏,同浸半日许,再同煎至一盏半,去大黄不用,将酒分为二服,顿服之,痢止 。一服如未止,再服 , 以利为度,服芍药汤和之,痢止,再服黄芩汤和之 , 以彻其毒也 。(《素问病机保命集》大黄汤)
⑤治妇人经血不通,赤白带下,崩漏不止,肠风下血,五淋,产后积血,癥瘕腹痛,男子五劳七伤,小儿骨蒸潮热等证 , 其效甚速:锦纹大黄一斤,分作四份;一份用童尿一碗,食盐二钱,浸一日,切晒;一份用醇酒一碗,浸一日,切晒,再以巴豆仁三十五粒同炒,豆黄 , 去豆不用;一份用红花四两,泡水一碗,浸一日,切晒;一份用当归四两,入淡醋一碗,同浸一日,去归,切晒 。为末,炼蜜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温酒下,取下恶物为验 。未下再服 。(《医林集要》无极丸)
⑥治产后恶血冲心,或胎衣不下,腹中血块等:锦纹大黄一两,杵罗为末,用头醋半升,同熬成膏 , 丸如梧桐子大,用温醋化五丸服之,良久下 。亦治马坠内损 。(《千金方》)
⑦治久患腹内积聚,大小便不通,气上抢心,腹中胀满,逆害饮食:大黄芍药各二两 。上二味末之,蜜丸,服如梧桐子四丸,日三,不知 , 可加至六、七丸,以知为度 。(《千金方》神明度命丸)
⑧治大人小儿脾癖,并有疳者:锦纹大黄三两,为极细末,陈醋两大碗,砂锅内文武火熬成膏,倾在新砖瓦上,日晒夜露三朝夜 , 将上药起下,再研为细末;后用硫黄一两,官粉一两,将前项大黄末一两,三味再研为细末 。十岁以下小儿 , 每服可重半钱,食后临卧米饮汤调服 。此药忌生硬冷荤鱼鸡鹅一切发物 。服药之后,服半月白米软粥 。如一服不愈时,半月之后再服 。(《昔济方》于金散)
⑨去五脏湿热秽浊 。治饮食停滞,胸脘胀痛,头晕口干 , 二便秘结:大黄十斤,切作小块,用泔水,浸透,以侧柏叶铺甑,入大黄,蒸过晒干,以好酒十斤浸之 , 再蒸收晒干 。另用桑叶、桃叶、槐叶、大麦、黑豆、绿豆各一斤,每味煎汁蒸收,每蒸一次,仍用侧柏叶铺甑蒸过晒干,再蒸再晒 。制后再用半夏、厚朴、陈皮白术香附、车前各一斤,每味煎汁蒸收如上法,蒸过晒干,再用好酒十斤 , 制透,炼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一、二钱 , 或为散亦可 。(《银海指南》清宁丸)
⑩治时行头痛壮热一二日:桂心、甘草大黄各二两,麻黄四两 。上四味,治下筛,患者以生热汤浴讫,以暖水服方寸匕,日三,覆取汗 , 或利便瘥 。丁强人服二方寸匕 。(《千金方》水解散)
⑾治眼暴热痛,眦头肿起:大黄(锉,炒)、枳壳(去瓤,麸炒)、芍药各三两 , 山栀子仁、黄芩(去黑心)各二两 。上五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煎至七分,去滓,食后临卧服 。(《圣济总录》大黄汤)
⑿治心气不足,吐血衄血:大黄二两,黄连黄芩各一两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之 。(《金匮要略》泻心汤)
⒀治虚劳吐血:生地黄汁半升,川大黄末一方寸匕 。上二味,温地黄汁一沸,纳人黄(末)搅之,空腹顿服,日三,瘥 。(《千金方》)
⒁治肠痈,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时时发热,自汗出,复恶寒 。其脉迟紧者,脓未成 , 可下之,当有血;脉洪数者,脓已成,不可下也:大黄四两 , 牡丹一两,桃仁五个个,瓜子半升,芒硝三合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一升 , 去滓,纳芒硝,再煮沸,顿服之,有脓当下,如无脓当下血 。(《金匮要略大黄牡丹汤)
⒂治肺壅,鼻中生疮,肿痛:㈠川大黄一分(生用),黄连一分(去须),麝香一钱(细研) 。上药,捣细罗为散,研入麝香令匀,以生油旋调,涂于鼻中 。㈠杏仁一分(汤浸 , 去皮、尖,研为膏),川大黄一分(生为末) 。上药相和令匀,以猪脂调涂鼻中 。(《圣惠方》)
⒃治奶痈:川大黄、粉草各一两 。上为细末,以好酒熬成膏,倾在盏中放冷,摊纸上贴痛处,仰面卧至五更 。贴时先用温酒调(服)一大匙,明日取下恶物 , 相度强弱用药,羸弱不宜服 。(《妇人良方》金黄散)
⒄治痈肿振焮不可触:大黄捣筛 , 以苦酒和贴肿上,燥易,不过三,即瘥减不复作,脓自消除 。(《补缺肘后方》)
⒅治口疮糜烂:大黄、枯矾等分 。为末以擦之,吐涎 。(《圣惠方》)
⒆诒火丹赤肿遍身:大黄磨水频刷之 。(《救急方》)
⒇治冻疮皮肤破烂 , 痛不可忍:川大黄为末 , 新汲水调 , 搽冻破疮上 。(《卫生宝鉴》如神散)
(21)治汤火灼伤:庄浪大黄(生研),蜜调涂之,不唯止痛,又且灭瘢 。(《夷坚志》)
(22)治从高坠下,及木石所压,凡是伤损,瘀血凝积,气绝欲死,并久积瘀血,烦躁疼痛,叫呼不得及折伤等:大黄一两(酒蒸),杏仁三七粒(去皮、尖).上研细,酒一碗,煎至六分,去滓,鸡鸣时服,次日取下瘀血即愈 。若便觉气绝不能言,取药不及,急擘开口,以热小便灌之 。(《三因方》鸡鸣散)
(23)治打仆伤痕,瘀血滚注 , 或作潮热者:大黄末、姜汁调涂 。一夜,黑者紫,二夜 , 紫者白也 。(《濒湖集简方》)
临床应用①用于血小板减少症及止血
用酒洗大黄10克,甘油5毫升,苯甲醇2毫升 , 制成注射液100毫升 。每次2毫升,肌肉注射 。对血小板减少症每日1次,手术后止血用每日2次 。亦有用生大黄9钱,石灰1两,文火炒拌,直至石灰呈灰粉红色时取出,加入明矾(每100克石灰加入明矾0.6克)共研细粉 。将此粉16克加水至100毫升,振荡后沉淀过滤 。用时取棉球浸药水压迫出血处 。经应用于500余人次外伤出血 , 证明止血效果良好,未见不良反应及副作用 。此外,对晚期血吸虫病食道静脉破裂出血患者,用大黄炭1.6克,白芍炭1.6克 , 加葡萄糖粉(或细白糖)30克共研细末,小量分次干吞(于1天内吞完) 。治疗10例,均达到止血效果 。一般平均在7~8天能起床活动.服用该药后可见恶心消失、胃部舒适、大便逐渐恢复正常,并无迅速腹水蓄积后遗症出现 。
②治疗口腔炎、口唇溃疡及毛囊炎
用生大黄3~8钱,煎取150~500毫升(每剂最多使用2天) , 供漱口、湿热敷及洗涤用 , 每天4~6次 。治疗前先清洗局部,除净分泌物 。本法对于一般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口腔炎、口唇溃疡、皮肤毛囊炎及头部疖肿等炎性疾患均有效,局部培养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转阴日数亦比较迅速 。
③治疗烫伤
先取陈石灰10斤除净杂质,过筛,投入锅内用文火炒松,再投人大黄片5斤,共同拌炒,俟石灰炒至带桃红色、大黄炒至灰黑色时,即出锅筛去石灰;将大黄摊开冷却后研成细粉备用 。用时先以生理盐水清洗创面,而后撒布大黄粉 。如有水泡应刺破;拨开表皮,排净泡液后再撒药粉 。如仅见局部红肿,则可用麻油或桐油将大黄粉调成糊状涂患处 。换药时如发现伤处溃烂,应拭去脓液、脓痴后再撒药粉 。在夏季可行暴露疗法 。共治疗415例,均获显著效果,且疗程短 , 无副作用,愈后无疤痕 。
④治疗臁疮(下肢溃疡)
用生大黄5~7钱,研成极细粉末;另取甘草捶碎 , 去净纤维,取细粉约为大黄的1/5量,共研极细 。先用温开水洗净疮面,揩干后均匀撤布药粉,再用"千层"(又名千张或百页,为纯黄豆制成品,以薄而韧者为良)覆盖包好 。如有渗液外流,可听其自然,第2天再洗 。每日换药1次 。轻者换药3~6次,重者8~9次,即可新生肉芽 。此时不可再洗,药粉可少用或不用,但"千层"必需每日一换 。当结痂牢固时会发生痒感,不可揭去痂盖 , 隔5~7日或7日以上,痴盖自然脱落 。治疗12例均愈,其中1例病程达13年,经用药粉6日,贴"千层"20余日,便结痴而愈 。
⑤治疗小儿蛔虫性肠梗阻
大黄粉蜜合剂(生大黄粉5钱 , 炒至微黄的米粉3钱,蜂蜜2两,加适量温开水调匀),每小时服1次,每次约1汤匙,全剂分12次服完;至排出蛔虫为止 。经治6例均排出蛔虫,症状解除而愈 。排虫最多者达60余条 。排虫后均无持续腹泻现象 。
⑥治疗肠胀气
大黄1两研成细末 , 加适量醋调成糊状,敷于两侧涌泉穴上,每次二小时,必要时可敷2~3次 。临床观察6例,一般敷药后一小时即出现肠腔蠕动感和肛门排气现象,自觉腹胀减轻,有肠鸣音 。
备注另有一种山大黄为同属植物波叶大黄的根茎及根,又称苦大黄 。常呈不规则圆柱形,外表红褐色而黄,无横纹,质坚而轻,断面无星点,无锦纹 , 有细密而直的红棕色射线 。气不香,味苦而涩 。质次 。服后有腹痛感 。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大黄拼音Dài Huánɡ
别名将军、黄良、火参、肤如、蜀大黄、锦纹大黄、牛舌大黄、锦纹、生军、川军
来源药材基源: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Rheum palmatum L.2.Rheum palmatum L. var. tanguticumMaxim.Ex Rngel.[R.Tanguticum Maxim.Ex Balf.]3.Rheum officinale Baill.Radix et Rhizoma Rhei
归经胃;大肠;肝;脾经
摘录《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大黄拼音Dài Huánɡ
别名香大黄、马蹄黄、将军、生军
来源为蓼科大黄属植物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大黄R. officinale Baill. , 或鸡爪大黄R. tanguticum Maxim. et Regel以根及根状茎入药 。
原形态1、掌叶大黄 多年生草本 , 高达2米 。地下有粗壮的肉质根及根状茎 。茎粗壮 , 中空,绿色,平滑,无毛 , 有不甚明显的纵纹 。单叶互生;具粗壮长柄,柄上密生白色短刺毛;基生叶叶片圆形或卵圆形 , 长宽近相等,达35厘米,掌状5~7深裂,裂片矩圆形或宽披针形,先端尖,边缘有大的尖裂齿,叶上面疏生**状小突起和白色短刺毛,下面有白色柔毛,以脉上为多 , 并疏生黑色腺点,叶基部心形;茎生叶较小 , 有短柄;托叶鞘大,筒状,绿色,有纵纹,密生白色短柔毛 。秋季开淡黄白色花 , 大圆锥花序顶生;花梗纤细,中下部有关节;花被6裂,长约1.5毫米 , 排为2轮;雄蕊9个 。瘦果矩卵圆形,有3棱,沿棱生翅,翅边缘半透明,顶端稍凹陷,基部呈心形 。
生于高寒山区、土壤湿润的草坡上,华北有栽培 。分布于甘肃、青海、宁夏、四川及西藏等省区 。
2、大黄 与上种不同之处在于本种基生叶为5浅裂,边缘有粗锯齿;托叶鞘膜质,比较透明,上有短毛 。花淡黄绿色,翅果边缘不透明 。
生于大山草坡上与土壤肥厚、阳光充足的地方 。分布于陕西、湖北、四川和云南等省区 。
3、鸡爪大黄 与前两种相似,唯本种的叶裂极深,裂片常再二回深裂,裂片窄长 。花序分枝紧密,向上直立,紧贴于茎 。
生于山地灌木林下或林缘较阴湿地方 。分布于甘肃、青海、四川及西藏等省区 。
栽培喜凉爽气候 , 耐严寒 。因其颇喜阳光,故应选阳光充足、土层深厚的砂质壤土及石灰质壤土地区栽培 。种子繁殖,在南部地区,最好秋播 。春播越早越好,播前将种子放18~20℃水中,浸6~8小时,取出用湿布覆盖 , 每天需翻动和用水冲1~2次,当有1~2%出芽时 , 立即穴播 , 行、株距2.5×2尺,穴深1寸,每穴播种5~8粒,覆土5、6分 , 为了预防地下害虫为害,每亩可施6%六六六粉3斤 。
制法栽培2~3年后,与野生品一样,在秋末冬初叶枯萎时,挖去地下部分,除去粗皮,切片晒干或烘干备用 。
化学成分掌叶大黄大黄及鸡爪大黄的根状茎和根中含有蒽醌类化合物约3% , 包括游离和结合状态的大黄酚(chrysophanol)、大黄酸(rhein)、芦荟大黄素(aloe-emodin)、大黄素(emodin)、蜈蚣苔素(parietin,C22H22O10)、大黄素甲醚(emodinmonomethyl ether),其主要的泻下成分为结合性大黄酸蒽酮-番泻甙A. B. C(sennoside A. B. C)其中番泻甙A(sennoside A)为主要有效成分 。此外,尚含鞣质约5%以及游离没食子酸、桂皮酸及其脂类等 。叶含槲皮甙,惟掌叶大黄的叶以金丝桃甙(hyperoside)含量最多 。
药理作用1、掌叶大黄及鸡爪大黄泻下的有效成分是结合状态的大黄酸和类似物 。本品因含鞣质及没食子酸等 , 又具收敛作用,故大剂量使用大黄时先泻后便秘 。若煎药时间过长,则蒽醌类化合物及结核性大黄酸和其类似物破坏较多,鞣酸等成分大量煎出,故仅有致便秘作用 , 而无泻下作用 。
2、有增加血小板、促进血液凝固等止血作用 。
3、本品可促进胆汁等消化液分泌,有利胆、排石和增进消化作用 。
4、大黄酊剂、浸剂经家兔试验有降压作用,其中以酊剂效果较好 。
5、大黄素对抗乙酰胆碱引起的小鼠离体肠痉挛作用强于对抗豚鼠气管痉挛的作用 。
6、本品有降低血清高胆固醇的作用 。
7、掌叶大黄大黄酸、大黄素均有利尿作用 , 以大黄酸作用最强 。
8、抑菌试验:大黄的抗菌作用强,抗菌谱广,其有效成分已证明为蒽醌衍生物 , 其中以大黄酸、大黄素和芦荟大黄素的抗菌作用最好 。大黄酸和大黄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15微克/毫升及10微克/毫升 。此外对痢疾杆菌、伤寒杆菌、霍乱弧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白喉杆菌、炭疽杆菌及皮肤真菌等均有抗菌作用 。
炮制1、酒大黄大黄片用黄酒喷洒拌匀 , 微润后放锅内稍炒,取出晾干(每100斤用黄酒10斤) 。
2、大黄炭 将大黄片放锅内,炒至外面黑棕色,
3、熟大黄 ①将大黄块用黄酒拌匀,放罐内或其他容器内,封严 , 置于加水的锅中,蒸至酒被吸?。〕隽栏桑?00斤用黄酒30~50斤) 。②将大黄切成小方块放罐内或其他容器内,封严,置于加水的锅中蒸透,取出晾干或烘干 。
性味苦,寒 。
功能主治泻实热 , 破积滞 , 行瘀血 。主治:实热便秘 , 食积停滞,腹痛,急性阑尾炎,急性传染性肝炎,血瘀经闭,牙痛 , 衄血,急性结膜炎;外用治烧烫伤,化脓性皮肤病,痈肿疮疡 。
用法用量1~4钱;外用适量 。
复方1、便秘:①大黄2钱,火麻仁5钱 , 水煎服 。用于一般便秘 。②酒大黄1.5两,桃仁6钱 , 木香、炒枳实、柴胡各5钱,甘草4钱,共研细末,为蜜丸 , 早晚各服2钱 。用于习惯性便秘
2、实热便秘,食积停滞:大黄、厚朴各3钱 , 枳实2钱,水煎;另加芒硝2钱冲服 。
3、急性阑尾炎大黄4钱,丹皮、元明粉各3钱(元明粉分2次冲服),冬瓜子、桃仁各5钱 。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
4、急性机械性、粘连性及蛔虫性肠梗阻,气胀较重者:大黄(后下)、赤芍各5钱 , 炒莱菔子、厚朴各1两 , 枳壳桃仁各3钱,芒硝(冲服)3~5钱 。水煎服 。
5、疳积:大黄、芒硝、栀子杏仁桃仁各2钱 。共研细粉 , 加面粉适量与鸡蛋1个,共捣烂成糊状,敷于脐部,24小时后除去 , 局部呈紫青色即可 。
6、神经性皮炎脂溢性皮炎,过敏性皮炎:大黄栀子白芷各2钱,黄连、滑石、苍术、青黛、石膏各1斤,甘草3.5斤,姜黄2.5斤,骨碎补1.5斤 。上药除青黛外,共研细粉与青黛混匀备用 。取药粉适量,调麻油摊于纱布上敷患处 , 每日2~3次 。
7、脓胞疮:大黄黄连各3钱,黄柏1钱 , 煅石膏2钱,共研细末,香油调搽患处 。
8、牙痛:生大黄2两,用75%酒精或好酒浸泡1个月,过滤备用 。以棉球蘸药液放于牙痛处,5分钟后,吐掉棉球,每日2次 。
9、烧伤:大黄5斤 , 陈石灰7斤 。先将石灰炒热后,再放入大黄 , 炒至石灰变桃红色,大黄变黑灰色时,筛去石灰,将大黄晾凉,研成细粉,撒在伤面;如只红肿,可将大黄粉调麻油或桐油外涂 。冷天注意保温 。
备注新疆大黄Rheum wittrockii Lundstr.叶片圆形,先端尖,边缘有细缺刻 。分布于新疆 。在当地也作大黄入药 。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大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