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纸质图书和电子图书选择的三点建议

有的作者讲,“纸质书只是一个情怀,除此之外再无他优势”。我并不以为然。

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 培根
爱书人,总是不能克制买书的冲动。抚摸纸书的感觉,有重量,有厚度,有墨香,是一种物理的、真实的体验。而时代的技术又给内容赋予了新的载体,电子阅读快速提升,势头正猛。越来越多的内容,有了两种载体。两种载体各有所长,无法替代,载体的选择见仁见智,因人而异。
选择纸质书还是电子书,需要考虑以三个方面的客观情况,读者还要自身的特点,做出明智的选择。
  1. 要明确阅读目的;2. 了解内容特点与深度;3. 要预设阅读场景。
随笔|纸质图书和电子图书选择的三点建议
文章图片

随笔|纸质图书和电子图书选择的三点建议
文章图片

一、基于阅读目的选择
虽然说开卷有益,读书必须带有明确的目的性,否则可能成为盲目跟风,挫伤积极性不说,更浪费了宝贵时间,事倍功半。
电子类:
  • 搜索信息目的的阅读,搜索和捕捉所需的内容,电子读物帮找我们提效。
  • 学术论文,电子阅读不但便于检索、注释、增量,也有助于形成论文,应该采用电子阅读。
  • 畅销类文学快餐,漫画类读物,通常半衰期较短,适合电子阅读。
  • 传记、通常脉络清晰,散文、随笔、杂文隽永简介,都比较易于阅读,在初读时不妨采用电子阅读。
  • 经管案例类读物,通常也比较适合于电子阅读。
纸质类:
  • 资质、考试类,纸质版图书不但能给我们更方便的记载、互动,也可以让我们在预习、复习中,通过书本的厚度把握学习节奏。思索、笔记、归纳、内化,体验把厚书读薄,再把薄书读厚的过程。
  • 经典文学类阅读,需要寻找文字背后的精华,更适合借助纸媒慢慢领悟。特别是古籍类,除非是译文版,通常都推荐纸质版阅读。
  • 诗词歌赋类,需要感悟声韵的意境。纸质书,承载着诗词歌赋的韵味和气质。
随笔|纸质图书和电子图书选择的三点建议
文章图片

随笔|纸质图书和电子图书选择的三点建议
文章图片

二、基于内容特点与深度
(一)、 书籍内容系统性强,或内部逻辑复杂需要反复参照;或系统性操作指导类图书;或需要引注溯源的内容,适合纸质版的读书。
  1. 教材类
  2. 互动类
  3. 理工农医类
  4. 数学、IT类
  5. 古籍类
  6. 不熟悉的外语类
  7. 操作指导类
(二)、如果读者对书籍的概念范畴比较熟知,对内容领域把握度较高,可以采用电子版的读书方式开展快速扫读。对于适用于“拆书”读书方式的书籍,不过分强调系统性的内容,比较适合电子版阅读。
  1. 情节类
  2. 鸡汤、励志类
  3. 案例类
  4. 导读类
  5. 解压类
  6. 科普类
  7. 建议类
随笔|纸质图书和电子图书选择的三点建议
文章图片


三、预设阅读场景
选书的时候,就应该充分考虑阅读场景。一些大部头的著作,不适合在碎片化的时间阅读。电子版的读物,通常选择25分钟间隔内即可阶段性完成,或代入感很强,便于随时进入状态的阅读。
案头学习:
  1. 法、数、理、工、农、医,等类别专业读物、需要整块时间系统阅读的,在初次阅读时一定用纸质版,充分阅读、记录、总结。如果完成学习阶段。,为了方便后续查阅,可另外购买电子版,用于快速检索和确认。
  2. 外语、古籍案头工具书类读物,需要随时查阅的,建议以纸质形式阅读。放置在办公区域,固定摆放位置,随时查阅并可以辅助标签。不但有利于提高效率,也对强化知识有重要辅助价值。
出差、通勤、移动:
  1. 电子版图书便携性比较强,认购系列内容也非常方便。
  2. 便携版的纸质图书,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3. 听书类的APP,软件也很多。减轻了眼睛的压力,而且特别适合听觉型学习者,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纸质书,尽管成本略高于电子版,且厚重、占据空间。但纸质书承载的是作者的倾诉和思索,也承载着读者的感动和互动。爱书,只要有光线,不需要操作等待,不困于电源所限。正是因为这份情怀,所以纸书永远不可替代。
随笔|纸质图书和电子图书选择的三点建议
文章图片

【随笔|纸质图书和电子图书选择的三点建议】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