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风险存在哪些方面 纳税服务风险有哪些,纳税筹划风险

一、企业的税务风险有哪些
企业的税收风险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企业的纳税行为不符合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应纳税而不纳税、少纳税,从而面临纳税、罚款、滞纳金、罚款、声誉受损的风险 。另一方面,适用于企业经营行为的税法不准确,相关优惠政策没有充分利用,多缴税款,承担了不必要的税负 。一般来说,企业的税收风险是指由于企业的涉税行为未能正确有效地遵守税法的规定而可能造成的企业未来利益的损失 。扩大数据的税务风险是几乎所有纳税人都会面临的问题 。与中小企业相比,大企业由于经济规模大、经营范围广、重大事项多、社会关注度高,潜在税收风险更多、风险爆发可能性更大、损失更大 。第一,以企业化管理取代税务管理 。在管理过程中,大企业在股权、财产、管理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影响力 。由于上级公司对下属公司的绝对控股或全资控股,而不自觉地把不同的法人公司当作一个企业 。在并购、资产转让等方面 。他们习惯于自由转移 。虽然在企业管理上不同的法人企业可以作为一个企业对待,但在税收管理上,不同的法人企业,甚至不同的分支机构,都可能是独立的纳税人,相互之间有经济往来 。价款应当按照独立企业之间的交易收取和支付,税法一般不承认无偿划转 。统一的企业管理和税收差别化管理的矛盾导致了许多潜在的风险 。第二,用理性的概念代替税法的规定 。很多大企业在处理一些具体问题时,往往是从情与理的角度出发,而不是从税法的规定出发 。爱情和法律之间,理智和法律之间,往往存在矛盾 。合理的做法不一定合法 。比如企业从税务机关取得的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的手续费,实际上可以不征收,但严格来说,应该征收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 。税务机关之所以要向企业支付部分费用,是因为企业向税务机关提供代理服务 。从合理的角度来看,部分纳税人认为税务机关支付的手续费不应征税,从而产生税收风险 。处理涉税问题,首先要从税法的规定出发,以税法作为判断是否应该纳税的统一尺度 。在执法司法过程中,法律大于情感,法律大于理智 。当然,不合理不合理的规定也要适当调整 。三是观念更新滞后于征管进度 。税务机关从制度建设、技术手段、理念等方面不断加强依法治税 。税收征管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 。随着金税工程的实施,税务机关建立了完整而严密的征管体系 。新的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要求纳税人向税务机关提交更多的涉税信息 。同时,税务机关不断完善依法征税制度,税务人员随意执法的现象明显减少 。相对于税收征管环境的变化,部分纳税人的观念还停留在过去的习惯上,涉税问题不是分析的理由 。避免再犯,而是通过传统的找人“摆平”的方式,虽然可能暂时平息事态,但未来再次爆发,造成更大的损失是必然的 。来源:百度百科-税务风险

业务风险存在哪些方面 纳税服务风险有哪些,纳税筹划风险

文章插图
二、税务风险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1)企业所处的宏观环境诱发税收风险 。企业外部税收风险因素主要包括:经济形势和产业政策、适用的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市场竞争和融资环境、税收法律法规或地方法规的适用性和完整性、行业惯例、上级或股东的越权和违法行为等 。具体来说,经济环境、政策法规环境、执法环境、社会意识、税收执法等方面的变化 。都会造成一定的税收风险 。为了保持经济的持续发展,中国的税收政策和法规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断调整和更新 。企业财务人员在理解、认识、掌握和运用财税知识的过程中,难免会因为对新出台政策的理解出现偏差而给企业带来风险 。不同的税收执法机构和人员对同一企业的同一涉税行为的判断和裁决往往会有不同的意见 。特别是在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税务机关在涉税实践中的自由裁量权会给企业造成一定的税收风险可能性 。(二)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存在税收风险 。企业内部税务风险因素主要包括:经营者的税务筹划及其对税务风险的态度、经营理念和发展战略、经营模式或业务流程、部门之间的权责划分和制衡、税务风险管理机制的设计和实施、企业信息基础管理、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管理层的绩效考核、监督机制的有效性等 。当前,企业管理者涉税意识有待加强,财务工作者业务水平较低,内部审计不健全,内控制度不完善,近年来税务代理服务质量较低,这些都是企业在微观层面面临税务风险的主要因素 。在企业经营过程中,管理者对企业经营状况了解有限,对税收筹划理解扭曲,导致企业涉税行为出现偏差;财务人员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水平,是保证涉税信息真实、科学、合法的重要砝码,也是企业正确管理税务风险的基础 。如果财务人员失误过多,企业会遇到更大的税务风险 。企业内部审计是否健全,关系到税收风险的高低 。内部审计失败会增加企业的税收风险,同时也容易造成企业无意的税收违法行为 。内控制度不完善也会给企业带来深层次的涉税缺陷;税务代理机构良莠不齐、业务人员能力有限、素质不高的现状,使得大部分代理服务仅限于小企业的纳税申报、发票领购、建账记账等简单的事务性工作,而难以开展企业税收筹划、咨询等复杂的代理业务 。
三、企业常见的涉税风险有哪些
企业常见的涉税风险如下:1 。公司出资购买房屋、汽车,但债权人写的是股东,而不是出资的单位;2.应收账款或股东的其他应收款列示在账簿上;3.在成本费用中,公司费用和股东个人消费混在一起,无法明确划分;根据“个人研究所”
得税法》及国家税务总局的有关规定,上述事项视同为股东从公司分得了股利,必须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相关费用不得计入公司成本费用,从而给公司带来额外的税负 。4、外资企业仍按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计提应付福利费,且年末帐面保留余额;5、未成立工会组织的,仍按工资总额一定比例计提工会经费,支出时也未取得工会组织开具的专用单据 。扩展资料:涉税风险原因分析:1、税收行政执法不规范以及税收政策多变性导致的风险 由于中国目前税务行政执法主体多元,主要包括海关、财政、国税、地税等多个政府部门,各部门之间在税务行政执法上常常重叠 。2、另外,法律、法规、规章中赋予行政机关过多的自由裁量权,纳税人即使具有较为充分的理由,税务机关也可以利用“税法解释权归税务机关”轻易加以否定,从而使纳税人的税务风险大大增加 。3、由于中国正处于经济变革时期,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税务法规变化过快,朝令夕改,税收政策的变化比较频繁、不够稳定,加之信息传输渠道不畅通,难以让纳税人及时准确掌握 。如果企业不及时跟进调整自己的涉税业务,就会使自己的纳税行为由合法转变为不合法,给企业带来税务风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税收风险
【业务风险存在哪些方面 纳税服务风险有哪些,纳税筹划风险】
业务风险存在哪些方面 纳税服务风险有哪些,纳税筹划风险

文章插图
四、税收筹划风险的内容有哪些税收筹划的风险分为三种:政策风险、经营风险和执法风险:(一)政策风险 。政策风险由税收筹划对政策的依赖性所引起,具体又包括以下几种 。(1)政策选择风险 。该种风险的产生主要是由于筹划人对政策精神的认识不足,理解不透,把握不准所致 。对税收政策的理解要严格按照税法条文的字面含义去理解,既不能扩大,也不能缩小,同时必须注意立法机关、行政机关作出的有效力的解释,才能准确把握税法 。(2)政策调整风险 。我国市场经济在蓬勃发展,为了适应不同发展时期的需要,作为国家宏观经济调控工具的税收政策必然要随之进行调整 。从这个意义上讲,政府的税收政策总是具有不定期或相对较短的时效性 。这不仅增加了企业进行税收筹划的难度,甚至可以使企业税收筹划的目标无法实现 。(3)政策模糊风险 。我国现有的税收法律法规层次较多,除了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税收法律和国务院制定的税收法规外,还有大量的由有关税收管理职能部门制定的税收行政规章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如依据这些行政规章开展税收筹划,就有可能因为对这些行政规章体现的税法精神理解错误而导致税收筹划的失败 。(二)成本风险 。税收筹划属于企业财务管理的范畴,它的目标是由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决定,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或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因此税收筹划应遵循成本效益原则 。在进行税收筹划时,首先要进行成本效益分析,合理预测筹划成本和筹划收益,在实施过程中还要因情况变化而及时补充修订 。筹划成本指的是因选择筹划方案而付出的额外费用或放弃其它方案的机会成本,比如请会计事务所的咨询费用、因放弃其他方案的可能收益等等 。只有当新发生的费用或损失小于取得的收益时,该筹划方案才是合理的,当费用或损失大于取得的收益时,该筹划方案是失败的,从而使得税收筹划产生了成本风险 。(三)信用风险 。税收筹划的失败有时还意味着信用的丧失,这可能是任何收益所无法弥补的 。一旦某个企业被税务机关认定为偷税,甚至是犯罪,那么该企业的声誉将会因此遭受严重的损失 。在商品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品牌的意识越来越强,好的品牌就意味着好的经济利益和社会地位,品牌名誉已经内化为企业资产的一部分,其优劣程度甚至直接与企业的生死息息相关 。当然,有时候纳税人的账目不清楚或纳税不准确,可能是因为企业根本就没有意识到或是对税法的了解不够而导致的 。但无论如何,都会导致企业信用的丧失 。有的国家则在适用的发票上进行区别,这样别人仅通过发票便能一目了然地知道该企业的信用,知道其是否经常偷税 。这种条件上的限制使用,使得纳税人因为税收筹划失败而可能面临的信用成本非常之大 。
五、你想指导税务筹划风险点有哪些吗你好,你是想了解税务筹划的风险有哪些吗?1、政策调整风险税务筹划的第一要素就是合法合规,由政策而生、事前筹划的特性决定了它必须根据政策变化不断调整而我们都知道,税收政策是会随着市场经济环境、结构的不断发展和变化而做岀相适应的调整的,一旦政策有变,势必会影响到根据变化前的政策制定的税务筹划方案,其合法性和合理性需要重新界定,从而产生税务筹划风脸 。2、政策认识风险,税收政策和相关法律条文数量繁多而芜杂,全国人大层面制定的法律、国务院制定的法规、相关职能部门制定的行政规章等等 。…能否准确的领会税法精神,透彻的理解税法含义,充分的把握税法方向是税务筹划馆否成功,风险否有效规避的关键 。不可断章取义,亦不可过度解读 。3、竞争层面的税务筹划风险失败的税务筹划必然会造成企业经济利益的损失,还会大大影响企业的同行竟争力,从而产生市场竞争力不足的风险 。合法合规的税务筹划,可以达到税负减轻、利益增加的正面效果,从而进一步提升企业的市场竟争力 。同理可证,当你的竟对都在进行税务筹划强化自身时,你因为对税务筹划没有全面而积极的认知而没有选择税务筹划,反而抱着侥幸心理选择偷逃税,必然会被远远甩下,产生竟争不利的税务冈验 。4、信用层面的税务筹划风险税务筹划失败必然会造成企业经济上的损失,不但要补缴税款还可能面临罚款,但更深层的损失是企业信用的丧失 。自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国内消费者的品牌意识越来趟强,好的品牌效应天然会带给消费者信任感,成为购物时的第一选择,这也是众多商家不惜重金也要大量铺设品牌广告,不仅要让消费者知道这个品牌,更多是传达品牌理念,加深消费者对品牌的印象 。一个企业的口碑好坏甚至直接左右着它的存亡 。一旦税务筹划失败被认定为偷税,甚至上升到构成税法犯罪,企业的声蓍必然一落千丈,消费者对于违法犯罪的企业信任度绝对会降到冰点 。总的来说,税务筹划风验主要有少缴税和多缴税两类,对税收优患政策不够了解,对税收优惠政策无法合理运用并贯彻执行,无视依法纳税的铁徫,税务筹划方案没能及时梖据税法变动调整等等都会造成税务筹划的风验,从而减少企业利润提高涉税风险 。国家对以节税为目的的税务筹划态度是积极而正面的鼓励支持,对以避税为目的的恶意税务筹划则绝对严不货 。企业在进行税务筹划时一定要注意控制好度,从而避免税务筹划的风险 。
六、营改增后:增值税的涉税风险有哪些关于增值税的涉税风险那些事.自2016年5月1日营改增在全国范围全面实施以来,营改增成为大家茶余饭后讨论的热门话题,各种媒体竞相宣传报道有关营改增的新闻和政策,大家的微信微博上也充斥着各种各样的营改增信息,大家在津津乐道营改增带来的好处或坏处的同时,却忽略了增值税的涉税风险,特别是一些新纳入营改增范围的企业,对增值税涉税风险了解不多或不够重视 。与其它发票的违规不同,增值税专用发票一旦处理不当,就是违法和犯罪,特别是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涉及犯罪已被明文载入《刑法》之中 。一、增值税犯罪案例简析2014年5月,青岛市公安局城阳分局破获青岛某药业公司涉嫌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案,摧毁了以郑某为首的涉及7个省的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犯罪团伙 。在没有实际货物交易和资金往来情况下,郑某以收取开票费的方式,向江苏等8省市20余家企业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5000余份,价税合计人民币5.50亿余元 。该案例一方面暴露出部分犯罪人员借助为他人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而牟取利益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个别企业通过购买增值税专用发票,让他人为自己虚开发票以抵扣税款从而获利的问题 。根据最新2015年11月1日正式施行的《刑法修正案九》的相关规定,对于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犯罪,虽然取消了死刑的处罚,但其它处罚力度依然不减,如,“自然人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虚开的税款数额较大(10万元以上)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虚开的税款数额巨大(50万元以上)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单位犯本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虚开的税款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虚开的税款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 。”大鹏也曾亲身经历过一起因供应商所在地区进行增值税专用发票稽查,我司作为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方配合进行协查的案例,虽然最后查实我司为善意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方,但依然要求我司将已抵扣的进项税额转出,不得抵扣,给我司造成了损失 。二、增值税涉税风险表现涉税风险是指因企业的涉税行为未能正确有效地遵守税法规定,而导致企业未来利益的可能损失 。简单地说,一是该缴的税没缴:根据税收法律法规规定,企业应纳税而未纳税、少纳税,导致的后果是面临补税、罚款、加收滞纳金、刑罚处罚和纳税信用受损等风险;二是不该缴的税却缴了:企业不了解税法相关规定,未能用足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多缴纳了税款,导致的后果是给企业增加了税收负担,使企业利益受损 。不论哪种情况,涉税风险的最终结果都是增加了企业税收负担,损害了企业利益 。大鹏认为,增值税(主要是一般纳税人或采用一般计税方法)的涉税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纳税人身份界定我们都知道,增值税纳税人分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通常情况下,一般纳税人采用一般计税方法(特殊应税事项也可采用简易计税方法),小规模纳税人只能采用简易计税方法,可别小看这个身份的界定,因为根据身份确定计税方法,而计税方法的选用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税负的高低 。举个例子,如果一个纳税人的业务涉及取得很多可抵扣增值税专用发票,但其却选择了小规模纳人的身份,则其税负很有可能比选择成为一般纳税人更高,反之亦然 。当然,身份的界定需要符合相关的规定,而且还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综合考量 。2、进项税额的抵扣一般来说,准予从当期销项税额中抵扣的进项税额,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一是纳税人购进货物、加工修理修配劳务、服务、无形资产或者不动产等用于增值税应税项目;二是取得法定的扣税凭证;三是进项税额申报抵扣时间符合相关规定 。企业需从这三个方面准确核算可抵扣的进项税额,如果多抵扣了,则少缴税,会造成税务机关对其进行补税、追缴滞纳金和罚款等风险,反之少抵扣了,则多缴税,会增加企业税负,无形中增加了企业成本 。3、销项税额的计算销项税额的计算直接影响到增值税的实际缴纳情况,有三个风险点需要注意:一是不同销售结算方式的增值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二是对增值税特殊行为征税的规定,包括混合销售、兼营和新老项目交替等;三是计税核算依据,含税价需转化为不含税价参与计算 。企业如果少计销项税额则少缴税,面临被税务机关处罚的风险,反之多计销项税额则多缴税,人为增加企业税收负担 。4、取得虚开的专票纳税人如果取得虚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根据国税总局《关于纳税人善意取得虚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处理问题的通知》的相关规定“购货方与销售方存在真实的交易,销售方使用的是其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的专用发票,专用发票注明的销售方名称、印章、货物数量、金额及税额等全部内容与实际相符,且没有证据表明购货方知道销售方提供的专用发票是以非法手段获得的,对购货方不以偷税或者骗取出口退税论处 。但应按有关规定不予抵扣进项税款或者不予出口退税;购货方已经抵扣的进项税款或者取得的出口退税,应依法追缴”,虽然善意取得增值税专票不会被判违法,但因进项税额不能抵扣,同样会给企业造成损失 。三、防范涉税风险的建议1、合理确定纳税人的身份纳税人身份的界定和计税方法的选用,是防范涉税风险的源头,一般来说,这也是进行税收筹划的重要环节,因为一旦确定纳税人身份和计税方法,就很难再改变,规定明确指出“除国家税务总局另有规定外,一经登记为一般纳税人后,不得转为小规模纳税人 。”所以,对于新纳入营改增范围的企业,或者原为小规模纳税人企业,是否要确定为一般纳税人需慎重考虑 。大鹏建议企业可以把已经发生的业务按一般纳税人(或一般计税方法)进行税负模拟测试,将其税负与按小规模纳税人(或简易计税方法)计算的税负进行对比,税负低的作为优先选择,当然,还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在此需要提醒注意的是,即使是一般纳税人,其一些特殊应税行为也可以选择按简易计税方法计税 。2、准确区分可抵扣进项税并不是取得的所有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进项税额都可以抵扣,也不是所有业务涉及的进项税额都可以抵扣,企业一定要结合业务实际情况和应税项目进行分析和判断,准确区分可抵扣进项税 。一是要分清哪些项目可抵扣哪些项目不可抵扣,如,同为住宿费,差旅发生的可以抵扣,用于招待或个人消费的则不可抵扣;二是要取得合法有效的扣税凭证,这是可抵扣的基本要求,会计人员日常工作中要注意查验扣税凭证的真伪;三是要注意可抵扣的期限,自开具之日起180天(注意不是6个月)内,大鹏就曾遇到过采购员将取得的采购发票滞留自己手里,因疏忽过期而导致无法抵扣的案例,所以咱们会计人员要提醒业务员及时上交取得的发票,以免过期无法抵扣进项税 。3、正确计算增值税销项税正确计算销项税是规避风险的又一个重要环节 。一是要注意区分销售额是含税价还是不含税价,如果是含税价,需要将其折算为不含税价参与计算,否则,税上计税,人为造成多计销项税额;二是要注意确认纳税义务的时间节点,一般来说,会计和税法对收入的确认时间不完全一致,大部分情况下,税法规定,开具发票或收到款项时就发生了纳税义务需要缴税 。三是要严格区分特殊应税行为,特别是对于性质不同或税率不同的应税事项,需分开分别核算,否则,按照税法规定从高适用税率计税,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4、合法合规取得专用发票再次强调,倒买倒卖、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已经涉及犯罪,企业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在不参与非法购买或虚开专票的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取得专票环节的管理 。一是对供货单位进行必要的审查,主要从其经营范围、经营规模、生产能力、企业资质和货物的所有权等方面进行,一旦发现提供的货物有异常,需进一步核实,如有必要可以中断交易;二是对公付款尽可能通过银行转账,这是规避虚开专票风险的有效途径之一,如果发现付款的银行账户与发票注明信息不符,则需审查是否有作弊的可能;三是对于取得的存在疑点的发票,应当暂缓抵扣进项税额,通过自行审查或向主管税务机关求助、查证等方式,核实发票的性质、来源和真实性后再进行处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