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苏绣 如何传承苏绣,苏绣的传承与发展

“不着一字 , 尽得风流”!苏绣如何进行传承与保护?
自古以来 , 苏州就是钟灵人杰地灵、人杰地灵的地方 。这里有极其丰富的艺术资源 , 孕育了无数匠心独具的民间技艺 。苏绣工艺以“精、细、雅、秀”为特色 , 是一颗璀璨的明珠 。苏绣 , 以针代笔 , 以线代色 , 凝聚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 也诠释了劳动人民的感情 , 创造了中国工艺美术史上的辉煌篇章 。苏绣是用彩丝、绒、棉线 , 在针的帮助下 , 在丝、缎、竹芋等基布上穿来穿去 , 从而形成图案、图像或文字的一种工艺 。中国的刺绣艺术以其美丽、典雅、华润的艺术特色和丰富精湛的技艺而闻名 , 而苏绣则以其柔美、设色流畅、刺绣风格典雅优美而闻名 。
称 , 经历了由”家庭绣”到”闺阁绣”再到”宫廷绣”的过程 , 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一、苏绣的历史传承苏绣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春秋战国时期的吴国已将刺绣用于服饰 , 能绣出五岳、河海、行阵等图案 , 正是苏州的灵山秀水与深厚的吴地文化 , 孕育了苏绣 。吴文化是指以苏州为中心的太湖流域文化 , 是这里的人民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 其核心是吴地人民的精神风貌和人格风范 。太湖孕育了吴文化 , 孕育了吴地的民间艺术 。苏绣样品吴地人民自古以来有着养蚕缫丝的传统 , 民间丝绸生产的历史也很悠久 。吴人精巧、细腻 , 这种”天时、地利、人和”的环境 , 使苏绣具有了精湛高超的技艺和”精细雅洁”的独特风格 , 成为具有高超技艺水平和独特审美特征的艺术珍品 。最早见于记载的苏绣作品 , 是三国孙权的赵夫人新手绣的《山川地势图》 。这是一幅军用地图 , 也是最早记载的苏绣作品 ,  有”针绝”之称 。到了宋代 ,  苏州城乡机房林立 , 刺绣业十分兴旺 , 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 。当时的”苏州之绣 , 针线细密 , 用线仅一二丝 , 用针如发细者为之 , 设色精妙 , 光彩射目” , 已有精工细作、形象生动的特点 。从宋朝开始 , 苏绣已渐渐从生活用品变为观赏的工艺品 , 也开始出现了”两面针”这种双面绣技术的雏形 。双面绣针线细密 , 用线仅一二丝 , 其针细如发丝 , 设色精妙 , 尤为光彩夺目 。绣出来的山水有远近之趣 , 人物、花鸟生动 , 栩栩如生 , 可与书画艺术媲美 , 涌现出一大批刺绣名家 。苏绣作品”精细雅洁”是苏绣的主要风格特点 。清朝在苏州设立织造局 , 专为皇室绣制宫廷服饰和日用品 。清朝鼎盛时期 , 苏州有绣庄 150多家 , 从业人数达十万人以上 , 出现了”家家有绣棚 , 户户有刺绣”的兴旺景象 。二、苏绣的特点传统苏绣作品的特点是构图工整绢秀 , 讲究平衡对称 , 花纹图案繁多 , 层次分明叠峦 , 画面栩栩如生 。用线讲究清新高雅 , 雅艳相宜;针法精巧细腻 , 具有”平、齐、细、密、匀、顺、和、光”的艺术特点 。苏绣样品苏绣的针法极其丰富 , 共有9大类 43种 。不同的针法可以产生不同的线条组织和独特的艺术表现效果 。运用施针、滚针绣的珍禽异兽 , 毛丝松顺 , 活灵活现;采用散套针绣的花卉 , 活色生香 , 尽态尽妍;采用乱针绣的人物和风景线条多变 , 富有浓郁的民间特色;使用打点绣则清静淡雅 , 极富诗情画意 。双面绣是苏绣技艺的标志 。苏绣艺人在长期实践中 , 对技艺不断的创新和改革 , 创造出了正背两面纹样针法相同、色彩迥异的双面异色绣品 。苏绣对书画艺术的借鉴和融合 , 丰富完善了苏绣的绣面效果 。明代吴门画派对苏绣具有很大的影响 , 推动了苏绣”以针代笔 , 以线代色” , 用传统的技艺演绎书画意境 , 使苏绣艺术向 “画绣”方向迈出了一大步 。”顾绣”是借鉴绘画艺术形成的一个苏绣流派 , 其特点是发挥刺绣针法与调和色彩的表现力 ,  形成了刺绣图案秀丽、色彩文雅、针法活泼多变、绣工精细的特有风格 , 其绣品得中国书画之妙 , 体现了中国画”留白”的手法和追求 , 重在”神似”和以虚写实的艺术追求 。其代表作品《李白行吟图》 , 着绣不多 , 却有”不着一字 , 尽得风流”的境界 。苏绣样品苏绣的另一流派”发绣” , 利用头发光、滑、细、柔的特点 , 以及头发独有的黑、白、灰、黄、棕的自然色差 , 以发代线绣制绣品 , 开创了传统刺绣与现代科学融会的先河 , 是苏绣的艺术创新方面的重大突破 。三、苏绣的审美特征苏绣既有作为贡品专门进贡给皇家的宫绣 , 也有作为民间刺绣用的绣品 , 这些绣品大都是用双面绣的手法完成的 。这种绣法在同一块布上的正反两面绣出相同的内容 , 绣制过程中 , 绣工不仅要保证绣品的质量 , 还要保证双面的针脚平整 , 使得色彩美观大方 , 线头隐藏不见 , 双面的区分效果明显 。使得作品画面感极强 , 整体搭配和谐 ,  有中国山水写意画的风采 。苏绣的针法有九个大类 , 43 种针法 , 一根丝线可以按照需要分成最多四十等份 , 对绣工的技艺要求极高 。一幅小型苏绣作品 , 需要绣工三个月才可完成 。苏绣诞生在江南地区 , 在发展过程中吸取了江南书法、绘画等艺术精华 , 通过亭台楼阁、 流水人家的表现题材表达着江南地区美好景色 。一代代苏绣艺人在实践中对针法技艺不断改良 , 形成了”平、齐、细、密、匀、顺、和、光”的绣法技巧 , 创作出了一幅幅震撼人心的作品 。苏绣样品”齐”是苏绣的重要特征之一 , 指的是刺绣时针脚整齐、纹样廓形清晰 。苏绣刺绣时 , 在图案与图案衔接处、色彩与色彩交界处留下空白 , 使这些位置形成均匀的一线 , 让绣品具有更好的立体感与装饰效果 。比如在绣制牡丹时 , 花瓣之间就可以做”留水路”的技术处理 , 并合理安排运用丝的反光 , 注重画面光泽感的表现 。苏绣非常强调丝理 , 在刺绣时通过不断变化绣线的走向来表现对象的转折、凹凸 。苏绣的绣线排列细密 , 一根花线最多时可分成六十四分之一线 。用苏绣表现金鱼时 , 为了突出鱼尾薄如蝉翼的效果 , 其尾稍就需要使用四十八之一粗的绣线来绣制 , 绣线劈的越细 , 图案越精美 。四、苏绣艺术的创新苏绣的创新是建立在传承之上 , 以保护、传承传统文化为前提 , 在借鉴传统基础上的创新 。苏绣要发展 , 必须古、精、新 , 不继承传统就丢失根本 , 不创新 发展就没有生命力 , 不精益求精就丧失了存在的基础 。苏绣制作在苏绣艺术创新中 , 坚持苏绣精细、清淡雅致的文雅本色 , 是创新的根本 。只有将传统特色与时代发展相结合 , 在品种开发、题材选择、材料运用和表现技艺等方面进行突破 , 才能使传统的技艺符合现代的审美情趣 。新材料的研发为当代苏绣创造了新的平台 。随着当代技术的发展 , ”三叶异形丝”逐渐取代蚕丝 , 成为苏绣的主要材料 。这种丝横截面有棱角 , 反射度强 , 能随入射光方向的不同而变化 , 还和蚕丝一样具有天然纤维那种滑顺的手感 , 是对传统材料的革命性突破 。”劈丝技法”也是现代出现的苏绣新技法 。它可以将一根花线劈成百分之一以上 , 线越细绣出的作品越精巧传神 。今天的苏绣在绣制人物眼睛时 , 丝线细到肉眼几乎难以看到 , 更能逼真地表现瞳孔的色彩 , 使人物的眼睛非常传神 。苏绣样品”双面三异绣”是在双面绣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一种双面异形、异色、异针的绣法 , 能在同一块底料上绣出正反两面图样、色彩和针法都不同的绣品 。这种技法要考虑到双面的针脚和丝缕 , 才能达到绣面精致整齐、针迹线头藏而不露、双面异色分明的艺术效果 。五、苏绣今天面临的局面从春秋时期以来 , 苏绣经过几千年的发展 , 在历史中沉淀和积累 , 并随着时代变化不断转换风格 。在历史传承的过程中 , 苏绣不断推陈出新的针法技艺 , 借以颜色搭配 , 创造出层次上的深浅变化 。自古以来 , 苏州地区经济发达 , 农业、文化蓬勃发展 , 为苏绣提供了充足的创作空间 , 深化了苏绣的内涵 。著名的苏绣作品《百骏图》、《赤壁图》 , 都展现了苏绣典雅秀丽、大 磅礴的风采 。在现代 , 苏绣又从国内、国外的绘画、摄影艺术中汲取创作灵感 , 这些不同的文化风格为苏绣的变化创造了更多条件 , 促进了苏绣艺术的不断进步 。现代苏绣样品在机械化大生产的今天 , 苏绣如何进行转型定位 , 如何适应工业时代?这是摆在所有苏绣从业者面前的一个难题 。在科学技术和经济高速发展的形势下, 现代化快节 奏的当代生活中, 人们在追求形式美、色彩美、高效率的 生活生产节奏时, 往往忽略了传统精制的手工艺, 而苏绣 的精细雅洁和浓厚人文情结是大工业生产、电脑等高科 技, 以及机械化永远无法取代的 。苏绣在工业化高速发展 的同时需要保留和发展具有苏绣文化特色的技法、针法、人 文情结, 原汁原味地保留部分传统苏绣工艺十分重要 。传统的苏绣制作苏绣是工艺与美术相结合的艺术产品 , 它不单单是艺术品 , 也可以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实用品 。苏绣只有将装饰欣赏和实用两种功能相结合 , 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今天国家已经提出促进 苏州丝绸发展、提高苏州丝绸影响力的规划 , 但是丝绸产业以及苏绣的振兴 , 需要全社会一起努力 。苏绣艺术也是丝绸艺术中的一种 , 因 此苏绣艺术在丝绸行业的复兴中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苏绣只有抓住与丝绸振兴相结合的道路 ,  才能实现快速发展 。苏绣艺术是中国的艺术结晶 , 也是中国宝贵的文化财富 。随着时代发展 , 苏绣的艺术 形式还将继续演化 , 在这一过程中 , 它必须坚守自身独特的艺术语言和文化特质 , 这也是当代苏绣迈向新高度的重要前提 。
如何传承桃花坞年画 , 苏绣等非物质文化遗产2月5日至15日将在北京举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成果大展”上 , 苏州市将有缂丝、苏绣、苏扇、桃花坞木刻年画4个项目参加展览 , 王金山、陈琴、黄春娅等国家级、省级传承人受邀参展 。据了解 , 此次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成果大展”由文化部、国家发改委、国家文物局、北京市政府等多个部门共同主办 。这次展出是我国首次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成果进行展示 , 将在北京全国农业展览馆新馆举行 。展览从全国选取了180多个项目 , 囊括制陶、刺绣、玉雕、石雕、木雕、纺织、制茶、剪纸、印制、中医等各种门类 , 展出实物近2000件 。据介绍 , 按照相关规定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 , 采取生产性保护的方式是指在具有生产性质的实践过程中 , 以保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真实性、整体性和传承性为核心 , 借助生产、流通、销售等手段 , 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资源转化为文化产品的保护方式 。苏州市入选的4个项目 , 每个项目选送10件精品 。据了解 , 除了实物展出外 , 传承人或工艺师还将进行现场制作演示 , 并介绍各项目的历史文化特点和传承谱系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姑苏网上商城秉承千年手工刺绣工艺 , 积极与现代时尚元素相融合 , 结合现代的市场营销需求 , 开发创新 , 在短时间内成为苏绣电子商务的一面旗帜 , 引领着传统苏绣电子商务营销新方向!
【非遗苏绣 如何传承苏绣,苏绣的传承与发展】

非遗苏绣 如何传承苏绣,苏绣的传承与发展

文章插图
苏绣的遗产保护2006年5月20日 , 苏绣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7年6月5日 , 经国家文化部确定 , 江苏省苏州市的李娥瑛和顾文霞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 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苏州被称为绣市而扬名四海 。2008年 , 无锡精微绣、南通仿真绣列入了苏绣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 。苏州刺绣名扬天下 , 但刺绣艺术的发展也日益面临知识产权问题的发展瓶颈:绣娘们的刺绣作品底稿少有原创 , 而自己的精品常常被别人仿冒 。苏绣面临的这一窘境引起最高法院和苏州虎丘法院的极大关注 。2009年10月9日下午 , 值苏州虎丘法院民三庭成立揭牌之际 , 在位于苏州刺绣之乡——苏州高新区镇湖街道的苏州刺绣博物馆内 , 召开了“刺绣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与知识产权保护研讨会” , 最高法院民三庭、省市法院、苏州大学法学院等专家学者与镇湖刺绣行业协会、著名刺绣艺术家们一起 , 研讨如何司法保护镇湖刺绣工艺 。
怎样卖好苏绣产品苏绣卖的是一种内敛的文化 。送付对联挂墙外面;汇展苏绣精品绝华 , 传承吴中人文天下 。横批:空中绣阁 。里面尽可能的打造文化氛围 , 商业味越少越好 , 还可以分两个区来做 , 儿童区和成人区 , 这个话题的细节操作你们比我内行 。呵呵 , 但愿能帮上你 。
非遗苏绣 如何传承苏绣,苏绣的传承与发展

文章插图
如何自学刺绣?学习刺绣首先就要刺绣的基本针法 , 并从中去挑选适合或感兴趣的针法不断练习即可 。刺绣的针法主要包括:乱针、直绣、盘针、套针、平针、编绣、施针等 。乱针:乱针绣法是将传统的手工绣法转换为机器电脑的绣法 , 即在手工绣的基础上加以改进 , 从而增加作品画面的立体感 。直针:直针绣是完全用垂直线绣成形体 , 线路起落针全在边缘 , 全是平行排比 , 边口齐整 。套针:套针绣始于唐代 , 盛行于宋代 , 其绣法是:第一批从边上起针 , 边口齐整;第二批在第一批之中落针 , 第一批需留一线空隙 , 以容第二批之针;第三批需转入第一批尾一厘 , 留第四批针的空隙;第四批又接入第二批尾一厘 , 之后依此类推 。编绣:编绣是一种类似编织的绣法 。它包括戳纱、打点、铺绒、网绣、夹锦、十字桃花、绒线绣等 。这些针法都适用于绣图案花纹 , 所以也可将它们称为“图案绣”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