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是如何形成的视频 地震如何形成的,防震减灾手抄报内容

地震是怎样形成的
为什么郭得胜完全解决了地震的原因?地学史上出现了空白,取得了重大突破:地理学的认知和深入探索表明,盆地形成的全过程是:(乐观)负地形——湖泊(堰塞湖、人工湖)——沼泽(湿地)——内陆湖泊——盆地(因为在湖泊里) 。也就是说,湖泊沉积物可以演化成盆地,湖泊和水域是所有盆地形成的基础 。这一重要发现彻底打破了多年来地球科学的困局 。自然地震、火山喷发地震、岩爆地震、瓦斯爆炸地震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它们都是地球中释放能量的物质,而事实也证明,地球中其实有很多可以燃烧爆炸的能量物质,这些能量物质是浓缩的,比如瓦斯、天然气、石油、核弹铀矿等物质,只要存在一定的条件,就会释放能量,引起地壳震动 。如果火山里没有这种特殊物质,就不会爆炸 。煤矿里没有瓦斯,不会爆炸,纯岩石也不会 。也就是说,如果地球上没有这种可以燃烧爆炸释放能量的特殊物质,那么就不会有自然地震 。世界上所谓的地震学家,其实都是不顾事实,摸着影像编造各种谎言的盲人 。收录在知网 。自然地震的力量来自于地球自身的核能 。郭得胜佳木斯大学数学系伊春市汤旺河党校3051145739@qq.com按照方法论,研究地壳的运动和变形,必须从物质的物理和化学角度进行综合分析和总结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和核裂变是发电的主要方式 。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导致物体的变形或运动,物质的化学变化形成化学能,导致物体的变形或运动 。动能、势能、化学能、核能是推动物质本身形成的绝对因素 。根据多年的仔细研究,人们发现地球上既有物理变化也有化学变化 。在地球的物理化学变化中,各种物质转化为新的无机物、有机物、单质和核能,都具有能量释放的特性,形成动力 。通过对比地下能源物质的位置和地震,可以得出地震的位置和核物质的位置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结合大量的事实和文献,根据地震与能源物质的一系列复杂关系,一步一步的逻辑分析和推导,得出天然地震的动力来自于地球内部的核能 。关键词:铀;铀矿;钚;锎;氡;裂变;融合;腐烂;半衰期;中子;地震;天然核反应堆 。前言: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全球气候变化迅速,各种自然灾害频发,气候恶化,对人类生存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和失调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已成为全世界地球科学家和学者的当务之急 。从古至今,科学研究者一直纠结于地震的“威力”,利用“板块理论”进行了无数次研究 。最终,他们也没有得出科学的结论 。为什么会这样?方法论给出了解释 。研究地质变形,必须从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产生的动力学入手,分析和判别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动力学 。只有找到地质灾害的动力根源,一切地质灾害问题才会迎刃而解 。通过大量的史料和文献,结合自己多年的知识和总结,按照方法论和正确的逻辑思维分析判断,在长时期的认真研究和总结中,对地质灾害的动力根源有了全面而深刻的认识,运用正确的思维逻辑和文献对地震等地质灾害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严谨的阐述 。
1.地壳变形分析物体的变形,无非是物理化学变化形成的动能、势能、化学能和核能形成的动力 。地壳变形是外部因素和内部动能、势能、化学能、核能共同作用的结果 。地球外部有风能、光能、水能、山势能,地球内部有煤、石油、天然气、核材料 。火山爆发和地震现象,是一种能量释放,引起地壳晃动 。由于地下有各种可燃的能量物质和核物质,那么火山爆发和地震的“动力”一定来自地球内部 。因此,我们应该研究和分析地球内部的地质结构和各种能源物质,找出地壳变形的根本原因 。第二,地震和地下能源物质的定位分析 。根据《盆地和冲积平原对煤的形成和成矿起决定性作用》一文,得出煤和天然气会在盆地和冲击平原形成,成煤区是发生过地震的地区 。比如山西,历史上发生过无数次大地震,山西是产煤大省 。地震、煤矿、天然气密切相关 。然后根据大量的历史文献,如铀矿石和天然气的组合,我们知道了铀矿石和天然气共存于盆地和冲击平原以及盆地和山脉边缘的事实 。所以,在盆地、冲击平原及其周围都存在这样一个事实 。煤炭、天然气、石油、铀矿和地震与盆地和冲击平原处于特殊位置 。在盆地和冲击平原的特殊位置,我们发现了无数的煤矿、天然气矿、油矿、铀矿,这些都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可以释放能量的物质 。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地理位置上,地震时有发生,地震和这些能源物质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 。[1.2.3.4.5]三 。地下的能量物质都可以在地下释放能量吗?至于埋藏的能源物质,我们知道的主要是煤、石油、天然气、煤气和核物质 。这些地下能源物质能释放能量吗?根据煤、石油、天然气的燃烧爆炸特性,它们的燃烧爆炸需要氧气条件和明火,氧气的多少决定了释放能量的多少 。矿井地震往往是由瓦斯爆炸引起的,瓦斯爆炸的条件是井下瓦斯浓度和氧气充足 。在地下,如果煤炭、天然气、石油等矿完全释放,那么必须有足够的氧气 。但事实证明,地下的氧气并不足以释放这些能量物质,而现在,大量的事实,以及无数的相关文献证明,地下的气体是与之一起存在的 。
生的铀矿[2.3.4.5],铀是核物质,铀矿是运用到各个领域的基础燃料,而且释放的能量巨大 。而对于核物质来讲,不需要任何条件,只需要一个“中子”撞击,就能将核物质的能量释放出来 。[9]四,分析地地球内部所存在核物质的特性现在所发现的地下核物质是铀矿,铀的原子序数为92的元素,在自然界中存在三种同位素铀234、铀235和铀238 。铀238的半衰期约为45亿年,铀235的半衰期约为7亿年,而铀234的半衰期约为25万年,铀矿石里含有铀234、铀235和铀238 。[6]参考关于“铀_钚和铀核裂变产物的若干问题_兼谈2011年福岛核事故泄露的放射性物质”,这篇文章详细的介绍了核物质的衰变、裂变以及产生的高能碎片继续衰变的过程,在铀的三种同位素U234,U235,U238中,铀U235有巨大的能量,1克U235裂变释放的能量相当于2.5吨优质煤所释放的能量,当铀U235在中子、热中子的轰击下,会发生裂变,裂变的途径有60多种,裂变所形成的高能碎片有20多种,主要的高能碎片有锶89(半衰期50天),锶90(半衰期29年),氪(半衰期10.8年),氙半衰期(9个小时),铀233,钡141,等碎片,这些高能碎片,在一定时间内,还会继续发生衰变,裂变,继续释放能量 。[6]铀矿中存在钚的痕量,钚的同位素有13种,自然界里有钚244,钚239,储量极少,半衰期年限比较长,人造的钚的同位素PU238,PU240,PU234,PU232,PU235,PU236,PU237,PU246等,PU244,半衰期约8千万年,PU239半衰期约2.41万年,PU238半衰期约88年,PU240半衰期约6500年,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地球内部还存有着极少量的锎,主要出现在含铀量很高的铀矿中 。[6.27.28]锎的同位素已知的锎同位素共有20个,都是 放射性同位素 。其中最稳定的有锎-251( 半衰期为898年)、锎-249(351年)、锎-250(13.08年)及锎-252(2.645年) 。其余的同位素半衰期都在一年以下,大部分甚至少于20分钟 。锎同位素的 质量数从237到256不等 。[34.35]锎-252是个强中子射源,因此其放射性极高,非常危险 。锎-252有96.9%的概率进行α衰变(损失两颗质子和两颗中子),并形成锔-248,剩余的3.1%概率进行自发裂变 。一微克(最)的锎-252每秒释放230万颗中子,平均每次自发裂变释放3.7颗中子 。其他大部分的锎同位素都以α衰变形成锔的同位素(原子序为96) 。可用作高通量的中子源 。[9.29] 能够利用的锎的数量非常少,使其应用受到了限制,可是,它作为裂解碎片源,被用于核研究 。[7.9.24.26]如果含铀量高的铀矿一旦出现锎,锎是强中子源,衰变会释放中子,对于含铀量高的铀矿,就会导致裂变,这如同成熟女人的卵细胞,当遇到精子,就会产生卵细胞分裂 。铀即能自发裂变,又可以人工裂变,在裂变过程中产生巨大能量,同时会发光、发热 。铀裂变在核电厂最常见,加热后铀原子放出2到4个中子,中子再去撞击其它原子,从而形成链式反应而自发裂变,产生爆炸 。[12]五,地震发生的前后,氡气出现明显量的变化氡是一种放射性惰性气体,铀是氡的母体,因此有铀存在的地方就有氡 。根据这一说法,如果地表发生了氡气变化,那么地下就可能存在铀及其他核物质,现在常常运用氡出现的变化探测铀矿 。另一方面,很多事实表明,在地震后,氡气有了明显变化,在地震后,对龙门山断裂地带检测,氡出现明显的不同,有铀矿的地方会出现氡气,氡气与铀有着直接的关系 。[13.14.16.25]六,对核聚变的思考与分析核聚变的过程也是一种能量释放的过程 。核聚变是小质量的两个原子合成一个比较大的原子,核裂变就是一个大质量的原子分裂成两个比较小的原子,在同等条件下,核聚变所释放的能量远远大于核裂变 。在史料和文献中还未有地球内部发生自然核聚变的解释和说明,只是有文献说明,地球内部发现3H的证据,根据现有的资料和文献,对于地球内部是否存在核聚变还没有科学的证实 。从地球内部的核裂变角度去分析,铀矿发生裂变,会产生大量的热能,核电站就是通过核裂变产生热能,运用蒸汽机原理进行发电的,由于铀矿与天然气共存,铀矿裂变产生的热能就会作用于天然气,甲烷加热1000度以上,就出现甲烷裂解,形成炭黑和氢气,方程式: CH4=高温=C+2H2,一旦铀矿出现裂变,热能就会作用于天然气,地壳内部就出现大量的氢气,氢气与其他气体会形成爆炸么?氢气在高温下,是否还会发生其他一系列的化学变化,形成氘、氚,造成能量释放?根据氢弹聚变的原理,地震能否在核裂变的基础上完成核聚变,从而形成了巨大能量释放,导致了地震 。[40]核聚变的条件比较苛刻,需要超高的温度,火山爆发会有较高的温度,地球内部核裂变会出现较高的温度,它们所产生的温度能否满足核聚变的条件,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种种迹象表明,地球内部存在了聚变的物质基础,在核裂变中能否还存在核聚变,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科学证实 。[37.39]七,地震的消减方法另据报道,澳大利亚近些年很少地震,通过了解,澳大利亚是铀矿产量高的国家,而且很早就对铀矿进行了开采,到现在有80多年的历史,很多铀矿都被找到和开采,铀矿被开采后,奥克洛天然核反应堆现象也就不存在了 。澳大利亚近几十年很少地震,与大量开采铀矿是否有关系?就有必要的思考了 。[33]地震属于能量的释放,而对于地下的的能量物质来讲,铀矿的能量巨大,而且,铀矿发生能量释放的方式非常简单,释放的条件是,铀矿的含量达到一定程度,存在中子源,就会出现铀裂变,导致能量释放,出现地壳的震动 。通过上述的分析,消除地震的最有效手段,就是快速找到铀矿并开采,把这个可以释放能量的核物质从地球内移除,除去地震的隐患,这是非常可行的办法 。另一方面,对所存在的铀矿地区,进行铀矿含量鉴定,因为铀矿石达到一定含量,才会形成裂变条件 。[8.15.17]八,海啸的形成海啸也同地震一样,是海洋内出现巨大能量的释放,但根据已有的资料和文献,还无法断定海啸是哪种能量物质发生了释放,科学界对可燃冰这个能量物质特性,还没有较详细的论证,海洋底部是否也存在核物质也没有相关文献和实证,因而,海啸的发生,是什么哪一种能量物质还难以定论 。结论通过上述的逻辑分析和推论,如果所采用的文献和数据是科学的,那么,地震将不再是奥秘 。自然发生的地震、余震都是铀矿的含量到了一定程度,在含量高的铀矿中,锎及锎的同位素会发生衰变,射出中子而导致铀矿的裂变,释放能量产生巨大的动力,引起地震震动和无数次持续裂变而产生的余震,同时,根据盆地、冲击平原对成煤成矿、地质灾害起了决定作用,及天然气与铀矿同存,这两篇文章,就可以发现以往很难发现的各种矿物质,同时,对地震的减消提供了合理的指导方向,为减免大地震的发生,为人类不再为地震所困找到了病因,这是造福人类,重新认识地球的一次史无前例的突破 。参考文献1. 盆地、冲积平原对成煤、成矿、地质灾害起了决定作用 郭德胜–《科技视界》, 2016 (26) :304-3052. 天然气、煤、铀共存关系初探——以鄂尔多斯盆地东胜地区为例柳益群韩作振冯乔邢秀娟樊爱萍杨仁超全国沉积学大会, 20053. 多种能源矿产同盆共存富集成矿(藏)体系与协同勘探——以鄂尔多斯盆地为例 王毅,杨伟利,邓军,吴柏林,李子颖,地质学报》, 2014 , 88 (5) :815-8244. 鄂尔多斯盆地多种能源矿产共存富集组合形式研究 李江涛《山东科技大学》 , 20055. 柴达木盆地北缘油—气—煤—铀共存及其地质意义 王丹《西北大学》 , 20156. 关于铀_钚和铀核裂变产物的若干问题_兼谈2011年福岛核事故泄露的放射性物质 曾铁《职大学报》, 2013 (4) :75-807. 248 Cm和252Cf自发裂变瞬发中子谱测量 包尚联,刘文龙,温琛林,樊铁栓,巴登柯夫,《高能物理与核物理》, 2001 , 25 (4) :304-3088. 近似模拟地下核爆炸冲击震动效应方法的探讨 薛宇龙,唐德高,么梅利–《爆破》–20139. 浅谈核电站用锎-252中子源 温国义–《科技与创新》–201710. 一种可实现临界及次临界运行实验的液态金属冷却反应堆实验系统 柏云清,吴宜灿,宋勇来11.某些单酸有机磷酸酯萃取Cf和Cm居崇华,汪瑞珍,樊芝草《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1982 , 4 (3) :186-18612.不同级钚材料的衰变放热功率计算分析 左应红,朱金辉《核技术》 2016 (1) :39-4413. 印度用于找铀的氡测量方法 A.S.布哈特那格《铀矿地质》, 1973 (6) :45-4714. 用含氡量变化来预报地震吴迪《世界科学》, 1984 (7) :64-6515. 90年代以来核爆炸地震学研究进展 吴忠良,牟其铎《世界地震译丛》, 1994 (4) :1-716.汶川8.0级地震氡观测值震后效应特征初步分析刘耀炜,任宏微《地震》, 2009 , 29 (1) :121-13117. 地下核爆炸消灭大地震 田武《大科技》, 2000 (6) :31-3118. 3MeV中子诱发裂变测定铀同位素丰度乔亚华,吴继宗,杨毅,刘世龙《原子能科学技术》, 2012 , 46 (7) :878-88019. 天然反应堆与核燃料 李盈安《华东地质学院学报》1940年10期20. 奥克洛现象——天然核反应堆巴侍《世界核地质科学》, 1982 (5)

地震是如何形成的视频 地震如何形成的,防震减灾手抄报内容

文章插图
地震是怎样形成的?地震是地壳运动的突然和猛烈运动形式 。强地震给人类带来了极为严重的灾难 。特别是在当今高度发达的经济和城市化进程中,地震带来的威胁和损失正在增加 。21世纪初以来有频繁的强地震 。这些地震已造成50万人死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 。中国是地震灾害严重的国家 。强地震主要发生在天山,青海高原和华北地区,其他地区的破坏性强地震相对较弱 。实际上,地震是在区域构造应力的作用下,应变不断累积在活动断裂带上并达到极限状态后突然失稳和断裂的结果 。地震过程包括两个基本环节,即构造背景和震源环境 。构造背景实际上是指地震发生所需能量的大范围动态边界条件,包括板块边界的驱动力,上脆性岩石圈上地幔或软流层的拖曳力,应力传递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不同的岩石圈层和不同的活动块体,中国大陆位于欧亚板块的东南部,由印度板块,太平洋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包围 。板块与板块深层动力作用的相互作用,在中国大陆形成了不同构造类型,不同运动状态和不同力学性质的活动构造,控制了中国大陆强震的分布格局,使得时空强震明显分布广泛,西部强,东部弱,运动和静态交替 。地球上的大部分地震都发生在岩石圈板块的边缘,属于板块边缘地震 。除了台湾,吉林东部,新疆的帕米尔和云南西南的一些中度和深部地震外,中国的大部分地震都属于板块内的大陆性地震,大陆性地震具有空间分布宽,震源深度浅和沉重的灾难损失等特征 。严重的地震灾害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情 。因此,积极开展防震减灾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地震灾害,应成为我国的一项重要工作 。
地震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地震是由于地球在无休止地自转和公转,其内部物质也在不停地进行分异,所以,围绕在地球表面的地壳,或者说岩石圈也在不断地生成、演变和运动,造成了地震 。按地震形成的原因分类:1、构造地震:是由于岩层断裂,发生变位错动,在地质构造上发生巨大变化而产生的地震,所以叫做构造地震,也叫断裂地震 。2、火山地震:是由火山爆发时所引起的能量冲击,而产生的地壳振动 。火山地震有时也相当强烈 。但这种地震所波及的地区通常只限于火山附近的几十公里远的范围内,而且发生次数也较少,只占地震次数的7%左右,所造成的危害较轻 。3、陷落地震:由于地层陷落引起的地震 。这种地震发生的次数更少,只占地震总次数的3%左右,震级很小,影响范围有限,破坏也较小 。扩展资料地震活动在时间上的分布是不均匀的:一段时间发生地震较多,震级较大,称为地震活跃期;另一段时间发生地震较少,震级较小,称为地震活动平静期;表现出地震活动的周期性 。每个活跃期均可能发生多次7级以上地震,甚至8级左右的巨大地震 。地震活动周期可分为几百年的长周期和几十年的短周期;不同地震带活动周期也不尽相同 。当然也有的地震是没有周期的 。这跟地质情况有关,比如河北邢台,大约100年左右是一个周期,因为断层带的地壳是有规则的移动,当地下的能量积累到必须使地壳发生移动时,地震就发生了,这种地震是有周期的 。而绝不是所有的运动都是有规则的,规则之外的运动,就促生偶然的地震,偶然的地震往往能量巨大,瞬时引发,并不是周期内 。中国大陆东部地震活动周期普遍比西部长 。东部的活动周期大约300年左右,西部为100至200年左右 。如陕西渭河平原地震带,从公元881年(唐末)到1486年606年间,就没有破坏性地震的记载 。1556年华县8级大地震后几十年,地震比较活跃 。1570年以后这一带就没有6级以上地震,连5级左右的地震也是很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地震
地震是如何形成的视频 地震如何形成的,防震减灾手抄报内容

文章插图
地震是怎么形成的原因地震的原因:岩层在地壳运动过程中,由于受到挤压或者拉伸,当挤压力或者拉伸力超过了岩层的承受力时,岩层就会发生断裂,从而把岩层中集聚的能量释放出来,就形成了地面的震地,简称地震 。地震所造成自然环境的变化和建筑物的破坏程度,区分为几大类:无感地震、微感地震、有感地震、破坏地震、毁坏地震与毁灭地震 。扩展资料:地震震级根据地震释放能量的多少来划分震级 。震级的标度最初是美国地震学家里克特于1935年研究加里福尼亚地方性地震时提出的,规定以震中距100km处“标准地震仪”所记录的水平向最大振幅的常用对数为该地震的震级 。后来发展为远台及非标准地震仪记录经过换算也可用来确定震级 。震级分面波震级(MS)、体波震级(Mb)、近震震级(ML)等不同类别,彼此之间也可以换算 。用里克特的测算办法计算,到2000年已知的最大地震没有超过8.9级的;最小的地震则已可用高倍率的微震仪测到-3级 。按震级的大小又可划分为超微震、微震、弱震(或称小震)、强震(或称中震)和大地震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地震
地震是怎么产生的那是地壳断裂造成的,其实全世界90%以上的地震,都是由于地壳的断裂变动造成的,或原有的裂痕再次发生错动而引起的,强烈的地震则多发在地上原有断裂的地方 。当地下的岩石接近破裂时,太阳和月亮的引力作用、大气或水对地面压力的变化都可促成破裂,从而引发地震 。地震也常常伴随着火山爆发,大量炽热的岩浆从地层深处喷出,其体积迅速膨胀,冲击地壳,因此火山爆发常常引起地震 。
地震是如何形成的视频 地震如何形成的,防震减灾手抄报内容

文章插图
地震是怎样产生的?地震的产生:地球内部介质局部发生急剧的破裂,产生地震波,从而在一定范围内引起地面振动的现象 。地震开始发生的地点称为震源,震源正上方的地面称为震中 。破坏性地震的地面振动最烈处称为极震区,极震区往往也就是震中所在的地区 。
【地震是如何形成的视频 地震如何形成的,防震减灾手抄报内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