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税收风险管理的几点认识
税收风险管理是一种管理理论和方法,是在全面分析纳税人遵守税法情况的基础上,针对纳税人不同类型和水平的税收风险,合理配置税收管理资源,防控税收风险,提高纳税人遵守税法的能力,通过风险预警、纳税评估、税务稽查、反避税调查、税务检查等风险应对措施,提高税务机关管理水平的税收管理活动 。将风险管理引入税收领域,是适应税源深刻变化的迫切需要,是提高税收管理水平的必由之路,也是顺应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 。2012年7月,国家税务总局启动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提出以明确双方权利义务为前提,以风险管理为导向,以专业化管理为基础,以重点税源管理为重点,以信息化为支撑,构建现代税收征管体系 。2012年11月,省政府转发江西省地税局《关于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意见》,江西地税新一轮税收征管改革正式启动 。经过两年的试点运行,全省地税系统税收风险管理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是,部分地税部门和部分地税干部对风险管理的认识并不深刻,对风险管理的认识还存在一些偏差,制约了风险管理的有效推进 。1.对风险管理的主要误解 。从目前情况看,各地对风险管理存在一些认识误区,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风险管理的发展:有人认为风险管理削弱了一些部门的权利,触动了一些部门和个人的利益,存在抵触情绪;有的人认为风险管理是故意找茬、挑毛病,对风险监控部门推送的风险任务不及时响应甚至不理会、不处理;有的人认为风险管理是风险监控部门一个部门的事,不愿意积极配合工作;有人认为,在纳税人提交的涉税信息不真实、不完整,第三方涉税信息获取不充分的情况下,不适合开展风险管理;有人认为营改增明年全部到位,实施风险管理为时尚早 。二 。如何正确理解税收风险管理税收风险管理是对传统征管体系的一次“颠覆性革命” 。风险管理的实施必然会出现新思想与旧思维的碰撞,必然会出现认识上的不一致,理解上的不一致 。如何走出误区,正确认识和识别税收风险:1 。正确把握税务风险管理的定位 。2.正确认识税收风险管理对提高税收征管能力的重要意义 。3.只有部门间的合作才能有效促进风险管理 。4.“营改增”并不影响风险管理的发展 。5.风险管理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收集和利用信息 。
文章插图
二、企业税收风险管理问题
我国大多数企业缺乏控制税务风险的机制,部分企业对税务风险防控不严,最终导致财务损失、法律制裁、声誉损失甚至破产 。税务风险管理可以降低企业的税务风险,提高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 。本文在分析企业税务风险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研究了税务风险管理的相关问题,并对如何构建税务风险管理体系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企业;税务风险;风险管理一、企业税务风险的影响因素企业税务风险因素可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 。其中,内部因素包括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税收筹划、对待税收风险的态度、风险管理机制的设计与实施、税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等 。可以概括为:一是企业管理层的税务风险防范意识;二是企业管理层遵纪守法、依法纳税的意识;第三,企业自身的管理制度;第四,企业税务人员的业务水平 。外部因素包括产业政策、经济形势、融资环境、税收法律法规、监管要求、突发灾害等 。目前,影响我国企业税收风险的外部因素有两个:一是税收政策和法律法规 。由于税收政策受经济发展影响较大,如果企业未能及时调整纳税行为,很容易使原本合法的纳税行为变成违法行为 。二是税收执法主体自由裁量权过大 。即使纳税人有充分的理由少缴税,税务机关也可以轻易否定,从而增加企业的税务风险 。二 。与税务风险管理相关的问题 。税务风险管理与企业经营的关系 。企业从成立到终止,每一个环节都可能涉及税务问题,税务风险自然也随之而来 。企业在成立之初,需要向税务机关进行登记等 。在运营阶段,需要进行纳税申报,明确企业的相关税种和计税依据;企业终止或变更时,要在熟悉政策的前提下,做好税收筹划,妥善处理 。可见,管理层应该了解我国的基本税收制度,树立依法纳税、依法节税的意识,在此基础上做好税收管理工作,严格防范涉税风险 。2.税务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关系 。企业内部控制能有效防范和控制企业风险 。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避免税收风险的发生,正确引导企业积极纳税 。第一,内部控制可以防止滥用和纠正错误,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为企业纳税提供可靠的依据,将税收风险控制在最低水平 。第二,内部控制可以保证企业的经营效率 。税务风险管理体系是内部控制体系的一部分,科学的内部控制可以保证企业高效有序的生产经营 。3.税务风险管理与成本的关系 。税收风险成本是税收风险管理过程中必须支付的费用和预期减少的经济利益的总和,包括无形成本和有形成本 。税务风险管理方案的设计必须以节税收益高于节税成本为前提,最终实现企业合法节税增收的目的 。在控制企业的税务风险时,需要比较预期收益和成本,着眼于整体税务情况,运用各种财务模型选择不同的税务风险控制方案或其组合,以达到整体收益增加的目的 。4.税务风险管理和财务风险管理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和税务风险管理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对企业进行科学的税务风险控制,可以避免被执法部门处罚,降低税务风险 。税收筹划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资本流入,这也是财务风险管理的目标之一 。同时
,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是实现税务风险控制的保证 。财务策划能够使企业规避财务风险,使税务风险控制方案得以落实,有利于税务收益的预测和风险成本的认定 。三、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1.明确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组织架构和步骤⑴税务风险管理的组织架构对于不同的企业,哪些部门负责税务风险管理都是不同的,这取决于高管对税务风险的认识程度 。可以成立风险管理委员会,由董事会直接领导,受监事会监督 。风险管理委员会直接领导税务风险管理部,而税务风险管理部又分为税务部和风险管理部,同时风险管理部可分为监控组和战略组 。通过税务部与战略组、监控组的沟通,实现有效控制税务风险的目的 。⑵税务风险管理的步骤一要制定税务风险管理计划,包括确定税务风险管理目标和明确税务相关人员的权利与责任;二要识别税务风险,了解税务风险的环境,综合分析税务风险特征,并对其进行分类;三要评估税务风险,估计发生损失的概率,并量化税务风险 。四要选择合理的控制税务风险管理措施;五要评价实施税务风险防控措施的效果 。2.税务风险识别、评估和防控的方法和技术⑴风险的识别识别税务风险的基本方法是税务风险清单 。税务清单是由专业的税务人员设计的标准表格与问卷,其上很全面地列出可能存在的税务风险 。清单中包括可能发生的收入损失和承担的法律责任,优点是方便经济,适合于初次构建税务风险管理制度的企业,缺点是针对性比较差,忽略了企业特殊的税务风险 。在税务风险清单运用过程中可以配合其他辅助方法,包括流程图法、财务报表分析法、事故树法和风险形势估计法等 。⑵风险的评估税务风险管理的成效依赖于税务风险评估的准确性,税务风险评估的应用基于数理统计和概率论的定量方法之上 。具体方法:一是设计制作企业税务风险自检与评价表,规范评价标准;二是量化税务风险 。其中,税务风险自检与评价表中包括“存在问题”、“评价标准”、“是否”及“问题剖析”四项,用来检验是税务风险的大小 。量化方法有:①借助行为的成本函数与收益函数,要求预期收益高于成本;②方差法,将风险投资收益视为为随机变量,则其方差就反映风险程度;③利用综合风险指数模型,用以检测各种因素或指数变动的敏感度,将其量化并评估税务风险 。⑶风险的防控常用的税务风险控制措施有:经过正确的识别与评价,有计划、有选择地接受目前的税务风险水平,进而控制风险;通过控制内部税务操作规程,将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程度;利用保险转移税务风险;利用税务风险将风险转化为企业机遇 。税务风险防范的对策包括:树立税务风险防范意识,尤其是企业管理层;建立并完善企业基础信息系统,保证信息的可靠性;完善内部制度,保障税务风险防范措施的有效实施;密切关注宏观经济变化,并制定应变措施;必要时主动寻求税务中介机构,选择合法的税务代理为企业转移税务风险 。
三、如何加强税收风险管理应对评价与反馈(一)税收风险管理实践成效1.税收风险管理理念得到认同 。在各级国税机关大力倡导和宣传发动下,已对风险管理理论及其对征管工作的指导意义有了一定的理解,在征管实践中已开始主动应用风险管理理论,并将风险管理制度和流程的探索列入重点工作付诸实施,税收风险管理理念已得到各级国税机关初步认同 。2.税收风险管理的工作模式和流程基本确立 。市级和区级税源风险管理组织体系组成风控中心,两级国税机关内部各部门之间建立职责明确、协作配合的横向联动机制,按照“税源统一监控、任务统一发布、应对统一规范、结果统一反馈、绩效统一考评”的要求开展工作,明确岗位职责,理顺工作程序,防范执法风险,落实管理责任 。风险应对任务的质量控制、评价反馈及跟踪问效工作由市级税源风险分析监控中心统筹协调,各成员单位负责风险应对任务执行情况的监控管理及抽查工作 。各基层区局风控中心、业务部门和纳税评估科负责本单位风险应对工作的质量管理工作 。3.税收风险管理的信息化支撑有力 。开展第三方涉税信息采集和应用工作,搭建税信息共享平台,加强信息采集过程中与外界的联络和对接,对风险管理各成员单位所提的业务需求进行抽取、比对、筛选、展示和维护等技术支持工作 。4.征管资源配置收效良好 。根据风险等级程度和复杂程度的不同,相应调整资源配置 。通过建设风险预警、纳税服务、纳税评估、大企业管理等团队,充分发挥团队比较优势,形成团队合力,将最优的征管资源配置到最高等级、高发和高难度的风险应对岗位上,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市、区级税务机关识别和应对风险的能力,实现了提升管理质效目标 。(二)税收风险管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1. 治税理念的偏差仍然制约着税收风险管理深化 。在税收管理中,基于全面防堵骗逃税收的治税理念,不论有无实际税收风险一概视为存在风险,不论风险等级大小,均实施无差别的征收管理,导致征纳双方缺乏互信,征管力量偏重于风险全面预防,未集中力量管理存有风险的纳税人,不仅未能有效促进纳税遵从和应对风险,反而造成征纳成本大增、征收效率偏低 。2. 风险管理职能过于分散,专业的组织机构尚未完全建立 。一方面,由于我国现行税收管理体制是建立在专业化管理模式上的分权管理体制,如增值税日常管理由货劳税部门管理,企业所得税由所得税部门管理,这种分权设置有其专业化管理的优势,但是在以税收风险管理为导向的管理体制中却是一种组织上的障碍 。3. 基础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有所欠缺,影响风险识别的准确度 。一是受制于交易信息申报、报送义务和举证责任等立法现状,当前各级税务机关能采集到的涉税信息范围狭窄、渠道少且不准确,一些对风险分析至关重要的物流、现金流信息数据无法取得 。二是风险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水平和整合水平不高,使各种信息分散在各层、各个系统中,各系统间又缺乏有效整合 。三是目前风险案例和模型数量不足、质量不高,影响了风险特征指标系统的归纳和提炼,缺乏实践验证的风险指标特征体系的指向性不强,无法有针对地抓住重点开展风险的应对 。4.税源分类管理的标准体系尚需健全,风险控制的方式还需完善 。税源实际和管理现状,实施以分规模、分行业、分税种或分管理事项为重点的分类管理,在具体操作环节还需要建立健全统一的分级分类管理标准 。完善税收风险管理的对策:(一)建立健全提高纳税人遵从度的引导机制1. 实施差别化管理,提高纳税人税法遵从度 。风险应对的主要任务是纳税人根据不同的风险级别和风险形成的情形,有效整合税收管理资源,协调各管理层级、管理部门,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和应对预案,以实现对税收风险的有效防范、控制和化解 。2. 完善纳税服务机制,强化服务与管理相结合 。一是构建多途径的税收政策辅导咨询机制 。做细做深个性化辅导咨询,有效解决大企业无知型不遵从问题 。二是构建涉税风险预警提醒机制 。把对企业内控情况的评价作为日常服务的重要内容,分析、研判企业在各方面的不遵从风险,及时向企业管理机构反馈,帮助企业化解税收风险 。三是构建纳税人权益保障机制 。认真落实政务公开和办税公开制度, 自觉接受纳税人和社会监督,保障纳税人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不断调整和改进纳税服务重点和形式,营造公平、公正、和谐的税收环境,促进合作性税收遵从 。3.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提高不诚信纳税成本 。严格税收执法是引导纳税人纳税遵从的有效保障,也是打击纳税人不依法纳税最有力的武器,增强税法的刚性是提高全民纳税遵从意识的重要途径 。(二)完善和健全税收风险管理流程1. 完善税务部门风险管理组织构架 。风险管理组织是风险管理单位为实现风险管理目标而设立的内部管理层次和管理机构,主要包括风险管理组织的结构、组织活动和相关规章制度,明确风险管理组织的职责和组织机构以及风险管理组织同其他部门的关系,可以科学、有序的进行风险管理活动 。2. 深入推进信息管税,提高用于风险识别的基础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大力推进税源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管理,离不开全面、真实、准确的税收基础信息 。一是制定科学合理的数据标准规范数据采集,严把数据入口关 。二是完善征管数据审核审计系统,加强对已采集数据逻辑关系的审核 。三是拓展外部第三方信息的采集利用,通过对内外信息数据的分析,及时掌握税源管理状况,找准税源管理的风险点和风险源,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 。四是探索建立跨地区信息情报采集、交换管理机制,提升跨地区税源信息交换、查询功能,形成税源控管的信息化优势 。3. 建立和完善行业税收风险评价模型,健全风险识别分析运作机制 。风险评价既是税收风险管理中的关键步骤,同时也是税收分析管理的难点所在 。在实际工作中,要根据当地税源结构的特点,通过成立风险管理专家组,对每个行业指标进行分析,逐步建立全省统一的行业参考指标体系,用于指导各地采集所需数据以及对行业指标的合理应用,逐步建立分行业风险评价模型库,并通过成功应用模型进行交流和分析,逐步完善和丰富行业评价模型 。4. 持续改进风险管理体系,健全风险管理监控评估机制 。在应用风险管理的过程中,建立和健全风险管理监控评估机制,要着眼于提高风险管理绩效和水平,科学设定风险管理监控考核指标体系,建立起直接影响、间接影响、后续影响等多层次的风险管理监控评价圈,从风险识别准确性、风险控制有效性、税法遵从提高度和征管成本效益等方面对税收风险管理质量和效率做出评判 。(三)加强税收执法监督,有效防控执法风险随着整个社会法制建设不断完善,纳税人法制观念不断增强,对于税务机关执法手段、征管方式等要求越来越高,如果执法方式简单,容易诱使征纳双方矛盾激化,也会相应使执法人员执法风险加大 。规避税收执法风险,有效提高税收征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对当前的税收工作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在实施强化税收分析、风险管理控制的过程中,对税收征管工作全过程进行有效监督是风险管理机制正常运行的有效保障 。一是要坚持全面落实税收行政执法责任制度,以岗位设定为基础,依岗定责,明确具体岗位的执法内容与执法程序,减少不作为、慢作为或任意作为等行为 。二是要切实发挥税收执法检查的功效与作用,通过日常、专项和年度执法检查,查摆问题,纠正错误,落实责任,并加强整改工作的跟踪问效管理 。三是要健全完善评议考核与执法责任追究制度,采用计算机考核与人工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评价税收执法质量,增强评议考核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四是要进一步加强对税收执法权和行政管理权的监督,同时要积极拓宽监督渠道,完善群众举报制度,全面推行政务信息公开,重视人大、政协、司法等部门监督以及新闻舆论监督,对新闻媒体反映的问题要认真调查核实,并依法及时处理 。全方位地实行综合治税,建立协税护税体系,共同维护税收秩序,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
文章插图
四、如何有效实施税收风险管理提高税法遵从度风险管理具有针对性强、成本低、效率高等优势,广泛应用于企业和政府的管理活动 。近年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和欧盟成员国等发达经济体,运用风险管理理论,指导税收管理实践,以提高稀缺资源的使用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税收流失和提高税法遵从度 。税收风险管理是国际上通行的税收管理模式,也是现代税收管理的发展趋势和必然选择 。实施税收风险管理的必要性从管理学角度说,风险是实现组织目标可能产生的负面、消极的事项,具有客观性、偶然性、损害性、不确定性等特点 。风险管理,是指各经济单位通过执行风险管理流程、运用风险管理技术和方法、培育风险管理文化等措施,有效地配置资源,识别、衡量、剖析、化解风险,为实现组织目标提供合理保障的过程和方法 。税收风险是指在税收管理中,对实现纳税遵从目标产生负面影响的可能性 。税收风险管理,是指税务机关运用风险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合理配置管理资源,通过风险分析识别、风险等级排序、风险原因剖析、风险应对处理等措施,不断提高纳税遵从度的过程和方法,是一种全新的管理方式 。引入税收风险管理理念,建立健全科学、严密、有效的税收风险管理体系,对现实和潜在的税收风险进行确认并实施有效控制,科学地监测和有效地防范、化解税收风险,可实现税收管理效能最大化,不断提高税收管理水平 。1.税收风险管理是实现税收管理目标的有效途径税收管理的目标是提高税法遵从度 。要想实现这个目标,税务机关必须配置和使用人力、财力、物力等资源,而税务机关面对的是不断增多的纳税人和大量、复杂的税收管理业务,实施税收管理的难度较大 。与提高税法遵从度的要求相比,由于税务机关的征管资源有限,因此必须将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也就是将资源配置到最有效益的地方 。税收风险管理是一种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模式,可使税务机关更加准确、全面地发现影响实现税收管理目标的风险,对税收风险容易发生且风险级别较高的领域、行业和纳税人,优先配置资源,采取恰当的应对措施和方式,有效地应对风险,获得较高的税法遵从度 。2.税收风险管理有利于提高税收管理的公平性税收管理的公平性,不仅包括税收制度对纳税人公平对待的“硬公平”,还包括税务机关在执行政策过程中的“软公平” 。也就是当不同的纳税人对税法采取不同态度时,税务机关能够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对依法纳税的纳税人和漠视税法的纳税人进行鉴别并区别对待,对不履行纳税义务的纳税人采取强制措施 。这样可鼓励纳税人依法纳税,提高税法遵从度 。税务机关建立税收风险管理机制,通过对风险进行识别、预测、评价,可及时发现纳税人的错误,或对于因纳税人疏忽造成的无意过错,进行善意的提醒,使其尽早纠正;对于故意的税收违法,则采取相应的法律措施给予打击,以提高税收管理的威慑力 。建立税收风险管理机制,有效提高税法遵从度为了有效提高税法遵从度,实现税收管理的目标,应借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欧盟成员国税收风险管理的经验,并结合我国税收管理的实践,建立税收风险管理机制,该机制应包括以下管理过程:1.风险识别就是通过全面的分析,把影响实现税收管理目标的风险因素识别出来,否则这些风险因素对实现税收管理目标起着消极的影响作用,这一过程是税收管理重要的基础阶段 。风险识别的前提条件,是必须具备完整的税收数据信息 。目前,税务机关的信息量远不能适应税收风险管理的要求,税务机关内部的信息虽然集中,但是共享不够,外部有价值的信息因获取途径不足而大量流失 。因此,必须不断疏通获取信息的渠道,建立社会综合治税信息平台,为风险识别提供有效的信息来源 。在此基础上,还要建立完整的税收风险分析指标体系,以及分税种、分行业、分领域的税收风险分析模型,通过税收风险分析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处理,及时、准确地将影响实现税收管理目标的风险因素识别出来 。2.风险量化排序即对识别并认定的风险,采取科学的方法进行测算和判定,用具体的数值加以量化 。风险量化具体包括危害性量化和可能性量化两个方面 。危害性是指风险发生后所造成的损失大小;可能性是指风险发生的概率大小 。两者只有同时存在,风险才存在 。危害性的大小,通常以税收流失的数额或涉税指标偏离正常指标的离散程度作为量化依据;可能性的大小,通常以信息来源的不同、纳税人所处领域的不同、纳税人不遵从税法的历史记录等因素作为量化依据 。风险的大小,等于危害性量化值与可能性量化值的乘积 。按照风险大小进行排序,就可将主要风险和次要风险区分开来,从而为税务机关提高风险应对效率提供依据 。3.风险原因剖析在识别出风险并对其进行量化排序之后,需要剖析产生风险的原因 。就是对纳税人不遵从税法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其目的在于:针对不同的原因,将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恰当地用于相应的风险上 。在税收制度既定的条件下,造成纳税人不遵从税法的原因,主要包括纳税人和税务机关两方面 。纳税人方面的原因,具体分为无知、疏忽和故意三种,可通过纳税人以往申报纳税的记录、以往违法记录、了解税法的程度、被税务机关提醒的次数等相关因素,判定纳税人方面的具体原因 。税务机关方面的原因,主要包括办税程序繁琐、缺乏预防措施、处理处罚不规范、税务人员执法和服务能力欠缺等 。在分析纳税人不遵从税法的具体原因之后,就能够为制定有效的风险应对策略提供依据 。4.风险应对这是根据纳税人不遵从税法的具体风险因素,通过科学的方法选择具体的应对风险措施,消除风险对税收管理目标的负面影响 。
五、税务风险的防范措施有哪些税务风险防范主要有以下措施:一是树立风险防范意识 。首先,企业自身应做到依法诚信纳税,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核算系统,完整、真实和及时地对经济活动进行反映,准确计算税金,按时申报,足额缴纳税款,健康参与市场竞争 。其次,在对外签定各种经济合同时,要严格审查对方当事人的纳税主体资格和纳税资信情况,防止对方当事人转嫁税务风险;对合同条款要认真推敲,防止产生涉税歧义和误解,尽量分散税务风险 。二是提高企业涉税人员的业务素质 。企业应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利用多种渠道,帮助财务、业务等涉税人员加强税收法律、法规、各项税收业务政策的学习,了解、更新和掌握税务新知识,提高运用税法武器维护企业合法权益、规避企业税务风险的能力,为降低和防范企业税务风险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是树立正确的纳税意识和税务筹划风险意识,在依法纳税的前提下开展税务筹划 。在强调对企业税务筹划人员的培训外 。也应对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对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灌输正确的纳税理念,使之破除以往把税务事宜只看作是财务部门工作的陈旧观念,树立全员参与、全员控制的新思维,积极理解支持财务部的工作 。四是密切关注税收法规政策的变化,树立法治观念,避免筹划手段选择上的风险 。税务筹划的规则决定了依法筹划是税务筹划工作的基础 。严格遵守相关税收法规是进行筹划工作的前提,一项违法的税务筹划,无论其成果如何显著,注定是要失败的 。面对这种风险,企业一定要熟悉税收法规的相关规定,掌握与自身生产经营密切相关的内容,选择既符合企业利益又遵循税法规定的筹划方案 。五是评估税务筹划风险,定期进行纳税健康检查 。评估税务筹划风险就是企业对具体经营行为涉及的纳税风险进行识别并明确责任人,这是企业税务筹划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 。在这一过程中,企业要理清自己有哪些具体经营行为,哪些经营行为涉及纳税问题,这些岗位的相关责任人是谁,谁将对控制措施的实施负责等 。此外,还应定期进行纳税健康检查,消除隐藏在过去经济活动中的税务风险,发现问题,立即纠正 。六是坚持成本效益原则 。税务筹划可以达到节税的目的,使企业获得一定的收益 。但是,无论是由企业内部设立专门部门进行税务筹划,还是由企业聘请外部专门从事税务筹划工作的人员,都要耗费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这些可能完全是出于税收方面的考虑,而非正常的生产经营需要 。所以,税务筹划与其他管理决策一样,必须遵循成本效益原则 。只有当税务筹划方案的收益大于支出时,该项税务筹划才是正确的、成功的 。七是加强和中介组织的合作 。税收问题先天具有的专业性、复杂性、实效性使得企业仅凭自己的力量往往很难应付,企业的税务筹划人员往往不能全面地掌握企业发生的所有业务涉及的税收政策,特别是企业在发生特种业务时,税收政策可能规定得不明确,企业又不愿意或不便与税务机关沟通,所以,寻找一个专注于税收政策研究与咨询的中介组织显得十分必要 。中介组织还可以作为企业税收风险的外部监控人,代为承担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的一部分职责,更好、更专业地监督、发现企业的税收风险并提供解决方案 。最后,还要搞好税企协调 。由于某些税收政策具有相当大的弹性空间,税务机关在税收执法上拥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现实中企业进行的税务筹划的合法性还需要税务行政执法部门的确认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特别需要加强与税务机关的联系和沟通,争取在税法的理解上与税务机关取得一致,特别在某些模糊和新生事物的税收处理方面,要能得到税务部门的认可 。
六、浅谈如何做好税收风险管理工作国家税务总局在全国大企业税收管理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深化大企业税收服务与管理,全速推进大企业税收管理改革,要在大企业税收“数据采集-风险分析-推送应对-反馈考核”等风险闭环管理流程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加快制定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战略规划,全面提升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水平 。在税收实际工作中,如何加强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工作就成为我们基层地税部门面临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 。一是要建立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工作体系 。目前,对于税务部门如何强化大企业税收监管尚未提出统一、规范和操作性强的工作指引,特别是对于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的对象确立、涉税信息的收集比对和税务部门实地调查核实等重要环节缺乏具体的执行办法,使得基层税务部门在大企业税收风险应对反馈工作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税收执法风险 。鉴于此,我们在实践工作中,要对大企业税收风险评估、风险应对、风险反馈等环节进行有机衔接,制定科学合理的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工作流程,进一步健全完善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制度,并制定相应的规范性文件,明确税务部门和大企业的责任和义务 。同时,通过信息化手段,依托“金三”风险管理系统,健全税收风险识别模型,进一步提高税收风险识别的工作效率 。二是要加快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大企业财务会计核算制度相对健全,财务核算和税务处理复杂多样,普遍都聘请知名会计师、税务师事务所做税收筹划,企业内部也都配备了专业素养较高的财会税务人才来应对税收风险 。鉴于此,从税务部门的角度来讲,税收风险应对力量就相对比较薄弱,管理模式也相对比较落后,急需探索出一套专门针对大企业特点的税收风险应对管理模式 。在这方面,我们需要打破传统的内部机构职能设置界限,组建专业化的税收风险管理团队,形成机构集中整合、业务统筹归口、人才统一联动的工作机制 。一方面,要选拔培养征管、税政、稽查等方面的专业性人才,汇集业务骨干,充实到风险管理团队中去,根据人员专业素养和特长进行团队共同应对作业;另一方面,对于重大风险应对事项,通过业务归口集体审议研判的方式进行风险应对管理 。三是要构建大企业税收数据分析利用机制 。目前,税务部门与外部第三方之间的信息共享机制正在着手建立,税务部门对于第三方涉税信息的获取和应用尚没有有效机制做有力支撑,同时对于税务系统内部各信息系统之间的大量税收信息数据也不能真正做到高效共享 。大企业机构设置复杂,机构有时分散在不同税务部门管理,这些不同的税务部门也无法完全实现对大企业集团整体税收信息数据的共享利用 。今后,我们应当进一步畅通内外部涉税信息数据的交换共享机制,对内建立健全税务部门之间的涉税信息交流沟通机制,实现内部信息共享利用;对外依托政府综合治税信息保障体系,充分获取和利用第三方涉税信息,进一步提升税收风险识别能力,提高大企业税收风险应对管理质量和水平 。此外,还应借助互联网,通过信息化手段,在网络上广泛搜索收集大企业相关信息,进一步提高信息采集的广度和实效性 。
【税收风险管理总结 税收风险管理的成效有哪些,税收风险管理考点】
推荐阅读
- 成品油和非成品油的税务知识 税务上有哪些属于成品油,成品油包括什么
- QQ安装 尾行3如何安装,安装系统
- 剑侠世界3手游模拟器双开 剑网三如何双开,双开怎么接
- 秦桧夫妇跪像图片 秦桧后代如何反对跪像,秦桧为什么要下跪
- 火车自动售票机教程 自动售票机如何操作,自动售票机
- 赛尔号哈莫雷特加点 赛尔号如何获得哈莫雷特,赛尔号哈莫雷特在哪里2019
- 如何让美人菊开出很多花
- 熟板栗放久了硬了怎么办 板栗要如何放才放得久又不坏呢,板栗怎样存放时间久一点
- 飞机中转怎么取登机牌 如何取机票登机,机票取早了没有登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