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一顶帐篷,让这对浙江兄弟挣了18亿

投稿|一顶帐篷,让这对浙江兄弟挣了18亿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市界 , 作者丨李楠 , 编辑丨雷彦鹏
1976年 , 在法国里尔附近的市镇 , 诞生了一家体育用品自选超市 。之后经过四十年发展 , 这家超市成了营收过百亿欧元的商业巨头 。它就是迪卡侬 。
对运动爱好者来说 , 迪卡侬以其性价比备受追捧 。而迪卡侬与中国市场关系密切 , 到2020年1月底 , 308家迪卡侬商业实体店遍布于中国110多座城市当中 。
在中国 , 多家上市公司都有为迪卡侬代工的业务 。主营帐篷生意的牧高笛 , 就是其中之一 。这家疫情之前年收入仅5亿元的浙江公司 , 近期因露营概念而暴涨 。
从4月初至今 , 牧高笛股价上涨超过130% , 市值增加超过30亿元 。若从2020年2月的低位算起 , 那么牧高笛股价涨幅超过3倍 。据Wind数据 , 陆氏兄弟持股约33% , 身家达18亿元 。
露营经济成了新风口 。风来了 , 不知名的牧高笛起飞了 。
投稿|一顶帐篷,让这对浙江兄弟挣了18亿
文章图片

01、迪卡侬的代工厂2021年夏天 , 王旭从东北一路自驾到新疆、西藏 , 沿路看到许多同样自驾出游的旅人 , 当中不少人带了帐篷 。这是露营产业的一个微观视角 。
更直观的数据是 , 2020年露营相关企业注册量爆发 , 据企查查数据 , 全年注册达到7933家;同时社交平台搜索量爆炸 。在2020年五一期间 , 小红书“露营”相关搜索量同比增长290% , 2021年五一同比增长230% , 2022年五一同比增长746% 。
不仅在国内 , 国外市场的需求也很旺盛 。
据海关总署统计 , 在2021年上半年 , 我国帐篷和防水布的出口额为147亿元 , 同比增长48% 。大批此类产品输送到了日本和欧美发达国家 。
帐篷是露营的重要装备 , 浙江则是帐篷生产重镇之一 。观研天下报告显示 , 我国约有3.4万家帐篷企业 , 主要分布于浙江、江苏与广东 。牧高笛的故事就起步于浙江宁波 。
牧高笛的实际控制人为一对70后兄弟——陆暾华与陆暾峰 。在做了多年帐篷生意之后 , 二人通过旗下公司于2006年出资设立了牧高笛 。2017年3月 , 牧高笛在上交所上市 。
投稿|一顶帐篷,让这对浙江兄弟挣了18亿
文章图片

牧高笛的核心业务便是帐篷及装备 。一方面代工外销 , 一方面经营自有品牌 。
代工是牧高笛最主要的业务 , 且长期为牧高笛贡献六成以上的收入 , 2021年为67% 。
过去几十年 , 受益于改革开放 , 中国制造快速崛起 。以前常有人开玩笑 , 出国一趟买纪念品 , 回来仔细一看上面写着“made in china” 。
牧高笛的代工生意 , 以OEM(原始设备生产商)模式为主 , 兼有ODM(原始设计制造商)模式 。前者纯代工 , 后者则加入自己的设计、技术 。
这部分业务在市场上名列前茅 。上市前的2014 年和 2015 年 , 在国内帐篷类出口企业中 , 牧高产品出口额分别排名第三与第二 。
在上市前一年 , 也就是2016年 , 牧高笛自己生产帐篷的年化产能达到了111万件 。自己搞不定还可以寻求外协生产 , 当年帐篷产品销量达到了117.6万件 。
代工客户中 , 迪卡侬是最大的一家 。
虽然有“迪卡侬代工厂”的标签 , 但长期以来 , 牧高笛都是一家不起眼的小公司 。露营是小众活动 , 关注露营帐篷的消费者有限 。加上牧高笛以代工生意为主 , 品牌存在感自然也弱 。
然而疫情蔓延给了牧高笛一次起飞的机会 。
自上市以来 , 到疫情之前的2019年 , 牧高笛的业绩不温不火 , 甚至还出现了负增长 。不过 , 近两年增长很快 , 尤其是2021年 , 实现营业收入9.23亿元 , 同比大增44%;归属母净利润7900万 , 同比增长了71% 。
投稿|一顶帐篷,让这对浙江兄弟挣了18亿
文章图片

疫情大大减少了人们远途旅行的机会 , 可自由的气息总是充满诱惑 , 于是有些人越来越珍惜可以亲近自然的机会 。到山谷、海边或城郊的草地露营 , 渐渐兴起 。露营装备随之迎来风口 。
2019年 , 牧高笛卖了127万件帐篷 。但到了2021年 , 销量已猛增至221万件 。
2016年时 , 第一大客户迪卡侬为牧高笛贡献的销售收入为8484万元 , 占公司营业收入的19.8% 。到了2021年 , 牧高笛向迪卡侬的销售额为3.16亿元 , 营收占比已达34.3% 。
02、抢食“精致”生意在牧高笛2021年年报中 , “精致”是一个高频词 , 共出现了12次 。牧高笛称 , 以“为消费者打造自在的精致空间”为使命 。不过 , 这门“精致”生意的抢食者越来越多了 。
牧高笛股价在两年多的时间里上涨超3倍 。涨幅虽猛 , 但不是最猛 , 日本同行Snow Peak更狠一些 。从2020年股价低点 , 到2021年11月的高点 , Snow Peak股价涨幅达到了1650% 。
Snow Peak是露营帐篷领域的高端品牌 , 而牧高笛为中端品牌 。两者都是从代工起家 , 也都重视颜值与品质 , 并且同样拓展了除帐篷之外的露营周边产品 , 不过Snow Peak的历史远比牧高笛要久远 , 品牌力仍有显著差距 。
Snow Peak成立于1958年 , 2014年上市 。据华西证券报告 , 2018-2020 年 , Snow Peak毛利率持续高于哥伦比亚户外以及牧高笛旗下大牧品牌 。
 
投稿|一顶帐篷,让这对浙江兄弟挣了18亿
文章图片

虽然代工业务贡献了大部分收入 , 但自营品牌近年来越来越来受牧高笛的重视 。比较而言 , 为国外厂商代工的毛利率一般都在25%以内 。到2021年 , 只有20.42% 。
从代工到发展自有品牌 , 是很多代工厂普遍而自然的选择 。一个好品牌能够给企业带来更大的想象空间 。
牧高笛自营品牌业务起步于2003年 , 最早品类是露营帐篷和相关装备 。到2009年 , 进一步涉足服装业务 。
投稿|一顶帐篷,让这对浙江兄弟挣了18亿
文章图片

【投稿|一顶帐篷,让这对浙江兄弟挣了18亿】2018年 , 牧高笛推动品牌策略升级 , 划分大牧品牌与小牧品牌 , 分事业部运营 。其中大牧品牌面向专业户外人群 , 产品主要涵盖探险露营、徒步露营、专业赛事等户外场景;小牧品牌面向泛户外人群 , 产品主要涵盖家庭露营、公园休闲、旅行以及日常通勤等场景 。
就国内露营帐篷品牌而言 , 牧高笛是主流代表之一 。
疫情带动业绩增长 , 在国内市场经营的自有品牌 , 也比销往海外的代工产品 , 起了更大作用 。
具体来看 , 在2021年 , 牧高笛国外营收实现6.15亿元 , 国内营收3.06亿元 。前者约是后者两倍 , 不过前者同比增长28% , 后者同比增长90% 。这说明了国内露营市场的潜力 , 也意味着 , 自营品牌的发展 , 对牧高笛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
前文提到的王旭 , 在自驾游结束后买了牧高笛的折叠椅和露营推车 , 谈及品牌印象 , 他的评价是“比较主流、性价比还行” 。
不过说到性价比 , 牧高笛并不是唯一选择 。国内市场 , 最不缺的就是这个 。
市界查阅其天猫旗舰店 , 帐篷类目以销量排序 , 前五名售价从329元到469元不等 。而以淘宝整体销量排序 , 那么前排的露营帐篷价格可以下探至150元到300元之间 。
投稿|一顶帐篷,让这对浙江兄弟挣了18亿
文章图片

淘宝与牧高笛店内销量靠前的帐篷情况
骆驼、南极人等都涉足了帐篷生意 。运动、休闲、时尚品牌也在陆续跨界 , 抢食户外市场 。而同样崛起于浙江 , 又聚焦于帐篷等露营装备的挪客 , 被视为牧高笛主要对手之一 。
挪客创办于2010年 , 今年4月宣布完成近亿元融资 。华西证券曾对挪客淘宝旗舰店和牧高笛旗舰店销售情况做统计 , 在截至2021年11月8日的近30天内 , 两者销量分别为1.2万件、7.81万件 , 销售额分别为397万元、1717万元 。
虽然牧高笛销量与销售额大幅领先 , 不过平均成交价上 , 挪客比牧高笛多出110元 。
如果一味比拼价格 , 牧高笛的利润可能受到压缩 。其未来潜力 , 还是要回到品牌力的提升上 。
03、风过之后伴随露营活动的增加 , 露营消费的趋势是量价齐升 。
人们一方面会注重露营装备品质带来的享受 , 还会在意发朋友圈和小红书的图片质量 。露营带上了越来越明显的“氪金”属性 。价格在3000元到4000元的轻奢帐篷 , 因此备受追捧 。
牧高笛精致露营帐篷的价格上探到了3000元以上 , 与Snow Peak等高端品牌展开竞争 。
后者在中国市场的拓展迅猛 。据天风证券报告 , 中国地区2020年收入1.90 亿日元 , 约合人民币1000万元 , 在总收入占比仅1.1% , 但2021年相应收入达到5亿日元 , 约合人民币2600万元 , 收入占比达到了1.9% 。
随着中国露营活动的火爆 , 露营帐篷的竞争必然更激烈 。在国外品牌入局后 , 牧高笛面对的压力可能要随之增加 。
牧高笛在想办法提升品牌影响力 , 比如跟理想汽车、小牛电动等跨界互动 。不过品牌力的形成很难一蹴而就 。Snow Peak至今有近65年的历史 , 牧高笛的品牌塑造仍有赖更多投入 。
就露营生意而言 , 更要紧的一个问题是 , 无论牧高笛还是Snow Peak , 都因疫情助推的露营风潮而受益 , 那么当疫情结束时 , 露营还能如此火下去吗?这涉及露营兴起的更深层原因 , 以及帐篷之外更广阔的商机 。
在中产联生态旅居露营分会副秘书长黄悦看来 , 今年露营产业的大火是可以预见的 。
他向市界表示 , 带有精致、轻奢等概念的露营 , 既满足了市民在节假日全家出行的强烈需求 , 也满足了疫情下 , 人群不会过度集中的安全需求 。
艾媒咨询最近收到了来自汽车、家电等多个领域关于露营经济的咨询 , 其首席分析师张毅认为 , 疫情是露营经济的“催化剂”:催化剂起加速作用 , 但不起决定作用 。
张毅向市界指出 , 露营这类活动与地区经济发展程度密切相关 , 通过研究发达国家历史可以发现 , 当人均GDP超过某个值后 , 人们就会思考奋斗与享受之间的关系 , 而露营正是一种脱离职场、回归家庭、享受生活的休闲方式 。
据艾媒咨询统计 , 2021年中国露营经济核心市场规模达到747.5亿元 , 带动市场规模为3812.3亿元 , 露营及相关产业在中国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
从政策方面来看 , 包括露营在内的户外活动 , 得到了明确的支持 。2021年6月 , 商务部等 17 部门发布文件指出 , 要鼓励客栈酒店提供文旅服务 , 发展乡村民宿、自驾车旅居车营地、木屋营地、帐篷营地等 , 完善生活服务配套设施 , 提升服务水平 。
回归牧高笛来看 , 除了做帐篷 , 它还在拓展露营地生意 。
2021年11月 , 牧高笛以1000万元投资露营地品牌大热荒野 , 拿下10%股份 。大热荒野面向露营小白爱好者提供标准化的体验套餐 , 一日露营体验每人收费799元 。
看起来 , 这似乎比卖帐篷更有吸引力 。
虽然露营在近两年才引起国内关注 , 但实际由来已久 。以日本为例 , 此前便经历过两轮露营热潮 。第一轮在1980 年代后期到1990 年代中期 , 第二次开始于2015年 。Snow Peak正是抓住了这两次热潮 , 才实现腾飞 。
以更广阔视角来看 , 我国户外运动高端市场长期被国外一线品牌垄断 。就眼下国内露营热而言 , 倒是给了国产户外品牌一次逆袭的机会 。
风口夺食 , 各凭本事 。机遇期不会长久 , 战斗刚刚开始 。
(文中王旭为化名)
主要参考资料:
  • 《SNOW PEAK:从露营产品到露营服务》 , 华西证券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