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陆金所,“标杆生”不好做

投稿|陆金所,“标杆生”不好做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丨数科社,作者丨柠溪?
在全球疫情持续影响、国内外资本政策巨变叠加效应下,市值已蒸发近600亿美金的陆金所还有哪些想象力?
近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再将11家中概股列入“预摘牌名单” 。根据相关规定,上述公司需要于5月31日前向SEC提供证据,以证明自己不具备被摘牌的条件,否则将会被列至“确定摘牌名单” 。 
这是自3月初以来SEC公布的第7批中概股“预摘牌名单” 。截至目前,SEC已将139只中概股列入该名单之中 。此前四批共23家已经过了申辩期限,被列入“确定摘牌名单” 。分析人士预计,按照这一趋势,目前在美上市的323家中国企业恐都将陆续登上名单 。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公布的名单中,除了新氧、叮咚买菜、金山云、趣头条、51Talk等各赛道中的中头部企业之外,金融科技领域中“标杆式”机构陆金所(NYSE:LU)更是赫然在列 。 
在全球疫情持续影响、国内外资本政策巨变叠加效应下,市值已蒸发近600亿美金的陆金所还有哪些想象力,一切皆为未知 。
01 万全之策或做“两手准备”尽管此次陆金所被列入SEC的第7批“预摘牌名单”,但这并不意味着其此后会直接进入“确认摘牌”名单当中 。 
按照SEC相关规定,被列入“预摘牌名单”的企业,需要在15个工作日之内准备、提交证据,以及进行申辩 。只不过就客观角度上讲,15个工作日的时间设定确实比较苛刻,此前曾有不少上市公司无法达成这项规定 。 
假如上市公司不幸进入“确定摘牌名单”,按照SEC现行《外国公司问责法》,可以在三年内(自披露第一份年报开始计算、且2021年当做第一年)提交所需文件,如仍未达到要求,理论上会在2023年年报披露后(2024年初)面临退市 。 
但需要说明的是,此次陆金所被列入“预摘牌名单”并非源自于公司业务、财务数据等方面的问题,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中美两国对相关企业审计底稿的诉求不同 。未来,中概股是否真的会面临大批退市,关键要看两国审计监管合作的进展与结果如何 。 
站在远期角度,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中概股或可做“两手准备”,一是在两国审计监管允许范畴内,将敏感业务板块从上市公司主体中剥离出来,避免直接披露审查;二是可以退市,寻求在A股或港股二次上市 。 
特别是对于以陆金所为代表的金融科技企业来说,一个稳定、可靠的融资环境必不可少 。过去几年来,陆金所、依图科技(AI四小龙之一)等不少科技企业都曾期盼能在科创板上市,但最终未能得到监管机构的审批通过 。 
相较于国内上市的高门槛,美股市场的上市门槛相对较低、估值认知也更成熟,因此无论是出于主动、亦或是被动,此前国内一众金融科技企业便将此视为当时理想的上市之地 。 
还有一种情况是,不少中概股在创业初期接受的是美元资本的投资 。这意味着,如果这类企业后期在国内直接上市,那么创业初期所投入进来的美元资本在国内外汇强监管环境下,很难在IPO之后顺利退出并回归海外母公司 。 
与此同时,在历经了多年成长与规范之后,金融科技降本增效的价值是已颇为显现,在国民经济增长中发挥重要作用,但与集成电路、芯片、生物医药等国家战略重点扶植的产业相比,金融科技行业在科创板上市融资的急迫性和必要性就被比下来了 。 
综上所述,对于陆金所这样的金融科技企业来说,港股或是能满足各方期待的一个上市地“优选” 。虽然港股本身也会因资金体量有限而存在市盈率较低、流动性较差等种种不足,但整体上还算可被妥协接受 。
02 数次回购依然难挽颓势【投稿|陆金所,“标杆生”不好做】在过去十九个月内,陆金所的股价已从历史高位的20.17美元跌至眼下5.71美元,跌幅已超过七成,市值蒸发近600亿美元 。即便是从经营业绩方面来看,陆金所表现尚属可圈可点,但似乎仍无力改变这种局面 。 
财报显示,陆金所2021年全年实现总收入618.35亿元,同比增长18.8%;实现净利润167.09亿元,同比增长36.1%,超过此前预期;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调整后净利润为175.61亿元,同比增长29.1% 。 
但拆分至单季表现来看,截至2021年一季末、二季末、三季末和四季末,陆金所净利润分别录得49.69亿元、47.29亿元、41.15亿元和28.96亿元;2021年二季度到四季度净利润环比下滑4.83%、12.98%和29.96%,盈利能力逐季严重下滑 。 
具体到零售信贷和财富管理两大主要业务板块来看:零售信贷业务,2021年四季度零售信贷业务新增贷款同比增长14.3%至1516亿元,八成流向小微企业,较2020年同期提升5个pct;财富管理业务,截至2021年末,客户资产规模达到4327亿元,注册用户数同比增长11.7%至5160万人,其中,活跃投资者数由去年末的1490万人增长至1550万人 。 
囿于市场不确定因素激增,陆金所各单位逾期风险也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提供的总贷款的逾期天数(DPD)超过30天的拖欠率为2.2%,一般无担保贷款的DPD 30+拖欠率为2.6%,抵押贷款的DPD 30+拖欠率为0.8%,而这几项指标在截至2021年9月30日的数据分别为1.9%、2.2%和0.5%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提供的总贷款的DPD 90+拖欠率为1.2%,一般无担保贷款的DPD 90+拖欠率为1.5%,担保贷款的DPD 90以上拖欠率为0.4%,而这几项指标在截至2021年9月30日的数据分别为1.1%、1.3%和0.3% 。 
对于2022年全年的业绩展望,陆金所在财报中给出如下预测—— 
总收入将增长10%-12%,至680亿元至693亿元;净利润将同比增长11%—13%,至186亿元至189亿元 。促成的新贷款将增长9%-12%,至7068亿元至7262亿元的范围;财富管理客户资产将增长2%-3%,至4413亿元至4457亿元的范围 。 
陆金所董事长冀光恒更表示,“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利用我们独特的商业模式所带来的竞争优势,有条不紊地执行我们的战略调整,通过股票回购和股息支付来回报我们的股东,为小企业主赋能高质量的金融服务 。” 
尽管这份财报对当日股价有所提振,但从陆金所上市后股价整体走势来看,想维持增长企稳仍存在不小的困难 。 
诚然,一家上市公司股价持续低迷,势必会导致人们对其投资信心的下降 。为了唤醒资本市场的投资信心,通常情况下,上市公司会选择回购自家股票以支撑和刺激股价走势,一方面增强融资能力,另一方面也能改善品牌形象 。基于此,陆金所也在积极推动股票回购计划 。 
在2021年期间,陆金所董事会批准了一项股份回购计划:根据该计划,公司可在特定期间回购总计10亿美元的美国存托凭证 。截至2021年末,公司通过这些股票回购计划回购了约1.07亿美国存托凭证,价值约8.635亿美元 。 
2022年3月7日,公司董事会又额外批准了一项“5亿美元股份回购计划” 。根据该计划,公司可在未来12个月内回购价值不超过5亿美元的美国存托凭证 。该股份回购计划下的拟议回购,可根据市场情况和适用的规则和法规,不时在公开市场以现行市价、私下协商交易、大宗交易和/或通过其他法律允许的方式进行 。
03 写在最后出生便自带“光环”的陆金所,自诞生至今的这十余年里,一直是各方市场眼中不折不扣的“主角” 。从与母体平安集团的资源协同,到在监管紧缩环境下适时调整业务创新“姿势”,再到于竞争中寻求自身的差异优势,陆金所的努力也在不断被看到和被验证 。 
尽管目前国内外多家行研究机构及分析师都曾表示过,陆金所有着比同赛道其他上市公司更加坚实的根基和稳健的前景,然而如何在业绩和看多引导下实打实提振资本市场的表现,或将成为陆金所待解的一道难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