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这篇文章主要讲述Linux系列:TCP/IP 协议 2347层负载均衡相关的知识,希望能为你提供帮助。
TCP/IP 的分层管理 TCP/IP 协议按照层次分为 4 层: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 对于分层这个概念,大家一定不陌生,比如我们的分布式架构体系中会分为业务层、服务层、基础支撑层。比如docker,也是基于分层来实现。所以我们会发现,复杂的程序都需要分层,这个是软件设计的要求,每一层专注于当前领域的事情。如果某些地方需要修改,我们只需要把变动的层替换掉就行,一方面改动影响较少,另一方面整个架构的灵活性也更高。 最后,在分层之后,整个架构的设计也变得相对简单了。
分层负载 了解了分层的概念以后,我们再去理解所谓的二层负载、三层负载、四层负载、七层负载就容易多了。
一次 http 请求过来,一定会从应用层到传输层,完成整个交互。只要是在网络上跑的数据包,都是完整的。可以有下层没上层,绝对不可能有上层没下层。
二层负载 【Linux系列(TCP/IP 协议 2347层负载均衡)】二层负载是针对 MAC,负载均衡服务器对外依然提供一个 VIP(虚 IP),集群中不同的机器采用相同 IP 地址,但是机器的 MAC 地址不一样。当负载均衡服务器接受到请求之后,通过改写报文的目标 MAC 地址的方式将请求转发到目标机器实现负载均衡
二层负载均衡会通过一个虚拟 MAC 地址接收请求,然后再分配到真实的 MAC 地址
三层负载均衡 三层负载是针对 IP,和二层负载均衡类似,负载均衡服务器对外依然提供一个 VIP(虚 IP),但是集群中不同的机器采用不同的 IP 地址。当负载均衡服务器接受到请求之后,根据不同的负载均衡算法,通过 IP 将请求转发至不同的真实服务器
三层负载均衡会通过一个虚拟 IP 地址接收请求,然后再分配到真实的 IP 地址
四层负载均衡 四层负载均衡工作在 OSI 模型的传输层,由于在传输层,只有 TCP/UDP 协议,这两种协议中除了包含源 IP、目标 IP 以外,还包含源端口号及目的端口号。四层负载均衡服务器在接受到客户端请求后,以后通过修改数据包的地址信息(IP+端口号)将流量转发到应用服务器。
四层通过虚拟 IP + 端口接收请求,然后再分配到真实的服务器
七层负载均衡 七层负载均衡工作在 OSI 模型的应用层,应用层协议较多,常用 http、radius、dns 等。七层负载就可以基于这些协议来负载。这些应用层协议中会包含很多有意义的内容。比如同一个Web 服务器的负载均衡,除了根据 IP 加端口进行负载外,还可根据七层的 URL、浏览器类别来决定是否要进行负载均衡
比如:在nginx层做7层均衡,让一个uid的请求尽量落到同一个机器上
七层通过虚拟的 URL 或主机名接收请求,然后再分配到真实的服务器。
推荐阅读
- Linux系列(sort命令使用方法)
- SpringCloud-技术专区-从源码层面让你认识Eureka工作流程和运作机制(上)
- Linux系列(检测TCP/UDP端口的连通性)
- WP在某些帖子和页面上未显示管理栏
- 在Timber中将WP自定义logo添加为Webp图像
- 在基于WordPress的网站中添加”上传图片”以注册表单
- 在WordPress管理员中添加页面(菜单项)
- 在WordPress标签列表中添加外部链接,并获取没有其自身链接的标签名称
- 通过functions.php添加自定义字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