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C|朱啸虎买了一双鞋

VC|朱啸虎买了一双鞋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钛媒体注:本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投中网(ID:China-Venture) , 作者 | 刘燕秋 , 编辑 | 董力瀚 , 钛媒体经授权发布 。 
事情是这样的:朱啸虎买了一双鞋 , 跑了一次步 , 发了一条朋友圈;照常理来说 , 买鞋不新鲜 , 发朋友圈没什么 , 跑步也不稀奇 。但稀奇的是 , 他瞄准的是当下最火的Web3.0游戏StepN 。这个产品的核心玩法在于 , 用户投入资金购买某一款鞋子的NFT , 用鞋子NFT跑步可以获得代币 , 而以代币升级鞋子可以获得更多收益 。第一天跑步 , 朱啸虎赚了30美金 , 他预估 , 买鞋的钱要3个月才能回本 。以此推算 , 买这双鞋花了大概2700美金 。
VC|朱啸虎买了一双鞋
文章图片

看起来 , 朱啸虎这几万块花得挺值 。他称赞了StepN的经济模型设计 , 觉得“未必是庞氏” , 有机会跑通 , “值得体验学习一下” 。但很快 , 他又在这条状态下面补充了一条评论 , “可惜这样的模式在国内都有监管风险”——早有人指出 , StepN类似于前几年国内的一款产品趣步加上区块链 , 当时趣步就因涉嫌传销及非法集资被立案调查 。
【VC|朱啸虎买了一双鞋】StepN怎么样?谁知道呢 。世殊事异 , 当初对区块链怀疑乃至鄙夷的投资人 , 也已经争相涌入Web3.0 。也难怪 , 在2022年的投资业内称得上“热点概念”的 , 也只剩Web3.0了 。
过去几年 , 海外风投已经针对Web3.0展开了积极布局 。去年6月 , a16z募集了超过22亿美元的加密风险基金 , 成为全球最大的具有资本管理规模的加密风险投资机构 。紧接着11月 , Paradigm宣布设立一个规模总值25亿美元的风险基金 。今年2月 , 红杉资本推出了一支专注于加密货币的投资基金 , 资金规模在5亿至6亿美元之间 , 有媒体统计过 , 这家顶级风投仅今年就投资了20家Web3.0公司 。
海外的风已经刮到了国内 。当互联网红利消退 , Web3.0被视为继承者 , 加之种种结构性因素 , 部分国内机构已经积极投身于新浪潮 。
但这不意味着传统VC已经就Web3.0达成了共识 。虽然多数人认同“趋势” , 但那还是一个模糊的愿景 , 一部分人仍在岸边谨慎观望 。
看来 , Web3.0正在撕裂国内VC的共识 , 我最近听到的另一个消息颇能说明问题 。一家FA的合伙人告诉我 , 有一个一线基金的合伙人以前特别排斥Web3.0 , 以至于这家基金内部另一个想投的合伙人被逼出走 , 自己去外面募资 , 但没想到 , 隔了两个礼拜 , 他的老东家就想通了 , 决定要投Web3.0 。
“国内的基金比海外基金的反应慢 , 硅谷的a16z、Paradigm等早在两三年前就已经下重注 , 国内的机构思考了很长时间 , 关于Web3.0到底有没有价值 , 到今天也没有形成一致意见” , 前述FA合伙人告诉我 。
美元基金只剩Web3.0可指望了?相比于人民币基金 , 美元基金无疑在Web3.0投资市场上扮演着更活跃的角色 , 一些机构已经出手 。比如 , 我在上一篇稿子里提到的CyberConnect融资 , 其背后的领投方之一就是云九资本 。
4月 , BAI资本合伙人汪天凡在一档播客节目里透露 , BAI已经在Web3.0积极投资 。逻辑在于 , 前两个月他在和团队复盘时 , 发现创投市场上经历了很多主题的变化 , 但区块链市场的价值一直在向上走 。“当经历这么多起起伏伏 , 最后发现 , 唯一不变的是非共识的Web3.0 , 于是我们觉得当中或许有一些可以研究的问题 。”
“国内最主流的美元基金 , 特别是跨国的美元基金 , 都已经非常积极地在Web3.0领域布局了 。”前述FA合伙人告诉我 。据他观察 , 国内机构在Web3.0的布局可以追溯到上一次币圈火爆的2017年、2018年 , 甚至更早之前 , 比如IDG早在2013年就投了瑞波 , 但是形成如今这样普遍在看Web3.0氛围的时间节点 , 也就是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 。
只不过 , 不同机构在Web3.0上的权重各不相同 。比如 , 主流美元基金出来的合伙人做的新基金往往更容易将Web3.0作为重点投资方向 。决策都在美国的纯美元资金也会将Web3.0作为主力方向 。但对综合性基金 , Web3.0只是一个板块 。“目前来看 , 像tiger这样的大型PE , 现在Web3.0的头寸可能占到整体资金配置的10% 。”
在资本寒冬里 , 美元基金对Web3.0投资的热情就更容易理解 。
一方面 , 美元基金正承受着来自募、投、退等全链条的压力 , 其中 , “投资”的压力就在于“很多东西不可投” 。比如投中此前报道反复指出的美元基金“投不进硬科技” , “难募集人民币” 。另一侧 , 美元基金原本擅长的TMT和消费领域又遭遇了周期性的挑战 。
出口狭窄 , 美元基金总得找一个输出方向 。那么 , 现在大的赛道里 , 就只有Web3.0能够承载 。“不管这个基金是准备好了投还是还没太想明白 , Web3.0都是会看的一个方向 , 如果不看 , 可能就要放假了 。”前述FA合伙人直言 。
VC永远存在的FOMO(害怕错过)情绪在Web3.0投资上也非常容易理解——当你发现你没啥能投的 , 机构里有20个投资一线的同事一年几百万年薪在家里待着 , 而别人在Web3.0上一个月成交数个案子——在这种情况下 , 你一定会在某种程度上受到市场氛围的影响 。而当你决定投这个行业的时候 , 必须逻辑自洽 , 在市场推动下 , 你自己就会去找各种各样的可能性 , 让逻辑自洽起来 。
但这个逻辑本身也许存在问题 。来自某双币基金的投资人Derrick告诉我 , 一方面 , 他认同今年可能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投资热点 , 宏观环境的变化已经让一级市场的情绪已经低到了冰点 。但他对于“投一个赛道是因为之前投的其他赛道不行了”这套逻辑略表怀疑 。“万一这个产业还不如之前你投的那些产业呢?”在他看来 , 部分机构转投Web3.0并非基于信仰 , 而是基于个体利益视角——搏一搏 , 看看能不能活下去 。
传统VC想要分羹Web3.0时也存在一些难点 。我最近认识了一位关注Web3.0的前头部VC从业者 , 在意识到“移动互联网已经是强弩之末”后 , 他已经在去年离职 。他跟我分析了一下 , 为什么传统VC不适合投Web3.0 。
首先 , 要解决的是怎么投的问题 。
传统VC都还是equity的逻辑 , 而Web3.0项目可能需要直接投token 。另外 , Web3.0的叙事逻辑和发展路径和Web2.0完全不同 。“比如无聊猿的那家公司先发了一个NFT , 后面又开始讲更大的故事 。在融资的时候 , 你觉得它就是一个卖图片的公司 , 而现在它告诉你 , 它是一个元宇宙公司 , 问题在于 , 传统的美元基金可能不认这个故事 。”
但另一面 , 行业的先行者总能找到办法 。
一些美元基金已经在寻找折中的方式 , 尝试参与进Web3.0投资的盛宴 。比如 , 我听说的一则消息里 , 有一家中国based的主流美元基金的做法是 , 合伙人在外面成立一家公司 , 让基金投那家公司的股权 , 那家公司再把拿到的投资款用于投Web3.0公司 , Web3.0公司的主要资本分配方式是分配token , 在变现之后 , 基金再以利润分配的方式分给股东 。
在一部分人看来 , Web3.0并不算新概念 , 和比特币、区块链算是一脉相承 。从2009年比特币诞生到现在已经十多年了 , 经历过一波又一波的质疑 , 最后一波质疑是在2018年的高点崩溃之后 。但现在比特币又回来了 , 价格在3万美金左右浮动 。
“说实话 , 之前主流投资人都看不上这个领域 , 今天我们觉得Web3.0的声音响起来 , 是因为主流投资人终于放下了自己的傲慢和质疑 , 纷纷去拥抱这个行业 。”前述FA合伙人告诉我 。
VC圈的非共识正如前面提到的 , 如果你身在VC行业 , 或主动 , 或被动 , Web3.0都是你现在不得不了解的领域 。但真的下注又是另外一码事 。不同的声音仍然在Web3.0世界交织 , 坚定看好、谨慎关注甚至看空的人都各有其道理 。我们姑且来看看这些不同的说法 。
华映资本近年来一直关注加密资产领域 , 从去年底开始决定进军Web3.0 。华映资本高级投资总监朱彤告诉我 , 过去华映更多聚焦国内 , 但在Web3.0上会布局很多原生就在海外的项目 。
在他看来 , Web3.0最近的火爆主要基于以下几个因素:
1、共识更强:Web3.0绕不开比特币 。2020年5月比特币减半后 , 又迎来新一轮牛市 , Web3.0概念在2021年被大范围讨论 。以前可能大家还会讨论比特币是不是庞氏 , 在这一轮牛市之后 , 大部分主权国家 , 机构、媒体及个人投资者基本上认可了比特币作为一项数字资产的投资价值 。
2、牛市带来足够大的体量:经过这一轮牛市 , 整个加密货币的体量已经超过2万亿美金 。在主权货币的排名中 , 比特币已经可以排到第十几位的水平 。
3、出圈的应用:应用侧NFT带动Web3.0出圈 , 在科技巨头推动下 , 元宇宙概念火爆 , 而元宇宙又是跟Web3.0天然结合的 , 进一步又带火了Web3.0 。
4.、区块链、边缘计算、AI、底层算力等底层技术不断成熟 。
5、近五年里 , 消费互联网的创新已经比较少了 , Web2.0发展触及天花板 。伴随Web2.0的创业者涌入Web3.0 , Web3.0赚钱效应明显 , 引发资本入场 。
“Web3.0是一次价值回归 , 生产关系的重构 , 能让创造者价值最大化 , 所有权价值合法化 , 是对现在互联网模式的颠覆 。从机构视角出发 , 我们认为Web3.0现阶段充满了创新的机会和赚钱的效应 , 这两点也已经被市场充分证实了 , 这是华映现坚定地要去布局Web3.0的原因 。”朱彤告诉我 。
由于行业还在发展早期 , 朱彤认为各个板块都有大量的投资机会 , 华映主要关注的投资领域包括公链等基础设施、Defi , NFT,Gamefi等上层应用 , 以及面向Web3.0提供服务的Web2.0平台 , 比如一些数据分析平台 , NFT建站工具等 。
但那些持观望态度的人也自有一套逻辑 。
比如 , 来自某双币基金的Derrick认为 , Web3.0是一个趋势 , 不能不关注 , 但现在看而不投的是大多数 。“就好比你在2000年互联网泡沫前也会看和互联网有关的东西 , 但是你不一定要在那个时候投进去 。”
抛开元宇宙、区块链这些相关概念 , Derrick是因为一个视频号上的短视频才开始了解Web3.0 。那个长达5分钟的视频内容是 , 去年年底OCC 代理署长Brian Brook在美国国会的听证会向共和党议员解释什么是Web3.0 。Derrick的朋友圈里 , 有超过30个人给那条视频点赞 , “biu地一下” , 就像蝴蝶效应一样 , 他明显感觉到 , 在那个视频之后 , 周围的人对Web3.0的关注度有显著跃升 。
Derrick的谨慎一方面来自于 , 他理解的投资机会更多源于一些结构性因素的变化所带来的长周期性的趋势 , 但这一波Web3.0火起来的时间节点和行业本身的进展有点脱节 。
另外也来自于远距离投资带来的实操上的困难 。他认为 , 由于目前大多数的最顶级的Web3.0项目的创业者和面向市场均为海外 , 地缘区隔使得纯base国内的基金处于信息流的下游 。一个最直接的难点在于 , sourcing的效率很难比a16z、红杉、Benchmark或者更专业化的crypyto fund快 。第二个难点在于没有办法充分了解彼此 。顶级的Web3.0创业者会反向筛选出那些具有Web3.0基因或者说真正懂行的投资人 , 而不愿意浪费时间在教育投资人市场上 。
最后一点 , 他认为 , 部分投Web3.0的基金可能投的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Web3.0 。国内确实已经有不少元宇宙概念公司拿了VC的钱 , 但元宇宙跟Web3.0还是略有区别 。在Derrick的理解之中 , Web3.0是一个内涵很丰富的词 , 常常会跟元宇宙、NFT、crypyto、区块链这类概念混用 , 但这些词其实是在不同层次上描述不同的事情 。比如区块链是一种去中心化的信息存储技术 , 但应用场景也可以是高度中心化的央行数字货币 。元宇宙的商业应用目前来看更偏向通过穿戴设备提供更加沉浸式的环境 , 与Web3.0也不一定直接相关 。
Web3.0更像是一个模糊的下一代互联网愿景 。在Derrick看来 , Web3.0跟Web2.0的核心区别并不在于商业模式 , 而是在于数据的确权以及相对公平的参与和共同监督 , 然后在这个基础之上给提供数据的用户一定的分成 。
现阶段 , 他更希望看到能够将Web3.0应用嵌入既有的Web2.0的场景的东西 , 比如大的音乐播放平台内嵌一个Web3.0概念的音乐创作平台 , 让创作者通过智能合约控制其在平台上创作的音乐,并自定义分成比例等 。其次 , 是那类能找到基于真实需求的商业化场景和价值的项目 , 而不是纯粹投机性的NFT商品——后者在Derrick眼中和十七世纪的荷兰郁金香热潮并无显著区别 。
当有人看好其未来的可能性 , 也有人着眼于当下质疑Web3.0的意义 。比如 , 我也听到了这样的声音:“确实已经发明了token , 也割了一波韭菜 , 但就今天呈现的那些所谓的Web3.0产品而言 , 相对于Web2.0时代并没有升级 。比如 , 由于链的承载能力有限 , 现在做一个链上游戏可能就是像素级的Web2.0游戏 , 那它的投资价值在哪里?”就连马斯克也曾在去年年底表示 , “Web3.0更像是一个营销术语 。只是很好奇10年、20年甚至30年后的未来会是什么样子 。2051年听起来就是疯狂的未来主义 。”
Web3.0是有待被开掘的新大陆 , 尚未被揭开的信仰?还是投资市场上的又一次泡沫?
问题没有人能回答 。在时代潮流的更迭之中 , 新生事物总会面临这样的考验 。
朱彤也认可 , 任何一个行业在火爆之后都有一个泡沫和幻灭的阶段 , 现在Web3.0鱼龙混杂 , 其中不乏缺乏信仰的投机者 。与此同时 , 他也持有一个比较务实的态度 , “动不动就说Web3.0要颠覆一切什么的 , 我觉得也不至于 , 还是要理性看待其价值 。”
但对于另一些人来说 , 看不看得分明也许没那么重要 。
在最近的一个线上分享中 , 来自学界和资本圈的人围绕“Web3.0是大变革还是乌托邦”展开讨论 。节点资本创始合伙人、火币联合创始人杜均提到 , 也是直到2015年左右 , 人们才就Web2.0达成大的共识 , 开始相信互联网能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很多问题 。
“你今天不要问我Web3.0是什么 , 因为我们也不知道Web3.0是什么 , 赶紧参与进来就好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