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一手造车,一手造星”,吉利为何如此执着要“上天”
文章图片
2022年6月2日12时00分,中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伴随着一阵让视野模糊的烈焰,吉利未来出行星座首轨九星成功发射 。随着一箭九星升空入轨,意味着大气层之外,一张中国民营商业航天领域的星基网络就此展开 。
此次的首轨九星主要用于时空道宇低轨未来出行星座第一个轨道面部署测试,将实现遥感、导航、通信技术的融合应用,为未来出行提供立体化保障 。
而作为国内最早布局全产业链的民营商业航天企业,时空道宇完成了该组卫星的自主研发工作 。从技术研发到“天地一体化高精时空信息系统”布局,这样的视野,显然站在了“巨人的肩上” 。
2018年,在战略投资时空道宇后,吉利成为了中国首家“一手造车、一手造星”的企业,开始兑现曾经的承诺:扎根地球的同时,还应放眼宇宙 。
这一刻的意义不容忽视:或许打开了一个全新领域的商业较量 。
一、战略投资时空道宇对世界来说,这并不是首次尝鲜 。
Elon Musk的太空野心早已众所周知,构建一个超大的人造卫星星座群,为全球数十亿人口提供高速的互联网服务 。
可见,卫星互联网已成为通讯领域科技竞争新锚点,成为微软、亚马逊、波音等国际巨头公司搞太空“军备竞赛”的重要指标 。
但对国内民营企业来说,走到今天这步,属实不易 。
文章图片
有好政策,才能孕育好土壤 。2015年,《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5年)》指出:“支持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开发 。”
有了国家关注和政策扶持,民营商业航天大门彻底打开 。根据现有公开数据,国内商业航天市场规模有望在2024年增至2.4万亿元,“十四五”期间正是行业决胜的关键期,也是“航天民间队”入场后的爆发增长期 。
2018年,把卫星项目作为「新基建」重要投入之一的吉利选择投资时空道宇,把触角伸向航天领域 。
事实证明,这一判断十分准确 。2020年4 月 20 日,国家发改委将卫星互联网首次纳入「新基建」的范畴,大航天的「星时代」序幕开启 。
【汽车|“一手造车,一手造星”,吉利为何如此执着要“上天”】在行业的“野蛮生长”时期,国内有超过300家企业、上万从业者在赛道中不断角力 。
切口越窄,需求越细,越容易突围 。
文章图片
不同于北斗系统的“大国重器”,时空道宇的切口很“小”——专注未来出行领域系统及应用的研发 。与吉利牵手成功后拥有了“巨人视野”:让卫星助力大出行生态,让做中国的SpaceX成为可能 。
在卫星 “大家族”中,根据卫星所在高度分为低轨、中轨、高轨三大类 。相比后两者,低轨卫星有着传输路径短、低延迟、低损耗、大落地功率等多重优势,不仅研发周期短,造价发射成本也相对较低,能更快实现星座布局,适用于企业级商用 。
二、一手造车、一手造星,吉利的前路已然在望首发九星成功,只是迈出了“吉利未来出行星座”组网的第一步 。
目前,作为商业航天先驱的SpaceX仍稳居榜首 。发射猎鹰九号并成功回收当日,特斯拉以突破1万亿美元总市值位居全球车企首位,是排名第二丰田(约2500亿美元)的4倍 。
毫无疑问,这就是某种意义上的“天地协同” 。好在冲锋在前的SpaceX也为后来者指明了方向 。是时国内有了政策土壤,加上先行者指明了方向,吉利和时空道宇也拉开了“天地一体化高精时空信息系统”空间段建设大幕 。
在“特斯拉+”商业模型中,SpaceX、StarLink为其提供极为夸张的价值溢价 。同为全球唯二“一手造车、一手造星”的企业,时空道宇就是SpaceX的角色,为吉利搭建“低轨未来出行星座”的框架,逐渐实现“天地协同” 。
文章图片
根据USC数据库2022年1月1日更新的数据显示,全球共有在轨运行的卫星数量为4852颗,其中美国拥有2944颗,中国包括商业卫星在内拥有499颗,约占总数的1/10 。国内的商业卫星有着丰富的制造发射、在轨运营经验,但还未实现量产 。
而且,低轨卫星的频段和轨道位置都是不可再生资源,先到先得 。因此,整合相关核心产业链资源、形成高度协同效应的集团企业,未来就能在遥感、物联网等大交通领域占有先发优势 。
众所周知,汽车制造和航空航天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 。作为工业皇冠上最为璀璨的两颗宝石,二者代表了过去一个多世纪以来人类最高的机械创新水平 。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深化,汽车也将从单一的消费产品,转化为线上、线下高度融合的“超级智能移动终端” 。
现在,以特斯拉为代表的企业,正在模糊汽车和航空航天的概念,甚至还把汽车发射到太空,这不是单纯的炫耀,而是代表了追求技术创新的一种雄心 。可喜的是,中国及中国企业将会在其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
文章图片
吉利控股集团便是其中的“先行者”,作为中国首家一手造车+一手造星的企业,卫星项目不仅为吉利未来出行生态提供基础设施,还将为自动驾驶、海洋、无人机、物流、测绘等领域提供全方位服务 。
而吉利旗下的时空道宇业务涵盖星座设计、卫星研制、卫星应用等领域,是商业航天领域内从研发、制造、应用、维护、服务等全产业链一站式服务的提供商 。可以说截至目前,国内还尚未有一家车企具备类似布局的技术实现和业务交付能力,而这也是吉利在构建未来出行体系的先手优势和有力支撑 。
实际归根结底,对于吉利来说,不管是卫星、芯片还是手机等业务都是围绕汽车出行业务开展,最终是为了做强科技生态圈 。
新能源科技、自动驾驶、车载芯片、低轨卫星、无人机导航、海洋运输、物流监控、遥感测绘……
文章图片
越来越多的商业需求,将深化各部门间协同工作能力,也促进卫星功能集成的升级 。随着“智慧出行生态版图”呈现得越来越全,也让我们再次感受到吉利从来都不是一家“安分”的车企,要做的是“科技生活服务商” 。
虽然未来仍将充满挑战,但吉利构建未来出行体系的前路已经在望 。
三、航天科技能为吉利带来什么?从上文的全球卫星数据也不难发现,全球在轨运行卫星数量为4852颗,美国就占据了60%以上,而其中有2516颗卫星都属于商业卫星 。
什么意思呢?我们熟知的马斯克星链计划的卫星、谷歌的地图卫星这些都属于商业卫星 。可以说,太空经济是未来航天发展的主战场,也是利国利民的科技成果转化高地,其拥有的价值还在与日俱增 。
而从2019年开始,有关车企“放卫星”的新闻便陆续出现在了大家的视线中 。长城的CZ-11 WEY火箭成功发射、长安欧尚X7跟随火箭升空、广汽传祺冠名火箭升空致敬医护工作者,多家车企都以不同形式涉及航空航天领域 。
不过就现阶段而言,大部分车企参与的卫星行动,一方面是为了品牌营销,一方面则是在以此寻求一些品牌、技术上的跨界融合 。
那么,对于早早布局商业航天全产业链的吉利来说,它的航天梦却早已开始照进现实了……
文章图片
吉利作为杭州亚运会官方合作伙伴,经亚奥理事会和杭州亚组委授权,将首轨九颗卫星中的一颗命名为“亚运中国星”,这是中国航天历史上首颗以“亚运”命名,并以航天科技深度赋能亚运会的商业卫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
当然,既然命名为“亚运中国星”自然也少不了吉利“中国星”系列车型的助力 。通过时空道宇“天地一体化高精时空信息系统”, “中国星”系列车型将提供车载高精位置服务,用以满足杭州亚运交通保障对相关车辆位置信息、行车记录信息、驾驶员行为分析等的车辆监管需求,并在亚运期间提供重点运维保障 。
此外,吉利还将通过天地一体化高精时空信息系统保障亚运火炬传递引导车跟踪、智能驾驶接驳,并通过“吉利未来出行星座”首轨九星提供太空之眼看亚运等特色服务 。
这一次不再是关于航天领域的营销方案,也不是“蹭热点”式的助力亚运 。
文章图片
吉利的低轨未来出行星座首轨九星结合时空道宇已经建设完成的地基PPP-RTK时空信息网络以及北斗三号模组、终端产品,将实现遥感、导航、通信技术的融合应用,为出行提供切实的立体化保障 。
对此我们不禁要深思,不管是打破中国航天历史的空白,还是航天科技开创性地赋能智慧亚运,这一切光鲜的成果却都不是朝夕可成 。
与其他行业不同的是,在通往太空的路上,只有“成功”或是“失败”,而没有“差不多就行”这种概念 。
为此,吉利和时空道宇的核心团队多选自体制内科研机构,不少人是中国航天系统工程、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领域的专家,人均拥有超过十年的卫星研制经验以及国家级重大卫星型号项目经验 。
文章图片
「造星」,最大困难不是技术本身,而是“技术商业化”落地 。当以打造一个生态系统为目标时,视野大于技术 。
技术的升级突破不再考量技术本身,而在于这类技术如何运用到实战中,成为各应用载体间的交流中继站 。
“打通”成为团队要克服的难点 。持续培养人才,把“人才优势”转化为“技术优势”,这点向来是吉利的传统艺能 。
在“人才森林”的支撑下,研究航空航天是为了更好地脚踏实地,借用“太空技术”精准提升生活品质 。
因此,吉利培养的15万人中,未来不仅有人能成为中国汽车工业的“中流砥柱”,还将为航天事业提供新鲜血液,同时也能进一步反哺自身的出行服务体系 。
四、吉利式的“达”则兼济天下随着一箭九星成功“到达”,标志着“天地一体化高精时空信息系统”空间段建设开启 。
除了构建天地一体化高精时空信息系统,打造全域覆盖的“未来出行”生态的核心目标之外,吉利也没有忘记“达”则兼济天下的美好初衷 。
多年以来,吉利以“让世界感受爱”为公益价值主张,将教育和环保作为聚焦领域,同时辐射多个公益议题 。
文章图片
而此次首轨九星结合时空道宇已经建设完成的地基PPP-RTK时空信息网络以及北斗三号模组、终端产品,以卫星科技实力助力海洋生态保护和地球生态环境的改善,“蓝星卫士”全球海洋公益行动应运而生 。
通过极氪与时空道宇携手,使用高性能遥感AI数据服务持续监测海洋生态环境,对海洋漂浮垃圾、海洋溢油、赤潮浒苔等自然和工业危害进行监测和治理支持,助力海洋生态保护,促进海洋环境可持续发展 。
不管是现而今主打的新能源车型,还是车企纷纷追求的“碳中和”目标,究其根本还是出于全球环境保护的愿景 。
此次的“蓝星卫士”行动,不仅是民营企业第一次运用航天技术手段赋能海洋环保,同时也开启了民营企业以尖端科技造福社会的新篇章 。
文章图片
除此之外,在过去9年中,吉利“梦想绿跑道”公益项目已先后走进了78所乡村学校,助力4万名学生 。
本次吉利邀请了9名梦想少年团前往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观看吉利旗下时空道宇的“亚运中国星”发射实况 。让来自乡村的青少年也能接触尖端航天科技,满足他们对浩瀚星空的好奇 。
文章图片
也许一切正如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所说:“人类应该加快探索太空世界与宇宙未来,在保护与发展地球经济的同时,开拓更加广阔的宇宙世界 。”
从天地一体化高精时空信息系统的打造,到助力智慧亚运,甚至是监测海洋生态环境,车企和航天领域之间的交集正在加深 。
近年来,各国针对低轨空间太空资源争夺也是愈演愈烈 。预计2025年,全球低轨通信卫星在轨数将突破22000颗,是当前数量的约30倍 。
SpaceX公司“星链计划”更打出4.2万颗总量的远期目标,目前已部署近1800颗 。
这是吉利和所有国内商业航天企业共同面临的挑战 。
跨过它,就是一片新太空 。
推荐阅读
- 投稿|“打零工”的年轻人:迷茫、焦虑与自由
- 消费|中国童书年销200亿元,出版总量世界第一,但原创能力“让人头疼”
- 汽车|马斯克发出最后通牒,员工每周线下办公不足 40小时就走人
- 钛极客|被空调“绑架”30年,董明珠要带着格力“变法”
- facebook|Meta断臂,“元老”桑德伯格卸任首席运营官
- 投稿|618变化:关键时刻的“暗战”
- 社区之星|刘馨蔓(“她是行走的发光体”|OneFlow U)
- 投稿|新国标正式实施,“牛栏山、红星们”的一场“升维战”
- IPO速递|康为世纪:靠核酸检测“腾飞”,后劲不足丨IPO速递
- 科普|美加科学家用光子芯片“点亮”量子计算实现“量子霸权”,或超越中国“九章”|钛媒体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