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中国童书年销200亿元,出版总量世界第一,但原创能力“让人头疼”

消费|中国童书年销200亿元,出版总量世界第一,但原创能力“让人头疼”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钛媒体注:本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创业邦(ID:ichuangyebang) , 作者 | 谢璇 , 编辑丨房煜 , 钛媒体经授权发布 。
 
今年的六一格外热闹 。不过这种热闹并非人们的初衷 。教材和童书插图事件闹得沸沸扬扬之后 , #妈妈给儿子买笔觉得图案辣眼睛#又上了热搜 。教育部宣布对于问题教材成立调查组的决定 , 虽然暂时平息了这场全民讨论 , 但市场对于童书内容制作能力的关注 , 或许才刚刚开始 。
耐人寻味的是 , 在国人的读书时间不足经常被拿来说事的今天 , 在我国出版行业中 , 童书是出版市场发展最快也是最重要的细分市场 。
根据《全民阅读视角下的少儿阅读观察》报告显示 , 我国2018年出版童书4.4万余种 , 总量位居世界第一 , 童书年总印数达8亿多册 , 在销品种30多万种 , 销售总额达200多亿元;童书出版年产值已连续20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
但这个快速增长的行业面临诸多挑战:家长愈发挑剔的口味 , 原创能力的不足 , 多种多样的销售渠道 , 出版者被压得愈发稀薄的利润 , 这些问题都困扰着从业者 。同时 , 这也使得童书市场成为了一个典型的大行业、小品牌的市场 , 在这样的情况下 , 少有投资人敢于押注其中 。
童书市场的“黄金10年”【消费|中国童书年销200亿元,出版总量世界第一,但原创能力“让人头疼”】春江水暖鸭先知 , 从业者对行业动向最为敏感 。
据儿童图书出版商奇想国创始人黄晓燕观察 , 虽然暂时并未感受到监管的显著变化 , 但可以肯定的是 , 未来童书出版的审核将必然趋于严格 。
对于童书企业来说 , 这一变化所带来的最直接影响 , 就是出版周期的加长 。这会给出版商的资金链带去不小的压力 。出版业一直遵循着独特的寄销制模式——出版商的图书制作完成后 , 会先将图书给到书店 。但书店并不立即付款 , 而是按实际销售数量 , 与出版商进行定期结算 。
这就使得出版商不得不承担包括版权费、稿费、印刷费、宣传费等一系列前期费用 , 账期则从3个月到半年不等 , 实体书店的结算周期或可达到1年 。而审核周期的延长 , 将让图书出版企业本就紧张的现金流 , 更加吃紧 。对于很多利润稀薄、资金周转能力有限的出版社来说 , 将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
而在上个世纪80、90年代 , 出版业曾经被认为是仅次于房地产行业的“暴利行业” 。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全民恶补文化课风潮 , 使得书荒年代图书市场供不应求 , 印书像印人民币 , 时代的红利让出版行业一度风光无限 。
图书业的腾飞也带动了童书的发展 。
最初 , 图书市场并没有将童书和成人书进行区分 , 大量传统的连环画充实着80后、90后们的童年生活 。但大部分的连环画并非是专为儿童出版的 , 数量和质量的限制 , 使得上一代儿童几乎很少有读图画书的经历 。这也使得这一阶段的童书市场相对空白 , 从业者的专业水准普遍不够高 。
2000年初 , 随着日本的“绘本”理念被引进中国 , 以图画为主要内容的儿童读物得到了国内市场的认可和追捧 。新颖的理念与当当网的电商业务发展撞了个满怀 , 在天时地利人和的有利因素推动下 , 2005-2015年 , 中国童书市场正式进入了“黄金10年” 。
10年时间里 , 童书成为出版行业增速最快的细分门类 。根据上海新闻出版局发布的《2015少儿出版阅读现状与未来趋势》显示 , 2005-2015年间 , 少儿图书市场以年均10%的速度增长 , 儿童读物比重不断扩大 , 占据超过40%的图书份额 。
另一方面 , 除了传统的儿童出版社外 , 市场还涌现出了大量各具特色的童书品牌 , 并带动了大量海外优秀童书的引进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 , 至2018年前三季度 , 我国580家出版社中超过95%的出版社参与了少儿出版市场的争夺 。
消费|中国童书年销200亿元,出版总量世界第一,但原创能力“让人头疼”
文章图片

大量竞争者的涌入和粗放的发展 , 让行业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 , 也让市场形成了两极分化的局面 。
黄晓燕将童书出版企业分为两种:一种做品牌 , 其生产的书都有着“非常清晰的面目” , 有思想性、艺术性 , 帮助孩子在精神和审美能力上有所成长;而另一种出版商则专注于挣快钱 , 书虽然粗糙但很便宜 , 一本只挣一两毛钱 , 但靠量取胜 。
童书原创能力“让人头疼”虽然早在90年代初就进入了陕西人民出版社做图书编辑 , 2008年就开始在全球最大的英文书籍出版商哈珀·柯林斯集团中接触童书业务 , 可黄晓燕真正推出自己的童书品牌的时机 , 却踩在了“黄金10年”的尾巴上 。
2014年12月 , 黄晓燕在北京地铁里接到挚信资本创始人李曙军的电话 。作为投资过豆瓣、大众点评、雕刻时光等项目的知名机构 , 挚信资本被称为中国最具文艺精神的投资机构 。在黄晓燕之前 , 该机构已经投资了包括阅文集团、吴晓波频道、凯叔讲故事、新经典、活字文化等众多内容文化型项目 。
李曙军在电话中表示 , 自己的孩子会读很多海外书 , 但中国的好童书太少了 , 特别希望黄晓燕能做出更多优秀的童书 。
这通在地铁里通了1小时的电话 , 成为了黄晓燕创业的起点 。2015年5月 , 奇想国在北京方家胡同创立 。
2015年年末 , 奇想国的第一本海外引进童书《圣诞老人:世界头号玩具专家》正式上架 , 该书的精装本在京东9天卖了1万册 , 1万册平装本配套的圣诞礼盒 , 也在10天内售罄 。
与发行周期不超过6个月的引进童书相比 , 原创童书的速度则要慢得多 。
奇想国自成立初就开始开发自有版权产品 。第一本原创图书——漪然的《心弦奏响的一刻》于2016年9月上市;而以该项目为基础 , 由漪然创作的一套4册图画书系列“熊和兔”同时启动 , 直至2019年中才得以上市 。
3年做一本书 , 虽然不是原创出版的常态 。但1年的创作期 , 半年的筹备 , 半年的推广 , 以2年为一周期 , 则是国内外原创童书的基本共识 。
而在漫长的原创流程之下 , 是国内不够成熟的童书原创氛围 。
2018年 , 在开卷公司的少儿图书畅销书排行榜中 , 没有一本新书上榜 , 出版时间最晚的是2016年 , 还有5种图书出版时间接近或超过10年 。而在当当网2018年童书畅销书排行榜销量前20名中 , 只有3本(套)书是2018年出版的 , 其余都是出版两三年甚至四五年的老版本 。
新闻出版产业报告显示 , 2019年少儿新书2.1万种 , 同比下降8.5%;重印书2.3万种 , 同比增长6.8%;童书总印数9.5亿册 , 同比增长6.4% 。
2021年的开卷数据则显示 , 《黑龙江寻宝记》是进入少儿畅销榜前100名的唯一一本新书 。
“中国的童书原创能力则让人非常头疼 。”在黄晓燕看来 , 市场上虽然已经出现了一些成功案例 , 但整体的难度仍然非常大 。主要原因在于 , 国内的童书市场的繁荣仅仅经历了20来年 , 还没有培养出足够多的成熟创作者 。
相较之下 , 海外的原创作者不仅创作能力相对成熟 , 相应的版权代理运作机构也非常成熟 。这虽然加大了引进版权和IP开发的难度 , 但可以最大程度的保护并放大原创作者的权益 。
“儿童文学在中国是一直存在的 , 但绘本和低幼图书还是个相对新生的事物 , 原创绘本是近些年才开始逐渐兴起的 。因此 , 从创作者、编辑、出版机构以及审核机构 , 都需要进一步的成长和学习 。”黄晓燕表示 。
后黄金时代如何走“黄金10年”之后 , 人人都在盼着“黄金20年” 。但疫情的到来 , 却给这种期盼泼了一盆冷水 。
根据开卷数据显示 , 2020年中国图书零售市场码洋规模首次出现负增长 , 同比下降了5.08% , 码洋规模为970.8亿元 。此外 , 2020年销量在百万以上的图书品种明显减少 , 从2019年的49种下降至2020年的24种 。其中 , 少儿类图书2019年有12个品种销量在100万册以上 , 2020年则仅有2个品种 。
数据下滑的背后 , 除了有疫情的影响 , 更暗示着行业发展的隐忧 。引进版权日趋严格 , 原创内容供应不足 , 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 , 大机构和小品牌的纷纷涌入 , 低价策略泛滥 , 这意味着童书市场正在“卷”起来 。从童书品类到整体出版行业都不得不在这日趋红海的市场中 , 找寻新的发展方向 。
“出书有点像赌博” , 在黄晓燕看来 , 每本书都是新的 , 除了畅销书作家的作品比较容易产生爆款以外 , 没有什么特别的经验可遵循 。图书作为一种精神文化产品 , 每发行一本新书都存在着“卖不掉”的风险 。
因此 , 自认为几乎没有享受过“黄金10年”红利期的奇想国 , 走的是一条不同于大部分出版社的小体量、全流程之路 。
在陕西人民出版社的9年 , 黄晓燕成为第一个拿到加拿大西蒙·弗雷泽大学出版学硕士学位的中国人 , 在全球最大的英文书籍出版商哈珀·柯林斯集团接触童书业务 , 参与过麦克米伦世纪的创办 , 接手过亚马逊中国外版书业务 , 并接到过中国图书业首家与国际资本联合组建的合资公司——凤凰阿歇特的邀约 。黄晓燕在国内外多家头部出版企业的工作经历 , 使得她对如何经营好一个出版社 , 有着不一样的解题思路 。
作为一个刚刚成立7年的新品牌 , 奇想国从创立之初 , 就将品牌和营销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 。在黄晓燕看来 , 图书品牌应该有一个非常清晰的面目 , 从思想性、艺术性到成长性 , 都应该具有统一的调性 。
同时 , 奇想国还实行全功能运作的模式 , 涉及研发、编辑、美编、排版、设计、印制、市场销售、版权等出版全流程的管控 。
“如果想做一个图书品牌 , 或者做一个成熟的图书出版公司 , 你必须把销售抓在自己的手里” , 在黄晓燕看来 , 这不仅有利于控制整体成本 , 更有利于打造品牌 , “虽然在现在的情况下 , 已经很难用书来挣太多的钱了 , 但是我认为 , 品牌还是有它的价值 。”
除此之外 , 保持小体量 , 算细账 , 也是黄晓燕控制投入产出比的重要手段 。目前 , 实行全功能运作的奇想国 , 仅有30名员工 , 平均每年可推出80种童书 , 单一品类最高年销量可达10万本以上 。
在黄晓燕眼中 , 童书既是一门生意 , 又要承载穿越时空的能力 。她希望自己的书能卖得好 , 但又不希望用赔本赚吆喝的方式搞爆款 。她希望奇想国的童书能够成为一种文化产品 , 让细水长流、历久弥新成为其生命力的象征 。
客观的说 , 最近的诸多争议事件 , 倒是能够让这个行业的真实面目呈现在更多人面前 。这是一个竞争激烈的市场 , 却也是个有待开发的市场 。一方面是品类的多元 , 以及价格的白热化争夺 , 而另一方面 , 却仍无法掩盖原创能力的不足 , 以及整个行业核心竞争力的疲弱 。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读到更优质的童书作品 。而优质作品的基础仍旧是原创能力 。这才是童书行业走向强大的真正内核 , 只有本土原创内容愈发繁荣 , 才能支撑起出版业最具活力、同时竞争最为激烈的细分板块的长久发展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