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上海文娱复工人:逃离,生存,继续生活

投稿|上海文娱复工人:逃离,生存,继续生活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娱刺儿 , 作者|怡晴 , 编辑|直三
社交网络上一时蔓延着各种复杂的情绪 , 有人为难得的“自由”感到开心 , 成群结队地去外滩庆祝;也有人一边适应着近60日生活习惯的变化 , 一边忙着排队做核酸 。
上海的街道再也不是空无一人 , 小区、核酸检测点、甚至是外滩 , 人们的脸上是许久不见的轻松与愉悦;朋友圈里 , 一位上海的音乐从业者感慨生活秩序恢复正常的第一件事 , 仍然是做核酸 , 大街小巷充满了烟火气 , 但生活已经不是曾经的生活 。
Figure创始人张悦在六月的第一天早上九点半 , 转发了一则关于上海战疫《了不起的普通人》的视频 。复工复产后 , 已经离开上海的张悦在朋友圈写道:“不歌颂 , 不庆祝 , 不忘记 , 不原谅 , 也不放弃 。”
这已经是张悦第二次经历封城和解封 。2020年2月到4月 , 他带着15个小伙伴组成的摄制组第一时间进驻疫情中心武汉 , 整整拍摄了74天 。
上海复工以后 , 张悦正紧锣密鼓地拍摄着在上海未完成的纪录片 , 跟着主人公的足迹 , 行走在厦门的大街小巷 。居家三个月后的他 , 来到了厦门 , 将要去青岛 , 本月上旬还要去往云南 , 进行一次公益拍摄 。
综艺导演张景已经离开上海 。在某城市的隔离期一结束 , 他就和同事每天下馆子 , “同事每次吃完一顿饭 , 都要发出‘好好吃’的感慨 。”
与此同时 , 工作也变得越来越多 , 在商量接下来推进节目的过程中 , 熬夜到四五点竟然成了常态 , 张景觉得比线上办公还累 , “大家坐在一起反而很少能有商量好事情的时候 , 就一直往后拖 , 有一次我差点当场崩溃 。”
明星主播吴雅婷直播间的负责人敏敏 , 依旧驻扎在上海 , 六月一日当天 , 她被朋友问到“要不要也去外滩”?但她觉得仍然应该保持谨慎 , “小区又有一例阳性了 。”
复工复产之际 , 敏敏没有选择立刻线下复工 , 而是给团队放个假 , 让大家好好外出散心 , 自己则继续“脑暴” , 在主题、品类等方面找创意 , 打算618那天大干一场 。
上海好转后 , 物流也多了起来 , 人手不够的敏敏 , 只能招来临时工帮忙整理包裹样品 , “还要增加几个大场直播 , 尽快复工复产 。”
在疫情和行业状况的双重压力下 , 上海文娱人成了行走在复工路上的第一批人 。
毕竟 , 生活还得继续 。
必须离开的老板上海复工后 , Figure创始人张悦的内心很平静 。
手头的拍摄工作 , 因为疫情已经耽搁了三个月 , 为此甚至失去了一些项目 。为了整个公司的“生计” , 张悦决定离开上海 , 来到厦门继续拍摄 , 不耽误此后的拍摄进程 。
到达厦门的时候 , 好巧不巧 , 北京疫情又起来了 , 团队的人员困在北京出不去 。但办法总比困难多 , 张悦在福建幸运地找到了曾经合作过的导演与摄影师 , 临时组起了一个拍摄组 。
一旦离开厦门拍摄 , 就会再次面临人手缺失的问题 。张悦做了两手准备 , 一方面随时了解北京疫情政策 , 想办法让团队的人能尽快转移出来;另一方面 , 就是继续在拍摄地找好的且有信任关系的团队 , 尽管这并不容易 。
庆幸的是 , 疫情已经得到较好的控制 , 6月2日 , 北京的拍摄团队到了厦门 , “终于结束了老板一人独自复工20天 , 团队全员居家的局面 。”
一个人养活一个团队 , 张悦的故事 , 要从三月上旬 , 上海疫情还未真正蔓延开始说起 。
那时候 , 张悦正带着四五个人的团队在上海为接下来的纪录片做调研 , 这部纪录片他很重视 , 是关于喜剧行业的 , 张悦打算做成中国首个此系列的纪录片 , 即便费用要比他之前拍摄的其他领域的纪录片低不少 , 他也乐在其中 。
疫情加剧得有些突然 。调研的间隙 , 张悦就收到了来自各方的封控消息 , 但他觉得问题不算很大 , 坚持一下应该顶得住 。于是 , 他和团队商量 , 先让拍摄团队的导演回北京 , 在上海本地保留包括自己在内的三个主力 , 继续调研任务 。
然而当拍摄团队的成员到达虹桥机场的时候 , 健康码就已经“黄”了 。两位导演先是回到了各自的家乡 , 进行完整的隔离之后 , 才返回北京 。
而这只是团队多地辗转的一个开始 。
四月底 , 北京疫情严重起来 , 居家办公成了各公司五月的常态 。张悦陷入了更深的焦虑中 , 团队三四十号成员 , 都陷入了居家且手头上没有工作的状态 , “凑巧的是 , 上半年的项目很多都在上海 , 百分之八十的项目也都陷入了停滞状态 。”
四月底的上海 , 已经出台了返乡政策 , 每天也会有四列高铁从上海分别驶向杭州和南京 , 但票很难抢 。抢票的不仅是要出去的上海异乡人 , 还有沿线居民 。
张悦有一个一起共事过的朋友 , 彼时已经从上海离开 , 没有高铁票 , 就开了二十多个小时的私家车回家乡成都 。
“接收地的街道或单位开返乡务工证明 , 上海的街道或者居委会同时开允许离开的证明 , 就能走 。”
按照流程走 , 团队三五天的时间就做好了准备 , 但张悦的家乡就在上海 , 理论上无法符合“返乡务工”的条件 , “外地人才有乡可返 , 我去找居委会的时候 , 居委会就会质疑 。他们看了我的310开头的身份证 , 说你返什么乡?”
张悦没办法 , 他要照顾的不仅是家庭 , 还有公司里三四十人的员工 , 而每月成本费用就要几十万 , 复工是唯一的出路 。
投稿|上海文娱复工人:逃离,生存,继续生活
文章图片

复工之路上的拍摄 图源:张悦
他只能苦口婆心 , 先晓之以理 。“我确实离开上海就是有务工需求 , 实在不行就动之以情 , 我说我今年面临很大的困境 , 目前只有复工了 , 才能有养活更多人的可能性 。”
居委会最终被张悦打动 , 在返乡证明上盖下了鲜红的印章 。
离开上海的复工之路有些麻烦 。上海没有开放通往厦门的高铁 , 只能找有通行证的车 。张悦住在浦东 , 但他的身份证放在浦西的父母家 , 要和大部队集合 , 就要找兼具两地通行证的车 , 此间 , 大家都提心吊胆 , 担心在一次次的盘查中出状况 , 然后被劝返 。
离开上海的路上 , 张悦一直在拍照来纪念这个暂停的世界 , 他给娱刺儿发过来一段自己拍摄的视频 , 眼前是空无一人的街道 , 和张悦印象中完全不同:“这条路原来天天走 , 凌晨打车回家 , 都有很多车 。”
直到检查的最后一站——上海和浙江平湖的交界处 , 才真正意味着 , 他们顺利离开了上海 。
疫情期间 , 张悦的腰伤一直没有痊愈 , 到达厦门的时候 , 已是下午三点 , 他还穿着外套 , 与厦门的天气已经有些格格不入 , 而张悦在隔离酒店里 , 腰已经疼到连起床都很困难 。
“7+7”的隔离与监测生活渐渐结束 , 最后几天 , 大家已经可以出门遛弯 , 感受大街小巷的阳光与真实的烟火气 , 张悦觉得连空气都是自由的 。
如果没有疫情 , 张悦上半年本来还应该有一档与央视大型节目的合作机会 , 三四月调研、定方案 , 五月份应该要拍摄 。但上半年的计划被完全打乱后 , 合作也就是这样心照不宣地取消了 。
“前期的调研和拍摄必须要在春天才能完成的 , 不是说我们浪费了三个月时间 , 之后三个月大家加把劲就能把这个时间赶回来 。”现实是 , 他们连“赶时间”的机会都完全错过了 。
疫情持续的上半年 , 困在北京的同事没有工作做 , 张悦没有减薪 , 没有裁员 , 但现在的他已经不确定 , 这样的状况还能坚持多久 , 毕竟公司已经三个月没有产出 , 而复工情况变化不定 。
“我既不会跟人哭穷 , 也说不出勒紧裤腰带也要养活大家的话 , 至暗时刻 , 一个人做什么永远比说什么重要 。我能做的 , 就是希望起到表率作用 , 带着大家走下去 。”
巧合的是 , 武汉疫情的时候 , 张悦在武汉拍摄 , 上海疫情时 , 张悦再次经历相似但又不同的事情 。他起表率作用的方式 , 就是每一次进医院、红区的拍摄 , 都要自己第一个带队去 , “因为大家看到我的背影 , 就不会慌乱 。”
就像现在这样 , 脚上架着支具的他 , 继续在厦门、深圳、云南、青岛等多地复工 。
六月一日 , 社交网络上传递着上海复工的喜悦 , 但张悦觉得 , 他无法忘记这一段特殊的经历 。
让公司好好活下来 , 成为了张悦当下唯一的目标 。
综艺导演的“精彩”复工五月中旬 , 当有一批人已经顺利离开上海开工时 , 综艺导演张景的团队也决定从上海赶往某城市 , 进行综艺前期场地选取的准备工作 。
隔离的时间太久 , 对于六月复工 , 大家已经不做奢望 。离开 , 不耽误下半年的进度才能解决燃眉之急 。
在某城市隔离期结束不久 , 上海便复工复产 , 而张景的团队也已经在异地找好了场地 , “其实我们都比较庆幸 , 先跑出来了 , 工作没有耽误是其次 , 早一分获得自由 , 更为重要 。”
投稿|上海文娱复工人:逃离,生存,继续生活
文章图片

外出拍摄 图源:张景
现在的他工作起来已经有些不分昼夜 , 会议开到一点是常态 , 四五点的情况也经常出现 。线下的工作反而不如线上那样高效 , 领导给他们专程提供了一个房间 , 用来“脑暴” , 最终的结果就是大家争执不休 。
5月27日 , 在娱刺儿和张景通电话时 , 他和团队里的五个人 , 正在酒店里进行第六天的隔离 。
5月 , 被团队通知要离开上海时 , 张景有些不情愿 。三个月的居家办公生活 , 他早已习惯 , 从早上十点半到晚上一点半的会议生活 , 线上无法碰面的交流方式 , 让他时刻保持着一种“友善”的情绪 , 因此不愿意离开上海 。
“大环境不确定 , 感觉外面还有一点危险 。”张景回忆时 , 依然为当时的自己感到紧张 。
然而 , 当公司为他们写满了一张A4纸的离开注意事项时 , 张景知道 , 必须要离开了 , “因为节目再拖下去 , 就没有办法按时交差了 , 可能会影响一年的付出 。”
第一步 , 就是找到“接收地” 。要想返乡复工 , 就需要当地的证明 。张景委托朋友 , 在某城市当地办理了团队五个人的接收证明 , “就相当于是临时开了一个分公司那样 , 做了一个证明 。”
【投稿|上海文娱复工人:逃离,生存,继续生活】张景所在的小区很大 , 近一万人 , 居委会的管理虽然透明 , 但也透露着谨慎 。当他拿着证明要求返乡复工时 , 基层社工不敢批 , 张景只能跑去小区门口找领导层 , 在被详细问询离开时间 , 去往地点 , 并确认出门之后不能再回来 , 领导层才终于点头 。
5月15日 , 张景拿着出门证、通行证、接收证、核酸证明 , 还有公司下发的A4文件纸 , 在初夏的上海 , 拖着一个26寸的大箱子 , 穿着外套 , 戴着帽子和橡胶手套 , 捂得异常严实 , 静静等待着团队的车来接自己 。
“我会时不时看手机里的消息 , 但是戴着手套非常不方便 , 我得把橡胶手套上按出一个指甲盖的形状 , 输密码和打字才不容易错 。”
行驶了二十多个小时 , 累得腰酸背痛后 , 张景终于看到了目的地上亮眼的目的地名称 , 但淹没激动的 , 是内心的紧张与疲惫 。
下了车仍然要做核酸、做抗原、填资料 。等疾控中心来拉人时 , 张景才发现自己的二维码变红了 , 瞬时吓了一大跳 , 
等同事的健康码一一变红 , 张景的心才放下来 , 坐在样板房里等待大巴来拉人的他 , 已经有些头晕了 , 浑身难受 , 但不能摘口罩 , 衣服穿了两层 , 也不敢脱——他太久没有出来 , 担心自己一不小心就防护不当 。
更夸张的是张景的朋友 , 她穿的是冬天的连裤袜 , 仿佛是从冬天里穿越过来的 。经过几个小时的蒸腾 , 张景朋友的脸已经满是通红 。
提起当时的场景 , 张景觉得心酸而好笑 。
三个小时后 , 疾控的车终于到达 , 张景和朋友们一起把行李塞进这辆五座容量的车子 , 最终 , 他和一旁的男同事挤在一个座位上 , 不能开窗 , 就在不透风 , 又闷热的情况下朝市区驶去 。
此时已经半夜 , 当大家昏昏欲睡的时候 , 张景突然看到窗外各种小吃店 , 有吃的喝的 , 一车人都短暂地激动了起来 , 这是很久都没有见到过的景象了 。
而隔离结束后 , 一行人第一次外出吃饭买奶茶 , 快乐的神情和周围有些不匹配 , 和初来这里时一样 , “像个傻子 。”
那时候 , 他迫切地希望 , 自己的隔离酒店能好一点 , 这样可以睡个好觉 。不远处有一个四星级酒店 , 张景激动地想 , 如果这是自己隔离的酒店 , 他真的太高兴了 。然而车一路驶过酒店 , 丝毫没有停的意思 。
正当他失落时 , 司机又绕了回来 , 停在了酒店的门口 。“失而复得”的感觉那一刻在张景心中蔓延 , 他把从上海到目的地之间发生的一切 , 用“精彩”二字形容 。 
投稿|上海文娱复工人:逃离,生存,继续生活
文章图片

等车间隙拍摄 图源:张景
隔离与健康监测的十四天里 , 张景仍然有一种自由 , 但又没有完全自由的状态 , 因为异地复工后的工作状态更忙碌了 , 也让张景陷入了漫长的思考 。
疫情线上办公的时候 , 张景觉得很折磨 , 因为原本定好的合作方 , 中途又拒绝合作 。张景三番两次在线上和对方沟通 , 都没有任何效果 , 甚至有一种要被气哭的冲动 。
那时候他想 , 如果可以线下见面的话 , 结果或许是好的 , 因为线下有一个拉近距离的感觉 , 面对面交流也能充分了解对方的想法 。
在酒店隔离的日子 , 张景和同事们继续线上的沟通 , 但还是消耗了他不少的耐心 。
而线下见面的那天 , 线上“激情battle”的同事们反而都有些不适应 , “就是害羞和眼神躲避 。”张景形容得很微妙 。
上海疫情并没有耽搁张景的项目 , 公司的运作依旧正常 , 但这段时间足以让张景认真地思考着自己与综艺行业之间的关系 , 这个行业很卷 , 录制一档综艺几乎没有喘息的时间 , 而公司领导层的意见更是千变万化 , 每当他要去执行的时候 , 方案就又被更换 , 他想展示出更好的想法 , 但同事不接纳……
张景觉得很累 , 他想做一档有社会价值的综艺 , 但以他的经验来看 , 内容创意被干预得太多 , 做一档好节目的初心也被改变 , 大家想要追求的 , 就是热搜、话题和自己想象中的虚假 。
访谈到最后 , 他忍不住叹了一口气 , 说:“我已经很久没有过过一次完整的夏天了 。”
张景从事这个行业已经有四年 , 他录制的综艺总在夏天发生 。
上海疫情结束了 , 张景在考虑要不要离开这个行业 , 去寻找自己的生活 , 获得真正的“解放” 。
无法停下脚步的直播人上海的烟火气又回来了 。对于居家办公三个月的上海打工人而言 , 有些突兀 , 也有些不敢相信 。
明星主播吴雅婷的直播间负责人敏敏 , 看到复工复产的消息后 , 长长地吁了一口气 , 提起生活的正常回归 , 她的声音透露着隐隐的兴奋 。
敏敏刷到好多人去外滩的消息 , 远在杭州的朋友问她有没有去凑热闹 , 敏敏表示拒绝 。
解封这一天来得有些突然 , 除去精神上的不太适应外 , 现实情况依然让她保持警惕 , “在复工前十天左右 , 我旁边的楼栋还出现了阳性 , 另外一栋楼已经解封了 , 还有阳性出现 。”
另一方面 , 核酸证明是出门的硬通货 , 复工复产的那一刻 , 也意味着核酸检测点成为人流量最大的地方 , “到处排起了长龙 , 不方便 。”敏敏最终选择只在楼下散步 , 最远到过的地方 , 也只是小区周边 。
临近618这个电商人的大日子 , 敏敏如今的心思全部放在工作上 , 脑海里是如何更好地完成此前制定的直播规划 。
“目前情况不稳定 , 我们还是线上工作 , 两个同事回到杭州那边 , 帮我们协调在上海的业务 , 我们也建议雅婷姐放几天假 , 好好散散心 , 充完电后继续冲击618 。”
加上明星主播吴雅婷 , 七个人的直播团队 , 如今分隔在上海与杭州两地 。上海的三位同事也分居三区 , 仍然无法恢复线下一起办公的状态 , 这一切都需要她打起十二分的精神 。
总结这三个月的时光 , 敏敏觉得可以用“迷茫”“庆幸”“忙中有序”三个词来形容 。
敏敏进入直播电商行业已经五年 , 2022年初 , 敏敏所在的公司遥望网络将新签的明星主播吴雅婷交给了她 , 业务版块发生变化 , 敏敏奔赴了新的阵地——上海 , 迎接事业上的新挑战 。
3月中旬 , 上海疫情加剧 , 各地区开始实行管控 。吴雅婷是直播界的新人 , 以前团队直播都是五六个人一起操作 , 彼时分隔多个区域 , 要带货的样本也进不了上海 , 直播排期受阻 , 那还怎么卖?
工作运转不起来 , 敏敏迷茫了三四天 , 但她的个性就是“迎难而上” 。在收到公司遥望网络准备的物资、补贴品 , 以及工作安慰后 , 敏敏觉得自己又满血复活了 。
遥望网络是一家以直播为核心的综合型科技公司 , 其官网显示 , 已签约合作了30余位明星主播及百余位主达人主播 。
一般情况下 , 四五个人的团队搭配一个专业的直播间 , 就能撑起一场销售额不菲的直播带货 , 敏敏深思熟虑一番后 , 跟团队以及在杭州的招商同事一起 , 重新梳理直播货盘 。
线下办公的时候 , 直播间里的六个小时 , 紧凑得没有任何余地说与工作无关的话 , 递商品 , 同步信息 , 上链接 , 与商家沟通 , 以及实时完成各项操作 , 团队默契到一个眼神就可以解决 , 但到了线上远程支配 , 看不到眼神 , 用微信交流 , 耽误了部分进程 , 连“脑暴”效果都减弱不少 。
在节奏如此快速的直播行业里 , 敏敏能做的就是不掉队 。 
投稿|上海文娱复工人:逃离,生存,继续生活
文章图片

敏敏收到的包裹 图源:受访者
她没想到的是 , 吴雅婷比她想象中更拼 。因为直播团队都各自居家隔离 , 原本定在傍晚六点直播的吴雅婷 , 因为要陪孩子 , 同时参与选品的工作 , 还要自己拍短视频 , 一天的时间几乎被“榨干” , 直播时间也改为晚上八点 。
五月中旬 , 主播们都开始了618大场的直播 , 敏敏的野心也在618 , 居家期间团队的配合与表现 , 让她想来几个大场直播冲一冲 。
她便派了团队两个小伙伴率先回到杭州看一看隔离要求 , 以及场地 。一旦有条件 , 她想带着团队离开上海 , 到更专业的直播场地发挥自己的热情 , 而且回到杭州有公司“撑腰” , 一切都更有安全感 。
但没想到回杭州的过程十分曲折 。和所有人一样 , 敏敏帮助团队成员办理上海往杭州的通行证 , 公司作为接收地也一直安排回杭应该办理的程序 。
但路程的不确定 , 以及7+7的隔离天数 , 都让敏敏放弃了回去的机会 , 也放弃了在专业直播间里做直播大场的准备——时间上耽误不起 。
如今的团队七个人 , 被现实状况“切割”得四分五裂 , 但敏敏已经不焦虑了 。
在三个月的居家办公时间里 , 他们完成了KPI的60% , 而当下 , 虽然不能立刻实现线下复工 , 但三个月的线上办公更提高了彼此的默契值 。如今的她对未来更有信心 , 也在时时刻刻观望 , “条件允许的话 , 也可以在上海这边找场地 , 而且现在货品慢慢地都可以送进来了 , 已经克服比较艰难的时刻 。”
情况一直在变 , 敏敏每天都会去居委会那里了解具体的政策 , 希望把出了上海的两位同事再接回来 , 因为如今的物流递增 , 在上海的工作人员根本忙不过来 , 敏敏只能在当地找来一些临时工 , 帮自己搬运包裹 。
上海复工复产后的这些天 , 敏敏反而让团队都放缓了脚步 , 一方面是为了大家尽快适应外面的世界 , 另一方面 , 也是为接下来的618做最后的冲刺准备 。
此时的休息 , 是为了更好的出发 。
谈及这段时间的感想 , 敏敏觉得无论外界的环境如何 , 最重要的是“多学 , 多看 , 多反思 , 多问问自己” 。
“因为疫情 , 很多线下店铺都关了 , 大家都转移到线上 , 比如做服装的 , 它价格越打越低 , 甚至都亏本 , 大家都很卷 , 谁不卷呢?”敏敏表示 , 在现在的大环境下 , 更要不断做好自己 。
结语尽管六月过去了不到一周 , 但上海文娱人早已经忙碌了起来 。
综艺导演张景的节目临近执行期 , 每天会议不断 , 除了睡觉 , 就是在开会 。有一次 , 张景四点刚从会议室里出来 , 七点就要起床接从上海赶来的同事 , 睡了三个小时的他 , 有些不太适应线下忙碌的工作 。
张景在居住的酒店买了床单、零食 , 还有日常用品 , 希望警告自己 , 在工作之余 , 不要忘记生活 。
敏敏的线上会议多了起来 , 说话的语速依然很快 , 她告诉娱刺儿接下来的时间里 , 还是维持一周至少四场直播带货的工作频率 , 且只会多不会少 , “我也在尽快安排小伙伴来上海 。”
人手才是复工复产的第一要义 。
和同事们已经汇合的张悦 , 不再单打独斗 , 有了更多的帮手 , 在工作上更加没有了后顾之忧 。他抽空去医院看了腿伤 , 又看了腰伤 , 在身体恢复的过程中 , 拍摄着纪录片里的主人公 , 而等到七月 , 张悦会再次返回上海 , 继续纪录片的拍摄 。“相信那个时候 , 一定会更好 。”
对于文娱行业 , 他也很难给出具体而清晰的意见 , 但还是挤出了三个短句:“认清形势 , 找准出路 , 如果可以的话 , 咬牙再坚持一下 。”
六月的文娱市场也鲜活起来 。
综艺方面 , 《开始推理吧》《战至巅峰》《怎么办脱口秀专场》《怦然心动20岁》等节目相继定档 , 覆盖了剧本杀、游戏、脱口秀、恋爱等多个品类 。
剧集市场更是迎来“暑期档” , 《梦华录》《传家》《暗夜行者》《警察荣誉》等在播剧 , 接棒五月的热度与口碑 , 而爱奇艺的“恋恋剧场” , 腾讯视频暑期大剧《星汉灿烂》《玉骨遥》《三体》 , 优酷520片单上的《安乐传》《长月烬明》等都备受期待 。
在疫情中遭受冲击较大的电影院也有了喘息的余地 。上海电影局6月1日发布通知 , 为了缓解本市电影院因疫情造成的经营困难 , 上海市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对因疫情管控暂停营业的、承诺愿意按照全市统一部署及时恢复营业的专营商业影院 , 给予适当补贴和支持 。
生存 , 生活 , 继续前行 , 这是三个人的故事 , 也是一群人的“疫情后遗症” 。不过 , 新的生活已经开始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