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乳企“内卷”,年轻人快喝不起牛奶了

投稿|乳企“内卷”,年轻人快喝不起牛奶了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刺猬公社,作者| 张展、星晖、陈梅希,编辑 | 园长
基本盘高度稳固的液态奶赛道,最近新品不断 。
2022年5月14日,伊利金典推出新品顶配版有机牛奶——金典娟姗有机纯牛奶 。新锐乳业品牌也不甘落后,5月17日,认养一头牛推出冷藏娟姗牛乳,而这也是该品牌旗下首款冷藏奶 。
这些新品提醒我们,牛奶世界早就不止那几个经典纯牛奶SKU了,各种新鲜概念层出不穷 。事实上,液态奶行业早已掀起一场“内卷狂潮”——从有机饲料,到冰博克技术,再到娟姗牛种,乳企们正从各个维度寻求着行业突破 。
与产品一同“升级”的还有价格:伊利金典娟姗有机纯牛奶的天猫官方售价为9.9元/250毫升,认养一头牛冷藏娟姗牛乳的天猫官方售价约为13.7元/250毫升 。与之对照,伊利经典款纯牛奶的售价仅为3.2元/250毫升 。
乳企的“内卷”究竟是如何发生的?而这又寓示着什么样的行业现实?
01 进击的高端奶相较发达国家,中国乳制品行业起步较晚,但是巨大的人口基数使其已快速成长为4000亿人民币的大市场 。据欧睿咨询数据,2019 年中国乳制品市场规模达4284亿人民币,位居世界第二,其中占比最大的品类是液态奶,市场规模超2600亿元 。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液态奶在人们的生活中早就不是奢侈品了 。但是二十多年前,事情可不是这样 。
1997年,利乐包引进中国,这种技术解决了牛奶产销分离的行业痛点,使得常温奶具备了全国化推广的条件 。自此,乳制品市场渗透率快速提升 。欧睿咨询数据显示,2006年,乳制品市场规模已经突破千亿 。
2008年,三鹿三聚氰胺事件剧烈冲击了消费者对乳制品的信心,但经过短期波动后,一直到2014年,乳制品行业又进入了高速发展期 。2014年,中国乳制品的行业规模超过3000亿元,2006开始的八年间,乳制品行业的复合年增长率达13.3% 。
行业的转折发生在2015年 。自那一年起,乳制品行业的整体增速降低到5%以下 。也是从那一年起,连续3年,乳制品行业的销量增速开始低于单价增速 。这些事实意味着,乳制品行业渗透率和人均消耗量的增长面临瓶颈,市场的增长驱动力逐渐由“量增”转向“价增” 。
这样的话,或许就不难理解乳业这波内卷的本质了——既不是渠道端的竞争,也不是品牌上的竞争,更不是对区域市场的竞争,而是抢占消费者高端心智的竞争 。也就是说,在行业发展遭遇瓶颈、消费者追求营养升级的大背景下,谁能让消费者为更高单价的产品买单,谁就赢了 。
但事实上,乳制品行业的高端化早就拉开了序幕 。
2005年,被视为国内高端白奶“开山之作”的蒙牛特仑苏横空出世;2006年,伊利紧随其后,推出了高端品牌金典,致力于打造中国“高品质的天然牛奶” 。除了这两大乳业寡头,新希望、圣牧、辉山乳业等品牌也都纷纷布局高端产品 。
根据商业咨询公司Frost Sullivan的统计数据,高端奶在国内白奶市场中的占比逐年提升,2009-2013年,高端白奶零售额由179亿元增至417亿元,2020年突破800亿元 。
02 乳企内卷图鉴推动规模攀升的,不仅是终端高涨的营养升级需求,还有玩家们的内卷 。
在宣传语的狂轰滥炸之下,人们渐渐意识到牛奶不仅是手中的那杯白色饮品 。
一盒牛奶的背后,值得关注的还有默默奉献的奶牛,以及它身上的无数知识点:牛的品种、所在的牧场、饲料的食谱、每天的生活方式……
从原奶到奶产品,从奶产品到消费者,前前后后的每个环节,如今都有公司争做文章,花样频出 。
奶源是一切的起点 。在消费主张日新月异的当下,奶源高端化已成行业共识,乳企们的战争就从这里开始 。
第一种“内卷”流派是卷牛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已成奶企宠儿的娟姗牛 。
娟姗牛是一种行业公认的“贵族”品种,能产出口感、营养上好的牛奶,但2019年底国内存栏率仅约1% 。稀缺属性造就了娟姗奶不菲的身价,消费者熟悉的伊利、三元、辉山、光明等品牌都争相把娟姗奶摆上货架 。
投稿|乳企“内卷”,年轻人快喝不起牛奶了
文章图片

此外,“A2基因型奶牛”也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广告标语里 。除了起家于新西兰的A2乳制品公司,越来越多本土乳企也重视起A2奶,并将其颇具特色的A2β-酪蛋白作为高端化的卖点 。过去数年间,三元、伊利、现代牧业,没有谁能拒绝A2牛的诱惑 。
第二种“卷”是卷饲养,新一代“草饲奶”概念冉冉升起之时,老前辈“有机奶”早就卷出天际 。
还拿娟姗牛为例,伊利在呼和浩特专门为其建了一座有机牧场 。就像人们常在广告语里听到的那样——选址是“北纬40°黄金奶源带”,要求是中欧双标准,牧草施的是有机肥料,抗生素和防腐剂统统受限,缓冲带用来隔开污染,土壤经过多年净化,水源是深层地下水……
【投稿|乳企“内卷”,年轻人快喝不起牛奶了】严谨的不只伊利,认养一头牛曾表示,自家每头奶牛每天的伙食费达到80元,食谱能一条一条写出来不含糊:玉米青贮、苜蓿青贮、燕麦青贮、压片玉米、燕麦草、苜蓿草、玉米蛋白粉……
在饲养这件事上,没有乳企不想讲好故事 。
第三是卷加工,技术名词一套接着一套 。譬如超滤技术,海外热度一直居高不下,加拿大的Saputoo、美国的Maple Hill都在试水相关产品 。
所谓“超滤”,是一种膜过滤技术,以物理截留方式对溶液中的不同成分进行分离,从而达到筛选、浓缩、整合等目标 。乳企之所以要搞超滤,就是为了筛选调整牛奶中的物质,额外实现低糖、低钠、高蛋白等附加要求 。
于是,我们能看到伊利旗下品牌通过超滤推出高倍蛋白牛奶,蒙牛与可口可乐的合资企业可牛了高调推出“鲜菲乐”,同样剑指超滤营养奶 。
与此相似的还有冰博克,这一源自啤酒工业的冷冻提纯工艺也被用在了牛奶身上 。借由冰博克技术,牛奶中的水分被分离,最终得到浓稠的提纯奶 。天润乳业、必如食品都在尝试把冰博克奶推向市场 。
品牌向奶源高地发起冲锋的同时,品类创新的竞争也愈发白热化 。
以往人们最熟悉的细分类型牛奶是舒化奶,它采用无乳糖技术,解决了乳糖不耐受人群的烦恼 。
现在,更多功能奶出现在市场上,佼佼者如现代牧业旗下子品牌三只小牛 。三只小牛既推出了肠胃友好的零乳糖牛奶,也在尝试添加γ-氨基丁酸的助眠牛奶,以及主打零脂肪的三零牛奶等 。牛奶的前缀越来越多,目标用户也越来越垂直 。
再之后,要让这杯卷出来的牛奶抵达消费者,市场营销是必经之路 。
奶企本就是广告投放的传统大户,它们长期占据着电视台的黄金时段,同时也是王牌综艺的常青金主 。但这对网生一代来说还远远不够 。为了拉拢年轻人,奶企开始了新的征程 。
说实话,奶企卷带货、卷牧场直播已经不出奇了 。更夸张者如认养一头牛,做“溯源”营销时不仅往城市电梯间投放了海报,还额外配备了互动装置供人体验 。
在电梯场景里,年轻消费者能看到草料的模样,能听到奶牛的歌单,这当然比纯粹广告语的感染力强得多,而背后的成本也显然不容小觑 。
为了一杯奶,大小乳企注定要卷生卷死 。
03 从常温走向低温上面我们讨论的主要是液态奶中占比最大的常温奶,但在液态奶中更为高端的低温奶也是不容忽视的部分 。
消费者端产生的,或者说是被动激发的对于牛奶品质升级的需求,一部分反应到常温奶高端化的市场变化中,另一部分则催生从常温奶到低温奶的消费行为变迁 。
常温奶保质期长、耐储存、运输成本低,总体价位低于低温奶;低温奶从生产端、运输链到零售端,整体都有更高的条件要求,且因为保质期短,比低温奶损耗率更高,因而落到零售端,总体价位也高于常温奶 。
但随着消费侧诉求的变迁,低温鲜奶过去十年成为国内乳品行业增长最迅速的品类之一 。
根据欧睿咨询数据,2009到2019年间,低温鲜奶(巴氏奶)的市场规模由139亿升至343亿,增幅高达147%,其中主要增量因素是销量增长,其次是价格增长 。2021年,巴氏奶市场规模继续攀升至414亿,除了受疫情严重影响的2020年,其余年份的市场规模增速均高于10% 。
即便有着如此高的规模增速,低温鲜奶(巴氏奶)在国内的市场氛围仍不到30%,远低于常温牛奶 。一方面,耐储存、性价比等因素仍是消费者选购牛奶时的重要考量因素;另一方面,尽管冷链运输产业近几年发展迅猛,但总体而言仍需要时间铺全运输网络,降低运输成本,最终降低巴氏奶的整体成本和零售端价格 。
与蒙牛、伊利在常温奶市场的绝对优势不同,低温鲜奶市场的分散性更强,且具有较强的地域属性 。2019年,头部5家品牌总计占有巴氏奶市场36%的份额,其余64%的份额分散在各地乳企手中 。
投稿|乳企“内卷”,年轻人快喝不起牛奶了
文章图片

地域性也直观地体现在消费者与本地乳企之间的信任关系上,这种信任关系的建立,可以往前回溯到上世纪90年代 。当时,超市和便利店尚未普及,本地鲜奶品牌大多通过牛奶箱和送奶服务销售鲜奶 。每天清晨,送奶工会把鲜牛奶放到牛奶箱里,再把用户提前放到箱子里的空玻璃瓶取走 。
流苏(化名)是出生于湖南省娄底市的00后,据她回忆,早在她出生前,居委会就给家家户户都安装了奶箱 。“不管你定不定牛奶,奶箱是统一安装的 。”
当时统领湖南牛奶市场的是南山牛奶,产品来自湖南省当地的南山牧场,从流苏记事起,喝的就是订购的南山鲜奶,“家里有小孩的一般都会订,大人没有喝牛奶的习惯,后来那些牛奶箱都变成了塞报纸的地方 。”
上海市民与光明,北京市民与三元,南京市民与卫岗,济南市民与佳宝,四川居民与新希望,都存在类似的信任关系 。尽管奶制品销售场景从牛奶箱迁移到了超市和便利店,这五个地域性品牌仍在巴氏奶市场中占据较高的份额 。而流苏小时候喝的南山牛奶,后来被四川的新希望乳业收购 。
这一块增速迅猛的低温鲜奶市场,头部乳企当然不会放过,从2018年起,蒙牛、伊利、君乐宝等头部品牌纷纷开始入局低温奶市场,试图从地域性乳企手中分一杯羹 。现代牧场、每日鲜语、悦鲜活等全国便利店里的常客,都是头部乳企近三年内推出的低温鲜奶新品 。
头部乳企的优势在于全国范围内的供应链和商超资源,可以预见,规模增长迅速的低温巴氏奶将成为乳企争夺的主战场之一;地域性乳企则将着力稳固自身的地域优势,以抵御外部竞争,部分中小乳企也可能面临和南山乳业类似的收购结局 。
站在消费者的角度,乳企之间的竞争并不一定是坏事,前提是乳企能将竞争的重点放在降低成本、提升效率、优化品质上,而不是一门心思地在营销侧“内卷” 。因为前者能让消费者喝到更优质、更低价、性价比更高的牛奶,而后者只能让消费者为营销成本买单 。
真正做到布局上游,并不是一件易事,作为牛奶产业的上游,牧场的布局和建设,不仅成本高,而且周期长 。但对于想在这个产业里精耕细作、长久发展的乳企而言,从上游着手整合牧场资源,并完成现代化智能化改造,无疑是一个功在未来的大事 。
毕竟牛奶每一代人都要喝 。我们想听到的绝不是牛奶怎么越来越贵了,而是国产牛奶真的越来越好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