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蓝海变红海,高考志愿填报咋就这么火?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壹DU财经辛苦12年,一朝见分晓 。今年1100多万名学生已经完成了自己的高考使命 。接下来,最为重要的是被称为“第二场高考”的填报志愿环节!
在家长圈,流行着这样一句话:“志愿填对了,600分上985;填错了,600分上二本 。”果真如此吗?
“我们班20%上清北,除了我之外全部上的985,最次211 。”曾经的北京某知名中学实验班毕业生小程,说起自己十年前的高考志愿填报仍不能释怀:“当时我的成绩在班里前十,一直都认为北大是十拿九稳的事,所以第一二三志愿全部填的北大 。”
但意外还是来了,最终他以4分之差与北大失之交臂 。“跌”入了北京一所普通大学 。“当时,老师让把所有的志愿都填满,后面的志愿就胡乱填的 。没想到真的‘掉’进了自己挖的‘坑’ 。”虽然本科毕业后他考了北大的研究生,但第一学历的不足成为压在他身上的巨石 。
虽然他的经历称得上极端,但也反映出高考志愿填报“一纸定前途”的特殊属性 。
正因如此,这一需求在近几年内开始暴增,参透赛道商业价值的平台、机构和个人不在少数,开始奋不顾身的投身其间 。
尤其是在个人IP,他们的产品不仅有少则几百元的志愿填报卡,三五千的一对一填报咨询,更有上万元甚至数万元的专家贴身服务 。
准入门槛低、盈利回报大,这一市场很快从蓝海变成红海 。
天眼查数据显示,国内目前共有超过1500家企业名称或经营范围包含“志愿填报”,而在2013年前,全国志愿填报相关企业年度注册数据仅仅是个位数级别 。
文章图片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利用家长的焦虑赚钱,一直是百试不爽的招数 。在“一纸定前途”的高考志愿填报赛道,更是如此 。
01、个人IP爆发壹DU财经与多家机构沟通后发现:去年之前,各大机构均将高考志愿填报给在读的学员;“双减”政策后K12业务砍掉的背景下,不少机构也在小范围的试水将之变成“业务”,但并未大面积推广 。
而后,我们试图观察专注做高考志愿填报的机构和个人 。很有意思的是:在抖音上,“XX老师讲高考”、“高考志愿填报”多如牛毛 。在这些“个人IP”背后,更多是机构化运作的结果 。
文章图片
消费者对此的反馈如何?
在北京做二手手机生意的王女士,在今年春节后就关注了某短视频账号,“我们没有学历,没有经历过高考,现在只能先学习,听老师讲得挺好,持续关注了3个多月,花了2000多报的‘志愿填报服务’” 。
王女士介绍:“根据不同服务和需求,志愿卡分好几档,比如我只需要在群里学习相关政策,再来一个AI志愿填报就行了 。群里有的家长报了一对一专家指导,据说好几万,但人家享受的服务是不一样的 。”
在她报的2000元左右的“套餐”里,有一张“志愿卡”、群服务以及小程序的专属服务——可以扫描二维码进入小程序,填上孩子所在高考省份和分数、意向专业,会自动跳出来适合的学校 。“我们再根据学校和专业,去查询这些学校的口碑就行了 。”相当于家长不用自己去研究,系统可以自动匹配出来 。
在王红看来,女儿成绩并不理想,大概率走民办本科 。“作为父母,我们尽力做到自己应该做的,钱花了,以后不后悔,孩子也不要怪我 。道理反复讲过,但如果不听的话,我们也没办法,未来还得靠孩子自己去闯 。”
“花钱了,不后悔”,是不少家长的典型心理,对于成绩并不理想的学生家长尤其如此 。
但同时,一些成绩相对优异的家长,他们的需求则是优中择优 。
同样在北京,“二进宫”的小南考出了640+分的好成绩 。他和父母对于高考志愿的填报需求则是去好的211还是保住985 。
【投稿|蓝海变红海,高考志愿填报咋就这么火?】作为“学霸二代”,小南从小成绩优异 。2020年因小南爸爸积分落户迟迟未落实,小南不能在北京参加高考,本意是去衡水中学上学,又因疫情原因只能在家自学,无课可上的尴尬让小南在当年的高考中失利,无缘211,更别提985了 。
“必须复读,现在但凡好一点的企业都要求第一学历是985院校,2021年高考成绩还可以,填报志愿时选择了一对一专家辅导 。”小南爸爸很坚定,在他看来,高考很重要,填报志愿更重要,不怕花钱,但一定要有用 。
“最后在专家的指导下,走的哈尔滨工业大学,整体比较满意 。但其实在填报时还是比较担心的,因为录取线就633分,我们只有10来分的富裕,等通知书的期间内心非常忐忑 。”
02、平台发力:AI+搜索的方式真有效吗?再来看平台的发力 。
因为高考志愿填报出圈的,夸克App当仁不让 。
去年7月,夸克App登上App Store免费应用的下载总榜和工具类应用榜第1位 。一度超过长据App Store榜首的微信、抖音、拼多多等 。
而官方对此的解释是:随着高考进入填报志愿的关键阶段,越来越多家长和考生开始使用智能工具来协助决策 。具有海量免费信息查询、模拟志愿填报等功能的夸克App受到更多人的青睐 。
自此,这个名不见经传的App开始与高考志愿填报实现了强关联 。
时间来到2022年 。不出所料,今年夸克App在高考第一天就上线了2022高考信息服务,用户通过其“高考频道”或搜索“高考”即可使用相关服务 。
除了常规的高考信息服务外,还对产品进行了升级 。官方资料显示,其招录数据覆盖上千所本科、专科高校的开设专业、重点学科、招生计划、毕业去向等不同维度信息 。
对于考生和家长看重的信息点也进行了丰富,如历年分数线、院校对比、一分一段、同分去向等功能进行了个性化筛选和对比 。
此外,夸克还联合部分高校、中国教育在线及多名高考专家如张雪峰、何运晨等,以免费直播的形式为考生和家长提供最新的政策解读和志愿填报技巧 。
而要说到行业的“老兵”,自然逃不过百度 。
早在2010年,百度就强调“让高考志愿填报能像‘百度’一样搜索” 。到了2017年,百度推出了“小度高考”,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帮助高考生填报志愿 。时钟很快到了2022年,5月31日,百度发布“用AI助考”计划,发布高考数字人助理,上线高考专题页,为考生和家长提供高考服务 。
大厂为何如此重视高考?涉及高考的“知识付费”能否通过大厂得以更大范围推广?AI+搜索能解决长期困扰家长的“志愿填报难题”吗?
如前所述,高考志愿填报服务费用从每单几千到几万元,正孕育着极其庞大的市场 。但问题在于,这样“既不环保也不经济”——对于付费家庭来讲不便宜 。对于上千万的考生而言,大面积推广也不现实 。
也因此,AI+搜索的解决方案被寄予厚望 。
“要么自己搜索研究,要么去问专业的人,但专业的人肯定要产生费用 。”重庆家长老周表示,“如果我有能力,这笔钱当然能省,反之,该花还得花 。”
这也意味着,想通过搜索来完成志愿填报的,对用户有一定门槛要求 。
“比如说,我们年轻时没有参加过高考的,学习能力也不行,对于某些行业的了解也不够,怎么有能力指导孩子呢?”老周对于孩子志愿填报格外焦虑 。虽然学校发了厚厚一本书,自己也在网上听了不少课,但依然一知半解 。
“高考志愿填报难,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信息不对称依然存在 。”一位教育界人士李先生向壹DU财经说道:“高考志愿填报并不是新鲜事物,从1978年恢复高考以来,已经有40多年历史 。但高考志愿填报服务却是2005年之后发展起来的 。”
“大学扩招、民办大学热潮等,各类信息格外繁杂,很多中国家长对于高考志愿填报这件事无从下手,生怕‘报错了毁一生’” 。在李先生看来,很大程度上也催生了高考志愿填报服务的发展 。但他同时指出,“专家不一定是‘专家’,机构或个人IP的专业能力非常重要,家长在选择相关服务时,一定要理性评估 。”
推荐阅读
- 投稿|传统品牌翻红容易长红难
- 投稿|越来越贵的新能源汽车卖给谁?
- 投稿|中国的消费,正在加速“日本化”?
- 投稿|200亿VS50亿,“脱水”小红书,到底值多钱?
- 投稿|OV留不住的人
- 投稿|持续增长能力罕见,是时候投资联想了吗?
- 投稿|一个商家眼中的618和那些“消失”的电商平台
- 投稿|银华基金掉队
- 投稿|AI没有“灵魂”
- 投稿|家电行业618大考:网红家电退烧,老牌巨头强势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