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王菩萨的故事 初帝菩萨如何证得,有多少人证得初地菩萨

怎样证得初地菩萨果位/怎样证得初地菩萨果位
没听说过纯主——果证,但听说过很多过世的人 。死真的等于结果,他修的方法不一样 。在过去的一百年和本世纪你见过多少证人?我不知道 。如果你上去了,你可以放松一下,更不用说谈了 。没听说过证据,但听说过很多过世的人 。死真的等于结果,他修的方法不一样 。去生活就是只专注于真正的信仰、热切的渴望和对佛的诚实念诵 。这就叫一直敬业,或者说一心一意敬业 。干这一行,肯定有成绩 。所以证果难,你听经读经也不容易 。读经开悟,就是古人常说的:“读一千遍,你就会看到自己的意义 。”为什么?看了一千遍,没有区别,没有坚持,没有文字,没有名字,没有感情 。这是什么?用一颗纯净的心去读经,一千遍之后你就会开悟 。就是这么一个道理,开悟真的管用 。要知道,诸佛所说的都离不开自性,自性和自己的自性是一样的 。悟,悟,悟成什么?悟自性,自性有无量的智慧,无量的德行,无量的友谊,你们都开悟了;换句话说,你不可能从这个世界学到所有的东西 。它是如何工作的?你开悟了,你就开悟了 。过去有很多这样的人,尤其是南方,尤其是广东,大家都知道慧能大师是广东人 。慧能大师真是开悟了 。不是假的 。这是佛教的经典 。无论你向他请教什么教义,他都会在你念给他听的时候解释给你听 。他非常善解人意,没有任何障碍 。你跟他讲世界上的法律,他也精通 。四书五经和古人写的一些文章,你读给他听,他都知道 。他记忆力很好 。他和普通人交谈时,经常引经据典 。他听到就能记住 。你为什么能记得?他知道其中的含义 。所以才会有这么多名词 。==============================只要他出生在西方极乐世界,他就决定成佛,“意思是净土的所有同伴都是大乘”,师父是阿弥陀佛 。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人都是菩萨,菩萨是正聚,菩萨是大乘,凡夫可以往生到这个位置和等级 。“至于示十处三贤,其身入涅槃,时相为法身 。所以得知自己生活在正定的刑期之下,便决定向艾哈迈多罗三苗三菩提求证 。它跟着这句话,这句话是梵文,翻译成中文意思是“无上义正” 。谁的证书?妙菩萨是佛果,是果位 。换句话说,这是一个很好的结论:“所有往生的人,都以确定的方式走到一起,决定成佛,可见阿弥陀佛的大愿是不可思议的 。一般来说,这些话的意思是,只要你出生在极乐陵墓的西方世界,你就决定成佛 。什么样的佛?与阿弥陀佛同等级的佛,绝不在阿弥陀佛之下 。阿弥陀佛境界很高 。释迦牟尼佛代表十方诸佛赞颂阿弥陀佛,称其为“光明中最尊者,诸佛之王” 。你成佛,像阿弥陀佛,就是诸佛之王 。你能从哪里找到这种兴趣?只在《无量寿经》,只在极乐世界 。句子是真实的,但没有谎言 。佛教徒常说:“人稀,佛臭 。”闻佛法不易闻大乘;闻大乘的时候,不容易闻到《无量寿经》 。这是纯粹的门派方法 。如果你真的想遇到这个方法,你会有一生的成就,不是一般的成就,而是圆满的成就,你就会成佛 。阿月王子和阿月王子一样,听到释迦牟尼佛讲此经,欣喜不已,发誓要成佛,就像阿弥陀佛一样 。希望我们的同学,听到这里之后,也能像阿二王子一样 。我们已经决定死,成佛,像阿弥陀佛 。

地藏王菩萨的故事 初帝菩萨如何证得,有多少人证得初地菩萨

文章插图
凡人如何修到初地菩萨?
一般人一开始就很难修菩萨 。如果简和淳能在第一时间修菩萨,至少是经过了十几代人的指点修行 。或者积累了很大的功德 。
如何才能证到和罗汉初果相当的菩萨果位呢?如果单单的念佛和观无常是否能证得果位呢在世间
【地藏王菩萨的故事 初帝菩萨如何证得,有多少人证得初地菩萨】楼主的问题值得回答!问出这样的问题不容易!我先佩服你!首先我们要知道,罗汉的果位分为四个阶段,所以在佛教中称为;四果罗汉 。更重视小乘,罗汉的最终结果是,如果他能够获得足够多的证据达到涅槃,他可以休长假 。从生死中解脱出来后,但是生死恨的变异并没有解脱,分裂的纯粹性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然后我们说大乘的菩萨位,或者说菩萨道 。朋友是对的 。一个人必须练习冥想才能达到罗汉的果位 。小乘的根本戒律是色欲,这里的色欲是指狭义的男女色欲 。所以第一点是确定不漏渣源,第二点是如何通过禅定和对佛空观的深刻理解来转化我们轮回的根本烦恼 。如何摆脱这种欲望?修行一方面是一个人无法从心底对佛法的实相进行根本的改造和升华的烦恼 。说到禅定,就不要说四果罗汉的果功了 。如果只谈禅定,做不到就不要谈真正的禅定 。充其量只是普通的静坐效果 。因此,佛陀曾在《楞严经》中明确指出;不断搞闺中事,被尘埃抢走,就像把沙子煮成饭,只是煮沙子 。再说一遍;因为对生命的认识,灭绝是由颜色消灭的;然后,你顿悟了,把它拿走,把它取消掉,一切都没有消除,因为这是最后一次.《楞严经》全称《大佛顶首如来密因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是一部以修行成就为主的大经 。此经从凡夫俗子开始,一直到成佛,都是绝对的宝藏 。单单念佛或观无常是不够的 。在深入修行方法的同时,也要参考佛教各派的理论 。那么我们就可以对佛教的实践空性的意义有一个完整的理解 。了解之后,我们会把这个理论实际运用到实践中,用我们暂时的身心作为工具,实际验证佛法的真理 。只有深入经文,才能真正走进修行四念八定的道路,才有绝对的希望证果 。大乘菩萨有八处,即不同阶段的八个层次 。当然,大乘菩萨的重点在修行上是绝对的 。
利他而无我 。但话说回来,所谓的大乘也是以小乘为绝对坚实的基础,小的无法做得到,大的面谈 。所以所谓的顿悟是如冲果,而小乘的渐修就是大乘顿悟的第一因 。先求自立,而后才能真正无私的去利他 。当然佛教有;菩萨发心,自己未得度,而先去渡众生 。这样的愿望是绝对值得赞叹顶礼的!但,我们想想,我们自身的烦恼都无法转化与升华的时候,渡化众生的力量是怎样的薄弱而缺乏说服力呢?答案是不言而喻的 。诚心祈愿楼主从;深入经藏开始,同时结合实际事修,首先升华转化自我,而后兼济天下,毕竟智慧如海!再会 。
地藏王菩萨的故事 初帝菩萨如何证得,有多少人证得初地菩萨

文章插图
证得初果是什么意义?是一种怎样的境界?一般如何可以证道?(虽然我不知道你为什么会求助我,也不知道你怎么知道我,但是我知道你有个疑惑,这个疑惑我很久之前就很纠结过,于是我依靠打坐冥思来寻求出路 。。。。。)让我们温习一些《道德经》原文: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 。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道德经》有云:吾言甚易知,甚易行 。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 。其出弥远,其知弥少 。。。。。。。【道之为物,唯恍唯惚】什么叫恍惚呢?就是大脑一片空寂,什么也不知道的状态,感觉恍恍惚惚,不是知道,也不是不知道 。不是空无,也不是非空无——什么也意识不到,仅仅就是恍恍惚惚 。仿樱备 老子曰: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 。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 。其上不皦,其下不昧 。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 。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 。老子所谓的上述恍惚状态,是理解道德经的关键所在 。因为这是运功打坐的过程 。在打坐的恍惚之间老子曰:“道之为物,惟恍惟惚 。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颂蠢其中有物 。窈兮冥兮,其中有精 。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 。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也就是说,老子的道德经,出处就是这个晃兮忽兮 。那么,我这里先给出参悟的具体操作,你看了这个贴子就可以开始了 。一般要三个星期以上,你才能达到“中士闻道,半信半疑”这个程度 。大约你打坐约半年左右,你就能够“上士闻道,勤而习之”了 。这个时候你才明白老子的高明之处 。具体操作:每天大约两个小时,静坐,大脑什么也不想,闭上眼睛,静心,虚心,脑子里一片恍惚 。不是空无 。而是什么也不知道,一片恍惚 。就是上面这个简单的操作 。大约要到几个星期之后,你才能理解我这里说的东西 。《道德经》中关于打坐,有着极清晰的阐述 。老子曰:“致虚极,守静笃 。”——让身心达到静,虚的状态 。也就是静坐,调息 。老子曰:“静胜燥,虚胜实”;“古之善为士者,虚其心,实其腹,壮其骨”那么打坐的具体办法呢,老子这样说:“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抟气致柔,能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能无为乎?能为雌乎? 能无知乎?”——翻译过来就是:气沉丹田,致虚守静 。呼吸轻柔顺畅,气与意合一,不要想像,不要思考,达到虚弱被动,无为无知的状态,恍恍惚惚 。在这里要注意,打坐的过程要求“无知” 。老子曰:“绝圣弃智,绝仁弃义,绝巧弃利,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备毁古之真人,绝学无欲”绝学无忧的意思就是达到无知的状态 。不听,不看,无为,不想——“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 。”达到无状之状,无物之象 。不尚贤,使心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心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我心不乱 。是以修真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常使心无知无欲 。使夫修仙者为无为,则无不成 。。。。。。。【玄】玄学,这个玄字,到底是什么意思,大家都没有明白 。但是你理解了道德经之后就一目了然了 。玄在古代就是一种颜色 。墨黑的,不是无,也不是有,很模糊这么一个颜色 。玄这个词的意思就是:1 。恍惚 。2 。不是无也不是有,而是产生有和无的东西 。3 。很神奇,是形之上的东西 。上面的三个意思总和起来,就是可以用恍惚这个词来代替 。也可以用混沌这个词 。说宇宙发生于混沌之中 。而我们这里则说:万事万物发生于恍惚之中,发生于玄 。老子曰:玄肶之门,是为天地根 。与混沌的用法相同 。注意:万事万物不是发生于无,也不是发生于有,而是发生于恍惚混沌的玄 。恍惚与空无,与禅,都不是一回事 。所以我们在这里就发现了禅宗和佛的错误了 。在佛那里,根本没有传下一个可行的确定的修真方法,即使后来的禅宗,也很少有修真成功的人,原因就在这里 。参禅,参什么呢?禅宗自己不知道 。悟空,无空,参悟无,上面两个方法就是佛家一宗的根本的方法 。这个方法与恍惚的区别在于:悟空和参禅是在参悟一个对象,但是恍惚却没有对象 。恍惚的方法要求修道的人放弃对象与头脑的区别 。没有对象也没有认识——处于一个混沌的无知的状态,在这个状态里没有认识和对象的区分 。所以达摩面壁九年,最终也没有传下一个修道的方法,寺院里根本就没有高人 。六祖禅师传下的也不过就是悟空一术,所谓“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所谓:“所相非相”所谓:“想定非非想定”所谓“数树叶”。。。。。。在佛学经典里,这样的方法很多,但是都不对,都是作者瞎猜的方法,也没有造就过一个悟道成功的人 。在道家这里也大致情形相同,他们不知道自己在那里参悟什么,什么内丹外丹,金丹,总之除了胡说八道什么都没有 。虽然道家也把道德经奉为至高经典,但是没有人能够读懂它,也没有一个人真的从道德经这里获得了顿悟成功的经历 。所以他们对于道德经,敬畏有之,却是不敢妄言 。他们没有一个人敢于说,恍惚之术,就是修真的绝学 我再重申一遍修真的具体操作 。静坐 。闭上眼睛 。让头脑达到恍恍惚惚,无知状态 。不是无,不是空,就是什么也不知道 。保持这个状态,每天两个小时,坚持不懈 。在静坐期间,要做到不想像,不思考,不听,不触摸 。关闭眼睛鼻子耳朵皮肤等各种信息,要没有情感,无喜无忧,清静自然 。这里的关键是:不知 。感觉自己进入了混沌恍惚状态 。调节呼吸,是为了守静 。调息的目的是均匀而意识不到,不影响恍惚状态 。可以气沉丹田,或者意守其他什么地方,都可以——但是“不知”这个状态要求不意守任何东西,仅仅意守混沌无知 。这里还有一个关键就是信仰 。信仰你这个方式可以达到修仙的目标,而不问为什么 。很多人在静守的时候总是希望在恍惚之中看到某种神奇的东西,或者达到某种神奇的境界,这就又错了,正确的做法是——什么也不希望得到,仅仅希望保持恍惚这个状态,似乎这个状态就是你人生的最高的目标——我将来会给你讲,这个状态就是死亡状态,就是人生终极目的所在,因此你只有把恍惚作为你人生终极目标,说,我此生就是为了处于这个恍惚状态,我的一切作为,都不过是为了此时对于恍惚的享受——这个想法才是唯一正确的 。而任何期望从这里得到某种能力,某种境界的人,都不可能最终得道——这一点要记住,因此需要你一个信仰 。单纯的信仰,而不是证明 。在这个过程中,你要尽力做到“虚”“静”“死”“无知”“恍惚”“混沌”【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牝,是雌的意思 。指谓万物之母 。老子曰: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绝圣弃智,绝仁弃义,绝巧弃利,。。。。。。总之,在《道德经》里面,老子列举了大量的对立事物,这些对立,比如大小,多少,强弱,有无,,,,都有其弱的方面和强的方面,老子要求要守其弱的方面,而放弃其强的方面 。向着弱的方向,到达于极限无 。而向着强的方面则到达于极限有 。于是,每一个对立事物,只有我们向着虚弱的方向,我们才有可能到达虚无的境地,并最终摆脱那个对立 。这就是老子给我们明示的修真方法 。于是,老子教导我们: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当我们把意识中所有的对立,都通过这个方式摆脱掉的时候,我们就到达于虚无的境地——这里就是玄牝之门 。老子在另外一个地方说:“致虚极,守静笃 。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归根曰静,是谓复命 。”这里就是在阐述,所有的事物都回复到天地之根里面去,并且是通过致虚极,守静笃,而摆脱各种矛盾到达的 。老子曰:“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 。”——也就是说,把所有的强的东西都放弃掉,向着虚无飘渺模糊的方向去 。使自己的意识到达恍惚状态 。这个恍惚状态,恰恰就是众妙之门 。我排列一些对立出来如下:有——无强——弱实——虚山——谷知——不知。。。。。。因为万事万物都是这样一个矛盾,当我们用老子的方法摆脱这些矛盾的时候,我们就退出了所有这些东西,并从而到达了一个神奇的地方,在那个地方是所有矛盾的根 。为什么呢?因为那里是极虚之地,是所有矛盾的共同的一个极,叫做“虚极”,也就是“虚无一端” 。于是,这里就是众妙所归的地方这里就是玄牝之门,也是天地之根这里就是百谷之王——大海,是谷神 。这里就是天下溪这里就是太极之虚极 。。。。。。。那么我们看到,这里就是不知,就是无,就是玄,就是模糊混沌恍恍惚惚 。。。。。。老子曰:致虚极,守静笃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上善若水 。水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纇,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而这个到达于玄牝之门的过程,就是我们到达于虚极的过程,也就是佛家说的脱离五行,跳出三界之外【我再重复的强调一遍:】我们打坐参悟,进入恍恍惚惚的状态这个状态就叫做玄 。这里就是虚极这里就是玄之牝这里就是万事万物的根,天地跟百谷之王,谷神天下至善,水 。所有对立矛盾的弱的方面。。。。。。这个状态又叫做绝学弃智,无知无识 。恍惚混沌 。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所以我们打坐修真,修的就是这个众妙之门【知不知,尚矣】老子曰: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 。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 。复归于朴 。古代真人的这样一个生活方式,其生命的含义我们以后谈 。单单就修道而言,就是要生活“简约”“单调,”以便头脑“不知” 。化繁为简 。绝圣弃智绝学无忧乔布斯说: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恪守贫穷,恪守愚昧) 。他还说:一个人要知道清空自己 。老子曰: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都是为了一个目的,达到“不知” 。所谓不知,意思如下:1.空无——我们想像眼前一片空无,悟空,这是表象的不知 。2.静 。守静笃 。佛曰:“六根清静” 。指谓情绪心理要空无,没有情感欲望 。归根曰静 。3.致虚极 。虚,指谓我们对身体的体验为无 。比如疼痛,触觉,对身体的其他体验要虚,轻,仿佛身体已经没有了一样 。4.涤除玄览,能无疵乎?意思是,你能排除掉冥想吗?也就是不要想像,不要思考 。以上四项,就是“不知”的内容 。我们修真,要达到无知,就要从上面四项着手 。也就是说,要关闭视听味嗅触的功能,要关闭想像思考的功能,排除一切感觉,表象,和思考——这样来达到修真的目标 。为什么要排除了这些“知”呢?因为在这些“知”的后面,隐藏着一个“大知” 。我们通过修真所排除的都是杂乱的表面的“知”,有如一棵大树,我们铲除了它的绿叶和花朵,暴露出来的却是树干——“纯粹的知” 。——纯知 。纯知就是不知 。不知就是“玄”,玄又是恍惚,,,,,从这里我们就又返回到修真的道路上来 。我们通过恍惚,通过排除“知”,达到无知,达到纯知 。这个纯知,在老子这里就是玄,谷神,众妙所归,玄牝之门 。在佛那里,就是“佛” 。“若见所相非相,即见如来”这个纯知,我们在其他学科中也见过,比如“本我”,“真我”,“上帝”,“心”,,,,等等 。这个纯知,就是玄,在老子这里就叫做道 。比喻的说,当我们驾驶宇宙飞船,远离宇宙 。宇宙逐渐离我们远去,逐渐化为一片灰蒙蒙,如水如烟——宇宙此时就变成了“纯有” 。纯有就好像是水,好像是真空,无色无形,有而又没有 。那么纯知也是这个意思,当我们排除掉所有的感觉表象,知就演变为纯知,纯知又是无知 。此时我们驾驶的是“不知飞船” 。通过不知,而达到纯有 。所以大智若愚,因为老子为了把握大知,必须要“不知” 。不是大智若愚,而是,大智慧就是愚昧 。所以明道若昧 。明道本身就是愚昧 。。。。。。。因为老子为了把握玄,把握大知,他必须要达到不知 。古代真人于是对日常生活达到如此不知的程度,他们战战兢兢,如履薄冰:道德经说: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浑兮其若浊 。澹兮其若海;泊兮若无止 。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 。俗人昭昭,我独若昏 。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忽兮其若海,飘兮若无止 。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似鄙 。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庄子曰:古之真人,近水不濡,入火不热,,,,,,庄子的不知,则达到了近乎麻醉的程度 。↑(PS:这似乎就是那种境界了 。。。)【谈谈道德经的读法】市面上的道德经,是一个残篇,而且遗失了最为重要的部分 。二,道德经被人为的修改过,但是基本也保持着原貌三,道德经被人为打乱了次序,各个章节的连接不对 。所以我建议你这样读:花两个月的时间,每个星期认真的读两遍 。最后达到很熟悉,甚至能够背下来最好 。然后忘记它 。将来,当你重新思考修道问题的时候,你会重新回忆起来 。那个时候,以你的思路为索引,去联想道德经的各个部分,会重新把这个道德经组织起来,形成一个前后连贯的东西 。这个时候,你就会发现道德经应当的顺序是什么,它大约是遗失了什么东西,被人修改了什么东西,,,,,总之随着你修道的进展,你会不断有新的发现 。道德经里有很多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话,没关系,你可以找一个翻译的版本,大致的认识那些字,然后那些真的不能认识的东西,就一概忽略过去,就仿佛也丢失了一样,仅仅去读认识的句子——一点也不丧失什么 。道德经是一个实践的东西,你仅仅读不行,必须要实修 。也就是说,你必须要实践这个道德经,如何实践呢——就是改变你的身心,通过修道的方式改变你的心灵,改变“我”,在这个改变中,你才真正的领会道德经的真谛 。所以如果你不修道,你就没必要读,也不会读懂 。关于佛学当然佛学也是同样高度的东西,但是语言概念不同,对于修道方法的阐述不同,所以没有办法通用 。只有你悟道之后,才能够自己领会其中的相同之处,但是悟道之前,最好远离佛学 。我问你,在佛那里,什么叫做有,什么叫做无,什么叫做玄,等等,全都没有通用的概念 。(PS:我不知道什么是证道,我也从未最求过,我想的只是在这玄妙的状态中追求宁静,而不是为了世俗的暴力、贪婪、欲望等 。。。证道?即使真的有那又怎样?凡人不知其道,奈何去苦苦追求——搓呼!今大道不盛,吾等有何资格?!)——by:@原谅我如此伟大
如何修行才能得到正果?学佛成佛,简单而言,就是要通过“信、解、行、证”四个步骤、采用“六度波罗蜜”六种途径,经历过“戒、定、慧”三个层次的境界,最终才能修成正果、立地成佛的 。我依次给你简介一下:1、信解行证:首先要有信仰,有愿意跟随佛祖的脚步去修行、按照佛祖指导的方法去做的决心,这叫“信”,佛教也称之为“发菩提心”;然后要有真正出家的僧人为你讲解佛法,即“解”;然后你要按照僧人教你的方法去做,也就是理论联系实际,这叫“行”;吵知返最后从实践中验升饥证所学是真实不虚的,这叫“证”;2、“六度波罗蜜”是修行的六种途径,简称“六度”,分别是:布施、忍辱、持戒、精进、禅定、般若 。用现代话来简单的理解就是:无私奉献(布施)、忍受委屈和痛苦(忍辱)、遵守佛教的规章制度(持戒)、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精进)、通过打坐来使自己的心摆脱情绪的控制(禅定),获得无上的大智慧(般若) 。3、戒定慧:这代表了修行的三个层次的境界,“戒”就是上面的持戒,佛祖告诉我们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做,僧人要遵守250条规章制度(佛教称为“戒律”),女性僧人(我们常说的尼姑)则是348条,如果你不出家,在家里学佛,则只须遵守五条,即“持五戒”(看起来简单,要做到不容易) 。“定”即“禅定”,这是佛教中最重要的修行方式,用高僧大德的开示来说,“禅定的人不一定能成佛,但成佛一定离不开禅定!” 。“慧”即“般若智慧”,因为“般若”一词,包含了六种不同的智慧,没法翻译,只能称其为“大智慧” 。——按照这样的方猛咐式,我们才能修成正果,不过对于一般人而言,还是从“三皈五戒十善”学起,从孝顺父母开始吧!父母是我们修行路上的第一尊佛!
地藏王菩萨的故事 初帝菩萨如何证得,有多少人证得初地菩萨

文章插图
开悟证果是怎么回事?您这个问题非常专业,开悟证果都是佛教专业术语,请容我耐心解答 。一、开悟:是指修行人通过佛教导的方法,见到了自性,就叫开悟 。当然,请不要误会,不是用肉眼看到,自性本体没有形象,也无法用肉眼看到 。具体开悟的方法很多,禅宗最为著名,“开悟”也是禅宗修行的目的 。但不管什么方法,一定要断除思维分别才能做到,就是停止思维,佛教专业术语叫没有“妄想”,这恰恰是我们凡夫的死穴 。我们凡夫想停止思维万分之一秒的时间也办不可能,这是从非常细微的角度来说的 。“开悟”也是非常困难的事,用黄念祖大德的话来说,想要在这一世开悟,需要有“三世天子福,七代状元才” 。意思是把三世当皇帝的福报和七代状元的才能加竖弯在一起,此人才有可能开悟,是“有可能”,还不是一定开悟 。二、证果:佛教把在修行过程中破除种种烦恼迷惑,到达了余答闷相应的境界之后,称为“证果”,好像你本科学习四年,并通过了考试,拿到了毕业证一样 。佛教中的证果按照大乘小乘的不同,其证得的果位也不相同 。1、小乘果位:果位分为四个,可简称为初果、二果、三果、四果 。如果一个人断掉了三界中的见惑,那么就证得了小乘初果——须陀洹,这是佛教中最低的一个果位,属于圣人了 。证得了初果之后,虽然还没有出离轮回,但是永远不会堕落到三恶举誉道,死了之后,升到天上,寿命终尽,再来人间,如此天上人间七次往返,断掉了三界中的思惑,即出离轮回,永无分段生死,证得小乘中的最高果位——阿罗汉 。2、大乘果位:果位分为四十二个 。修行人不但断除了三界中的见惑和思惑,也断掉了三界内外的尘沙惑,并破除一品无明惑,证得了一分法身(法身也叫自性、佛性、真如、实相等等名称),则证得了大乘菩萨中最低的果位——初住,然后继续破除无明,一直到破除第四十二品无明,则证得究竟圆满的果位——佛 。三、说明:开悟和证果并不能划等号,开悟了,但没有断除见惑,则还是凡夫,不能称为圣人 。禅宗开悟者大多如此,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当然,利根上智之人可以做到随悟随证,但是如凤毛麟角 。小乘四个阶位的圣人虽然证得了果位,但是并没有见到自己的佛性,所以不能称为开悟,只有大乘初住以上的菩萨才是既开悟又证果 。四、补充:如上所述,凡夫想通过一般法门开悟证果,连梦也梦不到呀 。万幸的是,佛给我们宣讲了一个特殊的法门,不需要断除各种烦惑,可以在这一生当中出离轮回,并证得最高的佛果,那就是——信愿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