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她最想走的路,或许再累都值

1

昨晚,邻居来家里串门,闲聊得知他自己经营一家小公司,近几年制造业不景气,为节省成本,他没有请保安,让老婆白天忙完家务后去厂里帮忙照看材料并协助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晚上他经常十一二点抱着被子去公司的沙发上蜷缩一宿,偶尔失眠的时候就爬起来打开电脑算帐,看如何能够最大化的缩减成本保证公司的正常运营,全年没有休息日,这样的日子他过了三年。
我和老公顿时肃然起敬,老公很直白地说,做企业的人都很不容易,我一周上六天班,晚上回家一般都是八九点,出差十天半月的跑市场算是正常,就这样,我都觉得挺累的,可我真没有想到,你比我过得还苦。
若不是亲耳听见,我怎么也无法把心中的土豪邻居联想起是一个过得了苦日子的人。他开得车价格不菲,在这座寸土寸金的城市拥有两套房产,其中一套豪宅,老家另有一套洋房,让我很自然地想把“房哥”一词冠在他头上,别提有多羡慕了;平时总在电梯里遇见他拿着把车钥匙,穿得很随意也很普通,走起路来不慌不忙,一眼看上去,悠闲自得,应该是至少混到了财富自由的高产阶段了。
他说前几年经营环境相对较好,总算是抓住机会挣了些钱安家了,也没有任何贷款,但这两年,国家政策逐渐倾向新兴产业,对传统行业的压力和冲击越来越大,他老婆全职,所有的家庭支出都是他一个人在担负,他要思考在这样严峻的挑战下,如何努力才可以让生活过得更好。
很显然,他是一个居安思危型的人。
但作为一个旁观者,我们认为他这样的家庭就是衣食无忧,只要变卖一套房产足以让全家人过上富裕的生活,下半辈子高枕无忧。可他觉得只有让公司更有起色,才能看见未来,事业才是根基,变卖房产是下下策。
他能够积累这样的身家,也是前期靠日日夜夜不为人知的苦日子撑出来的,绝不是幸运的一夜暴富者,而是在若干个彷徨的时刻认真分析总结,坚持如一走到了现在的稳定。
我终于明白,什么叫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句上学时背得滚瓜烂熟的政治经济学,在现实的生活中才更深刻地领悟到;原来,不同阶层的人,连思维方式都有本质的区别。
2
周五加完班后,和同事F走在回去的路上,她说晚上得早点睡,第二天需要早起赶去福田上课,我以为是一次公开课而已,其实并非如此,她在参加与工作相关的系统性培训,准备提升自己的技能。
在此之前,她已经拿到了颇有含金量的职业资格证,即使靠这么多年的工作经验和这张证书,也够她在职场上威风好多年,可她一直将业余时间投入到自己的专业领域。
过去的两年,她每天下班后就沉浸在题海战术中,直到凌晨才休息,周六周末也在啃厚厚的书本和模拟题,功夫不负有心人,去年九月,终于全科通过完美收官,代价是瘦了五斤,我开玩笑说她简直是拉仇恨。在常人看来,总算可以好好放松休息片刻了,春节刚过,她就再次投入到系统性的技能培训当中。
我们在一起共事了四年多,目睹了她从一个小小的专员做到了经理职位,带着七个人的团队,在工作领域游刃有余。她能够做到一天二十四小时有求必应,任劳任怨,因工作超负荷无数次牺牲自己的休假时间,却从未与公司计较过。
人在做,天在看,是金子处处都会发光的。
她想尽可能地在单身时期多充电,学点真本领,为未来的生活提供更有利的保障。我打心眼里佩服她的韧劲,我知道一般的人很难做到以终为始,她却连续两年做到了,之所以能开出花来并不足为奇。
没有谁的收获是偶然性,一切皆有因果。我们往往很容易看到别人的成绩,却忽略了背后千百倍的付出。
3
璇子是我十年的闺蜜,骨子里与生俱来的折腾劲使她总也无法消停。
她上过班,创过业,目前处于半创业状态,为下一轮全力创业继续做准备。
这个长得不错,还有头脑的姑娘,总是不走寻常路,你永远也不知道她下一刻会出什么牌。
九年前,她辞掉稳定的工作去北京旅行,并学习英语一年,回来后,选择了边工作边考研的道路,也许是天分加上努力,硬是花了三年时间拿到了硕士研究生毕业证。后来进入一家名企创办了一个商业模式的项目,凭借出色的才华做得有模有样,并将社群概念很好的引入其中,被一家圈内大佬相中,直接挖过去做了合伙人。
她是一个很有思想的姑娘,深度与高度是很多人无法企及的,做事情总能一鸣惊人,天生就是当老板的料,所以她成为合伙人我并不惊讶,我惊讶的是她的远见。
春节后,我们聚餐,酒足饭饱后,一人端着一杯鲜榨果汁靠在沙发上聊天,我对她现有的状态表示了衷心的仰慕,可她认为现在的一切都是暂时的,是在积累各种资源和人脉,终究还是想做自己的事情,不需要多大的事业,至少是小而美,这才是她真正的性格。
作为女人,我觉得像她这样就相当知足了,可每个人的追求不一样,定位也不一样。我知道在不久的将来,她还是会选择创业这条最艰苦的道路,因为那是她最想走的路,或许再苦再累都值吧!
我身边总能遇见这样一些成天像打了鸡血的朋友,他们不是不累,也不是不苦,只是活得很明白,就想趁着年轻的时候多吃苦,为将来的甘甜铺一条平坦的路。
【那是她最想走的路,或许再累都值】如果有一天,他们成功了,没什么奇怪的,那一定是必然。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