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上半年销售额1850亿,碧桂园为何还被穆迪看衰?

投稿|上半年销售额1850亿,碧桂园为何还被穆迪看衰?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公司研究室 , 作者|曲奇
6月下旬 , 国际评级机构穆迪突然向国内房地产行业抛出一枚惊雷 , 将碧桂园的债券评级下调至“垃圾级” , 引起市场一片热议 。
在债券评级被下调后 , 碧桂园仍按部就班的提前购买4.11亿即期美元债 , 向市场表露自己现金流充裕 , 经营稳健 。
然而 , 穆迪将碧桂园评级下调并非担忧碧桂园短期债务的偿还能力 , 而是看低碧桂园在低线级城市的销售前景 , 而这又可能反过来影响碧桂园在潜在购房者心中的形象 , 导致销售端进一步遇阻 。
01、穆迪看衰的并非是碧桂园一家6月下旬 , 评级机构穆迪突然向国内房地产行业抛出一枚惊雷 , 将碧桂园的债券评级下调至“垃圾级” 。
穆迪的公告称 , 撤销碧桂园“Baa3”的发行人评级 , 授予其“Ba1”的企业家族评级;同时 , 穆迪将碧桂园的高级无抵押评级从“Baa3”下调至“Ba1”;还将碧桂园的评级展望从“审查中”调整为“负面” 。
在穆迪的信用等级标准中 , 从最高的Aaa级到最低的C级 , 共有21个级别 。其中 , 从Aaa到Baa都是“投资级债券” , 但Ba级往后就代表“投机级债券” , 反映该公司不能保证将来的良好状况 , 一旦经济情况发生变化 , 还本付息能力将削弱 , 也通常被业内称为“垃圾级” 。
穆迪高级副总裁Kaven Tsang表示 , “评级下调反映了碧桂园在中国房地产行业充满挑战的经营环境下 , 房地产销售下滑和财务指标恶化 , 以及长期融资渠道削弱 。”
据不完全统计 , 自2021年下半年起 , 穆迪、标普、惠誉这三大国际评级机构接连下调中资房企的评级或展望达250余次 。其中 , 在过去9个月的时间内 , 穆迪对发行高收益债券的中资房企进行了91次评级下调 , 创下自身新记录 。
从穆迪的行动中不难看出 , 穆迪并非不看好碧桂园一家房企 , 而是不看好国内地产行业 。
穆迪曾在3月的报告中提到 , 融资渠道紧张及庞大的再融资需求 , 将加大中国房地产开发商的流动性压力 , 并导致2022年内违约数量增加 。
自2015年6月以来 , 穆迪对中国房地产板块的展望一直为“稳定” 。但在2022年4月的报告中 , 穆迪却将中国房地产板块展望由“稳定”降至“负面” , 为近5年来首次 。
【投稿|上半年销售额1850亿,碧桂园为何还被穆迪看衰?】不过 , 穆迪同时表示 , 大多数受评级的开发商要强于整体行业 , 以及大多数高收益开发商可以在未来12个月内解决债券到期问题 。
但两个月后 , 在碧桂园有国内融资支持 , 且年内没有美元债偿还压力的情况下 , 穆迪突然将这家国内最大的地产商债券下调至垃圾级 , 这又是何故呢?
02、2022年内债务偿付压力不大针对穆迪的评级下调 , 碧桂园对媒体回应称 , “目前 , 公司经营和财务状况稳定 , 现金流充裕 , 即便穆迪因为行业和市场原因对碧桂园下调评级 , 也不会对公司经营和市场融资产生实质性不利影响 。”
碧桂园所言是否属实 , 可以从公司现金流和还债的意愿略窥一二 。
从整体负债规模来看 , 2021年末 , 碧桂园有息负债接近3400亿元 。根据浙商证券研报 , 2021年末 , 碧桂园剔除预收账款后的负债率为74% , 高于70%的红线;净负债率为45.4%;现金短债比2.3倍 , 足够覆盖短期偿债需求 , 后两条皆满足“三道红线”要求 。
尽管碧桂园是一家一档踩线处于“黄档”的房企 , 但从现金短债比这一指标来看 , 碧桂园的现金流十分充裕 。
至于还债意愿 , 2021年以来 , 碧桂园多次提前回购美元债 。就在穆迪将碧桂园债券下调至“垃圾级”的一周前 , 6月15日 , 碧桂园公告称 , 以现金回购6.83亿美元优先票据 。碧桂园还表示 , 在这笔债券偿付完成后 , 2022年内 , 公司便再没有到期美元债 。
目前 , 这笔2022年7月到期的美元债 , 碧桂园已于6月24日以现金方式购回4.11亿美元 , 截至6月26日 , 市场上尚未赎回的份额为2.72亿美元 。
早在2022年3月召开的业绩会上 , 碧桂园总裁莫斌表示 , 截至3月30日 , 碧桂园年内已无境内到期债券 。
从碧桂园的态度和行动来看 , 偿付剩余2.72亿美元债的问题不大 。倘若美元债偿付完成 , 在2022年剩下的6个月时间里 , 无论上境内债还是境外债 , 碧桂园都不需要再此分心 。
除了自身还债能力较强外 , 碧桂园也是少数能获得再融资的民营房企 。
2022年5月 , 碧桂园和龙湖、美的置业被监管机构选定为首批示范性民营房企 , 可在信用保护工具的加持下 , 发行人民币债券 。随后 , 碧桂园便发行了票面利率4.5%的5亿美元公司债 。
跟碧桂园超3000亿的有息负债相比 , 5亿公司债的规模很小 , 但意义颇大 , 一是代表了碧桂园等3家房企获得了监管的认可 , 二是重新打通了境内的融资渠道 。
碧桂园现金流安全 , 也获得了监管的背书 , 却还是被穆迪下调至垃圾级 , 问题或许不在于债务端 , 而是出在了碧桂园的销售端 。
03、销售额下滑39%三四线仍是弱点2021年下半年开始 , 地产销售额便出现了同比下滑的趋势 。进入2022年后 , 下滑趋势并没有得到扭转 。此外 , 由于国内疫情反复及防控政策 , 对部分房企销售端打击颇为沉重 。
根据克而瑞的数据 , 2022年上半年 , 百强房企累计销售额同比下滑50.3% 。
克而瑞将销售下滑的主要原因总结为三点:
一是 , 房企“暴雷”致市场信心缺失 , 购房者普遍担忧项目交付甚至烂尾;
二是 , 房价预期转跌 , “买涨不买跌”心理作用下 , 市场观望情绪浓重;
三是 , 市场需求及购买力明显透支 , 受疫情影响 , 居民就业及收入预期下滑 , 首付及月供还贷压力上升 。
在行业整体下行的趋势中 , 头部房企的表现稍微强于大市 , 却也无法独善其身 。
2022年6月 , 碧桂园权益销售金额约345.2亿元 , 同比下滑35.3%;2022年上半年 , 碧桂园累计权益销售额为1851亿 , 同比下滑38.9% 。
销售额下滑会导致回款减少 , 进而影响碧桂园的现金流 , 这正是穆迪降低碧桂园债券评级的原因 。穆迪表示 , 碧桂园在未来 6到12个月内 , 受房地产销售下降和市场情绪持续疲软的推动 , 流动性缓冲和财务灵活性正在减少 。
随后 , 穆迪还表示 , 由于中国房地产市场疲软 , 2022年碧桂园销售额将下滑30% , 至4000亿元 。
让穆迪看衰碧桂园的原因还在于其土地储备分布 , 碧桂园的土储大部分位于三四线城市 , 销售额也以三四线为主 。2021年 , 碧桂园5580亿元权益销售额中 , 68%来自三四线城市 。
碧桂园常务副总裁程光煜表示 , 三四线依然是国内最大的单一市场 , 其优势在于经营效率高、货地比高、年回报率强 。
但当下的房地产市场销售环境 , 三四线城市经济基本面减弱 , 购房者的意愿并不强烈 , 这便会影响到碧桂园在低线级城市的去化 。
此外 , 穆迪将碧桂园债券降至“垃圾级” , 不仅会影响碧桂园的债权人、投资者 , 对债券价格、股票价格产生影响 , 还有可能对碧桂园的潜在购房者产生影响 , 这些潜在购房者或许会担心碧桂园的楼盘无法完工、交付 , 避开碧桂园的项目 , 这便会反过来影响到碧桂园的销售、回款和现金流 。
穆迪将碧桂园的债券评级由“投资级”降至“垃圾级” , 可能对潜在购房者产生的负面影响还要高于碧桂园股票、债券的投资者 。
相比于市值维护 , 如何在购房者心里建立起一家安全、可靠的地产商形象 , 对碧桂园来说更为重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