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开课吧因何深陷资金断裂泥潭?

教育|开课吧因何深陷资金断裂泥潭?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在很多人都试图通过“转码”逆天改命的大潮之下 ,  IT职业教育的头部明星公司开课吧却遭遇了巨大的麻烦 。
自5月起 , 开课吧被爆大规模裁员 , 并且拖欠员工工资 , 到了6月 , 部分员工因未收到欠薪前往公司总部维权 , 还有传言称公司已经停缴公司几千人的社保 。而在外部 , 开课吧面还临供应商欠款和学员退费的压力 。
舆情不断发酵 , 开课吧不得不出面应对 。6月底 , 开课吧创始人方业昌一封信内部信 , 交待了公司遭遇危机的始末 , 并回应了内部员工欠薪 , 以及欠费的缘由 。
不过 , 这未能缓解当前舆论领域对于开课吧的质疑 , 关于开课吧跑路、撤资和破产清算等言论还在不断发酵 , 对此 , 开课吧也于7月5日紧急发布声明称 , 目前开课吧处于转型过度期 , 绝不存在停止经营的状况 , 正在积极应对并提供妥善的解决方案 , 并会为所有学员负责到底 。
昔日行业独角兽 , 惨遭资金断裂危机开课吧遭遇如此巨大危机 , 的确出乎了很多人的意料之外 。因为这家公司即便是在去年上半年教育培训行业整体遭遇重创之时 , 还宣布完成了新一轮融资 , 并且还进行了大规模地进行线上公域流量采买 , 以及线下广告投放 。
开课吧并不算是一家新兴的创业公司 , 也不是因为在线教育受到资本市场追逐而创办 , 它是由职业教育老牌机构——慧科集团孵化而来 , 而后者是一家已经成立了12年的教育培训集团 , 并且在与高等院校在产学研合作方面积淀颇深 。
公开资料显示 , 2010年 , 慧科集团由方业昌创办 。在此之前 , 2009年 , 方业昌组织相关专业博士团队对斯坦福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的iOS、安卓及云计算课程体系做汉化翻译 , 进行知识结构调整 , 并与北航软件学院的老师联合组建研发小组 , 制订课程体系规划 。
慧科集团刚一成立 , 就与诸多高校共建移动云计算专业、交互设计专业、互联网营销与管理专业、大数据专业等 。
2014年3月 , 慧科获得由复星锐正资本领投的2000万美元A轮投资 。2016年10月 , 方业昌正式宣布完成C轮融资 , 慧科集团估值超过50亿元 。两年后 , 2018年5月 , 方业昌宣布完成由中国泛海控股集团领投的D轮融资 , 历轮融资总额已超过15亿元人民币 , 成为中国高等教育领域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独角兽企业 。
早在2013年 , 方业昌在慧科集团内部孵化了主营线上教育 , 专注泛IT教育的MOOC平台(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平台)——“开课吧” , 通过直播、录播等形式发展在线教育 。
此前 , 钛媒体APP曾多次探访过慧科集团 , 彼时 , 公司专注于与高校联合开发计算机相关课程 。早在2016年VR风口创业热潮之时 , 慧科集团就与诸多高校合作共建 , 布局了VR教室/课程等前沿科技相关业务 , 而当时主营线上教育的开课吧 , 算不上是集团的优势业务 。
不过 , 随着资本市场对在线教育的持续看好 , 开课吧在2020年8月26日正式宣布从慧科集团拆分 。独立出来之后 , 其融资进展也颇为顺利 。刚独立出来 , A轮融资就拿下了5.5亿元人民币 , 并且即便是教育培训行业开始遭遇重创时刻 , 2021年7月11日 , 开课吧也再次宣布完成6亿元B1轮融资 。
虽然也曾有投资人向钛媒体APP感叹 , 开课吧自去年7月完成融资之后 , 还继续大规模砸钱做广告的方式有点颇为不解 , 但他们敢于这样决策的底气 , 或许这是开课吧是职业教育赛道的明星公司 , 并且有职教培训行业的老牌机构慧科集团的支撑 。
而没想到的是 , 情况到了今年急转直下 。对于开课吧当前的遭遇 , 方业昌在致开课吧全体员工的一封信中指出 , 开课吧当前深陷泥潭的主要原因是 , 因为今年春节前后国际局势骤变 , 以及国内疫情严峻 , 导致整个经济大环境下行压力很大 , 而职业教育行业虽然需求旺盛 , 但也面临学员购买力下降带来的增长乏力 。
因而 , 开课吧在过去三年的高速发展也暂时告一段落 , 正式进入了“降本增效”的新阶段 。为了应对危机 , 开课吧在此期间进行了两个阶段的处理:3-4月调整业务效率 , 5-6月调整组织效率 。
具体而言 , 3月主要通过“关停并转”等不同方式砍掉了低效率业务 , 保留并稳固发展了成熟高效率业务;4月主要调整和优化用户增长渠道和结构 , 大大降低了商域流量采买占比;5月主要通过集中裁员来降低人工成本;6月调整现有团队组织结果并优化了绩效考核体系 。
不过 , 因为这些调整幅度过大且过快 , 导致了团队动荡 , 以及舆情增长引起了公司收入的骤减 , 而当期人工成本需要延递1-3个月才能逐渐下降(开课吧工资次月发 , 提成次次月发) 。
因而 , 过去几个月 , 开课吧每个月都存在1亿左右的现金流缺口 , 这也是目前开课吧员工工资和部分学员退费延期的主要原因 。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 方业昌及其高管团队在最近试图通过两种渠道解决问题 , 一是借钱 , 二是融资 。他称 , 自去年8月起 , 个人通过信用借款、个人投资抵押以及个人资产抵押等方式 , 已经负债10个多亿 , 其中包括 , 个人借给公司4个亿左右 , 个人回购公司早期股东到期老股4个亿左右 , 以及相关利息2亿左右 , “甚至已经把老婆孩子以及爸妈的资产也都抵押了出去” 。
与此同时 , 当前的融资环境也在恶化 。过去几个月 , 他接触了10多家同行业和相关行业的头部企业创始人 , 大部分都以婉拒或者等待团队死掉收购的心态面对他 。
显然 , 通过借债和融资的方式 , 也未能缓解开课吧当前面临的局面 。对于此 , 方业昌也承认 , 过去三年的高速发展 , 为公司埋下了很多隐患 。比如说 , 业务增长模式在快速模型验证时 , 过于依赖单一的商域流量采买;多赛道开拓所需要的组织能力差异引起的组织频繁变动而产生的组织效率降低;快速发展中精细化运营管理能力不足等 。
接下来 , 开课吧将采取的模式是 , 暂停2C端的付费影响增长 , 专注在内容、渠道和私域的增长 。因此 , 公司将只保留教学教研、助教和班主任为主的产品和交付团队、渠道业务团队、内容运营团队和产研保障团队 , 总规模控制在1000人左右(据钛媒体APP了解 , 开课吧员工规模最多时期高达6000多人) 。
并且 , 方业昌还称 , 未来三个月不敢保证留下来的同事薪水都足额准时发放 , 对于欠薪 , 会和政府部门协商规定化 , 分批逐次发放 。
钛媒体APP观察到 , 网上也有流传出开课吧对于员工欠薪的解决方案是 , 所有欠薪总额自8月底开始 , 分6期支付 , 分配比例是8、9、10月各支付10% , 11、12月各支付30% , 最后一个月支付30% 。
对于该解决方案 , 钛媒体APP问询过几个开课吧在职和离职员工 , 对方均表示 , 暂时没有收到这样的解决欠薪方案的消息 。
早年盛行的协议班 , 为培训机构种下了隐患方业昌在内部信中谈到的问题 , 不仅反映了开课吧所面临的问题 , 基本上很系统地梳理了当前职业教育培训机构所面临的境况 。不过 , 或许他有一点没有明说的是 , 让开课吧深陷资金危机的原因之一 , 某种程度上 , 也与此前职业教育领域所盛行的“协议班”有关 。
当前 , 在社交媒体上向开课吧讨要“欠费”的 , 大多数属于“协议班”的学员 , 他们也是方业昌内部在信中谈到的“舆情增长引起了公司收入的骤减”的主要的导火索 。
“协议班”是很多主营考试业务的培训机构的一种营销手段 。通常而言 , 学员会与培训机构签订一份协议 。协议上会注明 , 如果没有通过面试 , 则退还相应费用;如果成功通过面试 , 费用不退 。
值得注意的是 , 与普通的课程不同的是 , “协议班”会对学员在学习和考勤方面有非常严格的要求 。
比如说 , 学员必须严格准守班级管理规定 , 服从班主任管理;未经班主任允许 , 不得无故旷课、缺席、迟到、早退;严格遵守作息时间 , 按时完成各科老师布置的作业;对于严重违反管理者将进行劝退 。如果不能完成这些要求 , 则被视为违反协议规定 , 很可能拿不到退费 。
即便是学员全部遵守协议 , 协议班似乎也是一种稳赚不赔的生意 , 因为“协议班”更倾向于是一种变相的金融手段 。这其中的一个秘密在于 , 如果学员发起退费 , 一般退费的周期高达30或者45个工作日 。相当于公司获得了大量免息借款 。
更为重要的是 , 通常培训机构对于退费学员的处理方式是 , 把拟退费学员引导到其他培训项目 , 比如说 , 国考没通过 , 就参加省考课程培训项目 , 如果省考没通过 , 就参加事业单位招考的项目 , 可以无限期拉长账期 。
各大培训机构的协议班具体玩法不同 。钛媒体APP了解到 , 开课吧也开设了类似的“协议班” 。价值25800元的奖学金班 , 属于按月返 , 只要当月完成直播课的60% , 就可以在次月底前返还学费1/6 。
不过 , 自2021年8月 , 开课吧因促销推广开设部分奖学金班和协议班 , 在今年3月已陆续停止 , 其中很多同学转了新班型 , 转班过程导致部分延迟 , 6月份将全部完成逾期退费 。
而对于退费难的问题 , 开课吧相关工作人员此前公开回应称 , 开课吧目前确实面临延迟退费的问题 , 但正在着手解决中 。
开课吧方面曾表示 , 延迟退费的原因较为复杂 , 又遭遇了竞争对手购买课程又恶意退费的情况 , 导致平台退费率激增 。同时 , 由于一部分销售员工违规操作 , 被公司淘汰后数据交接不及时 , 导致部分学员退费出现卡顿状态 。
目前公司正在组织客诉人员了解学员情况 , 甄别学员退费原因 , 并根据学员报名时间、优先程度进行排序 , 依次分别退款 , 预计可在学员提交后的30个工作日完成退款流程 。
此外 , 对于部分不符合退款条件的学员还想退款的情况 , 经相关负责人审核通过后 , 按照学员报名时间、优先程度进行排序 , 也可退部分补贴款给至学员 。
同时 , 由于疫情影响 , 4月至5月期间 , 员工被强制居家办公 , 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退款和返现 , 目前公司已经完善疫情办公制度 , 内部加急处理堆积的退费、返现等问题 , 预计10天左右完成政策过渡 。
但目前来看 , 这些办法并未能缓解学员们对于学费的焦虑 。学员们的追讨行为还在社交媒体上继续发酵 。
钛媒体APP也关注到 , 不只是开课吧 , “协议班”的玩法基本上已经在行业内被叫停 。被称之为“协议班”鼻祖的中公教育 , 已经全面下架了承诺不过全退费的协议班 , 不过部分退款的协议班和非协议班可继续报名 。在此之前 , 中公教育的“协议班”学员的学费一度占据中公教育近八成营收 , 但因为可退款 , 导致业绩虚高而饱受争议 。
但“协议班”留给教培机构大量的关于退费的历史遗留问题 。中公教育就在回复深交所问询时表示 , 协议班模式下公司需要充足的资金应对退费 , 周期性需要银行借款 , 想必开课吧当前的状况也是如此 。
疫情影响考试排期 , 加剧培训机构退费难题如果说公司自身面临市场重大变化而管理和运营的决策失误 , 以及行业整体性顽疾“暴雷” , 是开课吧此番深陷资金危机的主要原因 , 那么 , 自2020年疫情爆发以来 , 各类大型考试排期不确定性 , 使得职业教育领域的退费现象急剧增加 , 更是打乱了该领域所有公司的发展节奏 。
就在近日 , “公考第一股”中公教育 , 针对此前深交所下发的2021年年报问询 , 中公教育就退费、协议班收入、市场占有率等问题进行回复 。
中公教育在回复中详细披露了2021年业务数据 , 2021年中公教育总收款204.3亿元 , 总退费153亿元;2021年培训人次384.9万人次 , 退费人次162.1万人次 。2021年退费比2020年增加52.88% 。
2019至2021年 , 中公教育退费率分别为44.14%、46.54%、68.46% , 退费金额分别为74.2亿、100.1亿、153亿元 。
对于这样的情况 , 中公教育解释称 , 其中2021年退费率明显上升主要有三点原因:
一是受2020年省考及其他考试大规模延后影响 , 考试周期区别于往年 , 其中部分省考的面试工作以及一些岗位的补录调剂工作在2020年四季度尚未全部结束 , 致使部分退费延至2021年第一季度 , 最终影响2021年整体退费率 。
二是近两年受市场环境和市场竞争压力的双重影响 , 中公推出的协议班高退费班次占比有所上升 , 在招录人数没有明显增加的情况下 , 通过率提升难度加大从而导致退费增加 。
三是学员贷的使用 , 扩大了参与培训的生源 , 提高了整体收费规模 , 但学员对培训的重视程度不够、考试准备不充分等等影响因素 , 导致使用贷款的学员通过率明显低于中公正常通过率影响退费增长 。
除此之外 , 中公教育的协议班也受到了较大影响 。中公教育称 , 2021年度 , 中公实现协议班收入51.52亿元 , 较2020年度下降38.38% , 较2019年度下降26.06% 。主要是中公四大收入来源中 , 公务员考试和教师资格证考试在2021年的业务均受到较大冲击 。
公务员招录考试在2020年疫情的影响下 , 导致2020年和2021年的公告周期和备考周期均发生较大变动 , 在2020年公考推迟到下半年的情况下 , 2021年的省考联考又提前了1个月 , 备考周期缩短导致学员信心不足 , 报考意愿降低 , 且备考周期缩短直接影响到中公的长线班开展以及学员的培训效果 。
而教师资格证考试 , 在经历了2019年的扩招后 , 近两年呈现下降趋势 , 并且在疫情持续、“双减”政策以及严峻的市场环境等不利因素下 , 中公虽然采取了一系列的创收举措以及策略调整 , 但2021年退费率大幅上升直接导致收入减少 , 最终影响单次确认收入金额较往年也相应减少 。 
据钛媒体APP了解 , 公务员考试和教师资格证考试的培训的项目 , 往往占据了职业教育公司营收的大头 。开课吧也有公考培训班和教师资格证培训的项目 , 所以 , 开课吧也正面临和中公教育同样的问题 。
不过 , 这也不意味着职业教育领域“全军覆没” 。在美股上市的成人职业在线教育公司尚德教育 , 此前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持续性亏损 , 而在行业整体结束了广告投放的烧钱大战之后 , 尚德机构通过缩减营销投放规模 , 已经了实现首个全年盈利 。尚德机构2021年年报显示 , 尚德机构净收入25.08亿元 , 净利润2.12亿元 , 这是自2015年以来公司财报首次实现全年盈利 。
而开课吧却业务状况急转直下 , 或许还有一个特殊的因素是 , IT职业教育作为优势业务量的骤变 , 与当前互联网大厂面临的窘境强相关 。
当互联网大厂开始缩减业务战线、大规模裁员、缩减福利和降薪 , 彻底打破了大厂的就业光环 , 降低了人才积极涌向大厂的意愿 , 改变了就业市场潮水的流向 , 因而 , 依附大厂而生存的各个业态 , 也开始进一步受到波及这其中 , 表现之一就是为大厂输送人才的教培机构遭遇重大市场危机 。
【教育|开课吧因何深陷资金断裂泥潭?】可以说 , 开课吧此次遭遇的危机 , 不仅反应是的该公司的管理和经营不善 , 在遭遇重大市场变故时的反应迟滞 , 这背后更是揭开了IT行业人才窘境 , 以及就业大潮转向的冰山一角 。(本文首发钛媒体APP , 作者|李程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