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作家眼中的瘟疫|科幻作家眼中的瘟疫|专访董仁威

科幻作家眼中的瘟疫|科幻作家眼中的瘟疫|专访董仁威
文章图片



最近一段时间,中国的疫情好不容易已经控制住了,各地复工复产。可韩国、日本、意大利、伊朗、美国,纷纷爆发疫情,在中国以外,目前49个国家出现了4351例病例,67例死亡。世界卫生组织于2020年2月28日,将“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的全球风险级别从“高”上调至“很高”。这是世卫组织自2012年将其风险评估方法系统化以来,首次将某一事件相关的全球风险级别评估为“很高”。



有专家认为,新冠病毒很可能最终演变为一场“超级流感”,传染性强,但如果早诊断早治疗,致死率并不高。那么,在过去的数年里,我们是如何对抗流感的呢?传染病的主要三个因素即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阻击流感除了就医治疗之外,非常重要的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除了常见的戴口罩、勤洗手、回家换外套、注意消毒、场所通风,等等,保护易感人群最有效的手段其实还是疫苗。


说起疫苗,大家应该并不陌生吧。小孩子从一出生,就有个疫苗接种卡,卡介苗(小儿麻痹)、乙肝、百白破、麻疹、流脑、乙脑、甲肝,以前的孩子还要种牛痘(天花)。当季节性流感来临前,医生还会建议免疫力较差的老人孩子去打流感疫苗(甲流/乙流)。曾几何时,天花,黑死病(鼠疫),西班牙流感,动辄造成数百万人死亡,正是疫苗保护了我们人类免遭大规模传染病的荼毒。


当然,在科幻圈里,有很多关于瘟疫的小说,对抗瘟疫也有各种各样的方法,董仁威老师就曾经写过一个关于智能疫苗的科幻小说。


疫苗的小说稍后再详细介绍,让我们先来八卦一下董老爷子吧,因为董仁威老师可是华语科幻星云奖的三位创始人之一。那么,今天八卦的重点就放在华语科幻星云奖好了。


科幻作家眼中的瘟疫|科幻作家眼中的瘟疫|专访董仁威
文章图片


2010年2月,在四川省科普作家协会举行的一次聚会上,姚海军跟董仁威两人相谈甚欢,姚老师提出,应该创办一个中国科幻自己的奖项。随即,他们又找到在北京师范大学的吴岩老师(国内第一个在大学开设科幻文学课程,建立了国内第一个科幻硕士、培养了第一个科幻博士),三巨头一拍即合,奠定了华语科幻星云奖的基石。


在三巨头的号召下,程婧波和董晶率先加入筹备组,后来又有杨枫、李庆雯、付胜、杨波等陆续加入。最终,董仁威、姚海军、吴岩成为华语科幻星云奖的主要创始人;程婧波、董晶、刘慈欣、韩松、王晋康、何夕、陈楸帆、杨枫、李庆雯、付胜、杨波成为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的联合发起人。另外,而北京的科幻作家,在吴岩老师的号召下,也迅速聚集起来,包括陈楸帆、夏笳、飞氘、杨平、苏学军、严蓬、梁清散、韩松等诸多作家,纷纷加入。


都说科幻圈是用爱发电的,而这第一届华语科幻星云奖还真是满满都是爱。董老自己拿出一笔钱,支撑了筹备工作的日常开支;程婧波、董晶和李庆雯,领着科幻迷志愿者自己制作视频短片;奇影动漫公司的老板付胜赞助了4千元,租下成都学府影城的一个大厅作为颁奖典礼的会场;台湾友人也捐赠了一万元作为颁奖典礼的经费。而第一届华语科幻星云奖,就这样,靠着所有科幻人的爱心,办起来了。一办就是十年,十年如一日。


成都九眼桥,老马路上的小旅馆博尔特商务酒店,一个中国科幻史上不应被忘记的地方。这里,是华语科幻星云奖的诞生地,也是第一次,纯民间,聚拢了一大批真正热爱科幻,希望能为科幻添砖加瓦的追梦人。两天的会议,有论坛,有专家研讨会,也有让大家畅所欲言的座谈会。而这样的会议,后来成为华语科幻星云奖最重要的传统之一(另一个是喝酒撸串,外加走红毯),不论身份地位,大家排排坐,轮流发言。与会的人有科幻作家、出版人、文化公司、影视制作人、科幻社团代表、普通科幻迷,等等。正因为有这样公开、透明、开放的氛围,打通了科幻作家、科幻从业者和普通科幻迷的沟通链条,才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让科幻走向大众。科幻圈也有竞争,但抱团取暖才是主旋律,众人拾柴火焰,科幻需要每一个科幻从业者和科幻迷的支持与努力。


2010年8月,首届华语科幻星云奖在成都学府影城举办了颁奖典礼,科幻明星们如影视明星们一样,走了红地毯,受到了科幻迷的追捧。而这个红毯仪式,也就成为了华语科幻星云奖的第二个传统。与其他颁奖典礼走红毯不同的是,不光名人可以走红毯,科幻从业者、科幻活动家、科幻社团代表(包括高校),都可以走红毯,因为这是所有科幻迷的狂欢。


董仁威老师虽然早就是科普名人,但他爱科幻的心始终不变,也始终在坚持为科幻做实事。他常常开玩笑说,是科幻让他常葆青春(老顽童一枚,鉴定完毕)




董仁威
科幻作家眼中的瘟疫|科幻作家眼中的瘟疫|专访董仁威
文章图片




名家问答


1、科幻作家眼中如何看待瘟疫?
答:刘慈欣说过,科幻是为人类的灾难做准备的。就是面对人类的各种灾难。我们可能做些什么,我们应该做些什么?瘟疫是人类必须面对的,也是科幻作家重点去描述的一个主题。科幻小说中描写瘟疫,主要是起警示作用,启迪作用;一种给我们同病毒作斗争,经验的总结;或者是,找到对付瘟疫的某种可能性。当然,科学家面对的是现实的东西,而科幻作家描述和探讨的则是一种可能性,这种可能性与科学家所研究的,有些一致,有的也许并不一致。


2、瘟疫对人类社会除了负面影响,还有哪些推动作用?
答:科幻作家写灾难通常会拷问人性,即面对灾难,人性中间的善与恶,美与丑。当人们面对灾难的时候,会团结一致,发扬善的一面,同自己的恶的一面进行斗争。所以,瘟疫或许会推动全人类形成一个命运共同体,一起团结一致,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战胜人类共同的敌人– 由病毒引起的烈性传染病。


3、未来的瘟疫会是什么形态,人类那时又会如何对抗,对此有过设想吗?
答:王晋康的《四级恐慌》里描述了恐怖分子发起的生物战;韩松的《医院》里描述了一个被病毒海洋包围的医疗船;要真正对抗瘟疫,基于人体免疫系统的智能疫苗或许是个很好的方式。


4、科幻作家眼中,最让人担心的瘟疫是什么样?
答:韩松、王晋康都曾经在作品中写过瘟疫,他们和比尔盖茨不谋而合,他们担心,未来的战争不是核战争,而是传染病,是病毒与人类的战争(或是,利用病毒发起的生物战)。


5、当初创作瘟疫相关科幻小说的背景?
我曾经写过一篇关于疫苗研发的故事,叫做智能疫苗,用来对付基因武器。其实,中国科学家在基因工程、生命科学、病毒防治、医疗医药等方面,都属于国际前沿。之前有过报道,中国科学家曾经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把病毒表达遗传信息的一个遗传编码替换了一下,病毒就变成了疫苗。这是中国科学家在2018年所取得的十大重大成就之一。而我所描述的,就是中国科学家把人工智能用在疫苗的研制上,面对容易发生基因突变的病毒,可以通过人工智能来分析病毒、研制疫苗。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人类始终在和病毒作斗争,而我们坚信,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人类必定战胜病毒。




作家简介


董仁威,男,1942年生,重庆人,以“杂家”而闻名。他既是中国知名科普作家,又是传记文学、报告文学、科幻文学及主流文学作家,科幻评论家,科普科幻活动家,还是中国知名食品发酵专家、医药专家、营养专家、兰花专家、收藏专家等等。


在我们继续围观董老的诸多头衔之前,我想先介绍一下他的专业背景。董老,1965年植物学本科毕业、1969年细胞学研究生毕业,历任成都制药四厂车间主任、厂研究所所长、技术副厂长;成都儿童营养中心主任;成都食品发酵研究所主任兼总工程师;教授级高工、职业药师。这就是为什么董老钟情生物类题材的科普科幻创作,为什么能在《分子手术刀》这本书里,写出如此硬核的生物科幻小说,人家是专业从事医药研发的专家。


好吧,接着数头衔。董老历任四川省科普作家协会四届委员会主席(2000年12月19日-2006)、五届理事会会长(2006-2011年5月21日)。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五届理事会常务理事兼科学文艺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世界华人科普作家协会主要创始人之一、首届理事会理事长。世界华人科幻协会主要创始人之一,首届监事会监事长。现任世界华人科幻协会监事会主席、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组委会监事长兼运营委员会执行主席、中国科普作家协会荣誉理事、四川省科普作家协会名誉理事长、时光幻象文化公司董事长。


董老毕身主要精力用于科普科幻创作和科普科幻作家组织工作。1999年1月,他创建了“成都科普创作中心”,作为科普创作和科普创作人才培育的基地。在1999-2011年的12年中,共组织800人次参与科普图书编撰工作,出版了24套相关丛书,计152部,共2500余万字,发行突破200万册。同时,他还与《课程内外》、《少年百科知识报》等杂志社建立了固定的供稿关系,组织作者提供并发表了千余篇骨干文章,有不少都被国内外的报刊和网站广为转载。


他从1979年开始,业余从事科普创作,独著及与人合著101部科普作品,1000余万字。作为杂家,他的代表作分几类,科学家传记文学、科普类、评传类、百科类、科学游记类、科幻小说、实用科普读物,等等。想要对董老有更深入了解的,可以看下董老的自传《70+开挂人生》


据传闻(八卦时间),董老在重庆南开读初中的时候,嗜书如命,学校成立了课外活动小组-红领巾饲养组,啥时候找他都在那里。在一次科普辩论会上,他听说了孟德尔,摩尔根,基因这些有趣的故事,就对生命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最终考进川大读生物。而董老与科幻的渊源,也正是从南开中学开始的,凡尔纳、威尔斯,最终把他领进了的科幻的世界。


1979年,业余从事写作的董老,参加了四川省和成都市举办的成都笔会,他的科幻处女作《分子手术刀》由刘佳寿老师推荐,发表在刘老师主编的《科学文艺》(《科幻世界》前身)上。那之后,董老又有七、八篇科幻小说发表在《科学文艺》,与《科幻世界》不解的缘分,由此展开。


以下是笔者本人对董老的感受(或许有偏差,或许说的不到位,但句句肺腑之言)。在我看来,董老是个有趣的老顽童。他爱玩,爱吃好吃的,爱喝点小酒,爱呼朋唤友,爱海阔天空,爱高谈阔论。他什么都愿意尝试,逛逛看看尝尝玩玩,什么都行,就是不能老老实实窝着什么也不做。董老一直思想活跃,非常有创新思维,能够快速接受新鲜事物,并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他是个活动家,认识的人很多,亲和力爆棚,心胸开阔,凝聚力满格,行动力爆棚。董老是个急性子,想到就说到,说到就做到,所以也常常得罪人。他一生气就发火,发完火会道歉,让人没法对他生气,最后拍拍手一杯酒,大家还是好朋友。


董老多年来坚持不懈地推动科幻事业。华语科幻星云奖到2019年是第十届,一个纯民间的公益奖项,靠科幻迷们用爱发电,从小圈子撸串的狂欢,到走向大众走向世界。先不说成绩,只说坚持,就已经非常难得了。现在,华语科幻星云奖已经从董仁威、吴岩、姚海军的三巨头,走向新一代核心领导人陈楸帆、江波、三丰(张峰)和高小贤的高速列车,并在科幻之光,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好了,八(yan)卦(jiang)结束了,接下来就让我们来看一看这部《智能疫苗》。




作品简介
科幻作家眼中的瘟疫|科幻作家眼中的瘟疫|专访董仁威
文章图片


《分子手术刀》是2018年8月,由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当代少年科幻名人佳作丛书》中的一本。这是一部面向少年儿童的短篇小说集,全书共分为5篇,分别是《基因武器遭遇智能疫苗》、《分子手术刀》、《智力放大器》、《神秘的药店》、《移民梦幻星》和《克隆“灵魂”计划》。


其中,《智能疫苗》讲述的是,通过人工智能辅助开发疫苗,打败善变病毒的故事。在这个科学童话中,被恐怖分子制造出来的病毒拥有流感的传染性和眼镜蛇毒的致命性,而这种病毒还会不停地变异,使疫苗的研发跟不上病毒变异的脚步。于是,科学家们通过人工智能程序,发射一种智能生物疫苗,可以抓住入侵者,根据病毒的生物密码,实时调整,合成对症下药的抗体。




推荐词


“中国当代少年科幻名人佳作丛书”由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这套丛书包括刘慈欣的《超新星纪元》、王晋康的《少年闪电侠》、杨鹏的《超时空少年》、超侠的《奇奇怪怪历史大冒险之夏商周》、董仁威的《分子手术刀》和郑重的《大海啸》。


少儿科幻与一般的科幻小说有很大的不同,需要符合少年儿童的阅读习惯和思维模式,所以属于特殊类型的科幻小说。


为孩子们创作与推荐的这一系列当代优秀科幻作家创作的作品,可以培养他们的想象力,使他们产生对科学的兴趣,从此立志致力于科学技术的研究,为社会、为人类做出贡献。




最后,谢谢董仁威老师。


【科幻作家眼中的瘟疫|科幻作家眼中的瘟疫|专访董仁威】科幻作家眼中的瘟疫|科幻作家眼中的瘟疫|专访董仁威
文章图片

科幻作家眼中的瘟疫|科幻作家眼中的瘟疫|专访董仁威
文章图片
科幻作家眼中的瘟疫|科幻作家眼中的瘟疫|专访董仁威
文章图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