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国际油价惊魂暴跌10%,为何需求焦虑来得这么猛烈?

投稿|国际油价惊魂暴跌10%,为何需求焦虑来得这么猛烈?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华夏能源网
北京时间7月5日晚间 , 布伦特油价从113.8美元/桶暴跌至103.8美元/桶 , 跌幅高达9.7% 。回看今年油价的走势 , 这是四个月以来的最大跌幅 , 也是历史上比较罕见的消费旺季暴跌 。
受此消息影响 , 煤炭、石油等资源开采板块的股票今日集体下挫 , 石油石化、有色金属指数分别下跌3.31%和2.28%  。而“三桶油”也是低开低走 , 甚至影响波及整个沪深两市主板走弱 。
“当前形势显示出市场上的多控博弈情绪浓厚 。”一位资深投资人士告诉华夏能源网说 , “不过 , 目前原油市场的供需紧张状况依然在持续 , 从沙特昨天上调油价就可以看出 , 产油国对原油需求偏紧还是很有信心 。”
5日 , 沙特阿拉伯上调了8月份的原油官方售价 , 上调幅度从2.8-3.5美元不等 。具体来看 , 对亚洲地区的售价上调幅度最高 , 基于阿曼/迪拜平均价格上调了至多3.5美元/桶;对西北欧的油价上调幅度最低 , 至多1.2美元/桶 。
华夏能源网在Barchart上查询到 , 目前的原油期货市场依然维持较强的现货溢价 。最近两期合约的价差接近3美元/桶 , 依然处于历史高位 , 与之前相比甚至有小幅扩大 。这表明 , 原油消费者需要为现货(或者更近期的货物)付出更高价格 , 需求端的旺盛状况没有太大改变 。
投稿|国际油价惊魂暴跌10%,为何需求焦虑来得这么猛烈?
文章图片

数据来源:Barchart
众所周知 , 原油作为最大的大宗商品 , 定价完全依靠市场参与者对于供需情况的判断和预期 。既然供需基本面依然紧张 , 那么这一次油价暴跌的原因也不难分析——对未来需求下降的焦虑情绪的集中爆发 。
为何需求焦虑来得这么猛烈?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自过去一个月全球各大央行纷纷加息开始 , 市场一直就笼罩在原油需求衰退的阴云里 。持续积攒的焦虑情绪 , 迫切需要寻找到一个出口 。
6月16日凌晨 , 美联储宣布大幅度加息75个基点 , 是自1994年11月以来首次 。大幅度的加息就是冲着越来越高的油价与愈演愈烈的通胀 。而市场的反应也很敏锐 , 当天油价即大幅下挫 。
之后 , 则是29日美国公布了延迟一周的原油和成品油库存数据 , 尽管原油库存超预期下降了276.2万桶 , 但是精炼油库存却在本应是旺季的六月份大幅上涨了255.9万桶 。消息一出 , 布伦特油价连续三个交易日收跌 。
第一个消息 , 加大了市场对全球经济的焦虑 , 不少机构认为下半年全球经济存在增长失速甚至衰退的可能;第二个消息则是将远虑转变为近忧 , 精炼油品的库存上涨让不少机构怀疑今年旺季市场的需求还行不行 。
之后 , 欧佩克+的线上会议确定 , 按照既定的步骤增产 , 将8月的月度产量日均上调64.8万桶 。消息一出 , 就有很多机构发声表示欧佩克已经不具备多少剩余产能 , 但市场并未因此出现太大反弹 。这表明 , 对于需求的焦虑情绪已经形成了气候 。
可以看到 , 在上述三个重要事件后 , 原油市场的焦虑情绪就有过几次释放 。但在7月5日 , 积攒的负面情绪迎来了大爆发 , 完全无视供需基本面的紧张状态 。在高频的量化交易带动下 , 油价出现快速闪崩 , 且全程几无任何反弹 。
“最近一段时间 , 资本市场上积攒了不少焦虑情绪 , 对未来疫情的变化、对通胀的压力、对经济增速的悲观情绪等等 。”一位资本市场投资人士告诉华夏能源网 , “当情绪积攒到一定程度 , 就会无视市场的基本面状况 , 小的风吹草动就会导致市场暴跌 , 原油自然也无法幸免 。”
他认为 , 这种焦虑情绪与现实状况之间的博弈 , 还将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 。无论是供需之间 , 还是预期与现实之间 , 都会在摩擦中持续 , 直到市场找到新的平衡 。
那么 , 距离新的平衡到来还有多远?
越来越难达成的市场平衡平衡的本质 , 是市场对供给和需求、对预期和现实之间达成的共识 。目前的状态 , 距离这个目标还非常遥远 。
2020年以前 , 原油市场在很多时间都处在微妙平衡局面 , 油价长时间徘徊在所有人都可以接受的区间内 , 既不让产油国觉得无利可图 , 也不让需求国觉得太过昂贵 。
这种局面直到新冠疫情发生之后被打破 , 并直至今日 。特别是今年以来 , 由于除中国外的世界对疫情的管控出乎意料地放松 , 需求的提升远超过供给 , 叠加各个央行奉行的宽松政策 , 油价一直在上涨 。
上述市场投资人士告诉华夏能源网 , 起码在今年下半年 , 供给一侧的关键指标是欧佩克+ 。由于该组织直到今年12月都将会保持配额制生产 , 组织内的两大产油国——沙特阿拉伯和俄罗斯还会掌握一段时间的主动权 , 主导世界的原油供给 。
值得一提的是 , 这些产油国进行产量调整的首要目标并不是尽可能赚钱 , 而是牢牢掌握石油市场的话语权 。过高或者过低的油价对于他们来说都不是好事 , 保持目前的石油市场仲裁者角色才是关键 。因此 , 在目前状况下 , 无论能不能落到实处 , 他们都必须做出增产的决定 。
但对于资本市场来说 , 买不买账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
投稿|国际油价惊魂暴跌10%,为何需求焦虑来得这么猛烈?
文章图片

上图是自2020年五月份以来 , 欧佩克+(不包括获得豁免的伊朗、利比亚和委内瑞拉)的生产配额执行情况 。依据该组织最新统计 , 5月份要比他们的目标产量少了265.4万桶/日 。而从去年五月份以来 , 欧佩克+没有一次达到配额 , 今年以来甚至每况愈下 。
这样的现状让市场很难相信他们可以达到设定的目标 。更何况 , 目前欧佩克+已经非常接近他们理论产能的极限 。
投稿|国际油价惊魂暴跌10%,为何需求焦虑来得这么猛烈?
文章图片

数据来源:标普全球普氏
从这幅图的数据可以看出 , 欧佩克+虽然一直没有达到配额生产 , 但产量还是在持续上升 。以沙特为例 , 如果8月的产量目标顺利达成 , 该国需要把产量维持在1100万桶/日以上 。这样的生产水平 , 在疫情前几年曾经有几次短暂到达过 , 时长不超过八周 。
“市场对于供给增加一直抱有很浓重的怀疑态度 , 欧佩克+的公开数据和目标很难取信所有人 , 这也是过去一段时间里油价上涨的主要原因 。”上述市场投资人士告诉华夏能源网 , “另一个方面 , 从需求侧看 , 许多主流机构已经很难准确预计现在的需求 , 很多需求预期报告出来之后 , 都要高看一些 。”
今年一月份 , 国际能源署(IEA)发布了一份报告 , 报告根据全球2021年的供需情况推测 , 石油库存应该在2021年增加6.6亿桶(相比2019年);但经合组织(OECD , 成员国包括38个西方发达国家)的库存数据报告中却显示 , 2021年的原油库存相比两年前减少2.2亿桶 , 说明实际需求要比预计中多得多 。
而在调整了统计的口径之后 , IEA修正了2007年以来的石油需求数据 , 过去15年里 , 全球有29亿桶原油的新增需求被发现 , 相当于美国战略石油储备量的五倍以上 , 平均每年接近2亿桶 。
由于中国不在这些国际主流机构的观测范围内 , 却又是全球原油消费第一大国 , 机构的预测也因为这一变量而不再靠谱了 。
综合供需两方面来看 , 由于都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 后续市场或将依然在高位保持宽幅震荡 。“虽然短期油价下跌较为明显 , 但均值水平依然维持高位 , 宏观施压后市场悲观情绪料将得到一定修复 , 几乎普跌的大宗商品行情将会企稳 。”卓创资讯分析师朱光明告诉华夏能源网说 。
他表示 , 从基本面来看 , 三季度依然较为强劲 , 美国夏季需求高峰 , 加之市场对供应释放的预期较弱 , 供需偏紧下库存水平维持低位 。进入第四季度后 , 基本面市场将逐步宽松 , 特别是需求将逐步降低 , 加之美联储加息后 , 市场开始担忧衰退真正降临 , 原油下行压力将加大 。
对中国企业影响几何?国际油价的突然暴跌 , “三桶油”受到了不小影响 。中国海油A股股票跳空低开约5% , 此后持续低位震荡 , 截至收盘下跌6.68%;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分别下跌3.33%和1.21% 。一天时间 , “三桶油”市值累计蒸发943亿元 。
不过 , 对于中国的整个能源行业来说 , 今年的原油和地缘政治形势 , 却是带来了难得的一段发展期 。
据中国海关总署数据 , 5月中国进口原油总量约为4582万吨 , 同比增长超11.8% 。其中从俄罗斯进口原油842万吨 , 较去年同比增长55% , 这意味着俄罗斯在19个月后超越沙特 , 再次成为中国最大的石油进口国 。
俄罗斯原油因西方国家制裁 , 出现了不小的折扣 。俄油和布伦特原油之间的差价 , 曾一度达到了30美元/桶 。对于那些以炼油为主的中国企业(如中石化、恒力石化等)来说 , 是今年艰难市场环境下为数不多的一个好消息 。
今年以来 , 国际成品油市场非常火热 , 炼油利润很长一段时间保持在50美元/桶以上 。由于中国的成品油进出口受到配额限制 , 国内市场自成一派 , 国际成品油价格很难及时传导到国内 , 中国的炼油厂商难以直接获取因成品油暴涨带来的利润红利 。
同时 , 由于今年三四月份 , 中国主要的成品油消费区域——长三角 , 因新冠疫情实行了长时间的封锁 , 导致需求一直处于萎靡不振状态 。国内价格不振、需求萎靡 , 又无法选择国际市场出口 , 中国这些炼油企业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 。
而对于那些以油气开采为主要业务的企业(中石油、中海油)来说 , 今年也是几年没有过的好环境 。今年以来 , 布伦特油价均价保持在103美元/桶以上 , 以中海油为例 , 如果其成本还是保持在30美元/桶左右 , 理论上每桶原油会有接近70美元的利润 。
目前 , 中国油气勘探开发领域的“主旋律”依然是增储上产 , 确保国产油气的稳定增长还会是接下来一段时间最主要的目标 。丰厚的利润和现金流 , 能够对增储上产目标有着非常好的支撑 。同时 , 也能够让这些企业在资本市场上有充足的弹药进行回购、分红等 , 推动公司股价有稳定表现 。
此外 , 高企的油价还对新能源车的销量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 也让国内的光伏、储能等新能源企业即便在上游硅料成本上升的情况下 , 也在全球具备很高的竞争力 。
今年四月份以来 , 整个A股的电新板块大幅上涨 , 光伏设备的指数上涨超过24% , 风电设备指数上涨23.48% 。资本市场的火爆 , 带动着更多资本投向新能源产业链 , 一二级市场形成了联动 。
【投稿|国际油价惊魂暴跌10%,为何需求焦虑来得这么猛烈?】从这个角度来看 , 新能源行业在高油价的环境下迎来了难得的蓬勃发展期 , 这样的势头很可能还会继续下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