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级服务|技术创新慢不起,华为云云原生容器的一场“硬核游戏”

企业级服务|技术创新慢不起,华为云云原生容器的一场“硬核游戏”
文章图片

过去几年 , 全球容器云市场的竞争焦点 , 逐步进入到了“扩大商用场景和规模 , 持续加码技术创新以提升产品竞争力”的阶段 。
日前 , 国际权威分析机构沙利文(Frost&Sullivan)联合头豹研究院发布了《云原生市场研究报告——容器》(2022) 。报告显示 , 根据基于应用、产品和生态能力构建的云原生厂商容器产品竞争力评价模型 , 华为云综合竞争力领跑行业 , 三大维度总评分4.7 , 排名中国第一 。
企业级服务|技术创新慢不起,华为云云原生容器的一场“硬核游戏”
文章图片

具体而言 , 在应用层面 , 结合2021年12月IDC公布的《PRC SDC Software Market Overview and Analysis-2021H1》调研数据 , 华为云容器市场份额位列第一 , 且已经连续3次蝉联榜首;在产品层面 , 华为云在分布式云统一管控、云边协同、业务混部等性能方面相较于其他厂商具备一定优势;在开放生态层面 , 截止到目前华为云已经拥有38000多家生态合作伙伴 。
如果放在过去 , 企业卖容器可能根本不会关心客户的业务问题 , 因为容器本身是替代传统虚拟化作为更小颗粒度的资源调度单位 , 主要是屏蔽掉基础设施的复杂性 , 成为用户调用云服务的基本界面 。但如今 , 容器技术的成熟和以k8s为代表的标准化生态的繁盛 , 使得全球各大互联网云厂商、PaaS厂商越来越关注客户前端业务的形态 , 并以此为立足点 , 持续构建出更为先进的容器编排技术、调度工具等 , 塑造更为丰富的最佳实例 。
那么 , 在这样一个趋势和格局中 , 华为云容器产品的服务经验 , 又能带给我们哪些不一样的理解?
一段电商业务的容器化历程对于垂直电商平台而言 , 内卷的流量竞争态势下 , 它们希望通过“个性化运营、智能推荐、直播引流”等方式进行多元化营销 , 强化在与用户的互动和体验 , 提升用户活跃度和购买转化 。
2017年 , 通过机器学习算法 , 垂直电商平台蘑菇街“训练”了一个时刻在线的“私人穿搭小助手” 。借助海量的商品图像数据、店铺红人图像数据、全球街拍数据以及用户行为数据等信息 , 应用机器学习算法 , 来训练时尚分析模型 , 最终给用户提供搭配方案 。
当时这套算法平台依靠的是租赁+自购GPU的方式进行搭建 , 伴随后来业务规模和海量用户数据的不断扩大 , 研发团队在后期的使用和维护过程中存在着诸多不便:

例如 , 计算资源层面 , 由于该平台支撑蘑菇街多个算法团队 , 每天需要投放数千次的任务 , 一到高峰期就会经常出现容器任务阻塞的问题;存储层面 , 原有Spark大数据与机器学习业务分别在不同的平台上运行 , 资源利用率没有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 , 随着数据量的增加 , 在存储扩容时必须同步计算扩容 , 导致计算资源严重浪费 。
【企业级服务|技术创新慢不起,华为云云原生容器的一场“硬核游戏”】后来 , 蘑菇街通过引入华为云提供的云容器引擎CCE和云容器实例CCI , 实现了计算资源的灵活扩容 , 云容器实例最高可实现30秒扩容1000容器 , 极大满足了日常机器学习、大数据分析等海量计算任务处理的诉求 。整个数据平台云原生化 , 实现更细粒度的资源调配 , 满足不同应用在性能、成本、可靠性等关键指标方面的差异化需求 , 使得应用交付更加敏捷;
最终效果上 , 蘑菇街可随业务峰谷自动扩缩容 , 而存算分离的大数据架构应用 , 也使得计算和存储资源更加合理匹配 , 资源使用总核数降10% , 存储效率升40% , 综合成本降30% 。
不止是蘑菇街 , 在助力电商成功方面 , 华为云容器的技术助力还应用在自家华为商城上面 。针对华为商城的例行化抢购场景 , 华为云将抢购云集群部署在CCE云容器引擎上 , 通过容器的快速部署特性 , 在1分钟内新增300个容器 , 并提供DDoS防护和专属带宽保障 , 应对高并发抢购 。
互联网公司美图则将业务底座升级为云原生基础设施 , 实现性能、弹性伸缩能力的极大提升 , 并通过华为云云数据库+存算分离大数据的组合解决方案 , 将7大业务模块平滑顺利迁移至华为公有云 , 实现了数据库&大数据性能的极大提升和稳定运行 。
能够发现 , 对于以电商、游戏、文娱为代表的互联网行业而言 , 由于自身IT能力或应用经验非常丰富 , 企业一开始会选择自建方式 , 但伴随业务发展到一定体量 , IT部门逐渐已经无法承受前端业务快速变化的需求 , 在更多场景中甚至还会将业务如常见的CDP系统 , 接入到边缘平台中进行资源的计算 。采用容器化架构 , 除了可以利用弹性扩缩容及资源池 , 还能够推进云边融合进程 , 有效提升边缘侧资源研发效率与资源利用率 , 这些企业实际上对云上资源、服务的利用方式有着更强的内驱力 。
不过 , 容器的选择并不意味着就是公有云 , 现如今伴随私有云、混合云、多云架构的市场需求日益明确的长期需求下 , 基于弹性高、屏蔽基础设施差异性的能力强等优势 , 结合容器的混合云或多云解决方案能够较好地满足企业的需求 。
华为云也提倡企业多云部署模式 , 为客户提供更有竞争力的云服务 , 在互联网领域 , 目前已有80%中国TOP50互联网企业选择了华为云 。“H(华为云)+X”的多云部署模式也被越来越多的企业认可与选择 。
那么 , 为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选择华为云 , 看看华为云还做了哪些事情 。
从初出茅庐 , 到江湖路远华为云在云原生技术尤其是容器上的贡献一直推动云计算产业的进步 。
华为云从2014年加入K8s社区 , 2015年利用K8s对自身IT系统进行容器化改造 , 同年云原生计算基金会CNCF成立时 , 华为云成为CNCF在亚洲的唯一创始会员 。近年来 , 华为云云原生技术实践走的越来越快 。
2018年 , 华为云在容器全栈产品中构建了Vessel云原生技术平台 , 主要包括以容器引擎iSula、容器网络Yangtse、容器存储Everest为代表的面向统一资源层的云原生基础设施组件 。
同一时期 , 以Docker容器引擎+Kubernetes容器编排为代表的技术组合 , 开始不断在业内得以实践与落地:从一套开源的工具 , 到逐渐吸引到主流IT企业的参与和贡献 , 成为事实标准 , 推动了整个云计算产业形态的发展 , 进入到我们今天在讲的云原生时代 。
2022年 , K8s 1.24版本发布 , 距离2015年的1.0已经迭代了24个版本 。其中最大的改变是dockershim彻底地从kubelet中移除 。尽管目前看来该版本依旧在延续提升可靠性与扩展能力 , 并持续优化与K8s的交互方式 , 但背后却是伴随着容器开源生态的日益成熟而驱动发展 。
这一时期 , 多数企业仍处于面向容器K8s、服务网格的浅尝阶段 , 企业和开发者仍然面临诸多在开发者对Docker的使用习惯、K8s复杂性和应用高门槛问题 , 云原生容器技术的普适性能力的释出 , 需要云服务商在技术和生态上的适当引导 。
为此 , 华为云也提出了三大价值主张 , 即重定义基础设施、新赋能泛在应用、再升级应用架构 , 并打造了丰富的云原生基础设施产品家族体系 , 以满足不同层次企业和开发者的需要 , 包括:云容器引擎CCE、Serverless K8s服务云容器实例CCI、智能边缘平台、多云容器平台等8大核心容器产品 , 云原生裸金属容器、云原生高性能计算、云原生混合云、云原生边缘计算四大解决方案 , 与泛在新范式结合 , 打造了业界首个分布式云原生产品UCS 。
企业级服务|技术创新慢不起,华为云云原生容器的一场“硬核游戏”
文章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 , 不久前华为云还发布了新一代容器集群CCE Turbo , 定位云原生2.0基础设施 , 相较于此前的CCE , 更加面向面向大规模和高性能的场景 , 对计算、网络、调度全面加速 。
在这个过程 , 除了积极参与CNCF社区生态技术推广和开源项目的贡献外 , 华为云还在积极拓展生态伙伴 , 协力推动行业发展 , 包括与CNCF、信通院建立创原会 , 发布新生态伙伴体系等 。同时 , 在产学界 , 华为云也在积极开拓高校、教育机构、直播平台等领域 , 丰富教育生态繁荣度 。
可以说从2015年前后开始摸索容器化实践 , 到现在面向云原生2.0阶段的容器集群CCE Turbo的塑造 , 华为云给出的路径和解决方案也许不是企业容器化选型过程中的唯一方案 , 但却是经历了华为云多年实践淬炼出的最优解 。
以用户为视角 , 给价值以服务再回到最本质的问题 , 容器技术走向成熟和商用 , 可能也就是过去不过几年的时间 , 但业内对于容器技术的探讨和实践却已超过20年的历程 。容器技术的思潮实际上推动了如今业内对云原生技术的快速迭代和演进 , 成为奠定云原生技术与实践的基座 。
从狭义的技术维度讲 , 云原生包括容器、服务网格、微服务、不可变基础设施和声明式API 。因而在容器、容器编排等关键技术崛起后 , 云原生定义开始变得具象化 , 企业对云原生的实践和认知也主要从技术和厂商视角落地 。
这个过程中 , 尽管云原生对于客户价值而言会带来非常明显的改变 , 如资源成本的优化、研发效率的提升 , 但这种改变并非是客户最关心的 。客户需要的仍然是业务价值 , 实现业务的成功 , 而不会单纯将追求尝试新技术为目的 。而另一层面 , 利用云原生相关技术构建相关应用的过程 , 不仅影响着计算架构、开发和部署方式 , 还有对整个基础架构和平台能力的考验 。这也要求云服务商需要时刻以用户价值为落脚点 , 对整体的云基础设施进行持续夯实 , 从而形成更强的壁垒 。直到如今 , 从AWS、谷歌 , 到华为、阿里 , 全球主流的各大云厂商 , 均在技术创新、市场应用、开放生态等方面有所布局 。
在华为云看来 , 云原生越来越成为各行业拥抱数字化服务时的一个共同技术路径 。起初企业数字化的发生依赖于云计算 , 而想要进一步极致地获得云的红利 , 就一定需要云原生技术 。云原生也使得企业得以突破传统架构的局限 , 让应用“生于云 , 长于云” , 由现在的ON Cloud进阶到IN Cloud 。
在云原生时代的战役里 , 华为云已取得了比较领先的阶段性优势 。
(本文首发钛媒体APP 作者|杨丽 , 编辑|张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