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想喝点“鸡汤”

还想喝点“鸡汤”
文章图片
摄影小品 杨泽平 2017年2月28日

早上打开126邮箱,用户头像后面弹出一句话“直面生活,勇气是你的宝贝”,我看后心头一热。这句本是程序员设计好的鸡汤文,在这一瞬间震撼了我的内心。好久没有这样的怦然心动的感觉了!
【还想喝点“鸡汤”】我初三班主任是苏旭光老师,他可是声震豫西的大名人。当时学校名字还是“灵宝八中”,虽然地处乡下,却是地地道道的重点初中。不但名师云集,而且吸引了来自豫灵、故县、阳平等乡镇的学生前来借读,我班就有好几位操着独特方言的豫灵同学。苏老师不是本地人,听上届学长说,苏老师老家在山西省芮城县陌南乡。他独自一人在灵宝工作,家属都在山西老家。那年他已经64岁,早过了退休年龄,因为管班有一套,学校返聘他继续留任。苏老师任初一的历史课,担任初三的班主任。这种“任课管班不同步”的配置现在学校也很少见,足见常秀锋校长确实善于用人之长。
那个时间不时兴“减负”的说法,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见了老师都是一句话,“给娃管严一点,不听话了就打”。学习其实是个需要意志和毅力的活,现在说“乐学”“巧学”是一种方法或者目标导向,学习上不下苦功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苏老师致胜的法宝,就是“时间加汗水”。每到晚上放学,学校就把教室里的电闸断了,苏老师提前买了一箱子蜡烛,发给同学继续秉烛自习,晚上熬到10:00多是常事。冬季凌晨3:00,苏老师就提着两个大铁皮桶,从校园水龙头上接满水,放在自己住室小火炉上。水烧热了,他披着棉袄,来到男生寝室叫我们起床。我们都是打地铺,人挤人睡在地板上。为了避免惊醒别班同学,苏老师叫我们起床的方式很特别。不用嘴喊,而用脚踢。在睡梦中忽然觉得被子上被人踢了一脚,一睁眼朦胧看见苏老师高大伟岸的身影,赶紧爬起来穿衣服。谁敢继续装睡,苏老师下一脚肯定就加大力度了。同学们一溜烟跑到苏老师办公室,用热水洗了脸,来到教室。在座位上坐定,点燃蜡烛准备早读。抬头看黑板,早有苏老师用白粉笔大大地写了一句两句话。苏老师的字写得并不好,但内容都是精心准备的,例如“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欲为人上人,必吃苦中苦”等等。有一句话我们毕业很久了,仍记忆犹新,不时谈起。这就是“炮打赵举刚,赶超朱艳艳”,赵举刚和朱艳艳是上一届的学长学姐,都是苏老师带出来的得意门生,在当年中招考试中名列全县前茅,为灵宝八中争了光。同学们看到这些标语和口号,睡意全无,人人都像打了鸡血,浑身充满干劲和力量。
苏老师虽然不教我们的课,但是他对我们的学习抓得更紧,干了许多本属任课教师职责范围的事。他让化学老师出题,他自己刻蜡版油印卷子,利用自习时间组织我们考试,考完了又给化学老师说好话,让他加班批改。不管语文老师作文如何安排,苏老师要求班里前25名学生每周写一篇作文,他亲自批改。这样长期加小灶的效果是惊人的,当年中招考试,我们班考上重点高中32人,年级其余三个平行班上重点线总数也是30来个。我们班考上重点高中人数占了半壁江山,学校奖给苏老师300元钱。苏老师请学校老师在西闫街上吃饭,奖金花完不够用,自己还倒贴了几百块钱。
现在我们这些从农村走出来的,无论在什么岗位上,都特别怀念、感激苏旭光老师。当年若不是分在苏老师班上,我们中有一半就没机会上重点高中,也许人生的道路又是另外一种样子。如今人到中年,大家生活工作中经历挫折遭遇多了,每天从微信、朋友圈或励志、或治愈的心灵鸡汤中汲取力量、补充营养,都感到没有当初苏旭光老师黑板上那“每日一句”地道、有味、给力。看着一些网友矫情地抵制鸡汤文,我不禁怀念当初苏旭光老师精心调制的“鸡汤”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