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08回博文弟兄
【2018-12-08回博文弟兄】我今天偶然翻看高中时代的日记,我发现现在的生活与学生时代,包括大学时代,相差很大。是过去自己与现在自己的差别。我在现在的家庭生活中,遇到一些家庭传统或者说文化背景上的碰撞。在婚姻的前一阶段,我能够感受到婚姻带来的幸福感与满足感;但在目前阶段,我越来越感觉到,双方家庭的碰撞。看了日记,我发现,原来的我跟现在父母的观念非常契合,是我变了,我的父母依然没变。当我翻看日记的时候,恍然觉得,我来到上海,组建家庭,对于我父母以及我个人,是一种多么大的变化。我在之前没意识到变化,认为生活是线性的,当下的生活令我满足;但现在,看到十年前的自己,觉得,很多矛盾都是小时候家庭生活所带来的印记.因为你也是从家乡来到上海,我之前听到你说原生家庭给你带来的影响,进过后来的思考,才可以释然。我一直很奇怪,基督教为什么如此重视原生家庭的影响。我认为有些家庭文化,是有差异,但不代表谁对谁错,只是单纯的不同而已。不知道你是如何处理这样一种关系。我觉得原生家庭是人生在世上的第一个社会。人被造不是孤独的,而是被放在一个环境中,与人建立关系,建立交集。原生家庭就是人被放置的第一个环境。所以在耳濡目染之中,孩子学到了父母的价值观、思维方式、行为习惯,也形成了一些记忆——这是有好有坏的。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在我的原生家庭中,早上是不可以睡懒觉的,中午可以睡午觉,但是绝对不可以一觉睡到晚上吃饭的时候。虽然我小时候很想和父母对抗睡懒觉,但是结婚以后我发现我变成了和父母一样的,因为我自小耳濡目染看到的价值观在我里面生根,当我一觉睡到中午的时候,心里就有愧疚感,这也是一种道德律。——而我的丈夫的家庭恰恰跟我相反T-T——类似的差异有很多。譬如,有人喜欢丢东西,有人喜欢堆东西;有人喜欢衣服每天洗,有人喜欢衣服堆成一堆了洗;有人习惯中午吃大餐、晚上吃简餐,有人习惯中午吃简餐、晚上吃大餐——我说的这些差异就是发生在我家中的……你说的没错,很多事情没有对错是非,或者都有道理——但是人需要对事情作出选择和反应,这些选择和反应都具有目的性,反映了我们内心深处的价值观。神所设立的关系,也就是规律就是这样:如果夫妻双方可以彼此适应和接纳对方的价值观,彼此相爱,那么夫妻一定可以和睦相处。关键是与恋爱不同,结婚后,人的罪性——也就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本性会凸显,人不能处处为对方舍己(想到常说的“三观不合”)。即使在同一个家庭环境中长大的两个孩子价值观也不一定相同,何况是来自不同家庭环境的夫妻双方呢。所以,不管拥有什么信仰的家庭,为了家庭的和睦健康幸福,夫妻都需要追求合一——身体心灵灵魂的合一(包括知识情感意志良心宗教心等等各个方面)。对于基督教家庭来说,简言之就是追求圣经的准则,敬畏神、顺服神、爱人如己、彼此相爱。这样才能夫妻合一。
我前段时间跟一个朋友(也是基督徒)讨论的时候,他分享了他处理婚姻问题的原则——No matter what decision your spouse makes, always trust that she/he does it for the good of the family. 也就是说,面对差异的时候,首先信任对方,然后交流。我相信这是避免很多争吵的好方法。
我的婚姻让我学到很多。因为我和丈夫的成长环境差异非常大,所以我们的婚姻关系一度很困难——现在偶尔也是很艰难的。我的丈夫因为原生家庭没有经历非常健康的关系,常常会误解我,对我的话或行为作出过激的反应。而我的问题是因为在意对方的眼光,不能正常地表达。
但是有趣的是,信耶稣之后,很多奇妙的事情发生。圣经哥林多后书5:17有这样一句话,若有人在基督里,他就是新造的人,旧事已过,都变成新的了。我觉得没信耶稣前,通过自省,通过学习,有些问题、有些根深蒂固的不良习惯可以被发现,但是靠着自己有限的能力非常非常非常难改变——譬如我在意别人的眼光,不能真实表达的问题;——然而,认识神后,靠着祷告,靠着神的恩典,却可以改变!圣经的光照,加之在教会很多智慧的长辈的辅导,帮助我了解上帝、了解上帝所造的社会机制、家庭机制,更帮助我了解自己。上帝的确是活着的,若让我说我这几年的收获所得,一天一夜也说不完。
关于你说到自己的成长变化,生活是否是线性的问题。我非常喜欢圣经中《传道书》这一本书,里面有句话"一代过去,一代又来,地却永远存在。"“日光之下,再无新事”,可以说,我们的经历虽然对于个人来说有起伏变化,但是从历史的眼光来看都是在重复前人已走过的路。
今年我看了一本叫《超越界限》书,这本书——以及这个作者的一系列书——让我豁然开朗,也帮助我厘清了人际交往时的一些问题,让我成长了许多。我拍了跟你的问题有些相关的这章分享给你: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不知道我的分享是否有所帮助,希望有机会能多见面聊聊,应该会很有意思??
推荐阅读
- 3种方式!让你3秒在51CTO博客快速发布一篇博文
- 博文视点IT荐书吧|「大模型」之所短,「知识图谱」之所长
- 博文视点IT荐书吧|从社恐到社牛,多亏了这款私人学习成长暗器
- 博文视点IT荐书吧|提升“架构思维”(这本书值得一读)
- 博文视点IT荐书吧|这本书押中了2022北京高考作文题
- 博文视点IT荐书吧|程序员自我修炼(《匠艺整洁之道》读书总结)
- 博文视点IT荐书吧|高效学习的六大必备工具
- 第一篇博文福利新人博主,快来get你的专属福利
- PowerShell 博文目录
- python多维数据_科学网—Python: NumPy中的多维数组ndarray - 刘洋洋的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