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取该文章的TAG关键词}|武大发现霍乱病例,虽不会大规模流行,但仍有这些隐患

{调取该文章的TAG关键词}|武大发现霍乱病例,虽不会大规模流行,但仍有这些隐患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钛媒体注:本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八点健闻(ID:HealthInsight) , 作者 | 严雨程、于焕焕 , 钛媒体经授权发布 。
霍乱来了 。
昨日 , 武汉武昌卫健局正式确认:武汉大学此前出现的一例感染性腹泻病例 , 诊断为霍乱 , 
在这个正因为一种新型病毒而脱离了日常轨道的世界里 , 霍乱 , 这种曾经杀死过数千万人的古老传染病又出现了 , 而且出现在了公共卫生条件优秀的大城市 , 出现在了人员聚集的学校 。困惑、恐慌 , 以及关注随之而来 , 它从哪里来 , 会不会扩散 , 它会导致什么 , 很多人在问?
大规模传播几无可能大众对霍乱的关注并非空穴来风 。霍乱是中国的法定传染病分类中唯二的两种甲级传染病之一 , 另外一种是鼠疫 。事实上 , 哪怕今天正在肆虐的新冠 , 也不过是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乙类传染病而已 。
怡禾健康感染科医生王素娜向八点健闻介绍:除了发热门诊之外 , 大部分医院还会有一个肠道门诊 , 肠道门诊所监测的就是以霍乱为代表的疾病 。通常 , 肠道门诊如果接诊到疑似霍乱的病人的话 , 要在两小时内按照疑似进行上报 , 上报后由疾控部门进行采样检查以确定究竟是不是霍乱 。
而所谓的霍乱疑似症状 , 便是腹泻 , “极其严重的腹泻 , 剧烈的水样便” 。梅奥医院的家庭健康手册指出:感染霍乱后 , 患者平均每小时失水量大概有1升 , 而一个成人失水达到体重的10%便是威胁生命的严重失水了 。因呕吐、腹泻导致的脱水 , 是霍乱致死的主要原因 。
本次武汉发现的霍乱弧菌 , 血清学凝集试验均为O139阳性 , 也就是说 , 这是一种90年代开始流行起来的新型霍乱菌株:O139 。在霍乱弧菌家族的200多个成员中 , 有2个曾引起过霍乱大流行 , 其中较为经典的一个是O1 , O139则是个近30年来新发现的品种 。
作为一种R0值只有2-6的消化道细菌 , 霍乱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 , 之所以能成为甲类传染病 , 主要原因是“容易通过水污染传播导致爆发流行 , 且毒性强 , 致死率高” , 安徽大学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感染内科主任医师张振华告诉八点健闻 。
霍乱弧菌一旦污染了大规模水源系统 , 便几乎可以实现对相关居民的“团灭” , 这也是与霍乱流行相关的最可怕的事情 。
在距今并不遥远的2010年海地霍乱大流行中 , 疫情持续了11个月 , 报告的病例数45.57万 , 死亡6435名 。
而据张振华介绍 , 2010年的安徽蒙城曾经出现过一次霍乱流行 。经过流行病学调查 , 发现该次疫情可能源于当地一家快餐店食品污染 , 最终导致区内38人感染了霍乱 。
根据武汉武昌卫健局披露的信息 , 本次霍乱疫情中的霍乱弧菌 , 血清学凝集试验均为O139阳性 , 毒力基因阴性 。通过对264名重点人群、259个点位进行快检 , 未检出O1、O139群霍乱弧菌 。截止发稿前 , 未发现新增病例 。
对于本次武汉发现的霍乱疫情公告中的“毒力基因阴性” , 病毒学专家常荣山向八点健闻解释:意思是检测到的O139群菌株毒力基因缺失 , 真实世界情况是 , 该感染者症状在发病三天后己消失 。而对于重点人群进行肛拭子检测 , 这是甲类传染病防控必须要做的 , 是为了寻找无症状 , 或是症状轻微的感染者;隔离封控面非常小 , 解除封控及时果断 , 严格依照了巜传染病防治法》 。
目前 , 根据武汉武昌卫健局披露的信息:经有效诊治 , 本次确诊的患者情况稳定 , 症状已消失 。
公告中的另一个结果 , 重点人群和相关位点均未检出霍乱弧菌 , 也就是霍乱并没有影响到饮食(食堂)和饮水系统(水源) , 基于此 , 包括前述两位专家在内的多位受访专家都告诉八点健闻:本次武汉的霍乱疫情“不会出现大型的暴发性疫情” , 传播范围会比较小 。而霍乱潜伏期是数小时到5天 , 只要在一个最长潜伏期内不再出现感染者 , 这场疫情便有可能结束了 。
不过 , “这次最大的问题是 , 到现在为止还没有调查清楚感染的源头 , 这个人是怎么感染上的 ,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 因为你找不到原因 , 找不到源头 , 是最可怕的一件事了 。”一位传染病学专家向八点健闻表示 。
114例感染 , 零死亡 , 却仍值得关注在数日前接受凤凰网采访时 ,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卢洪洲表示 , 上一次因霍乱死亡的事件还发生在2013年 , 中国已经近10年没有霍乱死亡病例了 。
梳理国家卫健委官网2015-2021年7年间公布的全国法定传染病年度统计数据中国的两种甲类传染病 , 八点健闻发现:
七年来 , 全国霍乱报告数量达到114例 , 除2021年报告数为个位数(5例) , 其余年份均达10例以上 , 这其中 , 2016和2018年两个年份的报告数甚至超过20例 , 这些年的霍乱报告病例无一死亡 。
王素娜告诉八点健闻 , 目前针对霍乱的治疗手段非常成熟 , 霍乱感染者死亡的原因一般是剧烈腹泻导致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 只要及时补水并给予抗生素药物治疗 , 就能治愈感染者 。
相较之下 , 鼠疫的报告数量较少 , 7年来一共报告了12例 , 其中2015年和2018年报告数量均为0例 , 报告数量最多的一年也仅有5例 。然而 , 病例报告数量较少的同时 , 鼠疫的死亡报告则远超霍乱 , 7年间有5例鼠疫患者死亡 , 接近其感染人数的一半 。
{调取该文章的TAG关键词}|武大发现霍乱病例,虽不会大规模流行,但仍有这些隐患
文章图片

{调取该文章的TAG关键词}|武大发现霍乱病例,虽不会大规模流行,但仍有这些隐患
文章图片

数据来源:国家卫建委官网;八点健闻制图
王素娜进一步解释道 , 霍乱和鼠疫在传播途径上的差异 , 使得二者扩散和致病风险级别不同 , “鼠疫中的部分类型 , 不仅可通过染疫动物传播 , 还可在人与人之间通过呼吸道传播 , 但霍乱是一种肠道传染病 , 主要的传播途径是粪口传播 , 传播力有限 , 且极易切断” 。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感染病中心主任李凌华告诉八点健闻 , 虽然霍乱是甲类传染 , 但只要不再接触了 , 把水烧开了再喝、食物煮熟了再吃 , 就能轻松切断传播途径 。
王素娜向八点健闻举了海地霍乱疫情的例子 , 国际旅行人员将霍乱弧菌从南亚带到海地后之所以扩散开 , 是因为当地没有足够卫生的饮用水系统和有效的污水处理系统 , 感染者的粪便污染了地下水 , 健康人饮用了带菌的水后就被感染了
而以目前我国饮用水和废水处理条件 , 霍乱弧菌几乎不会有机会通过污染水源造成霍乱的蔓延 。
随着卫生条件的不断改善 , 霍乱在我国一直处于低流行状态 , 我国对作为甲类传染病的霍乱也建立起了一套庞大的监测系统 , 既包括对河海水源、水产等环境位点的检测 , 也包括通过肠道门诊对腹泻患者的监测 。王素娜告诉八点健闻 , 对霍乱的识别和治疗并无太高的技术门槛 , “急剧腹泻 , 水样便 , 便是疑似症状 , 需要两小时内上报;治疗与用药方面是与常规腹泻无异” 。
这是太过古老的一种疾病 , 一位传染科医生也告诉八点健闻 , 年轻一代的医生 , 甚至是传染科医生都不一定见过霍乱患者 , “可能要50岁以上 , 甚至60岁左右的大夫才见得比较多 。”而他自己虽然在工作中见过几例霍乱患者 , 但其症状也都比较轻 , 很快就能治愈 。
多名传染病研究者表示 , 从传播途径上看 , 除非特殊原因 , 否则霍乱的病原体霍乱弧菌较难在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传播 , 主要通过污染食物和水进行传播 。
八点健闻梳理多篇不同省份和地区对历年霍乱病例的研究文献后发现 , 这些研究文献总结的共同规律是 , 河水产品和海水产品是霍乱弧菌的高危污染对象 , 很大一部分患者在发病后都自述曾食用过这类食品 。
水产之外 , 另一个流调方向可能是饮用水 。不过 , 一名传染科医生表示 , 目前城市内的自来水管网系统已经比较成熟 , 不太可能在城市供水系统上出现污染问题 , 否则一定会出现大量感染者 , 而不是只有目前的一例 , “要往水上面考虑的话 , 可能会是桶装水 。”
一名微生物研究者告诉八点健闻 , 相比新冠而言 , 霍乱的流调工作相对容易一些 , “因为新冠是空气中的飞沫传播 , 霍乱是污染的水和食物传播 , 另外卫生间下水道有可能会传播 。只要现场采样 , 然后做分离培养应该可以找出传染源 。”
多名传染病研究者表示 , 以目前中国的卫生条件 , 霍乱几乎不可能像新冠那样快速传播 。
2021年10月23日 ,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研究员 , 所长 , 医学博士阚飙在第12届传染病防控基础研究与技术应用学术交流会上指出 , 中国的霍乱流行地区主要是沿海一带如广东、广西、浙江、江苏、上海等 。
不过 , 细看这些流行地区的发病人群 , 就会发现 , 不同地区的发病人群也各自不同 , 例如 , 北京地区的霍乱病例多为四十岁以下城乡结合部人员;上海地区则多为60岁以上本市郊区居民;深圳多为工人(民工);贵州则多为农民和学生 。
而这种情况 , 应该是与相关人群的卫生习惯和经济状况有关 。因此 , 王素娜不赞成更改霍乱的管控级别 , “一是霍乱的低死亡数 , 是建立在强监测、低流行的基础上的 , 并没有证据表明菌株毒力会持续下降 , 二是中国部分欠发达地区的卫生条件并不理想” 。
进化中的昔日毒王仍不容忽视虽然本次武汉的霍乱疫情大规模传播的可能性不大 , 但是 , 在今天的地球上 , 霍乱仍是大约50个国家的地方病 。
根据霍普金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学者在2015年发布的一个广被引用的数据:每年 , 全球由霍乱弧菌引发的腹泻性疾病大约有290万例 , 死亡约有近万例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 , 可以轻松解决一场霍乱 , 是一种幸运 。
历史上有记载的霍乱大流行有七次 , 这其中 , 仅前六次霍乱大流行中 , 仅印度一地的死者就超过了3800万 。
作为一种细菌 , 霍乱的进化比细菌慢得多 , 然而 , 却同样卓有成效 。
在2016年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 , 通过对保存在世界各地实验室中的历史霍乱菌进行基因组学分析 , 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王磊的研究团队发现 , 另霍乱弧菌从人畜无害道成为一种致命的病原体 , 造成1961年开始的第七次全球霍乱大流行的菌株 , 只是源于1954-1960年的6年间 , 早期菌株上一个只有12个碱基的微小变化 。
而本次武汉疫情中发现的O139是1992年在印度东南部被发现 , 其特征包括:在水中存活的时间比之前的O1型霍乱弧菌长 , 一经发现 , 它就被预测将是一种有可能引起世界性霍乱流行的新菌株 , 显然 , 这个预测成真了 。
在《疾病监测》杂志2014年的一篇综述中 , 则提到了除O1和O139之外另有包括O6、O10等在内的13个不同菌群在世界各地均有引发霍乱流行的记录 。其中 , 2012年 , 葡萄牙某医学杂志上还曾报道了一位患者由于非O1/O139群霍乱弧菌导致的急性腹泻而死亡 。显然 , 教科书上只有O1、O139霍乱弧菌会引发的霍乱大流行的记录正在受到进化中的霍乱弧菌的挑战 。
人类应对霍乱的武器看起来非常丰富 , 良好的卫生习惯、清洁的水 , 我们还有抗生素和可以提供一段时间的保护力的疫苗 。然而 , 清洁供水不足和卫生设施缺乏时有发生 , 贫穷与战乱则往往成为霍乱的温床 。
对于霍乱这种几乎以人为单一宿主 , 在环境中却仍可以生存几周的顽强的细菌病原体 , 它的"体外生存的微生物生态学" , 人类还知之甚少 , 也不能彻底根除 , 疫苗的效果也不理想 。就在前天 , 阿富汗一地就新增霍乱120例 , 24小时内20人死亡 。
武大发现了霍乱 , 无需焦虑 , 但这样一种致命病原体居然会出现在人口稠密、公共卫生基础较为强大的都市中 , 这本身也是给人类敲的一个警钟 。常荣山提到:及时溯源并公布准确的流调信息 , 仍然是必须完成的工作 。
【{调取该文章的TAG关键词}|武大发现霍乱病例,虽不会大规模流行,但仍有这些隐患】无论如何 , 对那些暗中窥视着我们的微小的病原体 , 警惕之心需要常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