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从表面来评价谁孝,谁不孝()

不要从表面来评价谁孝,谁不孝()
文章图片
图片发自App
2017.04.19周三

表妹夫最近刚从海南回来,昨天妹妹在她家请客,为表妹夫接风洗尘。表妹和我们姐仨关系就像亲姐妹差不多(从小一起长大),家里大事小情我们都在一起活动。八位50岁以上的60后中年人在一起聚餐谈的话题是离不开我们正在经历的“赡养问题”的。
姐夫和妹夫父母都过世了,完成了赡养义务。剩下我们几个人是:表妹夫有个90岁的老妈,表妹有79岁的老妈(我二姨),老公有78岁的老妈(我婆婆),我们姐仨有79岁老爹。三个老太太和一个老头儿。老太太一般相对赡养难度比老头儿小多了,只要身体好自己都能照顾好自己,和儿女关系通常情况下也亲近融洽。

【不要从表面来评价谁孝,谁不孝()】表妹夫90岁的老妈身体仍然不错,还能帮助儿媳妇做简单的家务;我婆婆和二姨身体都无大碍,不麻烦儿女,都独立生活。难缠的唯独我的老爹,身体不能自理,咱能雇人伺候,整天“找事”,谁也无办法?
这四位老人中,论经济条件,我爸最好(有住房、有存款、有工资),但最不幸福的是也我爸。因为我爸他自私,凡是全部为自己考虑,他计较,他给别人的“恩惠”记住一辈子,整天叨咕。别人给他的好处(比他给别人的还多得多)就像没那回事,只字不提。所以他晚年心中没有亲情,只有钱、钱、钱。所有人都欠他的钱。看来老人晚年幸不幸福和钱多少没有太大关系,关键还思维、意识,懂不懂怎么与儿女和睦相处?这才是幸福的“王道”。
我婆婆就不说了,那是心的善良,大爱无疆的老人;表妹夫的老妈也是明事理的“奉献型”老人;稍微事多点的是我二姨,热衷买保健品,表妹咋劝也不听,如同信了“邪教”,只能听之任之。但总体比我爸还是强很多的,只是钱总不够花而已(有钱就买保健品)。
摊上我婆婆和我表妹的婆婆那样的老人,不是我们做的多好,有多孝顺?而是老人本身明白事理,通情达理,理解儿女、关爱儿女,她们只要身体允许,就愿意为儿女做任何事情,还不图回报。这是我们摊上好老人了,而不是我们做到位了。遇到我爸这样“没事找事”的老人,就是24小时陪着也会被骂的“狗血喷头”,因为他不会“表扬人”,就会鸡蛋里挑骨头。

在对待老人方面,这20多年来,如果我们家算十分劲,有八分甚至九分都用在我们娘家了,该出钱出钱,该出力出力,到头来在我爸爸眼里,我们仍属于“不孝之子”,因为你无论做什么,都达不到他的满意。而对婆婆我们几乎没特意做什么(孩子也是婆婆帮助看大的),反而婆婆对我们还很满意。
所以我要大声说,千万别乱评价谁孝、谁不孝?要看你“孝”的对象是什么样的人?再下结论。社会上人分好人、坏人、善人、恶人。无论什么人都可以当父母(父母没有门槛),难道当上父母的老年人就都成“善人”和“好人”?所作所为都值得尊敬了?蛮不讲理地“胡作乱闹”也必须原谅?“老”就是他们的“护身符”、“通行证”?
记得前些日子我的一位同事和我说过这样一件事。她说:“我大伯哥今年60岁退休了,过年我们几家在一起吃饭,大伯哥说,我已经步入老年行列,以后我愿意干啥就干啥,咱们国家提倡尊老爱幼,人只要老了,社会道德就不约束了,所以我对不对谁也不管我了,都得让着我。因为我是老人?”
同事继续说:“我的天呀!这都是些什么逻辑?社会宣传尊老爱幼,让他们理解成老人可以“为所欲为”而不受任何指责,不承担任何责任?”我说:“谁再说老人做不对?老人还能拿出"老年痴呆症"来当挡箭牌?谁能奈何?”

看来有这种思想的老人真不是我爸一个人。是社会舆论宣传有“误导”,还是老人们认知有“误解”,被养老问题折磨的“遍体鳞伤”的我是说不清楚的……

不要从表面来评价谁孝,谁不孝()
文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以上图片都是我家里的花!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