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他们,不会有今天的日本漫画。

你见过《监狱学园》中激荡而扭曲的欲望。

你见过《虫师》中幽魅而温馨的情感。
你见过《城市猎人》中热血而暴力的都市世界。
那你可知道,在二战后最初的日本漫画中,这些元素根本就没人敢画出来,哪怕是手塚大神。
【没有他们,不会有今天的日本漫画。】那么,到底是哪些人首度“吃螃蟹”?他们又是如何改变日本漫画的故事构造?
众所周知,日本漫画史上有一位大神级别的人物,他的出现直接使日本旧有的连环画转变为新的故事漫画,那便是手塚治虫。
手塚治虫借用赤本漫画为媒介,普及了漫画叙事的新形式,也拓展了漫画的世界观。使原先仅面向儿童的低龄漫画,开始提出思考人类命运、世界存亡的命题,提升了故事漫画题材的可选择性。
没有他们,不会有今天的日本漫画。
文章图片
图1 手塚治虫将歌德的诗剧《浮士德》搬上漫画舞台,讲述了与魔鬼交易的浮士德一生的故事。
然而,虽然彼时漫画故事的内容不再低龄化,但还是视儿童和青少年为主要的读者群。加之社会上家长及学校对漫画的讨伐声四起,所以漫画始终多以冒险、侦探、科幻为题材,整体格调较为积极正面,主要是走引导儿童少年积极向上的路线。
没有他们,不会有今天的日本漫画。
文章图片
图2 《铁臂阿童木》 手塚治虫
没有他们,不会有今天的日本漫画。
文章图片
图3 《月光假面》 桑田次郎
但是,当时间进入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日本漫画界出现一群二十来岁的年轻创作者,为漫画注入了新的活力,刷新了人们对漫画的认知。
丨被主流抛弃的“野心” 手塚治虫的故事很多人都有耳闻,在他成名之前,其作品也曾被东京大出版社的编辑们瞧不起,无法挤进主流的杂志。
没有他们,不会有今天的日本漫画。
文章图片
图4 漫画家肥志所画的手塚治虫的故事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在手塚治虫成为漫画界的“主流”时,有一群年轻人也因为创作风格与主流相悖,而被出版社拒绝。他们不满足于只表达冒险、勇气、友情的儿童故事,不满足于Q萌可爱的幼稚画风,而要强调要以写实的画面来表达自己内心汹涌的情感。
没有他们,不会有今天的日本漫画。
文章图片
图5 儿童漫画与剧画的风格对比
但是,画出来的漫画没有杂志收啊!这可怎么办?
不怕,自己创办一本杂志不就好了吗?
于是,1956年,辰巳嘉裕、斋藤隆夫、佐藤雅旦等人便在关西创办了短篇漫画杂志《影》,并给他们的新漫画取名为“剧画”。
没有他们,不会有今天的日本漫画。
文章图片
图6 剧画杂志《影》的出版
这些杂志不是在正规书店出售,而是借由“贷本屋”也就是租书店流通,所以也被称之为“贷本漫画”。
在众人所成立的“剧画工坊”的宣言中,阐释剧画是受到电影、电视、广播等新媒介影响而生长起来的新画种,是故事漫画的新芽。
剧画面世之后,漫画世界也出现了此前只有在小说、好莱坞电影、电视剧中才有的故事情节与世界观。
没有他们,不会有今天的日本漫画。
文章图片
图7 平田弘史的暴力美学
丨焦虑、血腥、残酷、荒诞也是一种人生状态 剧画的诞生,极大地扩大了漫画的读者群,青年打工者、社会白领都是贷本漫画的阅读人群。这种吸引力源于剧画构建了一个不同于此前儿童漫画的世界,不管是从视觉上,还是题材上。
对战后日本社会阴暗的批判是剧画创始人之一辰巳嘉裕的表达重点,他的短篇作品都在揭露社会现实的丑陋,画了许多被形容成为“闹心”的现实主义作品。
2011年5月,在戛纳电影节上,新加坡导演邱金海将辰巳嘉裕的自传漫画《剧画人生》及短篇作品搬上大银幕,辰巳嘉裕亲自担任编剧。分别讲述了《地狱》《宠猴》《大丈夫》《使用中》和《再见》五个短篇作品,充分体现了日本战后民众那种焦虑、迷失,对生活无所适从的状态。
没有他们,不会有今天的日本漫画。
文章图片
图8 电影《辰巳》中文宣传海报
电影保留了原作的风貌,辰巳嘉裕严肃写实甚至有点缺乏美感的画风恰当好处地描绘了每个个体的孤独感。
没有他们,不会有今天的日本漫画。
文章图片
图9 对原子弹轰炸后的广岛的描绘
佐藤雅旦也是现实主义剧画的代表,辰巳嘉裕以社会底层普通民众的事迹入画,佐藤雅旦则偏爱画流浪汉和无赖,甚至还有杀手。不像原来的儿童漫画有绝对的正义与邪恶,佐藤雅旦常常模糊了这一边界,并加入了大量的枪杀和性的描写。
没有他们,不会有今天的日本漫画。
文章图片
图10 佐藤雅旦作品《黑色伤痕的男人》
没有他们,不会有今天的日本漫画。
文章图片
图11 佐藤雅旦作品《堕靡泥之星》
严肃的历史故事也是剧画的种类之一,最具代表性的是白土三平一系列以忍者为主角的长篇漫画。白土三平以《忍者武艺帐影丸传》成名,该作品以战国时期武装起义为背景,描绘了忍者们对抗权威幕府、捍卫穷苦人民的荡气回肠的英雄故事。
没有他们,不会有今天的日本漫画。
文章图片
图12 白土三平作品《忍者武艺帐影丸传》
他的作品问世后,使人们发现原来漫画不只有搞笑故事,而是能够与文学、戏剧和电影相提并论的表现形式。白土三平的作品中忍者们永不妥协的热血精神对大学生造成巨大的冲击,《神威传》的主角便曾出现在大学生运动的抗议布条上。
没有他们,不会有今天的日本漫画。
文章图片
图13 白土三平漫画中血腥场面的描写
妖怪文化虽然在日本根深蒂固,但在剧画出现之前,几乎没有以鬼怪为主角的故事漫画出现。被称为“妖怪漫画第一人”的水木茂,便是借由剧画创作出一个魔幻荒诞的妖怪世界。
据说水木茂年轻时曾有与灵界接触的经历,这促使他创作了《墓场的鬼太郎》《河童三平》《恶魔君》等一系列著名的妖怪作品,其中以《墓场的鬼太郎》最为出名。
图14 水木茂 《墓场的鬼太郎》
在水木茂笔下,昭和时期的日本类似于古代京都时期,妖怪与人类共处。故事中的鬼太郎是个具有正义感的妖怪小孩,他和一群居住在神秘森林里的妖怪朋友们,和干尽坏事的坏妖怪们作战、惩戒有坏心眼的人类,一起解决妖怪与人类两个世界之间许多棘手的问题。
没有他们,不会有今天的日本漫画。
文章图片
图15 鬼太郎与夜叉的战斗
虽然水木茂的漫画风格不像辰巳嘉裕、佐藤雅旦一样血腥暴力,也不像白土三平一样严肃写实,相比前两者甚至还有一点幼稚,但是其中却鲜有搞笑的元素,而是一种荒诞的冷幽默,也常会出现劝诫的警句。
没有他们,不会有今天的日本漫画。
文章图片
图16 鬼太郎对坏人的惩戒
丨批判与支持 每一种新事物的面世,必然引来质疑,甚至还会引来批判。
剧画的命运便是如此。
五十年代末期,因贷本漫画这种租借漫画形式的卫生问题,引起了家长的担忧。
再加上剧画中善恶不分的人物设定与残忍暴力的情节描写,使剧画成为“驱逐坏书运动”的重点。佐藤雅旦的作品还遭受许多贷本漫画出版社的封杀,一时间完全失去漫画工作。
六十年代初,剧画作者们逐渐进入主流漫画杂志,受到更多读者的关注。而同时,手塚治虫的创作思想也发生了转变,认为漫画的功能不只是令人发笑,哭泣或悲伤,愤怒或憎恨等等情绪都可以成为主题,并以此创作了《天使之丘》《肯恩队长》《火之鸟》宇宙篇等作品。
没有他们,不会有今天的日本漫画。
文章图片
图17 《天使之丘》中在奴隶市场中受尽折磨的公主
没有他们,不会有今天的日本漫画。
文章图片
图18《肯恩队长》中描写地球人对火星人的残酷掠夺
日本漫画研究者夏目房之介便认为,手塚治虫的转变在某种程度上是受到了剧画思潮的影响。
1960年代末,日本迎来了空前的漫画热,产生了许多的优秀作品。《周刊漫画》《漫画Comic》等青年杂志、成人杂志应运而生,以剧画的风格来追求表现方式的真实性。而剧画因其特殊性也引起了评论家、大学教授等知识分子的关注,漫画批评自此开始活跃。
纵使经历了层层质疑与批判,到今时今日,剧画也已成为现代日本漫画的血脉之一。
在彼时灰蒙蒙的战后日本,剧画的诞生,在某种程度上为青年阶层开拓了一个私密的精神领地,有的消极,有的积极。
这或许便是二次元世界得以成为某些人精神庇护所的传统所在。


注:本文为供稿作品,未经许可请不要转载。
图片均来自于网络,侵删。

    推荐阅读